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HBsAg阳性孕妇免疫接种阻断HBV宫内感染疗效的Meta分析

    作者:李苗;景涛;杨克虎;祝秉东;刘雅莉;田金徽;马彬;谭继英

    目的 评价HBsAg阳性孕妇产前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或联用乙肝疫苗阻断胎儿HBV宫内感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6个数据库,手检9种期刊,并追查参考文献,纳入国内外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和半随机对照试验,由两名评价员独立筛查文献,评价质量和提取资料.用Revman 4.2.10软件分析数据.采用χ2检验鉴定研究间异质性,使用固定效应或随机效应模型合并结果.结果 HBsAg阳性/HBsAg和HBeAg均阳性孕妇孕期应用HBIG总剂量600 IU,胎儿HBV宫内感染率<空白对照组(RR=0.42, 95%CI= 0.21~0.83, P=0.01),新生儿HBV DNA阳性率低于空白对照组(RR=0.30, 95%CI=0.10~0.85, P=0.02),新生儿HBeAg阳性率Anti-HBs阳性率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剂量大于600 IU时,宫内感染率<空白对照组(RR=0.39, 95%CI=0.26~0.58, P<0.000 01),新生儿Anti-HBs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sAg和HBeAg均阳性孕妇孕期应用HBIG总剂量>600 IU,胎儿HBV宫内感染率、新生儿HBeAg阳性率、新生儿HBV DNA阳性率、新生儿Anti-HBs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总剂量600 IU组新生儿HBeAg阳性率和新生儿HBV DNA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BsAg阳性/HBsAg和HBeAg均阳性孕妇孕期应用HBIG可降低胎儿HBV宫内感染率;HBsAg和HBeAg均阳性孕妇孕期应用HBIG阻断宫内感染的疗效尚不清楚.

  • 乙肝疫苗与乙肝免疫球蛋白联用阻断HBV母婴传播

    作者:郭淑惠;王婧岚;宋育玲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乙肝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 88例HBsAg阳性孕妇随机分为实验组45例和对照组43例.实验组自28周开始每月肌肉注射一次乙肝免疫球旦白(HBIG)200U直至分娩,对照组不用上述药物.实验组孕妇所分娩婴儿出生后行被动-主动联合免疫,对照组孕妇所分娩婴儿出生后行主动免疫.两组婴儿12月龄时采静脉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结果实验组婴儿HBsAg慢性携带率为4.44%,明显低于对照组(20.93%),P<0.025;经两种免疫干预1年后,实验组婴儿血清抗-HBs阳转率达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6.74%),P<0.05.结论孕妇产前多次注射HBIG能有效减少HBV宫内感染,且使出生后婴儿血清抗体阳性率明显增高;新生儿单用乙肝疫苗对产时感染的阻断不完全,HBIG联合乙肝疫苗可明显提高产时感染的阻断效果.

  • 联合免疫阻断母婴传播乙型肝炎

    作者:秦照宇;周红斌;古晓冬;杜冉;耿亚玲

    目的探索乙型肝炎母婴阻断的佳方案.方法对采取母婴阻断措施的婴儿进行一年随访观察,选择389例全程随访观察的婴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3组,第一组婴儿只用基因疫苗(疫苗组)、第二组婴儿用基因疫苗同时注射HBIG(联合组)、第三组为母亲产前已用HBIG,婴儿免疫同第二组(宫内阻断组).对三组免疫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三组阻断效果比较联合组优于疫苗组,宫内阻断组优于联合组.母亲HBsAg阳性同时HBeAg阳性(双阳)者阻断失败率高于母亲单纯HBsAg阳性(单阳)者.结论采取宫内阻断方案效果佳,在错过宫内阻断时机后要采取基因疫苗联合HBIG阻断可为补救措施.对于双阳孕妇应尽早开始每月注射HBIG,以提高阻断成功率.

