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舌下神经管及其毗邻结构的显微解剖和临床意义

    作者:侯立胜;韩卉;胡玉婷;庞刚

    目的:研究舌下神经管及其毗邻结构的显微解剖,为舌下神经管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和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形态学数据.方法:肉眼和手术显微镜下观测30例(60侧)成人头颅干骨标本的舌下神经管及其毗邻结构.结果:舌下神经管位于枕骨髁的前上方,为一对卵圆形或圆形孔道,内口至外口的长度(8.51±0.91)mm.舌下神经管内口呈双管者5侧(8%);内口后缘与枕骨髁后缘的距离(10.07±0.75)mm,外口后缘至枕骨髁后缘(14.22±1.18)mm.左、右侧枕骨髁的前后径分别为(23.10±1.57)mm、(22.38±2.28)mm.结论:熟悉舌下神经管及其毗邻结构的解剖有利于相关疾病的影像诊断和手术入路的选择.

  • 174例美貌人头颅X线定位影像测量分析

    作者:李波;王丽艳;夏海燕

    在正颌外科中,经常要以患者头颅X线定位片进行颅骨测量,以判定颅骨发育的平衡关系,其中包括颌骨对颅底关系,牙齿对颌骨关系,上颌骨对下颌骨关系,上颌牙齿对应下颌牙齿关系。而对于正颌手术的患者也需要有一个颅骨测量的标准数据作参考,以判断手术方法及分析预后。多年来,临床沿用的头颅测量参考数据为1975年北京医科大学提供的北京地区正常人群测量标准。为此,笔者于1998年对大庆地区174例美貌个体进行头颅X线影像测量并加以分析,以期为正颌外科提供治疗依据。

  • 颅顶骨矢状缝的形态观测

    作者:韩淑云;陈克功;聂思林;陈立强;王凤臣;孙权

    目的:观测颅顶骨矢状缝的颅外缝和颅内缝的形状和分型.方法:用50个成人的颅顶骨.均为水平切,将颅外缝、颅内缝分为前囟段、顶段、顶孔段、人字点段.用皮尺、游标卡尺测量.测量点为前囟点和人字点.结果:顶骨矢状弧长平均为(120.18±13.34)mm,顶骨矢状弦直线距离平均为(105.08±11.31)mm.颅外缝前囟段、顶孔段和人字点段为微波型,顶段为深波型和锯齿型.1级愈合段为8段;4级愈合段为28段.颅内缝为微波型和直型,4级愈合段为94段.结论:颅外缝的构型与颅顶骨外部肌肉活动有关,而颅内缝的构型形成与无肌肉附着有关.考虑可否称矢状缝为锯齿矢状缝.

  • 新疆和田民乐县尼雅遗址墓葬出土颅骨种族人类学研究

    作者:崔静;王博;吐尔逊江;甘子明

    目的:对新疆和田民乐县尼雅遗址墓葬出土颅骨的种族人类学特征进行系统性研究,为种族的断定,历史、文化及人类学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资料.方法:依据吴汝康等及邵象清人体测量方法进行观察测量.结果:新疆和田民乐县尼雅遗址墓葬出土颅骨的特点是:颅形卵圆形、长颅、正颅、狭颅,眶口前倾、中眶型,梨状孔下缘锐,狭鼻型,面部较突出,颧上颌角较小,犬齿窝深,鼻前棘中等.结论:其特征显示出具有欧罗巴人种的大部分特征,也有大蒙古人种的许多特征.

    关键词: 颅骨 颅骨测量
  • 颅容积的放射片推测

    作者:丁士海;王新;崔益群

    颅容积对鉴别颅骨的性别和人种具有一定的意义.对颅容积的推算,以往多采用颅骨的外测量,回归方程的推算值与实测值,相差在4%以上.为提供更准确的、既可应用于颅骨、也可用于活体或含脑的头标本的推算颅容积的回归方程,对33例除去脑的尸头进行了以水和小米为介质测量颅容积,并在正、侧位x-线片上测量了5项颅内径线和正侧位面积,得出几个回归方程式和常数公式,其r值在0.83~0.96.经回代其推测值与实测值相差<4%,其中回归方程(Y=0.429×矢状面积×颅内宽+182.21)仅差2.15%,具有实用意义.

