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交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下段骨折

    作者:王小辉;赵春爽

    交锁髓内钉具有固定牢固,可早期活动关节,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高且并发症少等优点,现已广泛用于临床治疗胫骨骨折,但至今在扩髓与非扩髓,闭合复位与开放复位,静力固定与动力固定的选择上,意见仍不一致.而且对于胫腓骨下段骨折以治疗胫骨骨折为主,忽视了腓骨在小腿中的结构和功能的重要性,术后易发生畸形愈合,踝关节不稳等并发症.本院于2003年1月至2006年1月采用交锁髓内钉复合治疗胫腓骨下段骨折68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 逆行交锁髓内钉微创内固定治疗股骨髁上A型骨折

    作者:张向阳;顾梦臻;吴宗明;徐炜;鲁怡然;徐刚;梁朝革;唐献忠

    目的 回顾并总结8例逆行交锁髓内钉(GSH)微创、动力固定治疗股骨髁上A型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自2010-10-2012-10采用膝正中小切口劈开髌韧带置入逆行交锁髓内钉并动力固定治疗8例股骨髁上A型骨折.结果 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过程中复查X线片提示骨折部位达到解剖或临床复位的要求.平均随访15(6~24)个月,骨折均一期愈合.按Merchan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定:优7例,良1例.结论 本术式具有微创、固定可靠、创伤小、操作简便的优点,可作为治疗股骨髁上A型骨折的一种相对良好的手术方式.

  • 颈椎前路静力性与动力性钉板系统在三柱不稳定损伤中生物力学性能的比较

    作者:樊健;赵剑;邵菁菁;刘璠;管国平;邵云伟;张辉;王以进

    目的 比较颈椎前路静力性、动力性钉板系统在三柱屈曲牵张型不稳定损伤中的生物力学测试结果,为临床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 采用6具小牛颈椎标本,在C4、5节段制作屈曲牵张损伤模型,切除椎间盘、植骨后,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Orion、Codman、Window钢板螺钉固定,分别测定正常颈椎及固定后脊柱在前屈、后伸、旋转运动时的稳定性并与正常标本比较.结果 3种钢板固定后的活动度(ROM)与正常颈椎相比要大.其中Orion在前屈、后伸、侧屈与正常相比无显著的差异(P>0.05);Codman和Window在前屈、后伸时与正常相比有显著的差异(P<0.05);Codman在侧屈时正常相比无显著的差异(P>0.05),Window侧屈时与正常相比有显著的差异(P<0.05);3种钢板在旋转时与正常相比均有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 在三柱屈曲牵张型不稳定损伤的模型中,前路静力化固定相对稳定,动力化固定可能降低一定的固定强度,尤其是选择平移类设计的钢板固定应慎重.

  • 一期动力性固定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

    作者:邱晖敏;刘芳;章喆;伍勇;张新民;殷咏强

    带锁髓内钉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治疗四肢管状骨骨折较实用的技术[1].笔者自2002年8月~2005年2月采用一期动力性固定带锁髓内钉治疗31例股骨干骨折,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非扩髓型交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下段骨折

    作者:关长勇;马远征;陈兴;白一冰

    交锁髓内钉具有固定牢固,可早期活动关节,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高且并发症少等优点[1],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但至今在扩髓与非扩髓,闭合复位与开放复位,静力固定与动力固定的选择上,意见仍不一致.我院于1999年6月至2001年8月开展AAP非扩髓凹槽交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18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 动静力性交锁髓内钉的力学性能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权毅;廖冬发;张波;潘显明;黄刚;马泽辉;邓少林;刘金标

    目的比较动、静力性交锁髓内钉的力学性能,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外带锁髓内钉远端的圆形锁孔改为长形锁孔,近端改为尾翼状自带锁设计,在粉碎、横断、斜形骨折模型上测量长形锁孔的动力加压作用、尾翼的抗短缩作用和防旋转能力,并与静力固定比较.结果静力固定必然产生髓钉与锁钉间的剪力,其大小约等于正压力;动力固定消除了髓钉与锁钉间剪力对骨折端的应力遮挡,其剪力小而折端压力大,与前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齿状尾翼的防旋转能力可达10.39Nm,抗短缩剪力在2679.1 N以上.结论动力固定的折端加压作用和轴向稳定性较静力固定更具优越性,有利骨折愈合,可以用于各种类型的骨折.

