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皮血管成形术治疗肌纤维发育不良型肾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瑾;陈韬;王青梅;汪奇;郭军

    目的 评价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肾动脉肌纤维性发育不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肌纤维发育不良型肾动脉狭窄患者32例(均合并2~3级高血压或难治性高血压),行经皮肾动脉成形术治疗.术后随访观察患者血压、药物治疗种类、术后再狭窄、生存率和并发症等.结果 PTA技术成功率93.94%(31/33).术前、术后收缩压分别为(189.6±26.0) mmHg、(136.6±8.0) mmHg(t=9.117,P<0.001),舒张压分别为(121.6±21.7)mmHg、(81.1±11.5)mmHg(t=7.745,P<0.001).无肾动脉破裂、夹层、分支堵塞及血栓形成等相关并发症和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术后随访时间5~100个月,平均(40.4±26.1)个月,患者生存率100%(32/32).结论 经皮血管成形术治疗肌纤维发育不良肾动脉狭窄安全、有效.

  • 肌纤维发育不良所致肾动脉狭窄16例的治疗

    作者:史振宇;符伟国;郭大乔;陈斌;徐欣;蒋俊豪;杨珏;竺挺;董智慧;石赟;王利新;唐骁;王玉琦

    目的 探讨肌纤维发育不良所致的肾动脉狭窄的临床特点以及外科治疗方法的选择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 2011年收治的16例(17处病变)肌纤维发育不良所致的肾动脉狭窄的临床资料.16例患者平均年龄(28±13)岁,其中患高血压16例次,肾功能不全1例次.16例患者共接受外科治疗17次,其中腹主动脉-肾动脉旁路术2例;肾动脉狭窄段切除吻合2例;球囊扩张10例次;支架成形3例次.结果 16例患者围手术期死亡1例;余15例患者13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49个月,平均(41±38)个月.无死亡病例.平均血压(134±14)/(83 ±8) mm Hg较术前(151 ±17)/(96±16)mm Hg有显著下降(P<0.01),其中治愈5例,好转8例,降压有效率为100%.患者肌酐水平(69 ±22) μmol/L,与术前(61±22)μmo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改善4例,稳定9例.复查彩超12例患者只有1例再狭窄.结论 肌纤维发育不良所致的肾动脉狭窄多见于儿童和年轻患者,首要表现是顽固性高血压.球囊扩张为首选治疗,降压效果肯定.

  • 颈内动脉肌纤维发育不良患者的DSA诊断和治疗

    作者:樊小兵;徐格林;李达文

    目的 探讨颈动脉肌纤维发育不良(FMD)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 方法 从南京卒中注册系统中检索出2010年5月-2011年5月的6例颈动脉肌纤维发育不良患者,提取这些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治疗和随访结果等资料.6例FMD患者中,1例合并颈内动脉闭塞,1例合并大脑中动脉闭塞,2例合并夹层动脉瘤.对本组患者的治疗措施有,单纯给予3例患者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1例患者因合并烟雾病未行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只进行对症治疗;2例患者接受颈动脉支架置入及药物治疗. 结果 ①6例FMD患者均经DSA确诊,均有颈内动脉管壁不规则或串珠样改变,4例患者表现为双侧FMD,2例表现为左侧FMD;②给予相应治疗后,6例患者均未出现新发症状,原有症状缓解,2例接受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患者,术后均无残余狭窄.③3个月随访均未见缺血事件发生.接受支架置入术的患者,术后6个月复查DSA,支架形态良好,无再狭窄. 结论 FMD患者可合并颈内动脉闭塞或颈内动脉夹层动脉瘤.血管内成形术可作为目前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之一.

