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微探头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食管静脉曲张治疗前后门奇侧支循环的研究

    作者:李瑞珍;刘力;周平;刘浔阳;黄飞舟;聂晚频;任树平

    目的运用微探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门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在治疗前后食管下段壁内外静脉结构的变化和奇静脉血流动力学状况,以评价不同治疗方法对门奇侧支循环的影响.方法将92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3组:内镜套扎组(54例)、断流手术组(15例)、联合断流组(23例).运用微探头超声检查食管下段静脉结构的情况,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奇静脉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进行前后对比研究.结果治疗后套扎组黏膜下曲张静脉消失,食管周围静脉丛仍然存在;手术组黏膜下曲张静脉存在,程度较前减轻,食管周围静脉丛消失;联合断流组食管黏膜下和周围静脉丛均消失.后2组治疗后穿静脉的显示率也显著降低.3组奇静脉内径较治疗前有所变小,血流速度无明显改变,血流量较前分别下降了31%、32%和43%.结论食管下段静脉与奇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在食管静脉曲张治疗的评价中具有重要意义.腔内外联合断流能较单一的治疗方法更好地阻断门奇分流.

  • 微探头超声对食管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作者:应涛;胡兵;冯亮;许惠敏;金彗民

    目的 探讨微探头超声对食管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在内镜引导下应用10 MHz微型超声探头对82例食管隆起性病变行微探头超声检查.结果 82例食管隆起性病变中微探头超声检出息肉6例,食管炎4例,平滑肌瘤19例,平滑肌肉瘤2例,静脉瘤15例,脂肪瘤3例,囊肿6例,食管癌10例,外压性病变17例 (其中15例主动脉压迹,1例肺肿瘤压迹,1例脊椎压迹),27例经病理证实.结论 微探头超声能够显示食管层次结构,对食管隆起性病变能够进行组织层次定位,较好地提示病变的性质,对食管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价值.而且能够通过狭窄的食管,扩大了临床应用范围.

  • 微探头超声内镜辅助内镜治疗消化道黏膜下肿物291例临床分析

    作者:黄军;郑海伦;王启之;汪强武;汪建超;邓敏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对消化道黏膜下肿物的定性和定位诊断的准确率分析,以及在其内镜辅助下多种微创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比较.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4月期间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91例行微探头超声内镜检查患者,依据检查结果,选择不同内镜下手术方式,如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内镜下全层切除术(EFR)、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等.术后记录病理结果,对获得的病理诊断结果与超声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并观察治疗成功率,有无中转外科腹腔镜或开腹,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及处理.评价超声内镜诊断及内镜治疗效果,术后定期门诊及内镜随访.结果 微探头超声内镜定性诊断准确率为70.43%,定位诊断准确率为87.90%.术中6例穿孔,l例搏动性出血,1例贲门黏膜撕裂,均行钛夹封闭.1例EFR术中见搏动性出血,热活检钳止血.4例STER术中皮下气肿,保守治疗后消失.4例因术中活动性出血,止血失败或视野不清,中转开腹手术治疗.1例STER术中无法分离肿瘤,取活检病理示:鳞状细胞癌,结合病史,考虑肿瘤转移.其余肿物均成功切除,无明显术中术后并发症,内镜完整切除率为97.45%.结论 微探头超声内镜对消化道黏膜下肿物的定性和定位诊断有较高准确率,特别是定位诊断有助于安全的选择内镜下微创治疗.

  • 微探头超声结合ESD技术对消化道黏膜隆起性病变的诊疗价值

    作者:陈平;胡兵

    目的:评价内镜微探头超声(miniprobe ultrasonography,MPS)对消化道黏膜及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探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在治疗消化道黏膜隆起性病变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内镜中心2008-01~2009-08间普通胃肠镜检查发现的消化道黏膜局限性隆起病变,进行MPS检查,对位于黏膜下层以上的隆起性病变借助于ESD技术行内镜治疗.比较术前MPS诊断与内镜治疗术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评价应用ESD技术治疗黏膜下层以上的隆起性病的可行性及疗效;1mo后复查胃肠镜及MPS.结果:MPS诊断消化道黏膜及黏膜下隆起性病变34例,其中食管21例,胃11例,大肠2例.诊断平滑肌瘤20例,间质瘤8例,脂肪瘤1例,纤维瘤1例,早期癌1例,中重度不典型增生3例.分别来源于黏膜层、黏膜肌层和黏膜下层.选择ESD治疗,均完整切除病变,成功率100%,术中穿孔1例,经保守治疗痊愈,未发生大出血及其他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2.94%.ESD术后病理诊断与ESD术前MPS诊断符合31例,诊断准确率91.18%.1mo后复查内镜及MPS,原病变处溃疡愈合,瘢痕形成,病变切除完全.结论:MPS对消化道粘膜及黏膜下隆起性病变诊断准确率高,应用ESD技术对于消化道黏膜及黏膜下隆起性病变治疗彻底、安全、可靠、创伤小、费用低、并发症少,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MPS和ESD联合应用,可提高病变诊断准确性及治疗安全性.

