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皮下组织蒂菱形皮瓣成形术治疗烧伤后疤痕挛缩患者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大鹏;张军亮

    目的::观察皮下组织蒂菱形皮瓣成形术治疗烧伤后疤痕挛缩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70例烧伤后疤痕挛缩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游离皮片移植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皮下组织蒂菱形皮瓣成形术治疗。术后随访1年以上,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皮瓣成活率、疤痕挛缩再发率、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程度。结果:两组患者的皮瓣成活率均为10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疤痕挛缩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对手术效果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皮下组织蒂菱形皮瓣成形术治疗烧伤后疤痕挛缩患者的疗效优于游离皮片移植术疗效。

  • 皮下组织蒂菱形皮瓣成形术治疗烧伤后疤痕挛缩

    作者:龙忠恒;李鸿祥;张祥明;张伟;刘杰锋;谢卫国

    目的 介绍皮下组织蒂菱形皮瓣成形术治疗烧伤后疤痕挛缩的应用经验.方法 以疤痕挛缩张力线为长轴线设计菱形皮瓣,长轴顶点为约60°皮瓣锐角,菱形皮瓣的短轴顶点为约120°的钝角,切开菱形四边形成垂直皮下组织蒂,适当剥离菱形皮瓣短轴外的皮下组织,沿短轴方向向皮瓣外作延长切口.将两锐角的V切口作Y形延长后缝合,两钝角的Y切口作V形推进缝合,必要时采用两个及两个以上串联菱形瓣.结果 67例93个菱形瓣均良好成活,手术后疤痕挛缩线获得60%~250%的延长,平均延长80%.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未见疤痕挛缩再发.结论 皮下组织蒂菱形皮瓣设计简单,血供可靠,手术操作简单易行,效果确切,并发症少,适用于跨关节挛缩瘢痕畸形,在多数情况下可替代传统Z成形及W成形手术.

  • 颊部皮下蒂皮瓣在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谷永安;刘树发;雷鸣;郑建金;崔乃成;王厚滨

    唇缺损的修复方法尽管很多,但大于2/3以上的唇缺损理想修复方法并不多见。虽然各种游离皮瓣为唇大部分缺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但是利用邻近区域组织瓣来恢复其正常解剖形态及肌肉活动能力仍是当今首先考虑的途径。利用双侧扁形瓣滑行仍是目前大多数资料推崇的方法之一,然而它是以牺牲对侧唇组织和二次口角开大为代价的,为患者增加了痛苦和负担。1993年我国谢桂成首先报告了用颊部全厚肌蒂推进瓣修复唇缺损3/4以上。作者自1994年采用谢氏法修复24例唇缺损,近2年来,我们在临床应用中又做了部分改进,认为它是一种技术可靠的修复方法。 一、手术方法 1.谢氏方法设计:以下唇为例,下唇病变组织做矩形切除,在缺损的上缘定点A,下端定点B,AC为口裂方向延长线,长度等于缺损长度的2/3;BD平行于AC,长度为缺损的1/2,ACDB为颊部全厚组织瓣。沿AC切开皮肤、肌肉,至粘膜时向上分离形成一弧形粘膜瓣,以备向外翻转形成红唇。切开BD、DC的皮肤,在皮下做锐性分离,分离范围如皮瓣下方虚线所示。粘膜侧在龈颊沟处切开,直至骨膜,沿骨膜分离并尽量保护颏神经血管束。然后在皮下沿CF、FE肌层切开,形成皮下组织蒂,并使皮瓣向中间推进。

  • 斜S形皮下组织蒂皮瓣修复面部软组织缺损

    作者:高凤山;戴赛民;吕金陵

    目的对颜面部各种病变组织切除后形成的软组织缺损,探索一种更为满意的修复方法.方法在缺损区的邻近设计并制作一斜S形皮瓣,以皮下组织为蒂,斜形方向移位修复创面,供瓣区直接缝合. 结果临床应用46例,无术后并发症,随访3~12个月,修复区平整,不改变外形,瘢痕几乎不显.结论皮下组织蒂皮瓣修复颜面部软组织缺损( 直径在2cm以内)是一种值得选用的方法.

  • 皮下组织蒂的改良菱形皮瓣在面部皮肤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

    目的介绍一种皮下组织蒂的改良菱形皮瓣及其在面部皮肤缺损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于面部各种缺损的附近设计以皮下组织为蒂的改良菱形皮瓣,即在改良菱形皮瓣的尾部作"V"形切口,小范围剥离后行皮瓣无张力转移.皮瓣面积为1.5 cm×2.0 cm~4.0 cm×4.5 cm.结果本组16例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皮瓣全部成活.随访12例患者1.5个月至1.5年,面部形态满意,术区平整,无"猫耳朵"形成,切口瘢痕不明显. 结论应用皮下组织蒂的改良菱形皮瓣修复面部皮肤缺损,方法简便易行,术后效果较好.

