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人发角蛋白人工腱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中的应用

    作者:陆晓涛;李其训;王宇飞;杨克敏;张国志;李光全

    人发角蛋白人工腱(HHKAT)是继碳素纤维人工肌腱和硅橡胶人工肌腱后的第三代人工肌腱材料.HHKAT的腱体可被逐渐吸收形成新的自体腱;它和肌腱的缝合部位能够腱性愈合;抗应力无明显衰减,不产生影响功能活动的粘连.自1999年2月~2003年1月收治16例前交叉韧带(ACL)损伤均接受了HHKAT移植重建,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 复合生物敷料人发角蛋白-胶原海绵-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对大鼠烧伤创面的治疗作用

    作者:陈英华;董为人;陈清元;赵冰雷;邹仲之;肖应庆;胡国栋;仇新霞

    背景:作者在对人发角蛋白的机制研究和临床应用中提出了一个伞新的组织工程学概念--在体,原位组织工程.在该理论的指导下,拟以人发角蚩白-胶原海绵为支架,复合一种可作为药物缓释载体的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探讨其在体内原位诱导周围组织细胞构建真皮的可行性.目的:以人发角蛋白胶原海绵为敷料内层,复合包裹药物虎杖的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载体,制各一种双层复合生物材料,观察其对烧伤创面的促愈合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5-03/12在南方医科大学组胚教研室完成.材料:选用雄性SD大鼠15只制备烧伤动物模型,将模型鼠完全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阳性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方法:①将在体内具有慢、中、快3种吸收速度的人发角蛋白组分材料编织成网孔为1 mm×1 mm的网格,与从牛跟腱中抽提Ⅰ型胶原溶液混合后放入模具,经真空冷冻干燥后制成海绵状膜(作复合内层敷料).②用聚合法制备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再与药物虎杖一同成膜,制备药物缓释载体膜(作复合外层敷料).③用SD大鼠制备深Ⅱ度烧伤动物模型,烧伤后3 d做清创处理,清创后实验组用与创面相同大小的人发角蛋白胶原海绵-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复合敷料覆盖创面,阳性对照组用戊二醛猪皮覆盖创面.阴性对照组为单纯无菌纱布覆盖.主要观察指标:①术后以创面完全上皮化为标准,记录创面愈合时间并分别计算7,14,21 d愈合率.②于覆敷料后1,2,4,6,8周切取整个刨面及其周围组织,光学显微镜观察肉牙组织生长情况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新生组织中的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形态.结果:①实验组创面覆盖后渗出明显减少且保持一定湿度,而阳性对照组创面较干燥:实验组及阳性对照组的创面愈合时间较阴性对照组提前(P=0.000);创面在7,14,21 d的愈合率均较阴性对照组高(P=0.000),且实验组在14 d的愈合率较阳性对照组高(P<0.05).②覆敷料后2周,光镜下观察可见创面肉芽组织中有较细小的胶原纤维填充创面.实验组较其他2组明显.胶原蛋白及弹性蛋白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第2周,实验组创面真皮基质中,Ⅰ型胶原呈棕黄色细密条带状;且有少量破染成棕黄色细丝状的弹性纤维,阳性对照组不明显,而阴性对照组中弹性蛋白无阳情表达.第8周,3组创面均愈合良好.实验组及阳性对照组胶原纤维束改造塑形,无瘢痕形成趋势.阴性对照组真皮层组织排列紊乱.结论:人发角蛋白-胶原海绵聚甲基内烯酸羟乙酯/虎杖复合生物敷料可促进深Ⅱ度烧伤实验大鼠创面的愈合.

