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丙泊酚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剖宫产后无痛取IUD临床观察

    作者:王莉;杨素勉;焦荣红;唐增军;徐金秀

    我国放置宫内节育器(IUD)妇女约占已采取避孕措施育龄妇女的50%,是使用普遍的避孕方法[1].近年来剖宫产率呈上升趋势,剖宫产分娩宫颈未经充分扩张,所以宫颈内口紧;子宫瘢痕与周围组织粘连使子宫解剖位置和形态特征发生变化[2],易导致IUD取出困难,受术者术中疼痛不适等发生率高.为了减轻剖宫产后妇女取出IUD的痛苦,减少取器并发症的发生,笔者对丙泊酚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剖宫产后取器进行了观察.

  • 上海市产后妇女避孕方法选择的定性研究

    作者:车焱;John Cleland;韩耀玲

    目的:了解上海市产后妇女避孕措施的选择及其影响因素,并了解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机构对产后避孕服务提供情况.方法:采用个人访谈和小组讨论的研究方法,对上海市分娩1年内的产妇以及参与产后家庭访视的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工作人员进行访谈.结果:妇女产后早期倾向选择对身体康复和哺乳没有影响的避孕套和安全期避孕,一段时期之后倾向选择避孕效率更高的方法.选择避孕方法的种类受妇产科医生的建议和亲戚朋友避孕经验的影响较大.产妇避孕知识整体水平不高,普遍不了解哺乳避孕法以及口服避孕药、皮下埋植剂等避孕方法.由于产后访视员避孕知识的不足使得产后访视几乎未开展有效的避孕指导.结论:采取多种措施,提高产妇避孕知识,扩大产后避孕方法的选择,改善产后访视的避孕指导.

  • 剖宫产后妇女避孕方法指导

    作者:魏学荣;魏家亭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增高,产后妇女如不能采取有效避孕措施而过早再次妊娠,将会对她们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危害.本文通过对剖宫产妇女进行的回顾性前瞻观察,探讨剖宫产后妇女避孕方法的选择和落实.

  • 经会阴3D超声诊断产后妇女的盆底功能的价值

    作者:古艳;林梅清;李冠芳;黄妙玲;黄伟华

    目的:探讨产后妇女采取经会阴3D超声对盆底功能评价的诊断意义.方法:以2016年7月23日至2017年8月5日我院80例自然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分别实施二维超声(对照组)、3D超声(观察组)检查分析观察组盆膈裂孔变化及盆底异常情况,同时比较两组诊断符合情况.结果:金标准显示,盆底异常概率为18.75%,观察组诊断符合数据为97.50%,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三个月张力状态及静息状态的盆膈裂孔参数,均高于产后一周数据,P<0.05;观察组盆底功能异常方面,以直肠膨出所占比例大,数据为57.14%,其次为阴道后壁膨出.结论:在产后妇女盆底功能检查中,经会阴3D超声诊断应用价值较高,可准确反映盆膈裂孔情况,检出异常变化,为治疗及预后观察奠定基础.

  • 藏药浴治疗16例产后风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

    作者:唐延秀;杨卉;张中华

    为探讨产后风的防治方法和护理要点,对产后风患者给予藏药浴治疗,做好心理护理、浴前浴中浴后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及健康教育指导.16例患者通过一定疗程,加强康复护理,均基本痊愈出院.对产后风患者用藏药浴治疗,同时配合护理指导,重视并做好健康宣教,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 1462例产后6~8周妇女盆底筛查

    作者:周碧华;廖丹梅;韦林宜;施擎

    目的 了解产后6~8周妇女盆底功能情况,为制定产后盆底康复方案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1 462例产后6~8周妇女盆底筛查结果,探讨分娩方式、产次、新生儿大小等对盆底功能的影响. 结果 阴道分娩组Ⅰ、Ⅱ类盆底肌纤维肌力不正常、盆底动态压力不正常、压力性尿失禁(SUI)、盆腔脏器脱垂(POP)、腹直肌分离、阴道口闭合不全发生率分别为86.7%、75.2%、97.7%、14.4%、74.1%、60.3%、43.9%;剖宫产组分别为79.8%、74.2%、93.9%、6.7%、43.3%、70.8%、5.0%.除Ⅱ类肌纤维肌力不正常率外,其余各项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阴道分娩中经产妇和初产妇Ⅰ类肌纤维肌力不正常率分别为91.5%和84.9%,Ⅱ类肌纤维肌力不正常率分别为83.3%和72.1%;新生儿体重≥3 500 g和<3500 g产妇Ⅰ类肌纤维不正常率分别为91.9%和85.4%,Ⅱ类肌纤维肌力不正常率分别为83.3%和7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剖宫产组经产妇和初产妇Ⅰ类肌纤维不正常率分别为86.4%和7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剖宫产组1、2次及以上剖宫产产后腹直肌分离66.8%和9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妊娠和分娩是盆底功能障碍的高危因素,产后应及时进行盆底康复治疗,预防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 护理干预对产后妇女生殖健康影响的探讨