  • 应用牵张成骨术后退腭部的实验研究

    作者:阳金楚;黄建华;郭新程;陈良建

    目的应用自制的腭部牵张装置后退腭裂犬的腭部,探讨治疗腭咽闭合不全的新方法.方法用7只健康青春期杂种雄性犬为实验对象.手术形成腭裂模型,在实验侧行牵张成骨术.手术当天,术后7、18、60 d分别取印模,灌注石膏模型.制作术后60 d头颅骨标本.在模型和颅骨标本上测量各标志点间的距离.结果实验过程中未观察到明显错牙合畸形:实验结束时,动物实验侧硬腭后缘均有不同程度的后退,牵张间隙内为新生骨组织,上颌骨的两侧结构保持对称.结论应用牵张成骨术可后退腭裂模型犬的硬腭后缘,且对咬合关系及上颌骨短期内的生长发育无明显影响.

  • 颅骨的非对称性及其测量法

    作者:丁士海;薛良华

    目的探讨颅骨的非对称性及其测量方法,为临床和人类学提供数据.方法采用颅骨125例(青岛出土己知性别男69,女27;长春地区按整套骨骼鉴定的女性颅骨29个),测量鼻根点n和枕外隆凸点i分别至左右耳上点po距离,左右耳上点距lpo-rpo和鼻根点n至枕外隆凸点i距离,再按自编BASIC程序计算出实际颅骨正中平面n-i与理论颅骨正中平面n'-I'的关系,是否偏转及其偏角度,以及n-i和n'i'二者在lpo-rpo连线交叉点o-o'的距离,从而可判断出颅骨的对称性及其偏差程度和方向.结果颅骨对称型设定在偏转相差角度在±0.1°、±0.5°和±1°以内者,分别占10.4±2.73%、44.0±4.43%和70.4±4.08%.非对称型中,颅顶观逆时钟偏转分别占57.6±4.42%、39.2±4.36%和22.4±3.72%;顺时钟偏转分别占32.0±4.17%、16.8±3.34%和7.2±2.31%,分别为计算后的理论对称性颅的±2.31%.结论如果实际颅骨正中面与理论颅骨正中面的差距设定在±1°时,对称型颅骨约占2/3;颅骨也像四肢骨一样,存在着非对称性,可能与大脑半球的发育有关.

  • 侧颅底及颅后窝手术入路应用解剖

    作者:夏寅;王天铎

    研究侧颅底手术入路和乙状窦后进路相关的应用解剖。方法:通过测量40例颅骨,确定茎突根部至侧颅底、星点至颅后窝各孔裂间连线的长度和各连线与正中矢状面所成角度。结果:茎突根部至圆孔、棘孔、颈动脉管外口、颈静脉窝、舌下神经管外口的距离和夹角分别为(24.2±2.5)mm〔(149.8±5.2).。〕、(18.9±2.6)mm〔(154.6±5.0)°〕、(9.1±1.9)mm〔(120.4±8.1)°〕、(3.8±1.6)mm〔(85.9±5.4)°〕、(16.6±2.1)mm〔(85.5±5.2)°〕。星点至三叉神经压迹、内耳门、颈静脉孔、舌下神经管内口的距离和夹角分别为(58.3±3.3)mm〔(139.4±5.6)°〕、(44.6±7.9)mm〔(134.5±7.0)°〕、(42.9±3.5)mm〔(128.3±8.0)°〕、(55.7±3.7)mm〔(116.7±7.8)°〕。结论:围绕两种手术入路测量所得结果,有助于设计手术入路并为手术准确定位有关结构提供依据。

  • 翼点入路及颞下窝入路应用解剖

    作者:夏寅;王天铎;陈瑛

    目的:为翼点入路和颞下窝入路提供相关的解剖学依据:方法:通过对40例颅骨的测量,确定翼点至颅中窝、颧弓点至颞下窝内各结构的距离和夹角,结果:翼点至前床突、视神经管颅口、圆孔、卵圆孔、棘孔、颈动脉管内口、三叉神经压迹、岩浅大神经管、岩上窦沟的连线长度和各连线与正中矢状面成角分别为(49.0±3.3)mm(73.2±5.6)°、(47.8±3.3)mm(82.8±5.2)°、(48.9±4.7)mm(76.7±7.0)°、(50.2±4.2)mm(58.2±7.0)°、(50.1±4.2)mm(48.6±7.4)°、(55.7±3.7)mm(62.2±5.0)°、(52.0±3.6)mm(51.8±6.4)°、(50.0±3.4)mm(39.9±7.0)°、(53.1±2.8)mm;颧弓点至眶下裂、翼上颌裂、翼管口、卵圆孔、棘孔的连线长度和各连线与正中矢状面成角分别为(37.5±3.7)mm(131.2±5.4)°、(43.1±4.3)mm(101.2±7.9)°、(51.3±3.0)mm(76.7±4.3)°、(38.2±2.6)mm(74.0±4.5)°、(36.4±2.7)mm(65.0±6.3)°.结论:两种手术入路相关数据的测量,有助于设计手术入路,并可为术中准确定位有关结构提供参考依据.