  • 人发角蛋白非神经移植材料的解剖学特点及组织相容性

    作者:王进;邹云雯;逢文泉;罗学勤

    背景:人发角蛋白非神经移植材料是一种生物性制晶,经特殊的牛物化学方法处理后具有抗原性小、可被吸收和可刺激神经纤维生长等优点,预计其效果较其他非神经移植材料佳.目的:观察人发角蛋白非神经移植材料的解剖学特点和组织相容性,及其对周围神经缺损的修复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6-11/2008-06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动物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人发角蛋白非神经移植材料是以经特殊控制性生物化学方法处理后的人发为基质,外包一层生物膜构成的复合体,经特殊的生物化学方法处理后具有抗原性小,可被吸收和可刺激神经纤维生长等优点.方法:Wistar大鼠18只随机分成3组,将其坐骨神经切取10 mm,分别用人发角蛋白非神经移植材料、大白鼠自体骨骼肌和未经特殊处理的人发连接神经两断端.主要观察指标:术后8,12,24周进行组织形念及解削学观察.结果:术后第8周非神经移植材料组坐骨神经两断端之间出现白色新生组织;第12周白色新生组织出现于移植材料腔隙;第24周移植材料腔隙被充满,人发被初步降解,光镜下可见人发周围有大量呈无序排列的再生神经纤维,透射电镜下可见人发周围许旺细胞增殖并形成髓鞘.肌肉组和普通人发组未出现上述变化.结论:人发角蛋白非神经移植材料的组织相容性好,并可诱导神经纤维再生.

  • 不同生物材料修复跟腱损伤的应用

    作者:李敏;李广杰

    背景:构建组织工程化肌腱的关键是寻找适于肌腱细胞黏附、生长及功能分化的支架材料.目的:评价不同生物材料在跟腱损伤修复中的效果.方法:以"生物材料,跟腱,修复" 为关键词在万方数据库中检索1985-01/2011-01关于生物材料治疗跟腱缺损的文章.结果与结论:陈旧性跟腱断裂难以自行愈合及修复,易遗留疼痛及功能障碍.长期以来,不少学者对跟腱缺损的治疗进行了较多的研究,从自体肌腱移植、同种异体肌腱移植到人工肌腱移植、组织工程肌腱移植等,实践证明这些方法手段都存在一定的优点和缺点.虽然肌腱组织工程中支架材料的研究与应用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功,但是目前应用的材料或存在生物相容性问题、降解性问题或存在力学性能差、难加工成型等缺陷,与理想的支架材料还存在很大差距.

  • 自产氧型人发角蛋白/丝素蛋白复合材料体外制备及生化评估

    作者:冯超;李喆;吕向国;徐月敏;傅强

    背景:组织工程修复重建材料的研究已开始逐步进入到所谓的智能化阶段,其意味着相关生物材料将被赋予更多的功能。如果能够使生物材料在体内外能够释放氧气,可明显提升材料在修复组织缺损方面的成功率,但目前在仅有的蛋白源性生物材料的相关研究中尚未见到有类似自产氧功能的成功报道。
      目的:观察自产氧型人发角蛋白/丝素蛋白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并评估其理化及生物学特性。
      方法:人发及蚕丝中分别提取人发角蛋白及丝素蛋白,按固定浓度比例(60/40)将两种蛋白进行混合,并加入不同比例(5%-25%)的过氧化钙。对终制备完成的复合材料进行释氧能力测试筛选出佳的过氧化钙浓度组合,采用力学拉伸法测试终复合材料的生物力学特性,红外光谱法检测复合材料蛋白空间结构变化。兔皮下埋植复合材料观察其生物相容性,并于体外接种平滑肌细胞以观察支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结果与结论:经过提取纯化技术,人发角蛋白及丝素蛋白浓度及纯度达到满足后续实验水平。释氧能力测试显示,当过氧化钙浓度为20%时,支架材料的释氧时间长(P <0.05),且后期释氧水平较为平稳。力学拉伸测试显示,添加过氧化钙后,其复合材料的生物力学强度较少受到影响,尤其是大应力及断裂伸长率方面和未加入过氧化钙的复合材料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红外光谱法检测结果显示,复合材料各蛋白组分的空间结构基本不受影响。动物皮下埋植实验显示复合材料具有较为理想的生物相容性及降解速率。体外细胞增殖实验显示,含有过氧化钙的复合材料在体外能够更好的支持接种其上的细胞生长。结果证实,利用过氧化钙可对现已报道的人发角蛋白/丝素蛋白复合材料进行进一步的改良,使其具备长期释氧的能力,因而能够更适合后续的组织工程修复重建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需要。

  • 人发角蛋白生物材料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作者:李健;高景恒

    人发角蛋白生物材料是一种优秀的无抗原材料,组织相容性好,应用范围广泛,在美容整形界及组织工程学领域逐步得到重视.目前,国内外已开展大量关于人发角蛋白生物材料的基础研究及动物试验研究,在制造各种植入性材料、创面覆盖材料、组织工程学框架材料、修复神经缺损、修复肌腱、韧带缺损、软组织填充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并已逐步应用于临床.

