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精神应激与冠心病的发病机制

    作者:李卫晖;李凌江

    冠心病是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和影响生活质量的一种心身疾病,其发病率及死亡率都在逐年升高.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有很多,如吸烟、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等,但精神应激也是其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之一.Black PH 等[1]的综述中,总结了众多研究者关于冠心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得出结论:大约40%的动脉硬化的病人没有吸烟、高脂、高血压等危险因素, 而与精神应激密切相关,许多学者推测这些患者是因为反复的急性精神应激或慢性的精神应激引起了动脉中慢性的炎症反应.与冠心病有关的精神应激因素一般包括社会经济状态、工作条件、婚姻冲突、生活方式、A型性格等,其中A型性格、慢性的婚姻冲突、工作应激与冠心病的关系为密切.何耀东等[2]对139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研究证实,A型行为者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相对危险度,男性为6.33,女性为5.05,且性格评分等级与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相对危险度、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等均呈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

  • 儿童对婚姻冲突的感知量表修订

    作者:池丽萍;辛自强

    目的:由Grych等人编制的儿童对婚姻冲突的感知量表(CPIC)在国外已经被广泛使用,本研究是对该量表进行修订并考察其心理测量学特征,确定其是否适用于中国儿童.方法:采用CPIC量表对303名2-6年级儿童进行了测试并做信、效度检验.结果:因素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修订后的CPIC量表具有较高的构想效度数值;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79,分半信度为0.865,各维度的α系数均在0.657以上,具有较高的信度.结论:CPIC量表可以用于中国儿童的有关研究.

  • 不同类型婚姻冲突解决方式对婚姻的影响

    作者:贾茹;吴任钢

    婚姻冲突是夫妻生活不可避免的问题,如何解决婚姻冲突更是影响个体婚姻长久、生活幸福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以婚姻冲突解决的作用为主线,从婚姻冲突解决的研究方法、分型和对婚姻、子女的影响等几方面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简单梳理,为以后的婚姻冲突研究提供一些方向.目前国内的学者已经注意到婚姻冲突解决对个体的婚姻和子女的健康有重要作用,但因为国内关于婚姻冲突解决的研究起步较晚,所以研究内容较为笼统,而且对个体冲突解决行为的影响因素以及夫妻冲突解决过程的互动等方面的研究尚处于空白阶段.

  • 一提同房就头痛可能抑郁

    作者:

    我和妻子都50多岁了,近几年让我苦恼的是,每次性爱时妻子就抱怨累,不想做.特别是近几个月,我一提这事儿,她就会头痛.想问下妻子这是怎么了?需要看医生吗?有什么好办法能改善?太疲倦或房事时头痛常常是对性爱没有兴趣引起的.如果真这样,那不是药物所能治好的,因为问题的症结是心理与精神因素引起的.这样的妇女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有抑郁症的妇女常常对丈夫的要求没有反应或容易被激怒,这更会使性生活难以进行,就算勉强答应丈夫,也很难达到高潮,因此对性生活更没有兴趣,这样便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如果没有身体上的疾病,女性的疲倦可能是因为她不愿承认的婚姻冲突或焦虑引起的.

  • 爸爸你真的不要我了吗?--一个10岁女孩在父母婚姻冲突中的情感震荡

    作者:冯雪莹

    2004年5月12日,10岁的郑娅娅睡到深夜,突然被客厅里的争吵声惊醒.只听妈妈一边低声地哭泣,一边说:"求求你,不要离开这个家,不要离开我和娅娅……"

  • 父母冲突与儿童身心健康

    作者:余一旻;杜亚松

    父母关系是维护家庭和谐与确保家庭生活质量的基石,因而被认为是家庭关系各个子系统中对儿童影响大的因素.父母冲突又称婚姻冲突,是指夫妻之间由于意见不一致或其他原因而产生的言语或身体的攻击[1].近20年来,国外越来越多的研究着眼于父母冲突对儿童身心健康的影响,运用多种方法对其影响方式与影响途径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多个理论模型.我国对父母冲突的研究刚刚开始,本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做一回顾,供各位研究者参考.

  • 绵绵"性"痛何时了

    作者:祝福

    性生活是夫妻之间的交流和体验,带来的应该是欣快和满足.但是,如果缺乏来自对方的积极响应,或因为某些原因对此厌恶、抑制,则每次性生活非但不能给双方带来任何快感,反而只"痛"不"快",还可能导致夫妻生活不和谐、婚姻冲突或产生抑郁等.

  • 心理社会因素对产后抑郁的影响

    作者:顾文平

    产后抑郁是一种较为严重的产后妇女身心疾病, 不仅影响产妇的健康,危及婴儿,而且影响到婚姻家庭和社会的和谐.有研究表明,产后抑郁与生物学、心理社会因素及产科等诸因素有关,主要病因可能是心理社会因素,如日常生活的压力,特别是失业、婚姻冲突、缺少家庭及朋友的关心等.