  • DSA诊断肌纤维发育不良致双侧颈动脉夹层一例

    作者:王海涛;朱凤水;焦力群

    患者 男,27岁。因发作性偏侧肢体无力2年于2015年3月30日入住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突发一侧肢体无力,侧别不详,当时上肢尚可抬举及持物,可自己行走,无肢体麻木,无饮水呛咳、吞咽困难,无意识障碍,无头痛、恶心、呕吐,无肢体抽搐,上述症状持续3~5 min 后完全缓解,患者未予以就诊。此后上述症状反复出现10余次,双侧肢体无力均有出现,均于5 min 内缓解。7个月前患者再次出现右侧肢体无力,伴有言语障碍,并持续无缓解,遂就诊于当地医院。头部MRI示左侧额叶新发脑梗死,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示多发性脑动脉狭窄,给予阿司匹林等药物治疗后,上述症状较前好转。患者为进一步诊治及明确血管情况,遂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患者否认既往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输血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按计划进行,否认手术外伤史。生活较规律,无吸烟、饮酒嗜好。否认家族遗传病史及类似疾病史。入院体格检查:血压120/70 mmHg,意识清楚,语言流利,计算力、记忆力、定向力、理解力等高级皮质功能大致正常。无局灶性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入院后查血尿便常规、生化全项、同型半胱氨酸、乙肝五项、抗体三项、胸部X线片、免疫五项、风湿三项、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抗核抗体谱、抗心磷脂抗体等,结果均无临床意义。辅助检查:头部MRI示左侧额叶急性脑梗死(图1),左侧半卵圆中心陈旧性脑梗死。颈部血管超声示双侧颈总动脉内径对称,内-中膜未增厚,双侧流速正常,频谱形态呈高阻型改变。双侧颈动脉球部内径对称,左侧收缩期峰值流速(PSV)47 cm/ s,舒张期末流速( EDV)为0 cm/ s,频谱形态呈单峰型改变;右侧流速正常,频谱形态呈高阻型改变。双侧颈内动脉内径不对称,右侧近段内径31 mm,流速减低,PSV为13 cm/ s,EDV为7 cm/ s,频谱形态呈相对高阻型改变;颈内动脉管径变细,残余内径08 mm,原始管径35 mm,PSV 升至493 cm / s。左侧近段内径30 mm,中、远段内径17 mm,管腔内探及中等回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未探及血流信号。超声提示右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70%~99%),左侧颈内动脉闭塞(考虑肌纤维发育不良)。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D)示双侧颈内动脉颅外段病变,双侧后交通动脉开放,双侧颈内-外动脉侧支开放。于2015年4月1日行全脑DSA,术中发现左侧颈内动脉闭塞,右侧颈内动脉节段性狭窄(图2)。高分辨率MRI示双侧颈内动脉管壁弥漫性增厚,管腔略狭窄(图3)。给予口服阿司匹林100 mg +氯吡格雷75 mg 1次/ d双抗治疗。治疗1个月后进行超声复查,颈动脉超声示双侧颈内动脉内径不对称,右侧近端内径正常, PSV 102 cm / s,远端可见双腔结构,假腔内径26 mm,不均匀回声,真腔内径23 mm,CDFI可见血流充盈,流速升高达153 cm / s;左侧近端内径正常,PSV 113 cm / s,远端显示双腔结构,假腔长105 mm,内径29 mm,其内不均匀回声充填,真腔内径13 mm,CDFI可见血流充盈,PSV 升至162 cm / s;提示双侧颈内动脉狭窄(壁内血肿型夹层)。TCCD检查结果与治疗前比较,示双侧大脑半球血流速度对称,双侧后交通动脉未开放,双侧颈内-外动脉侧支未开放。给予患者双抗治疗3个月后进行电话随访,患者未再次发作偏侧肢体无力。

  • 血管内栓塞治疗肌纤维发育不良合并动脉海绵窦瘘一例

    作者:曹彦鹏;何川;张鹏

    患者女,25岁.2012年5月15日因突发右侧搏动性突眼伴颅内杂音入住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病房.8年前该患者曾接受左侧硬脑膜动静脉瘘栓塞术,否认高血压及心脏病史,无烟酒等不良嗜好.入院体格检查:意识清楚,言语流利,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右眼呈搏动性突出,右眶内侧听诊可闻及吹风样杂音,四肢活动自如.入院后实验室检查均正常.颈动脉彩色超声显像及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均正常,全脑DSA检查显示双侧颈内动脉夹层、左侧椎动脉夹层、右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图la).诊断为肌纤维发育不良(fibromuscular dysplasia,FMD),右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在局部麻醉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将可脱性球囊2号(BALT EXTRUSION公司,法国)沿颈内动脉置入海绵窦内,充盈球囊后,手推对比剂造影显示海绵窦瘘消失.解脱球囊后行脑血管造影,瘘口复现,眼静脉压力明显增高,立即置入第2枚可脱性球囊(BALT EXTRUSION公司,法国).解脱球囊后瘘口变小,眼静脉压力下降,搏动性突眼及颅内杂音消失,结束手术.术后1周,患者再次出现搏动性突眼及颅内杂音,DSA显示右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瘘口较前增大(图1b,1c).