  • 含人发角蛋白的真皮类似物植入大鼠皮下的形态学变化

    作者:张宝燕;邹仲之;朴英杰

    目的:探讨由人发角蛋白(HHK)和胶原组成的真皮类似物植入体内后真皮重建过程中的形态学变化.方法:将含人发的活性皮肤替代物植入大鼠皮下,于术后不同时间取出植入物及其周围组织,作组织学和免疫组化观察.结果:术后4 d,为急性炎症期,同时可见有约1/2的内皮细胞以及成纤维细胞等.术后第10 d,植入物内可见大量的血管及其他迁入的细胞.第3 w人发开始降解,出现胶原纤维.6 w后,人发碎裂降解,胶原纤维粗大,集结成束,与真皮胶原无明显区别,同时移植块内也出现了弹性纤维.结论:组织学的结果显示人发可以作为真皮基质来修复皮肤缺损.

  • 改良型人发角蛋白/丝素蛋白复合材料体外理化及生物学特性评估

    作者:冯超;李喆;吕向国;徐月敏;傅强

    目的 探索人发角蛋白/丝素蛋白复合材料的改良技术并进行理化鉴定及生物学特性评估.方法 自人发及蚕丝中分别提取人发角蛋白及丝素蛋白.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技术对两种蛋白进行定性.按不同浓度比例将两种蛋白进行混合,并加入不同浓度的明胶.对终制备完成的复合材料进行力学拉伸测试,筛选出佳的蛋白与明胶浓度组合.采用红外光谱分析复合材料蛋白空间结构变化.兔皮下埋植复合材料,观察生物相容性,MTT法检测细胞毒性.结果 经过提取、纯化,人发角蛋白与丝素蛋白浓度及纯度达到满足后续实验水平.力学拉伸测试结果显示:当明胶浓度为2%,丝素蛋白与人发角蛋白的比例为60:40时,制备材料的力学特性佳.红外光谱分析结果显示复合材料各蛋白组分的空间结构无明显变化.兔皮下埋植实验显示复合材料具有较为理想的生物相容性及降解速率;MTT检测结果提示复合材料无明显细胞毒性.结论 利用人发角蛋白、丝素蛋白以及明胶在合适比例下,可对已报道的人发角蛋白/丝素蛋白复合材料进行进一步的理化特性改良,使其能够更适合后续组织工程修复重建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

  • 人发角蛋白凝胶对L-929细胞的增殖作用研究

    作者:陈剑斌;许少波

    利用人发角蛋白良好的可降解吸收和生物相容性,研究其作为软组织填充材料的可行性.实验以人发为原料,通过提取、纯化等方法获得角蛋白的水溶液,并制备成可注射的凝胶,研究采用SDS-PAGE对角蛋白的组成进行表征,通过对膜的吸水性实验表征凝胶的水合性能,并使用MTT法对凝胶材料的细胞增殖作用进行评价.SDS-PAGE结果显示提取的角蛋白分子量集中在30、50和65KD左右,角蛋白具有快速吸水性能且吸水率可高达850%,人发角蛋白对L-929小鼠成纤维细胞表现出明显的增殖作用,在24、48、72 h的平均增殖率分别达到119%、122%和123%.实验制备的人发角蛋白凝胶对L-929细胞具有明显的增殖作用,具有作为软组织填充材料的应用前景.

  • 人发角蛋白桥接周围神经缺损的形态学观察

    作者:谭进;倪江东;李贺君;谢宏明;毛新展;宋德业

    目的:了解人发角蛋白在神经再生中的作用,为临床桥接周围神经缺损寻求新的替代材料.方法:将18只新西兰兔的双侧坐骨神经切断,造成10mm缺损,一侧用人发角蛋白桥接(实验组),另一侧用空硅胶管桥接(对照组),术后1、2、3个月通过肉眼观察,光镜、电镜和有髓神经密度测定,观察、分析神经再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再生神经均通过10mm缺损,对照组有2例无神经生长;实验组再生神经排列较紧密、有序,髓鞘形成早于对照组;神经纤维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人发角蛋白可促进周围神经再生,是桥接周围神经缺损的理想材料.