  • 腔内外联合断流术对门奇静脉侧支循环影响的研究

    作者:刘波;邓美海;林楠;许瑞云;刘浔阳;黄飞舟;李瑞珍

    目的研究腔内外联合断流术对门奇静脉侧支循环的影响.方法 2001年3月至2004年5月对腔内外联合断流术治疗43例的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病人,运用微探头超声检查治疗前后食管下段静脉结构的情况,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治疗后病人食管黏膜下曲张静脉消失,食管周围静脉丛曲张程度也明显减轻或消失.短期追踪随访静脉曲张的再发率和出血率分别为2.5%和0.奇静脉内径较治疗前有所变小,血流速度无明显改变,血流量较前下降43%.结论腔内外联合断流能有效地闲塞食管下段壁内外的静脉,阻断门奇静脉分流,防治食管静脉曲张出血与复发,而且操作简便,值得推广应用.

  • 微探头超声指导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价值

    作者:唐光华;蒋丹斌;单际平;乐红琴;郑影影;傅长来;王志祥

    背景:微探头超声(MPS)能对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进行较准确的定位,并初步定性诊断,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可完整切除病变,目前MPS指导ESD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研究少见.目的:评价MPS指导ESD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对胃镜检查发现的89例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行MPS检查,比较两者的诊断准确率.然后采用ESD切除病变,分析手术情况.结果: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以平滑肌瘤和间质瘤为主,MPS对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总体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胃镜(83.1%对51.7%,P<0.05).82例病变位于黏膜肌层或黏膜下层,平均直径为12.6 mm,平均手术时间28.2 rain,ESD完整切除率100%;5例病变位于固有肌层,平均直径为13.8 mm,平均手术时间48.5 min,ESD完整切除率71.4%,其余2例固有肌层病变因难以控制的出血和黏连而行外科手术.所有患者术后随访无病变残留和复发.结论:MPS可对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作出较准确的判断,应作为内镜下治疗的术前常规检查.MPS引导ESD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安全、有效.

  • 微探头超声检查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力;程峰涛;蔡敏;王斌

    目的 探讨微探头超声(UMP)检查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胃镜或上消化道钡餐检查发现的42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患者进行UMP检查.结果 发现食管间质瘤6例,食道息肉1例,食管癌3例,食管孤立性静脉瘤3例,胃底静脉曲张2例,胃息肉5例,胃癌3例,胃淋巴瘤2例,胃间质瘤3例,胃外压性病变5例,十二指肠球部息肉1例,十二指肠球部Brunner腺增生1例,十二指肠球部间质瘤1例,未见明显异常6例.结论 UMP检查能清晰显示消化道管壁各层,准确判断肿瘤浸润层次,对于黏膜下肿瘤有较高诊断价值,但由于探头探查深度有限,对较大肿瘤的后方情况探查受限,对部分肌源性肿瘤的良恶性鉴别有一定困难.

  • 微探头超声内镜检查在消化系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金慧敏;许蕙敏

    微探头超声内镜检查是将内镜直视观察与腔内超声扫描相结合的方法.在内镜定位引导下,将微探头插入至探查部位作近距扫描,达到避免干扰而获是清晰图像以明确诊断的效果.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年1月~2001年12月间应用微探头超声内镜检查的160例病例,探讨其诊断价值.

  • 经肠镜微探头超声评估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浏;贾柳萍;黄鹤;何海;谌黄威;罗夏朋;伦伟健;谢春生

    目的 探讨经肠镜微探头超声(MPS)检查评估溃疡性结肠炎(UC)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医院经临床表现、内镜及组织学检查证实为轻中度UC患者34例为研究组,门诊健康体检者15例为对照组.UC确诊后予美沙拉嗪治疗12周,研究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均行MPS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MPS观察指标为管壁总厚度(TWT)、黏膜层(M)和黏膜下层(SM)的厚度.结果 共31例UC患者完成观察.UC组患者经美沙拉嗪治疗12周后临床及内镜下表现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UC组治疗前TWT、M、SM厚度和hs-CRP水平与对照组和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UC组治疗后M厚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WT、SM厚度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UC组治疗前hs-CRP水平与对照组和治疗后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治疗后hs-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PS通过观察结肠壁层次结构的变化,操作简单、安全,对于评估UC患者的疗效和判断缓解具有指导意义.