  • 肌纤维发育不良致颅内多发梭形动脉瘤一例

    作者:高永军;苏朝勇;张玉敏;曹毅;方绍龙;赵宁辉;唐一平;徐蔚

    患者 男,66岁.反复头痛半年余,于2009年3月入院头疼发作时较剧烈,定位不清,不伴有恶心、呕吐、意识障碍、抽搐等.既往家族中无猝死等家族史,有高血压家族史.入院体检:无阳性体征.血压为185/101 mm Hg,血常规提示白细胞计数升高(14.2×109/L),其余均正常肝、肾功能、电解质及其他生化检查指标均正常.头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提示颈内动脉和椎动脉术端均可见异常增粗(图1a).DSA检查提示右侧颈内动脉未端、左侧颈内动脉末端和左侧基底动脉末端均为梭形膨大,呈动脉瘤样改变(图1b~1d).其中右侧颈内动脉末端膨大部分长13.7 mm,宽9.1 mm,左侧基底动脉段长27.2 mm,宽11.6 mm.临床诊断为肌纤维发育不良性颅内动脉广泛动脉瘤样改变,原发性高血压病.经讨论,认为患者无法行介入或手术等治疗,给予小剂量抗血小板聚集治疗(阿司匹林50 mg,1次/d),同时行降血压治疗.

  • 单侧颈内动脉肌纤维发育不良致脑栓塞一例报道

    作者:赵媛;毕鸿雁;张晶;艾泉山;张芹;赵亚明;赵伟秦;李继梅;张拥波

    肌纤维发育不良(fibromuscular dysplasia,FMD)是一种少见的、特发性、节段性、非动脉粥样硬化性非炎性血管疾病[1],典型病例主要累及年龄在20~60岁的女性[2],其中以肾动脉受累为常见,脑血管系统主要影响颈内动脉,以双侧颈内动脉同时受累常见.本文对1例单侧颈内动脉FMD致脑栓塞的男性病例进行报道,以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 颈动脉肌纤维发育不良一例

    作者:赵洪芹;谢安木;张勇;刘敏;张栩

    1 病例简介患者,男,29岁,因"言语不清20 d,右侧肢体活动不灵活,记忆力减退1 d"入院.现病史:20 d前患者突发言语不清,右侧肢体活动欠灵活,在当地医院给予改善循环药物,肢体活动不灵活症状缓解.1 d前再次出现右侧肢体活动不灵活,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为进一步诊治收入院.

  • 颈动脉蹼致缺血性脑卒中(附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作者:庄圣;张霞;曹勇军;刘春风

    目的 总结颈动脉蹼的特点及其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颈动脉蹼致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表现,结合国内外文献复习,总结其病理、影像、临床表现及治疗.结果 颈动脉蹼是一种具有病理意义的特殊解剖结构,且在影像学及临床特点上与常见的肌纤维发育不良存在差异,是隐源性脑卒中的一项潜在病因.结论 不明原因复发性脑卒中患者,应注意对颈动脉蹼结构的重视及识别,并尽早合理干预,减少脑卒中复发率和致残率.

  • 颈内动脉肌纤维发育不良的诊断及个体化治疗

    作者:刘志红;孙友霞;张鸿祺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肌纤维发育不良(FMD)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 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5例FMD患者,均经DSA确诊,其中1例合并颅内动脉瘤.5例患者中,2例行颈内动脉闭塞治疗;1例合并颅内动脉瘤者行支架辅助栓塞动脉瘤,并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2例单纯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结果 5例患者均有颈内动脉壁不规则或串珠样改变,3例表现为双侧颈内动脉FMD,2例表现为单侧颈内动脉FMD.经相应治疗后,5例患者均未出现新的症状,原有症状缓解.患者经6个月~2年随访,未见缺血事件发生,合并颅内动脉瘤栓塞后未复发.结论 FMD临床诊断标准主要依靠DSA检查,治疗方案主要根据患者症状制定.

  • 联合应用多种血管内支架治疗肌纤维发育不良性颈内动脉狭窄

    作者:洪波;刘建民;许奕;张珑;赵文元;黄清海;辛涛;张鑫

    目的:报告采用多支架治疗肌纤维发育不良性颈内动脉狭窄1例.方法:采用2个球囊膨胀支架及1个自膨胀支架治疗1例肌纤维发育不良性颈内动脉狭窄,串珠样狭窄从颅外颈内动脉起始部到颅内海绵窦段,长约82 mm.结果:一次性植入3个支架,成功进行血管成形,患者症状消失,临床短期随访无脑缺血事件发生,5个月血管造影随访显示支架植入段血管通畅,无再狭窄.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肌纤维发育不良性颈内动脉狭窄安全有效.