  • 广州市母婴阻断用HBIG使用现况初步分析

    作者:李志群;蔡衍珊;许建雄;张春焕;陈健

    目的:分析广州市母婴阻断用HBIG使用情况,为进一步评价广州市乙肝母婴传播项目实施近期效果。方法对广州市2011年至2012年母婴阻断用HBIG使用情况,乙肝发病率及接种率等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广州市2011年至2012年乙肝疫苗接种率分别99.61%(90773/91129)及99.93%(97312/97382);2011年至2012年HBIG(100IU)的接种率分别是79.29%(14081/17759)和88.46%(18314/20704);2011年至2012年乙肝发病率35.12/10万及20.54/10万,2012与2011年比较无显著差异((χ2=3.63,P>0.05)。结论2011年广州市对母亲HBsAg阳性率所生新生儿免费接种HBIG,常规乙肝疫苗接种率保持较高的水平,但广州市新生儿乙肝发病仍保持一定的发病水平,发病率没有明显下降,有必要加强对HBV母婴传播免疫失败的研究。

  • 早孕期应用HBIG阻断乙肝母婴垂直传播、乳汁传播的临床研究

    作者:洪善玲;王波君;孙佰凤;赵琰清;殷桂云;赵晶晶

    目的了解孕早期肌注HBIG对乙肝病毒携带者孕妇外周血、新生儿脐血及产后初乳中HBV-DNA含量的影响.方法用PCR方法对120例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随机分研究组、对照组(每组大、小三阳各30例),分别检测各孕期(早、中、晚)母血中及新生儿脐血、乳汁中HBV-DNA含量.结果早孕期HBV-DNA≥1.0×105中:脐血阳性率研究组13.64%,对照组33.33%;乳汁阳性率研究组43.18%,对照组77.78%,两组比较P<0.05,两组母血HBV-DNA晚孕期均低于早孕期,但研究组更显著.结论早孕期肌注HBIG较常规方法能更好的阻断乙肝母婴垂直传播、乳汁传播.

  • 护理人员乙型肝炎职业暴漏的防护

    作者:田素萍;米富德

    目的 对护理人员乙型肝炎职业暴漏的危险因素分析,探讨防护措施,从根本上降低职业暴漏的危险水平.方法 对我院护理部自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登记的17例乙型肝炎职业暴漏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7例乙型肝炎职业暴漏人员在暴漏后采取了相应的处理措施,经过6个月的随访监测,未发现1例感染.结论 制定防护体系,加强防护知识培训,提高护理人员自身防护意识,规范操作流程,及时进行预防,能够降低职业暴漏的风险.

  • 孕晚期注射HBIG降低HBV-DNA水平与阻断宫内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周洁莉;韩文玲;谢晓英

    目的:探讨孕妇产后HBV-DNA水平与宫内感染发生率与孕妇孕晚期时注射HBIG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98例HBsAg、HBeAg均阳性的晚期孕妇,均处于高风险状态,随机分为两组各49例,注射组孕晚期注射HBIG;对照组孕晚期注射生理盐水。当胎儿娩出后,分别检测两组胎儿的HBV-DNA含量,对比两组孕妇的宫内感染情况。结果根据HBV-DNA的含量发现,注射组分娩后胎儿体内的HBV-DNA含量明显降低,多处于低、极低风险,注射组宫内感染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有表面抗原、e抗原均阳性的孕晚期孕妇中注射HIBG可明显阻断产后宫内感染率,降低新生儿的HBV-DNA水平,减少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在临床中可推广。

  • 恩替卡韦配合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宫内感染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张燕

    目的:观察孕前应用恩替卡韦治疗后,孕期应用HBIG能否进一步降低宫内感染。方法对乙肝病毒复制指标阳性的育龄期准备妊娠的妇女予以口服恩替卡韦0.5mg1次/d,连续用药6个月,停药5个月后妊娠成功者于孕7,8,9个月予以HBIG肌注;设立未服用恩替卡韦组仅于孕7,8,9个月时予以HBIG肌注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新生儿股静脉血HBVM。结果观察组中新生儿股静脉血中仅有4例抗HBe(+),抗HBc(+),而对照组中有2例HBsAg(+), HBeAg(+),HBV-DNA(+),有14例新生儿抗HBe(+),抗HBc(+)。结论恩替卡韦配合HBIG可降低宫内感染。

  • 孕前抗病毒治疗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

    作者:于德奎;庞红燕;王彦;李玉华;荆惠

    目的探讨孕前抗病毒治疗在阻断母婴传播中的作用.方法将136例HBsAg(+)孕妇分成3组,治疗组孕前用拉米夫定100 mg/d抗病毒治疗3个月,停药1个月后怀孕,孕后第4~9个月每月给孕妇肌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 U;对照组孕前不治疗,孕后28、32、36周各肌内注射HBIG 200 U,两组婴儿出生后24 h和2周各注射HBIG 200 U,1个月始按免疫程序注射乙肝疫苗(HBVac).疫苗组只按乙肝疫苗免疫程序给婴儿注射乙肝疫苗.血清检测HBVM采用ELISA法.结果治疗组、对照组和疫苗组12个月龄婴儿抗-HBs阳性率分别为86.67%、75.61%和51.43%,HBsAg阳性人数分别为2、5和11例.结论孕前抗病毒治疗和早期应用HDIG可有效阻断母婴传播,降低患者的宫内感染率,提高免疫成功率.