    作者:李冠芳

    目的 通过护理干预的实施,使每一位产后妇女都能获得健康的性生活并选择适宜的避孕节育方法,减少非意愿妊娠的发生.方法 选择300名初产妇,按照完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例数相等的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性健康教育、盆底肌锻炼、避孕指导以及发放知识手册等措施.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护理.2组均于产后随访一年,以性生活质量及避孕知识水平为主要指标评价干预效果,对各测量指标在一年中的变化及趋势进行统计分析,观察组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结果 应用改进护理模式的干预组效果明显优于应用传统护理模式的对照组,各项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可显著提升产后妇女生殖健康,改善整体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468例产褥期妇女阴道pH值检测情况

    作者:

    正常育龄妇女受卵巢内分泌激素的影响,阴道内环境呈现周期性变化.阴道pH值多在3.8~4.5之间.适宜正常微生物群的协调生长而不致病,但是,当机体免疫力下降,妊娠、分娩、手术、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异常阴道流血时,却可使阴道pH值发生变化.为了解产后妇女阴道pH值的情况,探讨影响阴道内环境的因素与阴道pH值的关系,我们对产褥期妇女的阴道黏液进行了酸碱度测定,报告如下.

  • 回顾性分析190例产后妇女尿失禁发病情况及影响因素

    作者:袁佳英;陈武荣;赵锦萍;韩代花

    目的:探讨产后妇女尿失禁发病及影响因素,为产后尿失禁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某院190例妇女产后复查的病案资料,结合其产后6-8周临床表现,按照是否出现产后尿失禁分为两组,进一步分析产后尿失禁发病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190例妇女中产后尿失禁发生率为12.11%,孕期尿失禁的发生率为16.84%,产时年龄、孕周、产次、孕次、分娩方式、新生儿出生体重以及孕期尿失禁,是产后尿失禁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高龄生产、孕周长、产次孕次增加、经阴道分娩、出生体重偏大以及孕期尿失禁,可增加产后尿失禁的发生风险,临床工作中应结合个体所存在的危险因素,有针对性地开展产后尿失禁的防治工作,改善女性盆底健康。

  • 2820例产褥期妇女中医体质调查分析

    作者:宋曙霞;刘颖;潘碧琦;陈兰媚

    目的:探索产褥期妇女中医体质变化,为产后妇女的体质调养及保健提供个体化方案.方法:根据王琦教授的中医体质类型理论,把人的体质分为平和质、阳虚质、气虚质、痰湿质、阴虚质、湿热质、气郁质、血瘀质、特禀质9类,对2820例产褥期妇女进行体质辨识分型.结果:偏颇体质中气虚质、阴虚质、气郁质、阳虚质、血瘀质产妇偏多.结论:上述五种体质与产妇明显相关,给临床上不同中医体质类型的产妇拟定相应的中医预防保健方案可促进产妇身体尽快康复.

  • 产后抑郁的发生率及其临床特点

    作者:张欣;席薇;苗汝娟

    目的:了解产后妇女的精神状况及其产后抑郁的症状表现.方法:对产后5-7周的妇女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 EPDS)进行测评后作统计分析.结果:本调查的463例妇女中,产后抑郁发生率为10.2%(47/463).产后抑郁的主要表现按出现频率划分为:100%出现的症状为自责、焦虑、容易哭泣;45例(95.7%)表现为工作能力下降、心境不良;44例(93.6%)表现为失眠.其中以焦虑、自责、工作能力下降表现的较为严重.而416例无抑郁的产妇有一半以上表现为自责、焦虑、工作能力下降、容易哭泣,但程度较轻.结论:产后妇女有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关系到产妇及婴儿的健康,应予关注.