  • BMSCs联合人发角蛋白移植治疗陈旧性脊髓损伤效果

    作者:张廷伟;邹云雯

    目的 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联合人发角蛋白支架复合体移植治疗陈旧性脊髓损伤可行性.方法 体外采用全骨髓贴壁筛选法原代培养大鼠BMSCs,移植前应用5溴-2脱氧尿嘧啶(BrdU)标记.采用改良Allen打击法制备大鼠陈旧性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BMSCs移植组、BMSCs联合人发角蛋白移植组,每组10只,采用立体定位移植方法分别于各组脊髓损伤部位植入细胞培养基、BMSCs悬液、人发角蛋白+BMSCs细胞悬液.移植后第1、2、4、8周应用动物后肢运动功能评分法(BBB)对大鼠后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分;移植后第8周处死大鼠,取T9~T11节段脊髓组织制备切片,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脊髓组织大体形态,免疫组化方法检测BrdU阳性细胞的存活及移植细胞的分化情况.结果 单纯BMSCs移植组、BMSCs联合人发角蛋白移植组各时段大鼠BBB评分均优于对照组,BMSCs联合人发角蛋白移植组优于单纯BMSCs移植组,差异均有显著性(F=25.64,q=11.86~20.79,P<0.05).HE染色观察见3组脊髓均严重受损,灰白质界限模糊,均有空洞和坏死瘢痕组织,BMSCs联合人发角蛋白移植组空洞较其余两组少.BMSCs联合人发角蛋白移植组移植部位以及头尾端距离移植中心约1 cm处均可见BrdU染色阳性细胞及BrdU+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阳性细胞.结论 BMSCs联合人发角蛋白移植后移植细胞可以存活并分化为神经元样和神经胶质样细胞,有效促进陈旧性脊髓损伤大鼠模型后肢功能的恢复,其效果较单纯干细胞移植显著.

  • 人发角蛋白非神经移植材料的基础研究

    作者:王进;邹云雯;逄文泉

    ①目的研究人发角蛋白非神经移植材料的解剖学特点和组织相容性,及其对周围神经缺损的修复效果.②方法 Wistar大白鼠18只随机分成3组,将其坐骨神经切取10 mm,分别用人发角蛋白非神经移植材料(实验组)、大白鼠自体骨骼肌(对照Ⅰ组)和未经特殊处理的人发(对照Ⅱ组)连接神经两断端.术后不同时间进行组织形态及解剖学观察.③结果术后第8周实验组坐骨神经两断端之间出现白色新生组织;第12周白色新生组织出现于移植材料腔隙;第24周移植材料腔隙被充满,人发被初步降解,光镜下可见人发周围有大量呈无序排列的再生神经纤维,透射电镜下可见人发周围雪旺细胞增殖并形成髓鞘.对照组未出现上述变化.④结论人发角蛋白非神经移植材料的组织相容性好,并可诱导神经纤维再生,是用于修复神经缺损较为理想的材料.

  • 人发角蛋白桥接周围神经缺损的功能评价

    作者:谭进;倪江东;宋德业

    目的 通过在神经再生室内植入人发角蛋白,观察神经的功能恢复情况,为桥接周围神经缺损寻求新的替代材料.方法 将18只新西兰兔的左侧坐骨神经切断,造成10mm缺损,实验组用人发角蛋白桥接,对照组用空硅胶管桥接,术后检测坐骨神经功能指数、电生理、腓肠肌湿重,观察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8周时,试验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值优于对照组(P<0.01);12周时,试验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潜伏期和神经传导速度及波幅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结论 人发角蛋白能促进兔坐骨神经功能的恢复是桥接周围神经缺损的理想材料.

  • 人发角蛋白修复大鼠脊髓横断损伤的实验研究

    作者:倪江东;宋德业;谢宏明;李贺君;谭进

    目的:研究人发角蛋白(HHK)在大鼠脊髓横断损伤(SCCI)修复中的作用.方法:选用18只SD大鼠,建立正常对照组、SCCI组,SCCI后植入HHK组.于术后1W,3W,6W对大鼠的运动,感觉进行评估;并在横断部位及近,远断3个断面分别取材,用HE,铀铅双染,在光镜及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其组织学结构.结果:大鼠脊髓横断损伤后植入HHK,运动,感觉逐渐好转,术后6W基本恢复正常;而未植入HHK大鼠无明显变化.光镜观察:植入HHK组白质有明显的神经纤维沿着HHK再生,部分区域有坏死,无明显的空洞形成;灰质有部分异常神经元,大部分形态正常.未植入HHK组断面有神经呈编织状再生,未见纤维超过离断面,有大面积坏死和空洞形成;灰质神经元大量坏死,形态异常.结论:HHK对横断脊髓的功能及形态恢复有促进作用,本实验为HHK应用于临床奠定基础.