  • 提高乙型肝炎病毒HBsAg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HBIG及乙肝疫苗接种应答水平的研究

    作者:李志群;曹毅敏;许明晖;许建雄;蔡衍珊;陈健

    目的 了解广州市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及疫苗接种的应答水平及乙肝病毒变异情况.方法 从广州市黄埔区、荔湾区、从化市、番禺区、天河区、越秀区6个区助产医院中,选取HBsAg阳性产妇及其所分娩的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及疫苗的新生儿,出生后接种HBIG及乙肝疫苗(3针),检测HBsAg、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抗体(抗-HBs)及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结果 共调查新生儿11 831名,HBsAg筛查率为100.00%,其中HBsAg阳性10名,抗-HBs阳性11 239名,HBsAg携带率0.08%(10/11 831);对HBsAg阴性但乙肝HBV DNA阳性者进行S基因测序,流行的乙肝病毒基因型有2种,其中B基因型70.00%、C基因型30.00%,不同毒株间核苷酸同源性为93.15% ~99.91%;抗-HBs无(弱)应答者采取复种免疫后,抗-HBs阳转率达90.00% ~ 92.00%,GMT(几何平均滴度)在260.02~304.37 mIU/ml间.结论 广州市HBsAg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HBIG及疫苗接种效果明显;S基因序列和各参考株高度同源,未发现其他基因型及有生物学意义的变异;对无(弱)应答者采取复种免疫,抗-HBs阳转率显著提高.

  • 不同母婴阻断方式对新生儿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影响

    作者:白兴武;王晓斌;李建团;王立平

    目的:观察不同母婴阻断方式对HBV阻断效果的影响.方法:2006年1月~2010年1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进行产前检查的HBV-DNA阳性的孕妇共85例,随机分为3组.其中阻断Ⅰ组30例,只应用HBIG;阻断Ⅱ组30例,孕妇自妊娠28周开始口服拉米夫定,100 mg/天,直至产后30天,新生儿出生后按与阻断Ⅰ组同样的方法注射HBIG;对照组25例,在妊娠末期不采取措施.3组新生儿出生24h内均注射乙肝疫苗.3组新生儿在出生24h、7月和12月不同时间分别检测血清HBV-marker和HBV-DNA.结果:阻断Ⅰ组和Ⅱ组24h、7月龄和12月龄HBsAg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5);阻断Ⅰ组和Ⅱ组7月龄和12月龄HbsAb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3组血清HbsAb定量,阻断Ⅰ组、阻断Ⅱ组7月龄、12月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孕晚期采用注射HBIG和应用拉米夫定两种不同母婴阻断方式均能够有效阻断HBV母婴传播,降低胎儿的感染率.

  • 孕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HBV宫内感染及对婴儿产生anti-HBs的影响

    作者:李淑红;贾蓓;孙红;董梅;刘志芬

    目的:探讨孕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epatitis B immunoglobulin,HBIG)对HBV母婴传播的影响及婴儿对乙肝疫苗免疫应答情况.方法:以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孕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孕妇300例及新生儿为实验组,未使用者8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及出生时和7个月抗体产生情况.结果:孕期注射HBIG组与未注射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分别为5.33% (16/300)和1.25% (1/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464,P>0.05);孕期注射HBIG组与未注射组新生儿出生时anti-HBs阳性率分别为10.33% (31/300)和1.25% (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57,P<0.05),7个月龄anti-HBs产生率为96.12% (124/129)和95.35% (41/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49,P>0.05);出生时anti-HBs阳性的新生儿25例,7个月复查均产生anti-HBs,而出生时anti-HBs阴性或弱阳性的147例婴儿,7个月复查有7例婴儿anti-HBs仍为阴性或弱阳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21,P>0.05).结论:孕期注射HBIG不能降低HBV宫内感染率,可提高新生儿出生时anti-HBs阳性率,但对7个月anti-HBs产生率无影响.

