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应用切割球囊与普通球囊治疗分叉病变的安全有效性分析

    作者:熊然;刘文娴;陈立颖;宁尚秋;康铁朵;李江

    目的:对比简单策略治疗分叉病变过程中,应用切割球囊或普通球囊预扩张及血管成形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分叉病变治疗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入选2009年至2013年期间,我院心内科218例冠心病患者233个分叉病变,分叉病变分型均为Duke D或Duke F型,边支血管直径>2.0mm,有明显血流动力学意义,主支病变经切割球囊预处理(CB组)或普通球囊预扩张(PB组)后置人支架,分支病变仅行切割球囊(CB组)或普通球囊预扩张(PB组),观察手术成功率、边支受累情况、并发症及随访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s)情况.结果:218例患者233个分叉病变位于前降支/第一对角支占73.4%(171例),回旋支/钝缘支占12.0%(28例),右冠状动脉/后降支或左心室后支占14.6% (50例).CB组患者122例,PB组患者96例,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与分叉病变特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B组与PB组主支血管PCI成功率相似(98.1% vs.100%,P>0.05),但CB组患者分支血管PTCA成功率较高(92.1%vs.78.3%,P<0.05).CB组患者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发生情况亦少于PB组患者(4.1%vs.12.5%,P<0.05).术后随访12个月结果表明,MACEs发生比率CB组少于PB组患者(5.31% vs.14.0%,P<0.05).结论:简单策略治疗分叉病变过程中,应用切割球囊行预扩张及血管成形术对比普通球囊安全、有效,其成功率高,并发症较少,是临床实践中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

  • 冠状动脉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观察的重度钙化病变形态特点对支架膨胀不良的影响

    作者:汤喆;白静;薛令合;杨学东;王蔚然;聂绍平;王禹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观察的重度钙化病变预处理后斑块形态学特点,对支架膨胀不良的影响.方法 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行冠状动脉旋磨术联合切割球囊成形术的重度钙化病变患者9例.对9个相关缺血病变均于旋磨联合切割预处理和支架置入后行OCT检查,记录小管腔面积、钙化弧度、钙化长度、钙化厚度、钙化组织表面组织厚度、钙化环断裂、钙化小结、支架置入后支架面积、支架膨胀率、贴壁情况以及组织脱垂情况.2 mm为一病变节段,共收集148个病变节段,其中105个钙化节段.分析影响支架膨胀不良,贴壁不良的因素以及钙化环断裂的相关因素.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小管腔面积是支架膨胀不良的主要危险因素(OR 1.870,95%CI 1.021~3.425),而钙化环断裂是支架膨胀不良的保护因素(OR 0.160,95%CI 0.050~0.516).钙化弧度是影响支架贴壁不良的主要预测因素(OR 1.006,95%CI 1.001~1.011).钙化表面组织厚度(OR 0.000,95%CI 0.000~0.001)以及钙化弧度(OR 1.008,95%CI 1.002~1.015)是钙化环断裂的主要预测因素.在105例钙化节段中,按钙化表面组织厚度分组,厚度≤0.1 mm钙化节段组47个和厚度>0.1 mm钙化节段组58个.厚度≤0.1 mm钙化节段组中,钙化断裂的比例(76.6%)明显高于厚度>0.1 mm钙化节段组(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重度钙化病变预处理后,钙化环断裂以及管腔面积的增加,可能有助于支架良好膨胀.有较大钙化弧度、表面组织薄的钙化环,经过旋磨联合切割预处理,易于出现钙化环的断裂.

  • 经皮冠状动脉内切割球囊成形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李保;安健;史世平;王晋萍;李运乾;刘卓敏;王绪太;王慧仙;芦丽芳

    目的评价经皮冠状动脉内切割球囊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切割球囊导管对20例冠心病患者(男18例、女2例,年龄53.4±6.3岁)的24支冠状动脉进行扩张.结果手术成功率为90%(18例),病变成功率为91.7%(22支).未出现死亡、急性Q波型心肌梗死和急性心包填塞等并发症.病变部位狭窄程度由术前的(85.6±7.3)%降至术后的(28.5±9.4)%.术后随访1~10个月,有3例复发心绞痛,其中1例经血管造影证实为再狭窄.结论切割球囊成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性治疗技术,其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 切割球囊成形术治疗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16例

    作者:李伟杰;贾国良;郭文怡;李成祥;栾荣华;吕安林;王晓燕

    2000年5月至2001年12月我院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支架内再狭窄的病人共18例,其中2例行择期冠状动脉搭桥术,其余16例病人进入切割球囊成形术治疗组,平均年龄(60±12)岁,男性16例.

