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呼吸道护理小组的建立与实践

    作者:彭树兰;黄行芝;陈丹;鲁桂芳

    目的 探讨医院内建立呼吸道护理小组的方法与效果.方法 成立了呼吸道护理小组,修订和完善呼吸道管理的实践标准,进行呼吸道护理理论及技能培训,建立质量监督体系和呼吸道护理会诊制度.结果 提高了呼吸道护理小组成员的理论知识及专科技能水平,降低了呼吸道护理意外的发生,提高了医生及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论 呼吸道护理小组可以使住院病人的呼吸道管理更趋安全性,促进了医院专科护理的发展.

  • 呼吸护理专业组的组建与效果

    作者:张秀果;丁俊琴;井永敏;闫晓丽

    目的 探讨呼吸护理专业组对预防住院患者呼吸系统并发症和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水平的效果.方法 择优选拔小组护理骨干,明确小组成员职责;对呼吸系统基础理论、疾病知识和护理常规、操作技能进行系统培训;对并发症的高危人群制定呼吸管理标准护理计划执行单;建立护理部、小组二级质量控制体系;定期开展小组活动,组织进行疑难病例讨论.结果 规范了护士的专业行为,提高了护理质量,提升了护理小组的专业成就感.结论 呼吸道专业护理小组的建立能保证护士对患者实施规范的呼吸道护理措施,减少呼吸系统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推进护理学科向专业化发展.

  • 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质控小组与专业小组联合的实践

    作者:刘光英;卢振玲;高辉

    目的:调查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质控小组与专业小组联合实践的效果.方法:采用质控小组与专业小组相结合的方式,全员参与质控过程,运用PDCA循环法进行管理,比较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评分、手术医生满意度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后,6项护理质量评分、手术医生满意度及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实施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质控小组与专业小组联合的方式有效提高了护士工作积极性,弥补了传统质控模式存在的不足,有效提高了手术室护理质量,提高了手术医生及患者的满意度.

  • 建立专业小组实施压疮管理

    作者:郑碧霞;彭雅君

    目的;探讨建立压疮护理专业小组,实施难免压疮及带入压疮护理会诊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分析2005年1~12月传统压疮管理及2006年1~11月建立专业小组、实施压疮护理会诊的管理效果,结果:两种压疮管理模式下难免压疮高危患者的压疮发生率和带入压疮治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建立压疮护理专业小组,落实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难免压疮及压疮申报制度,实施护理会诊的管理模式,能有效预防和减少难免压疮发生率,提高带入压疮治愈率.

  • 建立肺移植术后ICU监护专业小组的探索

    作者:宫玉翠;阮亮

    目的:探讨肺移植术后ICU监护专业小组的培训方法与专科实践的效果.方法:选拔ICU工作满5年的高级责任护士共8人组建肺移植术后ICU监护专业小组;培训方法:PBL小组学习、集中理论授课、外出进修学习等.结果:培养了一支较成熟的肺移植术后ICU号业监护团队(护士20名).结论:对ICU符合条件的护士进行专科化培养,能提高ICU护士的专科技能,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提高护士层次并推动专科护理的发展.

    关键词: 肺移植 ICU 专业小组
  • 专业小组质控模式在血液净化中心护理管理中的实践与成效

    作者:梁新蕊;徐庆华;赵君花;丁琳;苏红

    目的 探讨专业小组质控模式在血液净化中心的应用效果.方法 自2012年9月起将血液净化中心的护士设置为7个专业小组:病区管理、感染控制、抢救物品、优质护理、技能考核、设备管理和特殊治疗,建立了各组的管理制度和考核标准,明确各小组的职责,并评价其效果.结果 专业小组质控模式实施前后,7个小组各项护理检查指标评分明显提高,JP值均小于0.05,患者满意度评分比较P=-0.027,医生满意度评分比较P=0.0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专业小组质控模式可明显提高血液净化中心护理质量,确保患者安全,强化护士的管理意识和能力,优化专科队伍梯队化培养,改善医护患关系,营造和谐执业环境,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护理管理模式.

  • PICC小组的设立及应用效果

    作者:谭海燕;彭丽彬;邱琼;陈安利;陈劲

    目的:探讨PICC小组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PICC小组,确定小组职责,规范工作流程、各项规章制度、质控标准及培训教学,实行PICC技术专业化管理.结果:成立PICC小组前后PICC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并发症、PICC留置时间、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PICC小组管理模式使PICC置管护理服务程序化、规范化、专业化,与国际输液理念接轨,有效提高了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置管安全性,促进了护理专业技术水平提高和学科发展.