  • 微探头超声检查对结直肠疾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吴正祥;张明黎;葛相栓;张开光;丁西平

    EUS对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分期及隆鹦圆”洹⒁认俚燃 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的临床价值,微探头超声目前主要应用于上消化道疾病诊断.现将我院经微探头超声检查结直肠病变的结果报道如下.

  • 胆管腔内超声检查对十二指肠乳头癌分期价值的初步探讨

    作者:令狐恩强;程留芳;王向东;王志强;杨云生;李闻;蔡逢春;季文斌;石怀银;汪鸿志;杜红;孟江云

    我们利用十二指肠镜下胆管腔内微探头超声(IDUS)对11例十二指肠乳头癌患者术前进行了检查,测定肿瘤浸润深度并和术后病理组织学结果进行了对照.

  • 微探头内镜超声堵水法的应用

    作者:屠惠明;杨帆;许科斌;钱荦荦;徐莲芳

    上世纪90年代初,出现了一种可以通过活检孔插入腔内进行局部扫描的微探头超声(Miniprobe Sonography,MPS),可随胃镜通过食管狭窄段、随十二指肠镜进入胆管和胰管、随肠镜进入肠腔[1].探头直径为2.5~2.6 mm,频率为12~20 MHz,进行内镜介入超声断层扫描,应用方便,患者耐受性好.但在实际应用中,普遍存在食管难以保留脱气水的问题,直接影响超声图像质量和临床应用.我们经过反复实践,将堵水法应用于食管病变的微探头内镜超声检查,获得满意效果.

  • 微探头超声在胃底隆起性病变诊断和治疗的临床价值

    作者:赵程进;朱云松;钱俊波

    目的:探讨微探头超声(miniature ultrasonic probes,MUP)检查对胃底隆起性病变诊治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2例内镜诊断为胃底隆起性病变者进行MUP检查.结果:52例胃底隆起性病变中间质瘤(平滑肌瘤)23例,静脉瘤5例,囊肿、脂肪瘤、炎性息肉各4例,12例为胃腔外压迫所致.4例直径>2 cm间质瘤,采取手术治疗,囊肿、脂肪瘤、息肉和11例起源于2、3层的良性间质瘤行内镜下微创治疗.结论:MUP有助于胃底隆起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微探头超声指导下采用内镜治疗黏膜下肿物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 食管黏膜及黏膜下层病变内镜超声与病理检查比较

    作者:周大中;施瑞华;凌亭生;朱宏;徐柏林

    目的 比较食管黏膜和黏膜下病变超声胃镜(EUS)与病理检查结果,旨在评价EUS在食管黏膜和黏膜下病变诊治中的作用与价值.方法 对常规胃镜发现的食管病变首先进行EUS检查,对EUS发现的食管黏膜和黏膜下病变通过活检、套切、黏膜切除等方法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分析EUS与病理检查结果的关系.结果 EUS发现378例患者食管黏膜及黏膜下病变394处并均予以内镜下切除或活检,病理结果:平滑肌瘤177例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43例次,低级别上皮内瘤变42例次,鳞状上皮乳头状增生32例次,黏膜慢性炎症31例次,鳞癌28例次,息肉17例次,低分化癌5例次,非肌源性间质瘤5例次,淋巴组织增生3例次,血管瘤3例次,小细胞癌2例次,囊肿2例次,淋巴瘤、脂肪瘤、腺癌、结核各1例次.其中EUS对平滑肌瘤诊断敏感性100.0%(177/177),特异性为95.7%(177/185);对恶性肿瘤诊断敏感性94.6%(35/37),特异性77.8%(35/45);而对黏膜增生性病变不能提供病理诊断信息.结论 EUS对食管平滑肌瘤和食管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判断病变所处的管壁层次指导内镜下治疗.