  • 施万细胞复合人发角蛋白模拟微重力条件培养构建组织工程化神经

    作者:王万山;王格;卢康荣;顾为望;朴英杰

    目的 利用旋转式细胞培养系统模拟微重力条件体外构建人发角蛋白组织工程化神经.方法 从乳鼠坐骨神经分离培养施万细胞,将传代施万细胞与人发角蛋白(HHK)在旋转式细胞培养系统内联合培养,分别在倒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施万细胞与HHK的相容性,评价体外构建效果.结果 施万细胞分离培养成功,纯度达97%.联合培养后施万细胞在光镜下呈单层或多层贴附于HHK支架表面.扫描电镜下呈细长梭形.生长方向与HHK细丝长轴相一致,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其贴附程度加强,数量增加.结论 在旋转式培养系统下施万细胞与HHK具有良好的粘附性和相容性.体外构建HHK组织工程化神经初步成功.

  • 含人发角蛋白的真皮类似物促进真皮修复

    作者:张宝燕;邹仲之;刘小蓉;朴英杰

    目的探讨含人发角蛋白的真皮类似物植入体内后的真皮基质修复过程.方法将两种活性皮肤替代物植入大鼠皮下,于术后不同时间点取出植入物及其周围组织,作常规组织学、VG染色、醛复红弹性纤维染色及网状纤维染色观察.结果术后4 d,成纤维细胞迁入,在人发角蛋白组可见细小的网状纤维,至术后10 d新生血管形成,仍可见网状纤维分布于血管周围;术后2周,创缘周围形成胶原纤维;至3周,胶原纤维在移植块内形成,将移植块分割包绕.移植块内弹性纤维的出现早为术后6周.但在对照组,3种纤维的形成慢、少,且常局限于创缘.结论组织学的结果提示人发角蛋白能促进真皮组织的再生.

  • 人发角蛋白植入对大鼠脊髓损伤功能与形态的影响

    作者:杨迎暴;朴英杰;乔东仿;徐锡金;路艳蒙;傅文玉;胡庆柳

    目的:研究脊髓损伤后植入人发角蛋白(human hair keratin, HHK)对动物行为学影响及其对损伤脊髓的形态学影响与HHK本身的形态学变化.方法:采用重物下落撞击法制备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在损伤处移植入HHK,分别于植入后5、10、15、20、25、30 d进行行为学检查,于20 d与30 d脊髓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HHK植入后在30 d内对大鼠的行为学影响与模型对照组没有统计学意义,但HHK可降解吸收融入损伤的脊髓组织,而受损伤的脊髓组织中可见大量胶质细胞、成纤维细胞与巨噬细胞浸润、神经纤维与髓鞘朗革非氏细胞.结论:HHK可能在脊髓损伤后的修复与重建中起作用.

  • 大鼠脊髓损伤后植入人发角蛋白的实验研究

    作者:徐锡金;霍霞;朴英杰;刘少辉;路艳蒙;付文玉;杨迎暴;李佩英

    目的:研究人发角蛋白(HHK)在脊髓损伤(SCI)修复中诱导和促进神经元和神经纤维的再生以及HHK在脊髓中的降解机理.方法:选用12只成年雌性SD大鼠,采用改制的Ⅱ型NYU装置,建立SCI组、SCI后植入HHK组,并设正常对照组.分别于术后14 d取材,经HE、Mallory's-磷钨酸-苏木素、Loyer's-SterrvThionin等方法染色,观察其光镜结构的变化.结果:与损伤组相比较,植入HHK组损伤节段的萎缩程度明显减低,灰质中部分神经元残存,有髓神经纤维脱髓鞘现象减轻;HHK周边集聚大量巨噬细胞和胶质细胞;植入的HHK毛小皮膨胀松弛,出现与皮质层分离,皮质层内出现皲裂,中央髓质腔增大.结论:植入HHK具有减轻脊髓损伤后的继发性损伤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HHK在SCI修复过程中的作用及机理提供了形态学基础.

