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评价不同屏障膜在前牙缺失种植术中 引导骨再生的临床成骨效果

    作者:王超;孟戎;刘倩

    目的 研究PRF、Bio-Gide两种屏障膜用于前牙缺失种植术中引导骨再生的临床成骨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8月~2017年3月本院前牙缺失患者60例,按照应用的屏障膜分为A组、B组并实施相应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 ?A组新增骨垂直高度差值、新增骨水平宽度差值分别为(0.77±0.35)mm、(0.36±0.23)mm,B组为(0.80±0.33)mm、(0.39±0.26)mm,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 ?PRF、Bio-Gide两种屏障膜用于前牙缺失种植术中都有良好效果,PRF花费更低,更有推广价值.

  • 引导骨再生的原则与临床应用

    作者:宿玉成

    引导骨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是根据各类组织细胞迁移速度不同的特点,创造出促进骨组织优势生长的环境,即:将屏障膜置于软组织与骨缺损之间建立生物屏障、创造一个隔离空间、阻止干扰骨形成且迁移速度较快的结缔组织细胞和上皮细胞进入骨缺损区,允许有潜在生长能力、迁移速度较慢的前体成骨细胞优先进入骨缺损区,优势生长,同时保护血凝块,减缓组织压力,实现缺损区的修复性骨再生.

  • 羧甲基壳聚糖治疗慢性牙周炎骨缺损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永军;郭鹏

    目的::评价羧甲基壳聚糖对牙周组织再生的效果。方法:4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4组,A组为羧甲基壳聚糖凝胶组(1%W/V)、B组为羧甲基壳聚糖凝胶+脱矿骨组、C组为羧甲基壳聚糖凝胶+胶原膜组、D组为翻瓣组(对照组),四组患者均行骨植入的牙周新附着手术,A组患者骨缺损处填充羧甲基壳聚糖凝胶、B组患者填充羧甲基壳聚糖凝胶和脱矿骨、C组患者填充羧甲基壳聚糖凝胶和胶原膜,D组患者骨缺损处不填充任何材料。分别在基础治疗后基线,植骨术后8个月进行临床和影像测量。结果:各组患者手术后8个月的X线缺陷深度(RDD)、临床附着丧(CAL)测量值均明显低于基线时(P<0.05);并且,手术后8个月时,A、B、C三组的RDD、CAL测量值明显低于D组同时间点(P<0.05)。A、B、C三组患者手术后8个月时RDD、CAL测量值比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慢性牙周炎骨缺损时,可单独使用羧甲基壳聚糖凝胶作为填充材料。

  • 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生物驻极体屏障膜的骨引导性

    作者:敖丹婷;王艳颖;王萍;屈依丽;满毅;陈治清

    背景:当前应用于引导骨再生的屏障膜不具备骨引导性.目的:探讨极化后的复合生物膜对成骨细胞相容性和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栅控电晕法制备了壳聚糖/羟基磷灰石复合生物驻极体膜,检测驻极体膜上的表面电位衰减及接种成骨细胞后细胞的增殖分化情况.结果与结论:驻极体膜上的表面电位在第1 天内急速衰减,但在接下来的9 d 内衰减速度逐渐减慢.相较于非极化膜,驻极体膜上的细胞边界明显,有较多的伪足,细胞增殖能力更强,碱性磷酸酶的表达也更高(P < 0.05),但肌动蛋白直接免疫荧光结果无显著差异.结果显示该驻极体膜是一种新型的拥有骨引导性的屏障膜,可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 骨引导再生技术在牙种植中的应用

    作者:仲维剑;马国武;张晓燕

    骨引导再生技术是目前在牙种植外科中常用的一种增加牙槽骨骨量的重要手段.该技术通过在骨缺损处放置屏障膜,维持膜下稳定的空间,阻止结缔组织长入,促进骨组织优先生长.近年来,各种屏障膜和各类骨移植材料不断涌现,此项技术的临床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拓展.文章对膜材料的种类和特性以及该项技术在牙种植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

