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乳腺猪囊尾蚴病2例

    作者:高晶;栾桦;刘书绵;管凤香

    例1,女,36岁,工人,吉林市人。左乳腺组织内有1 cm×1.5 cm的肿块,触稍痛。市内医院以“乳腺纤维瘤”于1999年12月手术摘除。病理诊断为乳腺猪囊尾蚴。翌年5月因头痛、癫痫反复发作来我院。头部CT诊断:脑囊虫病。囊虫免疫检查:CAg、IHA及ELISA均(+)。综合诊断:脑合并乳腺囊虫病。经住院抗囊虫治疗,临床治愈出院。

  • 脑囊虫病合并第五脑室囊肿2例

    作者:卢少军

    例1,女,33岁.因发作性意识丧失,四肢抽搐,双眼上翻,口吐白沫2天入院.体检:除计算能力下降、左下肢病理征(+)外,未见其他阳性体征;脑脊液:压力、常规、生化、细胞学均正常,囊虫抗体(+)、抗原(-);血囊虫抗体、抗原均(-);头颅CT示:脑实质未见异常密度改变,第五脑室囊肿(1.5cm×2.2cm);脑电图示:各异联弥散或短程5~7次/s,30~60μV θ波,波形不规则.经抗囊虫治疗痊愈.

  • 脑囊虫病患者急性期癫痫发作与脑脊液中一氧化氮水平的关系

    作者:生学明;郭力;刘青蕊;李春岩;刘瑞春

    材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择符合1985年全国脑囊虫病会议确定的诊断标准,不合并其它系统疾病,急性期但尚未经系统抗囊虫治疗的病人40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35.45±5.8岁,作为研究组.

  • 类似脑胶质瘤样巨大脑囊虫病3例

    作者:高文生;马志昭;薛丽华

    本文报道了3例巨大脑囊虫病,无论从临床表现还是影像学检查,有时很难与囊性胶质瘤或脑蛛网膜囊肿区别,现报道如下。 病例1:患者男性37岁,主因头痛8个月,间断性呕吐1个月入院。神经系统检查除双眼底视神经乳头水肿,左侧上下肢肌力Ⅲ级外,余未见阳性体征。头颅CT扫描右额后巨大囊性占位病变,增强后周边轻微强化,头颅CT报告不除外胶质瘤。在全麻下行开颅手术,术中穿刺抽出无色透明液体90ml,考虑为脑囊虫病,故终止手术,抽出囊液送囊虫试验证实为脑囊虫,术后抗囊虫治疗,随访8年病人症状消失,头颅CT扫描未发现囊虫。 病例2:患者男性50岁,主因头痛半年,右侧肢体抽搐1个月入院。神经系统检查可见双侧视神经乳头水肿,右侧上下肢肌力稍弱。头颅CT扫描左顶叶脑实质内巨大囊性占位病变,增强后无变化。头颅CT扫描考虑1、脑胶质瘤2、脑蛛网膜囊肿。血液囊虫试验阴性。入院后行诊断性穿刺,抽出无色透明液体70ml,抽出液送囊虫试验为阳性,确诊为脑囊虫病。出院后行抗囊虫治疗,随访5年病人症状消失。头颅CT扫描未见囊虫复发。 病例3:患者男性42岁,主因间断性头痛10个月入院。神经系统检查除双眼底视神经乳头水肿外,无其它阳性体征。头颅CT扫描发现右额巨大囊性占位病变,增强扫描后周边轻微强化,头颅CT报告不除外胶质瘤。头颅MRI示:右额囊性占位病变, T1WI为低信号, T2WI为高信号,未行强化。不除外脑胶质瘤或脑蛛网膜囊肿。入院后行开颅探查,穿刺抽出无色透明液体65ml,考虑脑囊虫病,出院后行抗囊虫治疗。随访1年囊肿明显缩小。 讨论:该3例患者以颅内压增高或伴有癫痫为主要临床表现,且病程相对较长,酷似某些胶质瘤的慢性颅内压增高。头颅CT扫描表现为脑实质内巨大囊性占位病变,病变直径在5cm以上,增强扫描除1例无强化外, 2例周边有轻微强化,但均未见到瘤结节。由于扫描层次原因和病变巨大,因此不能除外脑胶质瘤,但有人认为是蛛网膜囊肿。对此类影像学表现,无论术前何种检查结果,应考虑到脑囊虫病的可能,不必先行开颅手术,可做诊断性穿刺。如抽出无色透明液体则考虑脑囊虫病,抽出液送囊虫试验则可进一步确诊,术后抗囊虫治疗效果极佳。

  • 脑囊虫病治疗体会

    作者:康明旺;张向荣;陈连军

    1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组29例,均符合脑囊虫病诊断标准[1],男16例、女13例,年龄4岁~61岁,平均28岁.病程2月~13年、平均3.6年.临床分型:癫痫型17例、高颅压型9例、脑实质型12例、脑室型1例、混杂型4例.

  • 300例脑囊虫病影像及疗效分析

    作者:贾凤菊;吴晓燕;戴伟;孙广平;胡颖新;刘玉磊;马巧荣;高歌

    目的了解脑囊虫病患者抗囊虫治疗后的疗效以及囊尾蚴在脑CT影像上的转归.方法根据抗囊虫治疗前脑囊虫病患者脑CT影像表现进行分型,与抗囊虫治疗后囊尾蚴在脑CT影像的表现以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抗囊虫治疗前脑CT表现为不同类型的脑囊虫病患者治疗后脑组织内囊尾蚴在CT影像上出现不同的转归.Ⅰ型大部分患者抗囊虫治疗后病灶完全吸收,小部分出现钙化,临床显示几乎全部治愈;Ⅱ型患者治疗后病灶吸收较好,CT显示小部分患者病灶完全吸收,大部分患者见1-2个或多个钙化灶,治疗效果良好;Ⅲ型和Ⅳ型患者治疗后病灶吸收稍差,治疗效果也相对较差.结论各型脑囊虫病患者抗囊虫治疗后囊尾蚴出现不同程度的吸收、钙化等影像变化,对预测病人预后及指导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 [7]发作性头痛、呕吐4天(下)--脑囊虫病

    作者:

    会诊讨论会王向波主任医师:第1次入院后病房考虑颅压高,脑囊虫病可能,给予吡喹酮(0.2g/次,3次/d)并阿苯达唑(0.2g/次,3次/d)抗囊虫治疗以后,第3天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发热(1天,T 37.8℃)反应.治疗后复查腰穿:CSF压力300 mmH2O(即2.9 kPa),细胞数520个/mm3,白细胞230个/mm3,蛋白64mg/dL,糖30mg/dL.CSF囊虫抗体(+),结核抗体(-).MRI报告不排除胆脂瘤,现提交会诊中心专家组会诊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