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推拿少阳经治疗失眠症的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庞军;陈昭;唐宏亮;莫巧明

    目的:比较推拿少阳经与口服艾司唑仑治疗失眠症的疗效差异.方法:3个研究中心共160例受试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与对照组80例.治疗组采用推拿足少阳胆经;对照组睡前半小时口服艾司唑仑1mg.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30次后,评价受试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结果:共150例受试者完成临床试验,两组受试者治疗后PSQI评分较较治疗前具有改善(P<0.05).两组在睡眠时间、入睡时间两项指标上改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在睡眠质量、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总评分指标评分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少阳经治疗失眠症效果优于口服艾司唑仑.

  • 基于失眠症病机多样性的针灸临床选穴思路探析

    作者:杨明晓;杨洁;赵凌;李享;陈姣;梁繁荣

    失眠症病因病机多样,探析不同病机失眠症针灸治疗的选穴方法对于临床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基于中医“同病异治”的论治观点,分析失眠症多种病因病机,结合文献报道,发现失眠症的病因病机多样性决定了针灸治疗中经穴选取的多样性,但是循经性是经穴选取的重要原则,同时各种病因病机指导下的选穴方法要根据病情有机结合.

  • 基于阴阳寤寐学说的失眠症中医健康管理模式探索

    作者:唐娜娜;王秀峰;余建玮;吴长汶;黄俊山

    本世纪以来,各国都在根据国情探索本国的健康管理模式.中医学是我国的瑰宝,笔者基于中医阴阳寤寐学说,通过信息采集、建立档案-体质辨识、状态评估一中医干预、特色治疗-效果评价、优化方案的模式,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失眠症中医健康管理模式,以期实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个体精神等和谐融合的健康状态.

  • 失眠症的中药新药研究浅识

    作者:程先宽;韩振蕴;范吉平

    失眠症,指睡眠的始发和睡眠维持发生障碍,致使睡眠质量不能满足个体生理需要而明显影响患者白天活动(如疲劳、注意力下降、反应迟钝等)的一种睡眠障碍综合征[1].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节奏加快,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失眠症的发病率不断升高,愈来愈成为现代生活中的一种常见、多发的睡眠障碍疾病.

  • 项丛刺治疗失眠症疗效观察

    作者:齐丽珍;马晓芃;杨玲

    目的:观察项丛刺与药物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差异,寻找治疗失眠症的较佳方法.方法:将76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药物组,每组38例.针刺组采用项丛刺治疗,每周2次,10次为一疗程;药物组口服阿普唑仑0.4~0.8 mg,每日睡前顿服,5周为一疗程.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进行疗效评估,观察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PSQI评分变化.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2.1%,药物组总有效率为89.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临床痊愈率(34.2%)及愈显率(84.2%)高于药物组(7.9%、36.9%)(均P<0.01).两组治疗前后PSQI各因子评分差值比较,在睡眠质量、催眠药物、日间功能、总分改善方面,针刺组明显优于药物组(P<0.05或P<0.01),药物组在改善入睡时间方面优于针刺组(P<0.05).结论:项丛刺治疗失眠症的疗效优于药物治疗,不失为治疗失眠症的较佳疗法.

  • "镇静安神"针法对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脑血流的影响

    作者:严兴科;张燕;于璐;岳公雷;李铁;陈程;崔海福;王富春

    目的:观察"镇静安神"针法与八脉交会配穴对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疗效和脑血流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镇静安神法组(观察组)和八脉交会取穴组(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镇静安神法",针刺四神聪、神门、三阴交;对照组针刺申脉、照海.观察两组患者疗效、临床症状积分及针刺前后TCD检测各项脑血流参数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28/30),优于对照组的83.3%(25/30)(P<0.05);两组症状积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1),且观察组治疗后优于对照组(P<0.05);经TCD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后大脑中动脉(MCD)、基底动脉(BA)、椎动脉(VA)的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Vp)、舒张期血流速度(Vd)均有所增加(P<0.01,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除对左侧椎动脉(LVA)舒张期血流速度改善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之外,其余各指标的改善,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镇静安神法"、八脉交会取穴法均能有效改善失眠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并且针刺对失眠的治疗作用与改善失眠患者脑血流状况有关,但"镇静安神法"的治疗效果较八脉交会取穴更为理想.

  • 针灸调"两神"治疗不寐疗效观察

    作者:阮经文

    目的:观察针灸调"两神"治疗不寐的临床疗效,以充实针灸治疗失眠的治则和取穴的思路.方法:选择失眠患者34例,依据调元神、安心神的治则,交替选用调元神的督脉、膀胱经穴(神庭、百会、心俞等)和安心神的心经、心包经穴(少海、神门、内关等),并对不寐的主症和症候群进行评估和统计.结果:经4个疗程的治疗后,总有效率达88.2 9/6,且能明显缩短入睡时间(P<0.05)和延长睡眠时间(P<0.05),同时,对由失眠所诱发的症候群亦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针灸调"两神"法能明显提高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和改善因失眠而并发的症候群.

