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舌下神经管及其毗邻结构的显微解剖和临床意义

    作者:侯立胜;韩卉;胡玉婷;庞刚

    目的:研究舌下神经管及其毗邻结构的显微解剖,为舌下神经管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和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形态学数据.方法:肉眼和手术显微镜下观测30例(60侧)成人头颅干骨标本的舌下神经管及其毗邻结构.结果:舌下神经管位于枕骨髁的前上方,为一对卵圆形或圆形孔道,内口至外口的长度(8.51±0.91)mm.舌下神经管内口呈双管者5侧(8%);内口后缘与枕骨髁后缘的距离(10.07±0.75)mm,外口后缘至枕骨髁后缘(14.22±1.18)mm.左、右侧枕骨髁的前后径分别为(23.10±1.57)mm、(22.38±2.28)mm.结论:熟悉舌下神经管及其毗邻结构的解剖有利于相关疾病的影像诊断和手术入路的选择.

  • 舌下神经管及其毗邻结构的观测和临床意义

    作者:李桂成;江林;龙启柳

    目的:研究舌下神经管及其毗邻结构的位置关系,为临床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取成人头颅干骨标本60例(120侧),观察和测量舌下神经管及其毗邻结构的距离,并对双侧距离差别作统计学分析.结果:舌下神经管长度左(11.22±1.67)mn,右(11.28±1.79)mm;其长轴与矢状面的夹角左45.19°±1.51°、右45.30°±1.33°;其长轴与枕髁长轴的夹角左62.44°±3.62°、右62.32°±3.64°;枕髁后缘到达舌下神经管内口、外口的距离左(9.38±1.67)mm、(16.18±1.97)mm,右(9.35±1.70)mm、(16.13±1.94)mm.颈静脉结节上表面到达舌下神经管内口的距离左(6.17±1.34)mm、右(6.22±1.36)mm;髁管的出现率为65%,2侧均含有双髁管1.67%.舌下神经管内口有骨性突起分隔者8.33%,内口分为双管者18.33%、三管者6.67%、二分管1.67%.以上结果左、右侧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熟悉舌下神经管及其毗邻结构的解剖知识,有助于临床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案的制定.

  • CT/MRI配准对圆孔、卵圆孔、棘孔、舌下神经管及舌下神经的显示

    作者:付杰;胡超苏;应红梅;胡伟刚;何少琴

    背景与目的:不同学者对MRI与CT在鼻咽癌颅底区域的影像显示的看法存在分歧.为明确MRI对鼻咽癌颅底区域靶区显示的情况,分析无颅神经侵犯鼻咽癌患者的CT、MRI,比较圆孔、卵圆孔、棘孔、舌下神经管及舌下神经CT、MRI的显示情况和影像表现,探讨圆孔、卵圆孔及棘孔、舌下神经管及舌下神经在鼻咽癌放射治疗靶区勾画的意义.方法:研究我院2005年3-4月未经治疗的无颅神经侵犯20例鼻咽癌患者CT、MRI.在Pinnacle3 7.0 工作站上采用互信息法配准后分析圆孔、卵圆孔、棘孔及舌下神经管在CT/MRI图像上显示特点.记录CT、MRI横断面显示情况;测量舌下神经管两侧纵径、内径及两侧纵径分别与矢状面的角度,并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结果:在CT骨窗上圆孔显示为低密度的管状结构,卵圆孔及棘孔显示为低密度的孔状结构.7例(35%)圆孔在CT上为双侧显示,5例(25%)为单侧显示,8例(40%)未见显示.全部患者卵圆孔、棘孔在CT上均为双侧显示,卵圆孔两侧对称者13例(65%),不对称者7例(35%).卵圆孔呈圆形8例(20%),呈椭圆形32例(80%).棘孔两侧对称3例(15%),两侧不对称者17例(85%).全部病例圆孔在MRI各个序列上均未见显示,卵圆孔及棘孔在T1WI、T2WI上均未见显示,在增强T1WI上表现为高信号血管影.全部患者卵圆孔及棘孔在增强T1WI上为双侧显示,卵圆孔两侧对称13例(65%),两侧不对称7例(35%);呈圆形8例(20%),呈椭圆形32例(80%).增强CT未见圆孔、卵圆孔及棘孔内血管显示.全部舌下神经管在CT上显示,各项指标如下:左管径3.9~8.5 mm,平均(6.17±1.3)mm、左管长5.8~10.1mm,平均(6.5±2.0)mm、左管倾角44.2°±0.6°(42°~58°)、右管径4.2~9.7 mm,平均(5.78±1.2)mm、右管长5.6~10.6mm,平均(6.8±1.9)mm、右管倾角44.5°±1.7°(41°~66°).两侧管径比较t=1.202 P>0.05,两侧管长比较t=-1.216 P>0.05,两侧管倾角比较t=0.252 P>0.05.在MRI上均为全管双侧显示各项指标显示如下:双侧100%;左管径4.2~8.7 mm,平均(6.3±1.3)mm、左管长5.6~10.2 mm,平均(6.6±1.8)mm、左管倾角平均44.1°±0.7° (41°~59°)、右管径4.8~9.7mm,平均(5.9±0.9)mm、右管长5.7~10.5mm,平均(6.9±1.7)mm 、右管倾角平均44.3°±1.7°(41°~68°).两侧管径比较t=1.11,P>0.05,两侧管长比较t=-0.984,P>0.05,两侧管倾角比较t=0.532,P>0.05.舌下神经CT未能显示,舌下神经池内段、管内段在MRI上亦可显示,但是管外段未见显示.结论:在MRI上对圆孔的识别还有很大困难,但是MRI可以显示正常卵圆孔及棘孔,为今后直接在MRI勾画鼻咽癌靶区(卵圆孔)制定放疗计划提供了影像解剖及靶区确定的依据.在舌下神经管和舌下神经显示及影像诊断上MRI较CT有明显优势.MRI较CT 具有同时显示舌下神经管及舌下神经的优势,特别是对舌下神经麻痹的患者,可以很好判断病灶, 有助于制定治疗计划.在临床上对于鼻咽癌我们推荐MRI检查以便更确切地评价病灶.