  • 骨性颈静脉孔区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作者:庞刚;韩卉;孟庆玲;胡玉婷

    目的研究骨性颈静脉孔区的显微解剖,为影像医学和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肉眼和手术显微镜(16倍)下观测31例(62侧)成人头颅干标本的颈静脉孔(jugular foramen, JF)及毗邻结构.结果①JF位于颞、枕骨之间,左、右两侧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②JF外口与星点、茎突根部的间距分别为[(54.11±4.40)(45.20~65.28)]mm和[(1.88±1.62)(0.00~7.24)]mm;③髁管出现率为72.58%(45侧),分别开口于JF(73.33%)、乙状窦(17.78%)、舌下神经管(2.22%)及前3个结构之间(6.67%).舌下神经管开口呈双管状8.06%(5侧).结论熟悉JF及其毗邻结构的解剖有利于该区域影像诊断和手术的顺利进行.

  • 颅骨测量的概况与展望

    作者:邹昌旭;牛学刚;王琦;李云庆

    人体测量学是一门用测量方法研究人的体质特征的科学.它分为骨骼测量和活体测量(包括尸体测量)两部分.骨骼测量是人体测量的基础,根据部位又分为颅骨测量和体骨测量.前者描述颅骨的测量和观察方法,对研究颅骨的特征、类型、变异、规律等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及实用价值[1,2].本文对与之相关的文献予以综述,以期为颅骨的基础研究、颅脑及颌面外科的临床应用和法医学研究提供参考.

  • 颅骨的测量方法及其比较研究

    作者:周志尊;许春环;仇惠;高杨

    目的:颅骨的测量是人体其他器官测量的基础,对研究人体器官的特征、类型、变异,规律等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方法:本文介绍了我们在对颅骨进行测量时所采用的几种方法,详细阐述了每种方法的试验原理和测量技术手段,并对几种测量方法进行了比较,指出了MATLAB在颅骨以及其他骨骼和器官的测量中应用的意义和可行性.结果:作者采用建模的方法对颅骨进行了分析同时在医学影像科研活动中引入了MATLAB仿真器官3D成像方法.结论:在传统的颅骨测量方法的基础之上提供了一套快速、便捷、准确的人体器官空间参量的科学采集手段和MATLAB三维成像技术.

  • 长春市正常(牙合)少年儿童X线头影测量研究

    作者:龙红月;兰泽栋;杨学慧

    目的研究颅颌面发育的性别特点及组织结构间的矢状关系.方法用X线头影测量方法,计测样本硬软组织主要标志点坐标值,并行t检验及组织结构间的相关分析.结果硬组织标志点X、Y值计测结果男女分别为41.67%,91.67%,存在显著性差异.而软组织分别为66.67%,83.33%;颅颌面相应各硬软组织结构间存在相关性;对11项硬组织标志点X、Y坐标值进行相关分析,其中男性仅Or、A、Go点的计测值无相关性,其余各项计测值均具相关性;对12项软组织标志点X、Y坐标值进行相关分析,其中男性Pn、Me,女性Ss点的计测值无相关性,其余各项计测结果均具相关性.结论颅颌面发育存在性别差异;硬软组织结构间及其自身在二维空间上的发育均具有协调同步性.