  • 切割球囊在介入治疗中对冠状动脉分支血管保护作用的研究

    作者:张华巍;陈韵岱;孙志军;王锦达;陈思;李传威;刘继轩;张建;吕侣

    目的 对比弥漫性病变介入治疗过程中,在应用普通球囊扩张的基础上应用切割球囊是否对分支血管增加了保护作用.方法 入选2014年1月~2015年12月间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20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通过计算机随机软件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在普通球囊基础上加用切割球囊100例,另一组单纯应用普通球囊预扩张100例,术后即刻观察手术成功率(残余狭窄小于10%)、分支受累情况、手术引起的外周血管并发症及围手术期心血管MACE事件情况(复发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冠心病死亡).结果 切割球囊组患者100例,普通球囊组患者10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年龄,危险因素,心功能,既往病史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切割球囊组与普通球囊组在即刻造影结果 上相比对分支影响明显降低(P=0.005),围手术期并发症上也低于普通球囊组(P=0.032).结论 对于弥漫性病变治疗过程中,应用切割球囊行预扩张及血管成形术对比普通球囊减少了分支的闭塞率,并发症较少,是临床实践中治疗冠状动脉弥漫性病变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 .

  • 切割球囊成形术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寅;高静;屈大展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冠心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已在临床广泛应用,但介入治疗后的再狭窄问题仍然是影响其远期效果的主要因素.切割球囊(cutting balloon)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冠脉介入治疗器械,它对冠状动脉内膜的损伤较轻且规则,可预防或减轻术中急性血管并发症和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目前切割球囊成形术(cutting balloon angioplasty,CBA)的临床应用刚刚开始,现将近年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切割球囊治疗支架内再狭窄病变的近期效果

    作者:王俊岭;刘惠亮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改善了球囊成型后的临床预后,但是,仍有20%~30%已植入支架的患者在冠状动脉造影时发生了再狭窄,且需要再次行靶病变的血管重建.我们应用切割球囊成形术治疗支架内再狭窄病变患者3例,近期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 冠状动脉内切割球囊成形术应用的初步体会

    作者:李保;史世平;邱龄;温静霞;李运乾;王绪太

    目的评价经皮冠状动脉内切割球囊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切割球囊导管对12例冠心病患者,男11例,女1例,年龄(54±6)岁的15支冠状动脉进行扩张.结果手术成功率为91.7%(11/12例),病变成功率为93.3%(14/15支).未出现死亡、急性Q波型心肌梗死和急性心包填塞等并发症.病变部位狭窄程度由术前的(86±7)%降至术后的(28±9)%.术后随访1~10个月,有2例复发心绞痛,其中1例经血管造影证实为再狭窄.结论切割球囊成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性治疗技术.

  • 006 运用血管内超声比较切割球囊成形术和传统成形术扩张血管管腔的机制

    作者:

  • 切割球囊成形术治疗冠脉小血管病变

    作者:杨震坤;沈卫峰;张大东;张建盛;张瑞岩

    目的探讨切割球囊成形术在冠脉小血管病变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正常参考血管直径≤2.7mm为小血管标准.应用切割球囊成形术治疗22例患者的25处病变.结果 25处病变中,切割球囊成形术成功治疗21处(84%),其中7处因严重狭窄而予直径1.5mm的常规球囊预扩张.2处因发生严重撕裂影响血流行补救性支架植入术;1处对角支开口病变,切割球囊成形术成功,但在前降支植入支架后残余狭窄增加至70%,尝试再次通过导引钢丝失败;1处因近段血管严重扭曲切割球囊未能通过.住院期间未发生死亡和急性心肌梗死.平均随访(7.3±3.0)个月(3~12个月),5例患者复发心绞痛,3例行冠脉造影复查:1例为补救性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再次予切割球囊成形术治疗成功;1例对角支开口病变因前降支支架再狭窄而完全闭塞;1例为其他冠脉新发病变.结论切割球囊成形术安全可靠,为治疗冠脉小血管病变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

  • 切割球囊成形术治疗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19例疗效观察

    作者:赵德明;张瑞军;杨璇;王秀花;唐淑华

    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是目前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广泛应用的技术,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远期的不利后果--支架内再狭窄也日益增多[1].因此,支架内再狭窄的治疗成为冠心病介入治疗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回顾性总结我院2000年8月-2003年10月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支架内再狭窄病人19例行切割球囊成形术治疗后的近期、远期疗效.

  • 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介入治疗进展

    作者:顾俊;王长谦

    支架术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联合应用对于直径≥3 mm的病变血管可产生较为理想的再狭窄率和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然而对于直径< 3 mm的病变血管而言,愈后不佳,因此现在小血管病变的介入治疗已成为关注的焦点.近年来除了传统的支架术外,还运用了各种新方法来治疗小血管病变,如药物涂层支架、洗脱支架、合理化支架、点支架、切割球囊成形术等.本文对上述各种方法的疗效作一综述.

  • 切割球囊成形术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韩雅玲;荆全民;王守力;佟铭

    切割球囊(Cutting Balloon,CB) 是1991年开始投入临床使用的一种新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器械.它的设计思想是将外科的微创切开技术与介入治疗中的球囊扩张技术结合起来,以提高单纯球囊扩张术[PTCA(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增大狭窄冠状动脉内腔的疗效[1].近3年这项技术在我国应用逐渐增多,本文将有关的技术要点及疗效评价综述如下.

  • 004运用血管内超声比较切割球囊成形术和传统成形术扩张血管管腔的机制

    作者:鲁静朝;崔炜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