  • 舌下神经管区域的显微外科解剖研究

    作者:朱成;郭之通;王廷友;张弋;汪恩焕;苏杰;周钟阳

    目的为经远外侧枕骨髁入路安全磨开舌下神经管提供解剖学参数.方法应用20例成人汉族尸头湿标本进行解剖学研究,在手术显微镜下磨开舌下神经管,用游标卡尺等进行测量.结果舌下神经管内口至外口的长度,左侧为8.41±0.02(mm),右侧为8.42±0.03(mm),无显著差异,两侧神经根数在6~7根,也无显著差异.结论研究舌下神经管区域的显微解剖结构,有助于在经远外侧枕骨髁入路中磨除枕骨髁时保护舌下神经.

  • 舌下神经管解剖学与哑铃型舌下神经鞘瘤手术入路研究

    作者:杨百春;周良辅

    目的探讨哑铃型舌下神经鞘瘤的手术入路.方法采用20例干性颅底和15例寰椎标本及15例头颈湿性标本,对舌下神经管及相关结构进行测量和CT薄层扫描,并在湿性标本上研究暴露舌下神经管全程和内外口的手术入路.结果舌下神经管位置深在,周围结构复杂,其暴露的主要骨性障碍有寰椎横突、颈静脉孔、颈静脉结节和枕髁;以髁管和颈静脉孔为解剖标志在枕髁上方打开舌下神经管,切除寰椎横突,扩大枕髁前外侧的暴露,可在硬膜外暴露舌下神经管全程和内外口;结合硬膜下入路,可一期切除哑铃型舌下神经鞘瘤.结论远外侧经寰椎横突-髁上入路可作为哑铃型舌下神经鞘瘤一期手术切除的入路选择.

  • 舌下神经管及其毗邻骨性结构应用解剖学研究

    作者:杨百春;周良辅;毛颖;钟平;张荣

    目的 研究舌下神经管的形态结构及与其毗邻骨性结构的解剖关系,为临床诊断和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采用20例干性颅底标本和15例干性寰椎标本及15例头颈湿性标本CT薄层扫描,3例正常成人行头颈MRI检查,对舌下神经管及相关骨性结构进行观察、测量.结果 舌下神经管是位于枕骨大孔前外侧缘的一对骨性管道;外口居于寰椎横突前上方,后者与枕骨间距左侧为(7.6±4.1)mm,右侧为(5.8±2.5)mm,内口距颈静脉结节表面距离左侧为(5.3±1.8)mm,右侧为(4.8±1.6)mm.周围结构复杂和可存在变异,1例颈静脉球发育不良,寰椎侧块呈分离型1例,椎动脉沟骨管化3例,寰枕融合2例.结论 熟悉舌下神经管及其毗邻结构的基本解剖知识,对了解影像学资料、病变临床诊断和手术方案的制定是非常必需和重要的.

  • 颅底远外侧入路的应用解剖研究(摘要)

    作者:王永刚;冯忠堂;马以骝

    目的:探讨颅底远外侧入路手术区域主要结构的形态和毗邻关系.方法:对30个成人干颅骨标本的枕髁、舌下神经管及相关的骨性标志的毗邻进行测定.对15个10%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头标本进行解剖,测定横窦、乙状窦、窦汇颅骨外表面标志,自后外向前内磨除枕髁至显露舌下神经管内口,测量所需磨除的枕髁范围.

  • 舌下神经管的影像解剖学研究

    作者:刘筠;张晓宏;李鹏;祁吉

    目的通过影像解剖学对照研究,探讨舌下神经管影像学表现及其检查方法.方法选择5例经福尔马林固定的成年人头颅标本,经CT和MRI扫描后,1例行大体解剖,2例行横断面切片,2例行冠状面切片,切片厚度均为1 mm.结果舌下神经管的外侧与颈静脉孔相邻,CT、MRI均可清晰显示舌下神经管;在舌下神经管中部层面,管内可见舌下神经影像.舌下神经管内径为(4.85±1.17)mm,舌下神经管外壁至颈静脉孔距离(2.03±0.51)mm.结论CT和MRI可作为舌下神经管的常规检查手段.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