  • 上消化道黏膜下小间叶组织瘤超声内镜诊治分析

    作者:张开光;丁西平;吴正祥;张明黎;王巧民;郑帮海;贾勇

    目的 分析上消化道间叶源瘤的超声微探头(MPS)的诊断与内镜下治疗.方法 2004年10月~2006年10月共诊治76例上消化道间叶源瘤,所有患者均由MPS和胃镜诊断,47例行MPS指导下内镜切除术,43例进行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43例确诊患者中,平滑肌瘤22例,间质瘤17例,分别占51.2%和39.5%,合计占90.7%,均在MPS指导下成功切除,并发症少见.结论 绝大多数间叶源性瘤是平滑肌瘤和间质瘤,分别位于黏膜肌层和固有肌层.MPS能准确诊断间叶源瘤,但不能区分平滑肌瘤和间质瘤,间叶瘤内镜下切除效果良好.

  • 微探头超声评估溃疡性结肠炎活动度的价值

    作者:刘浏;黄鹤;贾柳萍;何海;谌黄威;罗夏朋;梁晓燕;伦伟健

    目的 探讨经肠镜微探头超声(MPS)检查评估溃疡性结肠炎(UC)活动度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经临床表现、内镜及组织学检查证实为UC患者46例为观察组,按改良Mayo评分系统进行评分,门诊健康体检者15例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均行MPS检查并观察管壁总厚度(TWT)、黏膜层(M)、黏膜下层(SM)厚度和病灶周围息内及肿大淋巴结数.结果 所有入选者均完成观察,观察组经改良Mayo评分分为轻度组16例,中度组18例,重度组12例.观察组及各亚组平均TWT、M及SM厚度分别为(5.93±1.25)、(3.22±0.73)、(2.15 ±0.35),(5.23±0.39)、(2.62±0.31)、(1.93±0.23),(5.55±0.53)、(3.18±0.28)、(2.11±0.22),(7.69±0.78)、(4.09±0.77)、(2.50 ±0.33) mm.对照组平均TWT、M及MP厚度分别为(3.43±0.43)、(1.03±0.11)、(1.05±0.11)mm.观察组及各亚组平均TWT、M及MP与对照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度组间S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重度和轻中度组SM比较及各亚组间TWT和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分别有10例和2例UC患者在病灶周围发现息肉及肿大淋巴结.结论 UC在MPS下表现为M和SM增厚为主,与病变严重程度一致,MPS对于评估UC的活动性和病情判断具有指导意义.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肠道黏膜隆起病变的临床及护理

    作者:胥媚;李俊梅;张铭光

    目的 总结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对消化道黏膜隆起性病变切除的临床效果和护理价值.方法 对华西医院内镜中心2010年1~12月间普通胃、肠镜检查发现的消化道黏膜局限性隆起病变、并行超声微探头( Miniprobe Ultrasonography,MPS)检查,明确病变位于黏膜下层以上的进行ESD治疗,同时加强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和术后护理,并对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MPS诊断消化道黏膜及黏膜下隆起性病变44例,其中食管28例,胃13例,大肠3例.诊断平滑肌瘤20例,间质瘤9例,脂肪瘤1例,纤维瘤1例,早期癌10例,中重度不典型增生3例,分别来源于黏膜层、黏膜肌层和黏膜下层.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精细的术中配合、密切的术后护理,所有病变均完整切除,成功率100%.术中穿孔1例,经保守治疗痊愈.术中术后未发生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2.94%.1个月后复查内镜及MPS,原病变处溃疡愈合,瘢痕形成,病变完全切除.结论 ESD对于消化道黏膜及黏膜下隆起性病变治疗彻底,安全,可靠,创伤小,费用低,并发症少,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术前充分的准备与心理护理、术中精细熟练的配合、术后严密的观察病情,做好饮食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

  • 经胃肠镜微探头超声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屠惠明

    目的经胃肠镜微探头超声在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上消化道水难储留,下消化道结肠弯曲的问题,为提高超声内镜临床应用的价值,应在临床实践中努力寻找对策,作出有益的探索.方法我院胃镜或肠镜检查时进行微探头超声内镜检查的402例,其中胃镜下微探头超声353例,肠镜下微探头超声49例,上消化道采取"堵水法",下消化道采取"序贯一步法".结果堵水法与水浸法相比,注水量减少,连续超声时间延长,超声声像图稳定,食道不受压,各层次显示清晰.肠镜在先、染色定界、镜直超声、结肠各段.结论选择新方法经胃肠镜微探头超声在食道、贲门、胃、十二指肠、盲肠、结肠各段、直肠均能获得理想的超声声像图.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