    关键词: (牙合) 颅骨测量
  • 侧颅底重要骨性标志及其间距的观测

    作者:李开荣;涂江义

    目的 为颅后窝及后侧颅底手术提供解剖学数据.方法 观察100例成人整颅及20例成人颅底标本颈静脉孔的位置、外形、分部及通过结构;测量各颅孔突点、星点、茎突同各重要骨性结构或标志点间、星点同颅后窝各重要骨性结构或标志点间的直线距离、各孔、管彼此间的距离、茎突及星点同各骨性结构、标志点连接与头颅正中矢状面的夹角.结果 颈静脉孔在多数人(73.33%)分为两部,分别有舌咽神经与颈内静脉、迷走神经、副神经通过,它们的病变均可造成该孔的扩大;星点等标志点构成的特定三角区与各点问的距离及其连线同正中矢状面的夹角有助于正确估计横窦与乙状窦的位置与术中保护,也有利于对Ⅴ-Ⅻ对脑神经及重要血管尤其是颈内动、静脉的定位与保护;颈静脉孔茎乳孔距6mm,颈静脉孔区手术时应注意保护面神经颅外段.结论 侧颅底各标志点间距及各孔、管彼此间距离测量可为颅后窝及后侧颅底手术提供重要参考,有利于术中对该区的神经血管的定位与保护.

  • 颅中窝径路解剖定位的临床意义

    作者:乔胜铎;黄维国;邱建华

    目的为颅中窝入路手术提供相应的解剖学依据. 方法对20具甲醛固定的成人尸颅进行测量,确定翼点、颧弓点至颅中窝各结构及面神经管裂孔至弓状隆起、内耳门、棘孔的夹角和距离. 结果翼点至圆孔、卵圆孔、棘孔、三叉神经压迹、面神经管裂孔、弓状隆起、内耳门的连线长度和各连线与正中矢状面成角分别为(58.0±3.7) mm (71.5±6.4)°, (59.9±3.9) mm (56.2±6.4)°, (59.2±3.8) mm (49.2±6.8)°, (63.0±3.8) mm (52.8±6.7)°, (59.6±3.6) mm (41.0±5.4)°, (62.9±4.7) mm (27.3±5.6)°, (69.5±4.1) mm (40.3±5.1)°. 颧弓点至圆孔、卵圆孔、棘孔、三叉神经压迹、面神经管裂孔、弓状隆起、内耳门的连线长度和各连线与正中矢状面成角分别为(52.4±3.0) mm (90.2±5.6)°, (48.5±3.9) mm (74.4±6.1)°, (44.4±2.6) mm (65.9±5.8)°, (53.7±3.4) mm (66.3±5.9)°, (47.0±2.6) mm (54.6±7.2)°, (54.1±3.3) mm (40.7±5.8)°, (60.1±2.8) mm (53.4±5.9)°. 面神经管裂孔至弓状隆起、内耳门、棘孔的连线长度和各连线与正中矢状面成角分别为(17.5±2.8) mm (337.2±9.2)°, (14.5±1.2) mm (44.3±12.5)°, (10.7±3.5) mm (156.8±40.3)°. 结论为术中准确定位提供参考.

  • 颞下窝解剖学结构及毗邻关系

    作者:陈晓烨;陈颖;陈东宁;王玮

    目的 探讨颞下窝的解剖结构及毗邻关系,为颞下窝入路提供相关的解剖学依据.方法 通过对15例成人头部标本的测量,确定耳屏前缘中点、颧弓点至颞下窝内各结构的距离和夹角.结果 耳屏前缘中点至面神经各分支的连线长度及各连线与水平面成角分别为:颞支的上支(19.25±3.90)mm、(45.4°±12.5°);颞支的中支(20.31±4.41)mm、(35.9°±10.5°);颞支的下支(22.89±4.41)mm、(29.2°±10.5°);颧支的上支(27.66±4.55)mm、(26.9°±9.6°);颧支的中支(25.10±5.57)mm、(30.0°±8.2°);颧支的下支(30.43±6.37)mm、(21.0°±9.6°);颊支的上支(29.36±7.66)mm、(31.5°±14.1°);颊支的中支(39.74±0.96)mm、(50.0°±10.0°);颊支的下支(36.05±4.78)mm、(39.9°±16.8°).耳屏前缘中点至腮腺导管的出腮腺部位的连线长度及连线与水平面成角分别为(34.62±9.33)mm、(32.9°±12.1°).颧弓点距眶下裂外侧缘外端点37.95 mm、距卵圆孔外端点46.47 mm、距棘孔外端点42.11 mm、距上颌动脉起始点41.84 mm、距脑膜中动脉起始点36.51 mm、距下颌神经起始点43.15 mm、距舌神经和下牙槽神经分叉点46.42 mm.结论 颞下窝相关解剖结构数据的测量,有助于设计手术入路,并可为术中准确定位有关结构提供参考依据,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产生.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