  • 骨盆骨折π棒双重固定效应的生物力学研究

    作者:司卫兵;吴乃庆;嵇鹏;王以进

    目的通过应力及应力遮挡的测定探讨π棒对骨盆骨折的动静力固定作用.方法甲醛固定新鲜成人骨盆标本12具,右侧骶髂关节和耻骨上下支截断,骶髂关节处分别以π棒和骶髂螺钉内固定.测量中立位下生理载荷时骨盆不同内固定的应力、应变和位移;测量骨盆骨折π棒固定后不同运动状态下(中立位、后伸、前屈、健侧屈)生理载荷时腰椎和骨盆上的应力值与应力遮挡率.结果π棒和骶髂螺钉固定的应变平均为68 με和113 μe(P<0.05).π棒固定时,中立位和后伸时,应力遮挡率较大(η=31.80%和33.35%),应力大部分从π棒传导,适用于骨折早期;而前屈及健侧屈时,腰椎应力遮挡率明显减小(η=22.23%及η=23.07%),应力主要从腰椎及骨盆传导.结论本实验表明π棒固定骨盆骨折通过腰部的不同姿势活动即可自动从坚强静力固定转为动力固定,具有双重固定的生物力学效应.

  • 带锁髓内针治疗难愈性股骨干骨折

    作者:周继辉;曲彦隆;许文彬;田飞鹏;陈嘉利;刘志强

    目的:在应用带锁髓内针治疗股骨干骨折的病例中,对于可能出现延期愈合及不连接的病例通过预判并采用有效的措施,探讨疗效.方法:根据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并总结以往病例,制定判断标准,属于难愈性骨折的病例,治疗中采用相应对策,观察疗效并与以往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的病例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此方法疗效满意并优于以往常规疗法.结论通过预判并采用有效的措施可减少骨折延期愈合及骨不连的发生.

  • 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疗效观察

    作者:齐昌玉;王娟

    目的:观察带锁髓内钉与AO钢板在治疗胫骨骨折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的70例胫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32例采用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B组38例采用AO钢板内固定,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和并发症,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骨痂出现时间,下肢负重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结果:两种不同的方法治疗胫骨骨折,疗效和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骨痂出现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负重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锁髓内钉防旋性能好,内固定牢固;主钉位于长骨中线,符合生物力学;手术创伤小,有利于促进骨折愈合;早期进行功能锻炼,避免了关节功能障碍的发生.

  • 下肢长骨骨折应用带锁髓内钉术后骨折延迟愈合的预防

    作者:薛剑;朱茗;孙小平;龙源深

    目前应用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及胫骨骨折,其优越性越来越受到广大骨科医生的认可.但术后出现骨折延迟愈合的并发症逐渐增多,影响了治疗效果.我院自2003年以来对下肢长骨骨折应用带锁髓内钉术后出现骨折延迟愈合进行随访,改髓内钉静力固定为动力固定,取得满意效果.

  • 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分析

    作者:邹俊

    目的 观察带锁髓内钉与AO钢板在治疗胫骨骨折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光山县人民医院2006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60例胫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32例)采用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B组(28例)采用AO钢板内固定,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和并发症.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骨痂出现时间,下肢负重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结果 两组疗效和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骨痂出现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下肢负重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带锁髓内钉防旋性能好,内固定牢固;主钉位于长骨中线,符合生物力学;手术创伤小,有利于促进骨折愈合;早期进行功能锻炼,避免了关节功能障碍的发生.

  • 固定腓骨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钉一期动力固定治疗胫腓骨下段骨折54例临床护理

    作者:荆凤英;赵文杰;王宏英

    对54例胫腓骨下段骨折患者行固定腓骨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钉一期动力固定手术治疗,经加强围术期临床护理,无骨延迟愈合及骨不愈合发生,具有组织损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骨延迟愈合及不愈合

    作者:董小杰

    带锁髓内钉固定以其能够控制骨的长度、防止旋转、轴心固定、愈合率高等优势,在股骨干骨折的治疗中越来越得到广泛应用,但随之亦出现一些并发症,其中术后骨延迟愈合及不愈合常有发生.自2000年9月~2004年5月,我院应用带锁髓内钉静力固定改为动力固定及更换带锁髓内钉骨折局部植骨两种方法治疗术后骨延迟愈合及不愈合8例,经12~24个月随诊,全部病例得到愈合,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 不同类型前路钢板固定应用于颈椎屈曲牵张型损伤的生物力学研究

    作者:赵剑;吴红富;管国平;施红光;刘璠;樊健;王友华

    目的探讨采用前路钢板固定颈椎屈曲牵张型损伤治疗的可靠性,并比较静力化固定和动力化固定等不同设计类型钢板在恢复损伤节段稳定性方面的差异.方法采用12具小牛颈椎标本,在C4,5节段制作屈曲牵张损伤模型,切除椎间盘、植骨后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Orion、Codman、Window钢板、螺钉固定,测试手术固定各组在颈椎前屈、后伸、侧屈及旋转运动时的稳定性并与正常标本比较.结果颈椎屈曲损伤后,无论采用哪种钢板固定,其术后运动范围(ROM值)均比正常颈椎要大.Orion固定接近正常标本,但在旋转运动时有明显差异.Codman固定仅在侧曲时的稳定性接近正常和Orion固定组.Window固定弱,在各运动状态下的刚度均明显低于正常组.结论在颈椎屈曲牵张型损伤时,前路静力化固定相对稳定,动力化固定可能牺牲一定的固定强度,尤其是选择平移类设计的钢板固定更要谨慎.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