  • Mr.Right背后的夫妻关系

    作者:袁明;徐丽娟;杨杰;尤婵

    原生家庭对夫妻关系的影响我们调查后发现,个性、价值观不同,是导致离婚的第一大原因,其次才是第三者介入和性生活不和谐.所谓价值观不同,就与原生家庭有很大关系,人的个性、价值观是在原生家庭形成的,特别是中国式家庭.婚姻不是男女双方两个人的事,一桩婚姻背负着两个家庭、甚至两个家族利益的沉重包袱.对"婚姻"这两字的解释,婚就是指男方家庭,姻则是指女方家庭.王海瓴的小说《新结婚时代》在这方面就有生动的描写,顾小西和何建国"城乡结合"的婚姻冲突就是在两个家庭的影响下升级,成功地演绎了原生家庭对婚姻的巨大影响.一种情况是:对父母婚姻模式的继承

  • 女人只"痛"不快的尴尬

    作者:

    性生活给人们带来的应该是享受和乐趣.性是两个人之间的活动和体验,它应该是诱人、美满和幸福的.但是,如果缺乏来自对方的积极响应,或因为潜意识地对这些反应厌恶、抑制,则每次性交非但不能给双方带来任何快感,反而只"痛"不"快",还可能导致夫妻生活不和谐、婚姻冲突或产生抑郁等多种心理障碍.

  • 父母婚姻冲突与儿童同伴关系不良的关系: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作者:崔颖;韩宪国;周颖;刘俊升;明茏

    目的:考察儿童攻击行为在父母婚姻冲突与儿童同伴关系不良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儿童知觉敏感性对上述中介效应的调节.方法:以488名四、六和八年级学生为被试,采用儿童知觉的婚姻冲突量表(CPIC)、青少年早期气质量表(EATQ)、修订版班级戏剧量表(RCP)以及同伴提名对父母婚姻冲突、知觉敏感性、攻击行为、同伴关系不良进行测评.结果:①父母婚姻冲突能够正向预测儿童的同伴关系不良;②儿童攻击行为在父母婚姻冲突与儿童同伴关系不良之间起中介作用;③父母婚姻冲突经由攻击行为影响同伴关系不良的中介作用受儿童知觉敏感性的调节,上述中介效应只体现在高知觉敏感性儿童中.结论:攻击行为很有可能是父母婚姻冲突影响儿童同伴关系不良的重要中间环节,而上述中介效应会受儿童气质特征的调节.

  • 婚姻冲突与儿童内化问题行为的关系: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作者:曹雨菲;杨盼盼;刘俊升;周颖

    目的:考察基本心理需求满足在父母婚姻冲突与儿童内化问题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性别对上述中介效应的调节.方法:采用儿童知觉的婚姻冲突量表(CPIC)、基本心理需求满足量表(BPNS)以及儿童行为的教师评定量表(T-CRS)对488名四、六和八年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婚姻冲突能够正向预测儿童内化问题行为;②基本心理需求满足在婚姻冲突与儿童内化问题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③婚姻冲突经由基本心理需求满足影响儿童内化问题行为的中介作用受性别的调节,上述中介效应在女孩中更高.结论:基本心理需求满足很有可能是父母婚姻冲突影响儿童内化问题行为的重要中间环节,而上述中介效应存在性别差异.

  • 精神应激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关系

    作者:郭院林;周敬群

    反复的急性精神应激或长期慢性精神应激导致动脉发生慢性炎症反应,这些精神应激包括社会经济状态、工作压力、婚姻冲突、生活方式、A型性格等,其中工作压力、婚姻冲突、A型性格与冠心病的关系为密切[1].MATTHEWS 等[2]研究发现长期的工作压力和离婚能增加男性患心血管疾病的概率,与对照组相比,具备3种以上不同工作应激源的人群其患心血管疾病的相对危险度是1.26,离婚的男性与已婚的男性相比,相对危险度为1.37.对于经济处于劣势以及社会地位较低的女性其冠心病的发病率较高,而且对冠心病的治疗及预后均不良[3-4].另一项研究表明,低社会经济地位男性与高社会经济地位男性相比,发生心肌梗死的相对风险为2.5,发生心肌梗死并心绞痛的风险为2.1,发生总冠心病事件的风险为2.8[5].低社会经济地位成为急性心梗死的一个独立预测因子[6].何耀东等对139例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研究证实,A型行为患者发生冠脉粥样硬化的相对危险度,男性为6.33,女性为5.05,且性格评分等级与发生冠脉粥样硬化的相对危险度、冠脉病变程度等均呈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7].李国璜等对60例确诊为A型行为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研究发现,患者血浆儿茶酚胺、5-羟色胺分泌增加,冠脉病变严重,且易出现恶性心律失常[8].因此,慢性应激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起到很重要的促进作用,进一步探讨精神应激与冠心病的关系及机制,对冠心病的防治有重要价值.本文就近几年来精神应激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关系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 女性不孕症患者心理弹性、社会支持与生育应激的相关研究

    作者:龙玲;李静;彭倩;赵俊婷;李元华;李敏

    不孕症,一个全球性的生殖健康问题,影响着世界上大约10%的人口[1]。同时它也被认为是患者生活中一个突出的心理应激事件之一,可能使患者产生抑郁、焦虑、内疚、社会孤立、性满意度降低等心理健康问题,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婚姻冲突,从而影响治疗结果[2‐4]。虽然应激事件会产生病理结果,但主观知觉到的应激却并不等同于应激事件本身[5]。对应激的知觉需要花更多时间去评估特定情境的需求和个体应对这种需求的能力[6]。因此个体感知到的应激要受到个体的一些易感性因素的影响,比如认知、应对、人格、心理弹性、社会支持等。目前,对于女性不孕症患者生育困难应激特征以及心理弹性、领悟社会支持是否影响患者对生育困难应激的感知的相关研究在国内并不多见。因此,为了更好地探究国内女性不孕症患者所知觉到的生育困难应激的特征,以及心理弹性、领悟社会支持对生育困难应激的影响,本文分析了重庆西南医院生殖医学中心的255例女性不孕症患者生育困难应激的特征,并探讨其心理弹性、社会支持对生育困难应激的影响,从而为临床对女性不孕症患者开展心理干预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