  • 改良皮下组织蒂推进瓣修复面中部皮肤缺损

    作者:孙梦妍;朱吉;吕川;王宇翀;武恺;王欣玮;薛春雨

    目的 探讨皮下组织蒂推进瓣修复面中部巨大皮肤缺损的优势及改良方法.方法 自2011年1月至2015年7月,对17例面中部鳞癌切除术后继发创面行改良皮下组织蒂推进皮瓣修复,缺损面积1.5cm×2.1 cm~3.0cm×3.5cm.恶性肿瘤扩大切除后经术中病理检查确认无肿瘤细胞残留,于继发创面旁设计皮下组织蒂推进皮瓣,皮瓣设计时,两臂长度为1.3:1.0~ 1.5:1.0,顺皮纹呈弧形,皮瓣尾部角度约30°,皮瓣推进后,将皮瓣顶端皮下组织与创面对侧基底作锚着缝合.结果 共修复17例面中部皮肤缺损,皮瓣均存活,随访3个月至3年,切口瘢痕不明显,面部表情自然,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改良设计的皮下组织蒂推进瓣修复面中部巨大皮肤缺损,能达到理想的功能与外形效果.

  • 皮下组织蒂岛状皮瓣在面部皮肤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肖斌;邢新;张敬德;王晓云;陈江萍;周英晋;朱吉

    目的 介绍皮下组织蒂岛状皮瓣在面部皮肤缺损中的应用.方法 以面部皮下组织作为皮瓣的供血蒂,转移皮瓣修复面部缺损.皮瓣面积为1.0 cm × 1.0 cm至3.0 cm × 4.0 cm.结果 本组25例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面部形态满意,术区平整,无"猫耳"畸形,切口瘢痕不明显.结论 皮下组织蒂岛状皮瓣修复面部皮肤缺损可以达到良好的美学效果.

  • 鼻唇沟岛状皮瓣在面部皮肤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李军辉;邢新;欧阳天祥;李萍;许洁;郭恩覃

    目的:介绍鼻唇沟岛状皮瓣在面部皮肤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自1997年8月至2005年1月,以鼻唇沟区作皮瓣供区,设计推进和易位转移的两种以皮下组织为蒂的鼻唇沟岛状皮瓣,修复面部鼻唇沟周围的中等大小的皮肤缺损共23处,缺损大小由2.0 cm×1.9 cm至5.0 cm×4.5 cm. 结果:皮瓣全部成活,切口Ⅰ期愈合,随访时间1~40个月, 面部形态满意;局部平整,没有"猫耳朵"形成;切口瘢痕隐藏于鼻唇沟皱褶内而不显;面部各器官没有扭曲和移位畸形.结论:鼻唇沟岛状皮瓣是修复面部中等大小皮肤缺损的较可靠和理想的方法之一.

  • 易位转移的V-Y皮瓣在面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杨硕成;李军辉;邢新;薛春雨;张敬德;李蠡;郭恩覃

    V-Y皮瓣是临床常用的皮瓣之一,已广泛应用于头面部、躯干、四肢等全身各个部位皮肤缺损的修复[1-4].经典的V-Y皮瓣经推进方式转移修复缺损,也有许多改良的报道[3-7],但由于V-Y皮瓣仅能以推进或者推进结合旋转的方式转移,皮瓣的推进幅度受到一定的限制.我们着眼于V-Y皮瓣转移方式的改良,设计了一种改良的以易位方式转移的V-Y皮瓣,应用于临床并作了初步临床报道[8].自2005年2月至2006年8月,应用此皮瓣修复面部中等大小皮肤缺损共16处,获得了满意效果.

  • 皮下组织蒂菱形皮瓣成形术对烧伤后瘢痕挛缩的治疗效果

    作者:杨通祥

    目的:探讨皮下组织蒂菱形皮瓣成形术对烧伤后瘢痕挛缩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烧伤后瘢痕挛缩患者60例,其中30例接受游离皮片移植术为对照组,另30例接受皮下组织蒂菱形皮瓣成形术为观察组,随访1年,比较两组皮瓣成活率以及瘢痕挛缩复发率、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皮瓣成活率与对照组皮瓣成活率均为100%。但观察组随访1年期间瘢痕挛缩复发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667,P <0.05)。且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评价中非常满意率为6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57,P <0.05)。结论与常规的游离皮片移植术相比,烧伤后瘢痕挛缩患者采用皮下组织蒂菱形皮瓣成形术的治疗效果更佳,皮瓣成活率更高,挛缩复发率更低,患者满意度更高。

  • 前额扩张后岛状皮瓣全鼻再造术的护理

    作者:吕峰;王超;李洁

    我院整形科自1978~1996年应用前额岛状皮瓣连同它的供应血管(内眦动脉和滑车上动脉)及皮下组织蒂进行分离,通è过鼻根部的皮下隧道按顺或逆时针方向旋转180度进行全鼻再造术,共115例,收到良好效果,鼻成形满意.

  • 鼻唇沟皮下组织蒂岛状皮瓣修复面部缺损

    作者:马平生;王占

    自1998-03~2007-09,我们先后设计并应用鼻唇沟皮下组织蒂岛状皮瓣修复面部中等大小皮肤缺损共26处,获得了满意效果.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