  • 42例妊娠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徐萌艳;王齐齐;翁筱枫;曾婉婷

    妊娠合并心力衰竭通常由围生期心肌病(peripartum cardiomyopathy)引起,一般认为与怀孕几乎没直接关系,但在妊娠晚期或产后短时间会引起心力衰竭发作,病情发展迅速、凶险,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目前,已被认为在发达国家中产后妇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然而,妊娠合并心力衰竭的早期诊断还是很困难的.因为在正常的妊娠期间也会出现心脏收缩期的杂音,水肿及呼吸困难等症状.对妊娠合并高血压、多胎妊娠、经产妇以及高龄产妇,或使用保胎药物的孕妇[2-3],进行严密的检查、评估,有利于这些患者早期接受佳治疗护理.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妊娠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表现,探讨其临床特点,为临床实践提供有效的信息,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产后妇女计划生育服务需求调查及对策

    作者:尚桂萍

    目的:对产后妇女计划生育服务需求调查及对策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11月~2013年8月在我院产后妇女200例,依据城乡分为2组,高中组患者100例,为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水平患者,高中以下组患者100例,为高中以下文化水平患者,对产后计划生育服务要求进行问卷调查和实施措施进行分析。结果:高中组患者对计划生育知识的掌握、计划生育需求比例均显著高于高中以下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患者的文化水平差异性进行针对性的计划生育健康教育指导,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结论:高中以下产妇由于计划生育知识的缺乏,同时在调查中对计划生育需求率较低,因此针对高中以下产妇产后应加强计划生育健康教育和干预措施。为产后妇女提供优质的计划生育服务,可有效的加强产后妇女主动获取计划生育知识、降低意外妊娠、人流比例,提高妇女生活质量、降低产后妇女因计划生育知识缺乏导致身体损害,增强产后妇女的生殖健康。

  • 产后妇女骨量和骨代谢生化指标的研究

    作者:许歆;周秀芬;贺淑文

    目的探讨产后妇女骨量和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变化,同时明确年龄、身高、体重、身体指数和月经复潮时间对骨密度变化的影响.方法对52名健康产妇产后6个月内进行了追踪观察.用双能X线吸收测量仪分别在产后3~5d,4月初和7月初测量了腰椎正、侧位和股骨颈BMD,同时检测了血清骨钙素,ICTP,雌二醇及血钙、磷浓度.40名非产妇的BMD值作为对照.结果哺乳妇女腰椎正位和股骨颈BMD在产后期4月初和7月初比产后3~5d升高显著,腰椎侧位BMD在产后7月初比产后4月初和产后3~5d明显升高,产后6个月内腰椎和股骨颈的BMD均升高到非产妇组水平;血清骨钙素在产后4月初和7月初比产后3~5d有明显升高,而ICTP却有明显降低;血钙在产后3个月内升高明显,而血磷在产后6个月内无明显变化,但两者都在正常范围;月经复潮时间对骨量增加有负性影响.结论在产后6个月内哺乳妇女的骨量持续增加,达到非产妇组水平;骨转换增快,骨形成超过骨吸收;产后停经时间的延长不利于产后骨量的增加.

  • 277例孕产妇体格状况、营养状况调查及其超声骨密度的测定

    作者:李黎;刘晓红;红京;田悦;范穆蕾;王杰;杨志新;孙焕允;徐方凌;蔺丽;林青;刘娜

    目的 277例孕产妇体格状况、营养状况及其超声骨密度的调查,共检测和调查277例健康孕产妇.方法 在孕8~9个月时填写膳食调查问卷,之后追踪到产后,并对该产妇及其出生后2个月婴儿做营养状况评估和骨密度测定.结果 ①孕妇整个孕期体重平均增加约17 kg左右,达到和超过膳食指南提出的理想体重的增量;从体重的增长情况发现,此277例孕妇营养状况明显优于全国大城市的水平.②每日摄入的奶、豆制品、鱼、禽、蛋、瘦肉达到了我国膳食指南的标准,明显好于全国调查的结果 .③腓肠肌痉挛发生率为57.4%,与全国样本之间差异无显著性.④腓肠肌痉挛与孕期总摄入奶制品数量、总摄入奶制品含钙量、孕期平均日晒时间、母亲孕期肉食摄入量、母亲分娩前体重有明显相关关系.⑤孕期腓肠肌痉挛与产后母亲骨密度、婴儿骨密度之间没有比例关系和相关关系.结论 此277例孕妇体重增长理想,孕期营养状况良好,膳食摄入比较合理,达到了孕期膳食指南的标准;得到了北京部分正常产妇超声骨密度的结果 ;孕期总摄入奶制品数量少、总摄入奶制品含钙量低、孕期平均日晒时间长、母亲孕期肉食摄入量多、母亲分娩前体重多者更容易出现孕期腓肠肌痉挛;孕期腓肠肌痉挛与产后母亲骨密度、婴儿骨密度之间无相关关系.