  • 双层左旋聚乳酸静电纺织纳米纤维支架与人牙周膜细胞的生物相容性

    作者:孙文娟;江浩顺;黄南楠;唐倩;杨雨虹

    背景:静电纺织制备的纳米纤维支架形态结构与天然细胞外基质相似,为细胞的生长、增殖提供了良好的微环境,可增强细胞的黏附、迁移、增殖及分化功能。目的:观察双层左旋聚乳酸静电纺织纳米纤维支架与人牙周膜细胞的生物相容性。方法:采用静电纺织技术制备双层左旋聚乳酸静电纺织纳米纤维支架。MTT法评估不同浓度(100%、75%、50%、25%)双层左旋聚乳酸静电纺织纳米纤维支架浸提液对人牙周膜细胞的毒性;将双层左旋聚乳酸静电纺织纳米纤维支架与人牙周膜细胞共培养,以MTT法检测细胞的早期黏附能力,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支架上的生长情况。结果与结论:不同浓度双层左旋聚乳酸静电纺织纳米纤维支架浸提液对人牙周膜细胞无毒性。共培养2,6,24 h,人牙周膜细胞在双层左旋聚乳酸静电纺织纳米纤维支架上的黏附能力较差。复合培养7 d,人牙周膜细胞在支架疏松面黏附良好,并保持原有的形态,伸展良好,伸出突起相互连接;在支架致密面呈复层生长,胞体呈梭形、多角形,连接成片。表明双层左旋聚乳酸静电纺织纳米支架与人牙周膜细胞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联合胶原膜修复颅顶骨缺损

    作者:谢静;吴倩倩;孙嵩;孙勇;赵峰

    背景:目前有部分关于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胶原膜应用于引导骨再生技术中促进骨缺损修复的研究,但将二者联合使用与单纯使用胶原膜或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膜修复骨缺损的对比研究尚未被报道.目的:比较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与胶原复合膜、单纯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膜、单纯胶原膜3种膜的引导骨再生能力.方法:取日本大耳兔24只,在颅顶骨建立3个骨缺损区,分别植入复合膜(自体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膜与胶原膜)、单纯自体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膜及单纯胶原膜,植入后2,4,8,12周,进行颅顶骨缺损区X射线及组织学观察.结果与结论:①X射线观察:植入后2周:复合膜组缺损区见边缘模糊的密度增高影;胶原膜组见极少量密度增高影像;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膜组边缘区出现密度增高影像.植入后12周,复合膜组整个缺损区与周围正常骨密度接近;胶原膜组环形密度增高影像区域较植入后8周扩大,但中心的密度较周边正常骨组织密度低;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膜组缺损区可见个别部位的密度低于周围正常骨;②组织学观察:植入后2周,复合膜组见缺损区周围出现纤维结缔组织、新生毛细血管;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膜膜组、胶原膜组纤维结缔组织和新生血管均少于复合膜组.植入后12周,复合膜组缺损区出现大量骨细胞,排列整齐,有骨小梁变粗变大,可见成熟骨组织形成,骨质较好;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膜组可见骨细胞,骨小梁数目增多,但骨形成量较复合膜组少;胶原膜组可见少量新骨形成,有成骨细胞、破骨细胞,有明显骨陷凹;③结果表明: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与胶原复合膜具有更好的成骨效果.

  • 脱细胞真皮基质作为GTR屏障膜治疗Ⅱ度根分叉缺损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乾锋;刘宏伟

    目的:观察脱细胞真皮基质(acellular dermal matrix,ADM) 作为引导组织再生(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GTR)屏障膜在治疗Ⅱ度根分叉缺损时的牙周组织再生情况.方法:在犬的两侧下颌第三、四前磨牙制造Ⅱ度根分叉缺损模型,将ADM作为GTR屏障膜覆盖在根分叉缺损区表面,于术后8周观察和测量根分叉处牙周组织的再生情况,并与空白对照组作比较.结果:术后8周,ADM组和空白对照组的临床附着丧失(clinical attachment loss,CAL)平均分别为1.90 mm 和2.85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M 组的新骨面积、新骨高度、新生牙骨质高度分别为8.23 mm2、4.52 mm、4.72 mm,明显大于对照组的1.75 mm2、0.91 mm、0.94 mm,而上皮和结缔组织面积则小于对照组,分别为0.02、0.54 mm2 和0.10、5.56 m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M 作为GTR屏障膜治疗下颌Ⅱ度根分叉缺损,能比空白对照组获得更多的临床附着和再生牙周组织.