    关键词: PICC 专业小组 成效
  • 住院病人跌倒预防小组在提升护理安全及安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作者:董素霞;张振清

    [目的] 探讨住院病人跌倒预防小组在提升护理安全及安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方法] 成立住院病人跌倒预防专业小组,明确小组职责,确立小组运行方式,定期总结汇报,不断扩大交流,及时改进工作.[结果] 降低了住院病人跌倒发生率,专业小组发展势头良好.[结论] 成立住院病人跌倒预防小组,能有效提升护理安全,同时积极促进护理专科发展,实现护理安全的科学化和专业化管理.

  • 护理专业小组在PICC操作人员准入及规范管理中的作用

    作者:袁美锦;南茹;贺春霞

    根据护理人员资质、职称、学历、工作岗位、能力水平成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护理专业小组,由专业小组对PICC操作人员准入管理、制定制度和标准、落实会诊及培训考核、处理置管及带管不良事件,经过3年的实施,明显提高了护理人员对PICC技术的掌握,降低护理人员临床PICC操作风险,达到了保障病人安全及护理人员满意的双赢的目的.

  • 专业小组质量控制模式在血液净化治疗急性重症中毒病人中的应用

    作者:李瑛;秦小燕;申晨

    [目的]探讨专业小组质量控制模式在血液净化治疗急性重症中毒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6月—2015年5月收治的36例行血液净化治疗的急性重症中毒病人应用专业小组质量控制模式实施护理,2013年5月—2014年5月32例行血液净化治疗的急性重症中毒病人实施常规性护理,分析专业小组质量控制模式实施前后护理质量及病人治疗效果。[结果]实施后病区管理、感染控制、优质护理、抢救物品、技能考核、特殊治疗、设备管理等指标评分高于实施前,病人昏迷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入住重症监护室(ICU)时间短于实施前,阿托品使用量少于实施前,病人满意率高于实施前,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 <0.05)。[结论]专业小组质量控制模式能有效提高行血液净化治疗急性重症中毒病人护理质量,降低病人并发症及病死率,提高病人治疗效果。

  • 专业小组在超声引导下行PICC置管中的作用

    作者:杨瑛;纪晓娟

    目的:探讨专业小组在超声引导下运用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中的作用.方法:专业小组置管前的精心准备,置管中的娴熟配合,置管后全程跟踪维护质量,定期对护士进行培训、考核.结果:43例患者置管顺利,安全留置.结论:专业小组的成立,确保了PICC操作的安全性,提高了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有效地减少了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 造口专业小组的设立及效果探讨

    作者:房敏;梁晓燕;谢佩霞;张景嫦;贾海英;陈楚霞

    目的 探讨如何提升临床护士的造口及慢性伤口专科护理水平,使患者得到专业、规范的治疗和指导.方法 成立造口专业小组,对小组成员进行系统、专科化培训,讨论制订造口护理规范,对特殊类型的慢性伤口实行护理会诊、小组讨论.结果 提高了小组成员及临床护士的专业知识,自造口专业小组成立1年来,累计授课18次,约50学时,小组成员出勤率96%以上,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减少了并发症.结论 专业小组的成立为临床护士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体现了护士的自身价值,促进了护理学科发展.

  • 专业护理小组在机械性通气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任丽丽

    目的:研究专业护理小组在ICU患者机械通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机械通气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4例,ICU将专业护理小组应用于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结果实验组的口腔溃疡、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和腹泻发病率为3.13%、1.56%、1.56%,对照组为14.06%、12.5%、10.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将专业护理小组应用于在机械通气患者护理中,可降低口腔溃疡、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和腹泻的发病率。

  • 气道管理小组的设立与效果探讨

    作者:宋广玉;杨丽萍;刘婷;翟怀香

    人工气道护理在抢救危重症患者生命、维持呼吸道通畅、提供呼吸支持以及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1].建立机械通气的患者一旦出现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则容易造成撤机困难,严重者还会威胁患者生命,甚至导致死亡.发生意外拔管、脱管时,如果发现不及时或处理不当有可能成为患者的致死原因[2].因此,对人工气道患者实施有效的全程监控、规范管理,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所在.为了提升临床一线护士的专科护理水平,本院于2011年3月在护理部的领导下成立了气道管理小组,对全院的人工气道患者进行统一管理,制订了人工气道护理质量标准表,定时质控,及时对人工气道患者进行会诊,指导临床护士正确护理,并将会诊结果及时汇总,随时向护理部汇报.

    关键词: 人工气道 专业小组
  • 专业小组式带教在ICU轮转护士培训中的应用

    作者:叶卫国;朱明丽

    目的:探析组建专业小组模式带教方法对ICU轮转护士培训质量影响.方法:将2015年8月-2016年1月在本院ICU就职的轮转护士30名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一对一培训带教模式,将2016年1月-2016年7月在本院ICU就职的轮转护士30名为观察组,采用专业小组式带教,比较两种带教模式在ICU轮转护士带教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护士对带教质量评价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经统计学处理提示有意义(P<0.05);观察组护士科室理论知识、临床实践考核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经统计学处理提示有意义(P<0.05).结论:以组建专业小组模式对ICU轮转护士进行带教教学能够提高护士对科室专业内容的吸收效果,激发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值得在ICU护士带教中广泛推广.