  • 乙型肝炎母婴阻断治疗的临床探讨

    作者:刘佳欣;卢梅艳

    乙型肝炎在我国发病率非常高,尤其母亲患有乙型肝炎,传播给婴儿的概率更高.有人估计社会上40%HBsAg携带者由母亲传播所至,因此有效地阻断母婴传播途径更为重要.我院收集 1990-2000年共168例患有乙型肝炎的孕妇,进行母婴阻断治疗,并作跟踪,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复发的处理——13例分析

    作者:奚志峰;夏强;张建军;陈小松;张明;李齐根;徐宁;薛峰;宋玉;韩龙志;王鑫;沈丛欢;罗毅;邢天宇

    目的 总结和探讨乙型肝炎相关终末期肝病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复发的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3例肝移植术后患者发生乙型肝炎再感染或复发后的处理措施及疗效.结果 13例患者分别采取拉米夫定改为阿德福韦、恩替卡韦或加大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用量的方法,其中5例HBsAg经治疗后转阴,5例HBsAg明显下降,总有效率76.9%.结论 肝移植术后HBIG、恩替卡韦、阿德福韦能不同程度控制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复发.

  • 妊娠晚期应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阻断母婴传播的观察

    作者:里惠

    本研究目的为评价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对乙型肝炎DNA阳性孕妇母婴传播的阻断作用.

  • 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阻断HBV宫内感染的临床研究

    作者:顾扬;贾青青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HBsAg阳性孕妇HBV宫内感染的疗效并探讨其适应症.方法:86例HBsAg阳性孕妇随机分为治疗组(n=40)和对照组(n=46),均在妊娠28周时抽取静脉血检测HBsAg、HBeAg和HBVD-NA.治疗组自28周开始每4周肌注一次HBIg(200IU)直至分娩.对照组不给予上述药物.新生儿出生后即取静脉血检测HBsAg.结果:治疗组新生儿HBsAg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HBeAg阳性和阴性孕妇均可发生宫内感染,但HBeAg阳性孕妇所生新生儿HBsAg阳性率明显高于HBeAg阴性者.而两组中HBVDNA阴性孕妇均未发生宫内感染.结论:HBIg能有效降低HBsAg阳性孕妇的宫内感染发生率,HBVDNA检测可以作为是否应用HBIg的指针.

  • 两种方案乙肝免疫球蛋白与乙肝疫苗联合应用对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比较

    作者:韩秋玉;韩爱琴

    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乙肝疫苗能明显提高母婴传播的阻断效果,减少慢性HBV的感染率[1].为探讨佳的给药剂量与方法,我们观察了两种方案的免疫效果,现报告如下.

  • 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的预防与处理

    作者:奚志峰;夏强;张建军;陈小松;张明;李齐根;徐宁;薛峰;宋玉;韩龙志;王鑫;沈丛欢;罗毅;邢天宇

    目的 总结和探讨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的预防与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253例乙肝相关性肝病行肝移植术患者乙肝防治方法、术后乙肝复发的处理.结果 术后乙肝复发者7例,复发率2.76%.复发后分别采用加大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剂量、改用恩替卡韦、加用贺维力等措施,2例HBsAg经治疗后转阴,2例HBsAg明显下降,总有效率57%.结论 肝移植术后HBIG+拉米夫丁能有效预防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HBIG、恩替卡韦、贺维力能不同程度控制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

  • 孕妇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预防乙型肝炎宫内感染的临床分析

    作者:罗萍

    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区.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率约10%,孕妇携带率约6.74%,宫内感染率达10%~44%,提示宫内感染在母婴传播中占重要地位.如何控制HBV宫内感染是目前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我院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多次肌内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观察新生儿血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抗-HBs)和HBsAg情况,以探讨孕妇肌肉注射HBIG对预防HBV宫内感染的作用.

  • 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肌肉注射阻断HBV宫内感染56例临床分析

    作者:郭芝平;于栋丽

    我国是乙型肝炎(乙肝)高流行区,乙肝携带者高达10%~15%,母婴传播是乙肝病毒(HBV)感染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宫内感染.为阻断这一传播途径,自2002年1月~2004年7月我们对56例HBV阳性孕妇于孕晚期肌肉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分析如下.

30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