  • 拔牙位点保存方法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宇骁

    拔牙后,剩余牙槽嵴的吸收已被证实是不可避免的.通过拔牙位点保存减少牙槽骨及软组织的吸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作为拔牙位点保存中重要的步骤之一,封闭牙槽窝能保证牙槽窝内骨形成的环境、改善软组织的萎缩.本文就拔牙位点保存的意义及目前常用的封闭牙槽窝的方法作一综述.

  • 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在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的临床观察

    作者:韦丽萍;左陈启;王远勤

    目的:观察国产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膜作为屏障膜,在牙种植的引导骨再生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78例需要引导骨再生的种植病例,均为前牙区或前磨牙区单牙或连续多牙位(3牙)缺失;其中前牙52颗,前磨牙26颗.缺牙区牙槽嵴主要为唇颊侧垂直性吸收,牙槽嵴顶宽度约1~3 mm,牙槽嵴水平吸收量在2 mm以内.分为2组,一组采用国产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膜作为GBR技术的屏蔽膜(38例),另一组采用Bio-Gide生物膜作为对照(40例),比较二者的临床效果.结果:2组在骨生长效果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切口均甲级愈合,切口愈合率均为100%.术后3 d,对照组有1例发生面部肿胀,经抗感染治疗和对症处理后缓解.本研究的其他病例均未出现感染等不良事件.结论:使用国产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膜在牙种植术中进行骨引导再生.成本低廉,能达到促进种植体周嗣成骨的要求.与进口 Bio-Gide生物膜的临床效果一样,值得推广.

  • 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术屏障膜对血管形成的影响

    作者:宋爱梅;杨丕山;孙钦峰;葛少华

    目的观察行引导组织再生术时,屏障膜放置不同时间对牙周创区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在杂种犬下颌第三、四前磨牙近中根颊侧制备"U”型牙周缺损,其表面覆盖ePTFE膜,置留时间分别为2、3、4、8周,以放膜组(右下第二前磨牙)为空白对照.术后8周处死动物,经颈动脉行墨汁灌注,制作500μm厚组织标本,镜下观察分析牙槽嵴上血管网及龈瓣血循环建立的情况.结果放膜2、3、4周组,膜取出后龈瓣与新生牙周组织间的血管吻合重建,形成了较完整的牙槽嵴上血管网.放膜8周组的牙槽嵴上血管网较稀疏,但龈瓣内血管网恢复正常.结论不可吸收屏障膜的存在,影响牙周创区牙槽嵴上血管网的重建,但对牙龈瓣血循环无明显影响,放膜2~4周对取膜后龈瓣与新生组织间血管网的重建无明显影响.

  • 膜引导组织再生术与硅胶管桥接法修复兔面神经缺损

    作者:徐欣;马跃;李茜;王力;王继同

    目的观察并比较膜引导组织再生术和硅胶管桥接法修复面神经的作用和效果.方法分别采用膜引导组织再生术和硅胶管桥接法进行兔面神经缺损修复,以自体神经移植作为对照,通过电生理学和组织学方法,观察和比较两种修复方法的效果.结果上述两种方法都具有修复面神经缺损的作用,但其效果存在差别.膜引导组织再生组术后3个月时,两侧面神经干传导速度之差值为2.33±1.2m/s,而硅橡胶管组为10.21±1.5m/s,自体神经移植组为2.16±1.6m/s.结论膜引导组织再生术修复面神经的效果明显优于硅橡胶管桥接法,且具有其它优点,有望成为修复面神经的新的有效方法之一.

  • 牙槽窝保存的研究进展

    作者:邱瀚宣;郑吉驷;张善勇

    随着口腔医学的发展,种植牙已成为牙缺失修复治疗的佳选择之一,然而由于拔牙后牙槽骨发生不可逆的生理改建过程,造成的骨量不足常为种植医师带来困扰.许多学者通过改进手术方法或利用各种生物材料减少或限制牙槽骨吸收(即牙槽窝保存术),从而获得理想的美学和功能修复.本文就牙槽窝保存技术、微创拔牙、骨移植材料和屏障膜的使用等进行综述.