  • 专业小组护理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探讨

    作者:刘志荣;贾菲;翁慧;程芳;杨琼

    根据疾病种类及部位将本科室的护士分为5个专业小组,每组设组长1名。每组成员围绕本专业进行护理教学、科研研究;制定该疾病专业的护理常规及流程,关注治疗、护理新动态,为患者提供延伸服务。专业小组护理管理提高了护士的自身素质;提高了护士专业研究的积极性,促进了专科护理的发展;为患者提供了更精、更专的优质护理服务。

  • 专业小组护理质量评分管理模式在血液净化中心的应用

    作者:孙文丽

    目的 探讨专业小组护理质量评分管理模式在血液净化中心的应用效果.方法 自2015年4月起将血液室护理人员组建感染防控组、安全组、宣教组、生活组、技能组、设备维护组、循证组7个专业小组和1个管理组,制定各组管理内容,明确职责,并采用追踪法评价效果.结果 第二季度护士血透患者病区管理、安全防范、感染控制、护理规范、设备管理及总分评分均高于第一季度,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季度血透患者护理质量优秀率63.8%,第一季度优秀率为15.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专业小组护理质量评分管理模式可明显提高血液净化中心护理质量,确保患者安全,强化护士的管理意识和能力.

  • 静脉治疗专业小组在静脉输液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实践

    作者:崔灵灵;潘爱红;戴玲

    目的:探讨静脉治疗专业小组在医院静脉输液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实践效果。方法成立静脉治疗小组,定期修订静脉输液操作技术规范;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相关知识培训;建立静脉输液质量监督体系,研究、解决我院静脉输液质量方面的重要问题;开展静脉输液调查,明确静脉治疗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建立并组织实施静脉输液的指标监测、信息收集和反馈等。比较静脉治疗小组成立的第1、第3、第5年静脉输液护理质量指标、静脉输液工具的选择及小组成员静脉输液综合成绩。结果静脉治疗小组成立的第1、第3、第5年药物错误发生率、药物外渗发生率、静脉输液患者静脉炎发生率、输液反应发生率、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一次性钢针使用率下降、静脉留置针、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中心静脉导管及输液港使用率上升,3年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年间小组成员静脉输液综合成绩逐年上升(P<0.05)。结论静脉治疗专业小组有利于静脉输液质量的持续性改进,促进了静脉输液治疗专业的发展,为静脉输液专业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依据。

  • 建立专业小组实施阴式子宫手术部位目标监测

    作者:伍丽霞;潘金玲;王兆莉;黄小敏;郑里乐

    目的 探讨阴式系列手术目标监测小组在阴式系列子宫手术感染控制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 目标监测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在妇科进行阴式系列手术病例,并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监测的339例阴式子宫手术病例中共发生手术部位感染10例,总感染率为2.956%,比上年同期阴式手术感染率5.52%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仍明显高于我院同期Ⅱ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0.23%,手术部位感染率以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高7.81%,经阴道子宫全切术手术部位感染率低1.34%,阴式子宫次全术为5.26%,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感染率为3.13%.手术部位感染以急性盆腔炎和盆腔血肿为常见,病原体培养显示大肠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引起手术部位感染的主要病原体.检出的3株大肠埃希菌和1株肺炎克雷伯菌均为产ESBLs的多重耐药菌.结论 建立专业小组,实施目标监测.可提高医护人员手术部位感染监控意识.通过加强环节质量和过程管理,促使监控质量持续改进.

  • 院内专业小组联合早期家庭干预改善高危儿智能发育效果研究

    作者:张诗;何慧静;万国斌;江雯;韦臻

    目的 分析院内专业小组联合早期家庭干预改善高危儿智能发育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高危儿100例,随机分为A组(专业小组联合早期家庭干预)和B组(早期家庭干预),另选50例健康儿童为C组.随访12个月,观察患儿家属干预技术掌握率及应对问卷(MCMQ)得分、儿童运动发育指数(PDI)和智力发育指数(MDI)分值、Gesell智力量表各项得分、后遗症发生率.结果 6个月时A组家属干预技术掌握率(78.00%)高于B组(5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78,P<0.05).A组MCMQ中"屈服""回避"得分低于B组,"面对"分值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12个月时A组PDI及MDI分值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12个月时A组PDI及MDI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12个月时A组Gesell智力量表各项指标得分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A组后遗症发生率(8.00%)低于B组(2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院内专业小组联合家庭进行高危儿早期干预,能为家属提供技术和心理支持,促进患儿智能发育,减少后遗症,值得推广.

24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