  • 脑血管肌纤维发育不良3例报告

    作者:夏文卿;牛国忠;卜香叶;唐波;殷聪国;蒋琳;来青

    肌纤维发育不良(Fibromuscular dysplasia,FMD)是一种非炎症性、非动脉硬化性、阶段性及多灶性的血管病.该病多见于中年女性,主要累及全身中、小动脉,以肾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和椎动脉多见.主要表现为动脉狭窄和闭塞,也可引起动脉瘤和夹层.其临床表现与受累动脉相关,肾动脉受累可表现为肾性高血压,颈动脉、椎动脉受累可表现为头痛、耳鸣、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梗死等症状[1].

  • 肌纤维发育不良型肾动脉狭窄腔内治疗临床分析

    作者:王博;吴忠隐;郭伟;刘小平;贾鑫;张宏鹏

    目的 探讨肌纤维发育不良型肾动脉狭窄的腔内治疗方法.方法 肌纤维发育不良肾动脉狭窄患者12例(均合并2~3级高血压或难治性高血压),行经皮肾动脉成形术治疗,术后随访观察患者血压、肾功能、术后再狭窄等相关指标,并记录患者疾病转归.结果 失访1例,11例术后随访8~63个月,术后血压 (131±9)/(82±8)mm Hg)较术前(198±15)/(125±25)mm Hg)明显下降(P<0.01);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术后发生再狭窄2例.结论 肌纤维发育不良致肾动脉狭窄主要表现为难治性高血压或恶性高血压,腔内治疗方式应首选球囊扩张成形术.

  • 脑血管和颈内动脉肌纤维发育不良的研究进展

    作者:高培龙;田竺

    肌纤维发育不良(fibromuscular dysplasia,FMD)是一种特发性、节段性、非炎症性、非动脉硬化性的血管疾病.由于血管造影技术的出现,越来越多的脑血管和颈内动脉的FMD病例被发现,而FMD与急性出血及缺血性卒中均有密切的联系,故结合文献对脑血管和颈内动脉的FMD进行回顾性分析.

  • 脑动脉肌纤维发育不良五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姜春黎;曹勇军;石际俊;肖国栋;李艳艳;徐加平;章春园

    目的 探讨5例脑血管肌纤维发育不良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方法 收集自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诊断明确的5例脑动脉肌纤维发育不良住院患者的病史资料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治疗及转归情况. 结果 5例患者均发生脑卒中,其中4例以一侧肢体乏力为首发症状,另外1例主要表现为头部胀痛伴恶心呕吐;颅脑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颅脑MRI发现其余4例额、颞、顶、枕叶及基底节区均存在不同梗死灶;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示所有患者均存在动脉夹层,其中2例为右侧颈内动脉夹层,1例右椎动脉夹层患者合并前交通动脉瘤及右侧颈内动脉C1段、左椎动脉“串珠样”改变,1例双侧椎动脉夹层,1例双侧颈内动脉夹层合并烟雾样血管,2例肾动脉DSA均无阳性发现;1例前交通动脉瘤者行动脉瘤栓塞术,预后较差;其余4例脑梗死患者2例行支架成形术,另2例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治疗,随访1年内均未再发脑卒中事件. 结论 脑动脉肌纤维发育不良是中青年脑卒中的少见病因,常以头痛、颈部杂音、颈部动脉夹层和脑卒中等为临床表现,及时行脑血管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并给予相应治疗十分重要,但长期转归目前尚不明确.

  • 单侧颈动脉肌纤维发育不良1例

    作者:陈相任;秦超

    肌纤维发育不良(fibromuscular dysplasia,FMD)是临床较少见的一种非动脉硬化性、非炎症性血管病,该病患者中约25%为脑血管受累,其中双侧颈内动脉受累常见.我院收治1例青年男性患者,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诊断为左侧颈动脉肌纤维发育不良.现报告如下.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肌纤维发育不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宋庆国;魏红

    彩色多普勒超声(CDU)由于具有无创伤、经济实用、无放射性等特点,成为肌纤维发育不良(FMD)的重要诊断及治疗工具.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CDU在FMD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综述,旨在扩大其应用范围.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