  • GBR技术引导颌骨再生的研究进展

    作者:施少杰;丁锋;宋应亮

    引导骨再生(GBR)是修复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重要方法,但在成骨效果上仍有不足.理论上组织工程将生长因子和生物活性材料应用于GBR可以提高疗效,但是目前临床上尚未建立起可预测疗效的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再生疗法,甚至有研究发现在GBR中使用生长因子后还存在成骨长期稳定性不良的现象,这与理论上预计的结果不符.解决这一问题是推进生长因子应用的关键,通过查阅文献与分析,文中给出了两种可能的原因:生长因子后期水平过低和加速屏障膜降解作用,并据此提出验证的方法,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 构建牙周引导组织再生动物模型的研究概况

    作者:张丰婧

    在牙周引导组织再生研究中,体内和体外实验有重要的互补作用.用于体内实验的动物模型常用来检验屏障膜在牙周引导组织再生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牙周引导组织再生研究中的实验动物主要有啮齿类动物、兔、小型猪、犬以及非人灵长类动物等.由于各体内实验的研究目的不同,各种动物的牙周组织解剖及病理生理特点各异,故在具体牙周引导组织再生的研究中动物模型的构建也不尽相同.本文拟对近年来用于牙周引导组织再生研究的动物牙周骨缺损模型的构建方法进行回顾及综述.

  • 牙周引导组织再生膜材料的研究进展

    作者:管丹萍(综述);尹元正(审校)

    与引导性组织再生(GTR)概念初创立的研究热潮相比,目前牙周GTR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均处于低谷,但相关领域的探索并未停止,近来牙周GTR屏障膜材料遴选方面有些新的文献报告。本文简要回顾牙周GTR概念形成,重点介绍了膜结构、膜种类、临床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 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用于牙种植术的护理

    作者:余青婵;余粤海;黄河;廖嘉

    目的 探讨引导骨组织再生(GBR)技术用于牙种植术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19例患者采用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作为屏障膜进行引导组织再生加牙种植术.术前详细评估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做好相应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术中配合术者进行操作,术后做好详细的护理指导.结果 运用GBR技术即刻种植5例,植入Xive种植体7枚;延期种植术14例,植入Xive种植体19枚.19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满意治疗效果.结论 GBR技术很好地解决了牙种植术中骨组织不足的问题.良好的护理能有效配合临床治疗,提高医疗质量.

  • 引导骨再生膜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作者:鄂玮

    引导骨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 GBR)是在牙龈软组织与骨缺损之间人为地竖起一道屏障膜,将软组织中成纤维细胞及上皮细胞阻挡在缺损区外,确保成骨过程无干扰,终实现缺损区完全的骨修复.

  • 引导牙周组织再生术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一)--病例的选择

    作者:尚姝环;李成章;樊明文

    自1982年Sture Nyman[1]首次将引导组织再生(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 GTR)原理应用于牙周新附着的生理性再生,越来越多学者致力于将GTR原理应用于临床实践[2,3].但是由于病例的选择,手术的方法,所应用的屏障膜的性能的不同,往往各研究报道间组织再生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

  • 载PTH-Fc/PLCL/SF静电纺丝屏障膜的构建与性能研究

    作者:朱艺丹;何苗苗;刘加涛;刘艳云;刘玉慧;徐宁;唐一月;余占海

    目的: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携载PTH-Fc的PLCL/SF三维纤维纳米屏障膜,并研究其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能力、机械强度和调节细胞活动的能力.方法:制备PTH-Fc/PLCL/SF屏障膜,并与PLCL/SF屏障膜对照,扫描电镜研究其降解前后微观形貌,拉伸实验研究其机械强度,MTT测试与细胞粘附性实验研究屏障膜的生物相容性,茜素红染色研究携载PTH-Fc缓释是否可以影响细胞成骨分化.结果:PTH-Fc/PLCL/SF屏障膜纳米纤维丝均一光滑.PTH-Fc/PLCL/SF与PLCL/SF屏障膜断裂强度为(5.56±0.18)MPa、(5.42±0.03)MPa,两者无统计学意义.PTH-Fc/PLCL/SF生物降解能力优异,PTH-Fc/PLCL/SF与PLCL/SF屏障膜均可以促进细胞增殖(P<0.05),两者之间无统计学意义,但PTH-Fc/PLCL/SF能促进细胞分化.结论:PTH-Fc/PLCL/SF屏障膜有良好的机械强度、适宜的降解能力,能促进BMMSCs细胞增殖与分化.

32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