  • 大鼠坐骨神经切除后人发角蛋白诱导的神经的再生机制

    作者:胡莲美;朴仲贤;王启伟;王万山;顾为望;朴英杰

    目的 观察人发角蛋白(HHK)诱导坐骨神经再生时的形态学变化,以揭示神经再生机制,方法制备坐骨神经损伤动物模型,植入HHK丝束桥接体,手术后2天、1、2、3、6、9、12周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术后第2天到2周,大量新生微血管长入HHK植入部位,切除后近远端的施万细胞发生去分化.去分化后的施万细胞沿着HHK丝束表面纵向分裂增殖.术后第3周人发开始降解,HHK周围可见很多巨噬细胞和多核巨细胞,大量增生的施万细胞有规则地排列于HHK丝间,有轴突和大量的微血管出现.术后第6周,在HHK丝周围可见大量新生的神经纤维,其间有微血管分布.术后第9周,人发角蛋白降解显著,再生神经纤维增多,有明显的神经外膜和束膜.术后第12周,实验组人发角蛋白基本完全降解,其部位被新的神经纤维所取代,并已贯通缺损部位,且外观形态接近正常神经.结论 1,HHK对缺损的坐骨神经修复具有良好的桥接作用.2、受损后高度分化的施万细胞通过去分化形成幼稚的施万细胞,其中胞质脱落起着关键作用.3、受损轴突立即发生保护性封闭、脱落.健康轴突形成膨大的带突起的生长锥,生长锥突起上伸出许多丝状生长芽.并与1到多个施万细胞嵌合,它们通过竞争性选择,后只有一条生长芽可发育成完整的轴突.4、神经纤维屏障膜(神经外膜、束膜及内膜)是由外侧的血管屏障膜中和束内的微血管间充质细胞演变而成的.总之,施万细胞、神经轴突、神经膜三者的再生模式是自身器官化过程所要求的,它们是同步进行的协调行为.

  • 人发角蛋白-胶原海绵-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复合生物敷料对大鼠烧伤创面修复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陈英华;董为人;陈清元;赵冰雷;邹仲之;肖应庆;胡国栋;仇新霞

    目的 以人发角蛋白-胶原海绵为敷料内层,复合包裹药物虎杖的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载体,制备一种双层复合生物材料,研究其对烧伤创面的促愈合作用,探讨将其作为烧伤敷料的可行性.方法 (1)将在体内具有慢(Z)、中(B)、快(F)三种吸收速度的人发角蛋白组分材料编织成网孔为1 mm×1 mm的网格,与从牛跟腱中抽提Ⅰ型胶原溶液混合后放入模具,经真空冷冻干燥后制成海绵状膜(作复合内层敷料),扫描电镜观察其结构.(2)用聚合法制备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再与药物虎杖一同成膜,制备药物缓释载体膜(作复合外层敷料),紫外光谱仪测定其释药度.(3)用SD大鼠制备深Ⅱ°烧伤动物模型,并于烧伤后2~5 d内清除坏死组织,保留部分变性真皮组织.清创后将用与创面相同大小的人发角蛋白-胶原海绵-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复合敷料覆盖创面,已用于临床的戊二醛猪皮作为阳性对照组.术后以创面完全上皮化为标准,记录创面愈合时间并分别计算第7、14、21天愈合率.(4)分别于覆敷料后1、2、4、6、8周切取整个创面及其周围组织(每组每个时间点取6个标本),行光学显微镜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作3组的愈合时间及第7、14、21天的愈合率比较.结果 胶原海绵膜为孔径为50~300 μm的三维立体状结构.经测定在0~48 h内药物虎杖从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膜内不断释出.深Ⅱ°烧伤治疗实验结果:实验组创面覆盖后渗出明显减少且保持一定湿度,而对照组创面较干燥;实验组及阳性对照组的创面愈合时间较阴性对照组提前;创面在第7、14、21天的愈合率均较阴性对照组高,且实验组在第14天的愈合率较阳性对照组高.结论 人发角蛋白-胶原海绵-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虎杖复合生物敷料可促进深Ⅱ°烧伤实验大鼠创面的愈合,起到在体内构建组织工程化皮肤的目的 .通过控制合成工艺,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膜作为药物缓释载体是可行的.

31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