  • 杵针治疗失眠疗效观察

    作者:胡幼平;李鸿;尹重;王友军;罗荣

    目的:评价杵针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杵针组和针刺组,其中杵针组30例,予以杵针治疗,选取八阵穴(百会八阵、风府八阵、神道八阵)和河车路(大椎至命门段);针刺组30例,予以针刺治疗,选取百穴、四神聪等穴.两组均为每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5次,疗程均为4周,于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采用睡眠质量改善有效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来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睡眠质量改善有效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总评分、各因子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两组睡眠质量改善有效率杵针组85.2%,针刺组7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总评分及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因子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杵针疗法能够提高失眠患者远期的睡眠质量改善有效率,降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头部穴位埋线配合足底按摩治疗顽固性失眠疗效观察

    作者:魏毅

    目的:评价头部穴位埋线配合足底按摩治疗顽固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9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4例).观察组采用穴位埋线法,穴取百会、神庭、四神聪等,同时配合足底按摩;对照组口服艾司唑仑治疗.评定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0%(23/2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3.3%(20/24),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治疗后PSQI各因子得分除对照组日间功能障碍一项外,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P<0.01).观察组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等项目中优于对照组(P<0.05,P<0.01);对照组在延长睡眠时间方面优于观察组(P<0.05).结论:头部穴位埋线配合足底按摩能显著改善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和日间功能.

  • 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失眠症48例

    作者:和运志;李新立;刘群才

    1 一般资料 选择单纯性失眠症患者48例,男35例,女13例;年龄18~62岁,平均(41.53±9.41)岁;病程2~12个月,平均(7.05±3.34)月.根据WHO的睡眠率(实际入睡时间/上床至起床总时间×100%)检测法,将睡眠质量分为5级(见表1).其中Ⅳ级14例,Ⅴ级34例.

  • 多功能艾灸仪灸治失眠症30例

    作者:胡敏;崔学伟;孙伟

    失眠是一种与许多病症有关的症状,表现为不易入睡或睡后易醒,甚至彻夜不眠,是大脑机能平衡失调引起的功能性疾患.笔者采用多功能艾灸仪灸治失眠症与中药治疗进行对照研究,对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电针结合电兴奋治疗失眠症30例疗效观察

    作者:李广涛

    笔者近年来运用电针结合电兴奋治疗单纯性失眠3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30例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小18岁,大65岁;病程短30天,长13年.

  • 电耳针配合拔罐治疗失眠症50例

    作者:李芳;蔡志军;路玫

    失眠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中医称为"不寐",其表现轻重不一,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易醒,重者彻夜难眠,长期失眠会给病人带来巨大痛苦.近年来,随着人们工作压力的增大,失眠症的发病日渐增多,但西医治疗本病会使病人产生依赖性及副作用.笔者采用电耳针配合拔罐治疗失眠症50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 磁极针治疗失眠症疗效观察

    作者:陈秀玲

    失眠症是指经常不易入睡,或睡后易醒,甚至彻夜不眠的一种病症,是大脑机能平衡失调引起的功能性疾患.笔者采用磁极针治疗与普通毫针治疗进行随机对照研究,对治疗的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电针治疗失眠症40例

    作者:梁树艺

    失眠症中医称为不寐,临床症状以睡眠障碍为主要特征,患者因睡眠不足而影响了学习、工作和情绪.笔者自1997年以来,采用电针治疗失眠症4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安眠穴施用滞针术刮法治疗失眠症: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张全爱;孙晓慧;林家驹;李星凌

    目的:比较在安眠穴施用滞针术刮法与常规针刺治疗失眠症的疗效差异.方法:131例患者随机分为安眠穴组(68例)与常规针刺组(63例).安眠穴组取安眠穴,刺入得气后,采用滞针术,即轻轻单向搓转针体2~3转,待针体紧涩有“滞针”感,用示指轻抵针尾固定针身,拇指由下向上轻轻刮动针柄,留针30 min.常规针刺组取三阴交、神门、百会穴,施行捻转平补平泻法,留针30 min.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2周后,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各因子评分及总分,并评定两组疗效.结果:常规针刺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治疗后较治疗前改善(均P<0.01),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紊乱、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改善及PSQI总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安眠穴组患者PSQI各因子评分及总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P<0.05),且对以上各项评分的改善均优于常规针刺组(P<0.01,P<0.05).安眠穴组总有效率为91.2%(62/68),常规针刺组为74.6%(47/63),安眠穴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结论:安眠穴施用滞针术刮法治疗失眠症效果优于常规针刺.