  • 产后早期妇女与非孕健康妇女骨密度检测分析

    作者:苏锦权;柳利辉;翁田茵;黄向明;殷亮;文国安

    目的 探讨产后早期妇女骨密度(BMD)变化情况,分析怀孕与BMD的关系.方法 采用Hologic QDR-4500W型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对64例产后妇女及72例非孕健康妇女进行腰椎正位(L1~4)、左髋部骨密度测量分析,按年龄分别输入数据,以5岁为一年龄组,分别计算各组骨密度值,结果以牙x±s表示.结果 非孕妇女在25~29岁间骨量达到峰值,产后早期妇女腰椎和左髋部BMD值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腰椎P<0.01,左髋P<0.05).结论 产后早期妇女存在不同程度的骨量降低现象,骨量减少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早期发现产妇骨量降低有重要临床价值.

  • 产后妇女骨量和骨代谢生化指标变化的研究

    作者:郑崇武;王旭生;王素伟;汪丽安;吴红

    目的探讨产后妇女骨量和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变化,同时明确年龄、身高、体重、身体指数和月经复潮时间对骨密度变化的影响.方法对24名健康产妇(21~35岁)在产后6个月内进行了追踪观察.用双能X线吸收测量仪(DEXA)分别在产后3~5 d,4月初和7月初测量了腰椎正、侧位和股骨颈BMD,同时检测了血清骨钙素,ICTP,雌二醇(放射免疫方法)及血钙、磷浓度.20名非产妇的BMD值作为对照.结果哺乳妇女腰椎正位和股骨颈BMD在产后4月初和7月初比产后3~5 d升高显著(P<0.05),腰椎侧位BMD在产后7月初比产后4月初和产后3~5 d明显升高(P<0.01),产后6个月内腰椎和股骨颈的BMD均升高到非产妇组水平;血清骨钙素在产后4月初和7月初比产后3~5 d有明显升高(P<0.01),而ICTP却有明显降低(P<0.01);血钙在产后3个月内升高明显(P<0.01),而血磷在产后6个月内无明显变化,但两者都在正常范围;月经复潮时间对骨量增加有负性影响,而年龄、身高、体重及身体指数对骨量变化无明显影响.结论在产后6个月内哺乳妇女的骨量持续增加,达到非产妇组水平;骨转换增快,骨形成超过骨吸收;产后停经时间的延长不利于产后骨量的增加.

  • 宫颈截除加腹腔镜下高位宫骶韧带悬吊术治疗年轻患者子宫脱垂

    作者:朱兰;孙之星

    子宫脱垂是中老年妇女的常见问题,但在年轻妇女,尤其是产后妇女中也有发生.未产的年轻女性发生子宫脱垂的概率在2%左右[1].越来越多的年轻女性子宫脱垂患者尤其希望能够保留子宫的生育功能,大程度地保护性功能,同时避免大的手术创伤.1997年,Wu等[2]首先报道了在腹腔镜下将子宫高位悬吊于宫骶韧带治疗子宫脱垂,这一术式此后逐渐被认识,并在临床得到应用.我院自2007年起,成功施行了腹腔镜高位宫骶韧带悬吊同时行宫颈截除术数十例,临床结局良好,现介绍如下.一、手术过程

  • 产后妇女阴道分泌物病原学分析

    作者:周宏

    正常妇女阴道内有多种细菌包括某些病原菌,其中以乳酸杆菌为优势菌.阴道内微生物与宿主、环境保持着协调的、动态的平衡,即生态平衡.当某些因素发生变化时,如雌激素减退时,生态平衡破坏,阴道菌群发生变化.目前有关产后妇女阴道内菌群分布的研究较少,本文对200例产后哺乳期妇女阴道分泌物进行常规检查,了解产后妇女恶露干净后阴道分泌物的病原学情况.为加强产后保健提供理论依据.

  • 产后抑郁症的筛查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王敬玲;王群华;樊丽君

    妇女在经历了妊娠及分娩后,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产后抑郁症于1968年由Pitt首次提出,80年代后,产后抑郁症受到了国际上的普遍重视.产后是一个心理较敏感的时期,其精神障碍的发生率远高于产前,产科医务人员应加强对产后抑郁症的重视,及早发现产后抑郁症状,给予相应指导,从而减轻产后抑郁程度,防止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我们对156例产后妇女进行了随访调查,以了解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

133 条记录 1/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