  • 温针灸配合耳穴贴压调节阳虚型失眠患者神经递质临床观察

    作者:杨金亮;张蓉;杜磊;杨云霜;刘晓晨

    目的:通过对失眠患者脑内神经递质水平的监测,评价温针灸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的作用机制及疗效.方法:将130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65例.观察组以温阳益气为治则,针刺心俞、脾俞、肾俞、腰阳关、百会、内关、神门,并于心俞、脾俞、肾俞、腰阳关行温针灸,每日1次;对照组采用口服艾司唑仑片0.5~1 mg,晚上临睡觉前30 min服用,两组均14天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通过脑电超慢涨落分析技术,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睡眠质量以及脑内神经递质水平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1%(54/65),对照组为87.7%(57/65),两组疗效相当(P>0.05).观察组治疗后5-羟色胺(5-HT),γ-氨基丁酸、谷氨酸比值(GABA/Glu)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P<0.01),去甲肾上腺素(NE)较治疗前减少(P<0.05),而对照组各项指标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对5-HT、GABA/Glu的调节作用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温针灸配合耳穴贴压温阳益气法能有效改善阳虚型失眠患者脑内神经递质,从根本上改善睡眠质量.

  • 从脾胃论治针刺治疗失眠症临床观察

    作者:刘雅楠;林成荫;吴焕淦;王晓梅;朱毅

    目的:观察从脾胃论治针刺对脾虚型与非脾虚型失眠症患者的主观症状、睡眠质量和睡眠率的影响.方法:将60例失眠患者分为脾虚组和非脾虚组,每组30例,均行针刺治疗,穴取四神聪、神门、三阴交、足三里和天枢穴,隔日1次,5次为一疗程,治疗观察2个疗程.采用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观察患者主观症状的变化,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观察患者睡眠质量的变化,采用睡眠率观察患者睡眠时间的变化,并判断临床疗效.结果:治疗5次和10次后,脾虚组总有效率均为80.0%(24/30),非脾虚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6.7%(23/30)和80.0%(24/30),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AIS总分和PSQI总分在治疗5次、10次后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均P<0.01),各时点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睡眠率在治疗5次和10次后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提高(均P<0.01).结论:从脾胃论治针刺治疗脾虚型与非脾虚型失眠症患者可能具有相同的临床疗效,可改善患者的主观症状、睡眠质量和睡眠率.

  • 多元时间针法治疗失眠症疗效对照观察

    作者:王磊;黄荣高;陈进法;李璟

    目的:比较多元时间针法与常规针刺法治疗失眠症的疗效差异.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时间针法组、常规针刺组,每组25例.两组取穴相同,均取足三里、三阴交、神门、足泽等,时间针法组按照患者就诊时间,首先针刺上述穴位中属于该时辰气血旺盛经脉上的特定穴,再按照十二经循行顺序依次针刺其他特定穴;常规针刺组按常规从上向下顺序取穴.两组均隔日治疗1次,共治疗6次.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SQI总分和各分项积分.结果:两组治疗后PSQI总分均明显降低(均P<0.05),且治疗后时间针法组PSQI总分低于常规针刺组(7.20±2.45 vs9.44±3.07,P<0.05);时间针法组对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及睡眠障碍积分的改善优于常规针刺组(均P<0.05).结论:多元时间针法治疗失眠症可明显改善睡眠,其疗效优于常规针刺.

  • 针刺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136例

    作者:吴志强;孟建国

    自1989年以来,笔者根据《易经》卦象原理运用针刺方法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症136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36例均为本院门诊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其中男59例,女77例;年龄小16岁,大67岁;病程短20天,长20年.其中睡向头南足北者74例,头北足南者19例,其他睡向43例.2治疗方法取穴:灵道、复溜.针具:0.35 mm×75 mm毫针.操作:令患者取仰卧位,全身放松,掌心向上,舌抵上腭,调整呼吸至细、慢、深、长状态.先针灵道,常规消毒后沿经脉向肘关节方向平刺,进针62 mm后行提插捻转手法,使针感沿经脉向躯干方向传导.待灵道针感传至心前区又下落于小腹并使小腹内产生温热感时,再行针1 min后出针并急按其孔.然后再针复溜,常规消毒后沿经脉向膝关节方向平刺,进针62 mm后行提插捻转手法,使针感沿经脉向躯干方向传导.待复溜针感升至心胸部并令胸中产生清凉感后,再行针1 min后出针并急按针孔.一般患者在行针20 s~3 min后都可出现明显的针感传导现象,行针5 min仍无传导时,可留针候气.每隔5~10 min重复行针1次,直至感传到位或针感至少超过肘、膝关节以上,一般留针30 min.隔日1次,左右两侧穴位交替使用,7次为一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总结疗效.

2423 条记录 8/122 页 « 12...567891011...12112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