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H型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活性和凝血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刘时武;王喜玉;马建林;李斌

    目的 探讨H型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活性和凝血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15年4月至2017年11月从海南省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中选取165例H型高血压患者,根据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分为H型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组(A组)80例和单纯H型高血压组(B组)8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小板活性和凝血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 A组和B组患者的血浆中血栓素(TXB2)[(135.6±31.6)pg/mL vs(102.6±30.3)pg/mL]、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GMP-140)[(18±6)μg/L vs(13±4)μg/L]、血小板活化因子CD62p活性[(14.63±5.62)%vs(8.41±4.71)%]、凝血酶原时间(PT)[(7.6±0.5)s vs(12.2±0.4)s]、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27±3)s vs(31±4)s]、血浆纤维蛋白原(Fbg)[(7.4±2.3)g/L vs(5.3±2.1)g/L]、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0.34±0.07)IU/mL vs(0.22±0.08)IU/mL]、D-二聚体(D-Dimer)[(0.98±0.28)mg/L vs(0.61±0.24)mg/L]及血栓调节蛋白(TM)[(25.7±3.7)μg/L vs(19.4±3.5)μg/L]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型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血小板活性和凝血功能变化,这可能与H型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更易出现心脑血管事件有关,应采取措施积极干预.

  • 有氧踏车锻炼对H型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作者:米力亚·吾布力;帕提古力·苏力坦;胡育英

    目的 探讨有氧踏车锻炼对H型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12月在我院就诊的300例H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有氧踏车锻炼治疗组与常规性治疗组,每组150例,常规性治疗组采用常规性治疗,有氧踏车锻炼治疗组在常规性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有氧踏车锻炼治疗,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一氧化氮(NO)水平、血浆内皮素1水平以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前,常规治疗组和有氧踏车锻炼治疗组的NO水平分别为(43.52±11.32)μmol/L和(42.96±12.01)μmol/L,治疗后则分别为(56.32±15.38)μmol/L和(68.75±23.21)μmol/L,两组患者治疗后的NO水平均有显著升高,有氧踏车锻炼治疗组比常规性治疗组患者的NO水平在治疗后提高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常规治疗组和有氧踏车锻炼治疗组的血浆内皮素1水平分别为(90.12±20.31)ng/L和(89.86±19.52)ng/L,治疗后则分别为(73.15±16.54)ng/L和(65.21±12.36)ng/L,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内皮素1水平均有显著降低,有氧踏车锻炼治疗组比常规性治疗组患者的血浆内皮素1水平在治疗后均降低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常规治疗组和有氧踏车锻炼治疗组的CRP水平为(6.01±1.85)mg/L和(5.99±1.83)mg/L,治疗后则分别为(5.42±1.72)mg/L和(5.39±2.01)mg/L,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RP水平降低不明显,有氧踏车锻炼治疗组与常规性治疗组患者的CRP含量无明显差异,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氧踏车锻炼能够有效地提升H型高血压患者的NO水平,并降低患者血浆内皮素1的含量,进而降低患者血压,达到控制病情的目的,值得广泛推广.

  • 马来酸依那普利联合叶酸治疗H型高血压疗效观察

    作者:牟斌;陈梦诗;钟尔专

    目的 观察马来酸依那普利联合叶酸治疗H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海口市美兰区灵山镇卫生院内科2013年11月3日至2016年8月20日收治的H型高血压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口服,5 mg/次,1次/d;干预组给予马来酸依那普利片10 mg/次,1次/d,叶酸片5 mg/次,1次/d,持续治疗24周为一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空腹采集血液样本,测定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血管内皮素-1 (ET-1)、同型半胱氨酸(Hcy)数值,以及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等,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及心脑血管事件.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5.0%,明显低于干预组的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的血清NO分别为(62.06±11.59)μmol/L、(77.52±12.34)μmol/L,血清ET-1分别为(67.83±12.51) ng/L、(55.49±10.02) ng/L,血清Hcy分别为(16.85±3.96)μmol/L、(9.24±4.50)μmol/L,SBP分别为(145.24±8.14) mmHg、(136.02±7.59) mmHg,DBP分别为(89.76±7.10) mmHg、(83.57±6.53) mmHg,IMT分别为(1.16±0.19) mm、(0.91±0.17) mm,对照组上述指标与干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治疗期间无肝/肾、血液系统疾病发生,对照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5.0%,明显高于干预组的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马来酸依那普利联合叶酸可提高H型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作用,改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

  • H型高血压致血管内皮损伤的相关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王庆涛

    H型高血压是一种新被发现的"复合"疾病,研究显示,我国高血压患者中约75%为H型高血压,较国外明显增多,故H型高血压可能是导致我国脑卒中高发和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H型高血压导致心脑肾血管疾病并发症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有证据显示同型半胱氨酸(Hcy)在体内大量蓄积可能是导致动脉硬化的主要途径之一.目前关于Hcy导致动脉硬化的可能机制主要包括内皮细胞损伤、氧化应激、促进血管重塑、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等.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H型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损伤的相关机制.

  • 中西医诊治H型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作者:周翔;熊秀林;顾宁

    H型高血压是指伴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升高的原发性高血压.近年来,H型高血压的患病率呈不断增长的趋势,许多临床研究提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本文从中西医角度综述H型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 H型高血压患者血清中ADMA、CRP水平与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血管事件的关系

    作者:高娜;于鹏敏

    目的 探讨H型高血压患者血清中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在该院诊断为H型高血压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并以同期80例非H型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患者血清中ADM A、CRP水平,采用超声检测患者颈动脉并评价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对所有患者定期进行随访,记录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探讨ADM A、CRP水平与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血管事件的关系.结果 H型高血压患者ADMA、CRP水平以及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型高血压患者中动脉粥样硬化37例,患者ADMA、CRP水平高于非动脉粥样硬化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平均动脉压、ADMA水平是患者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结论 血清中ADM A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是H型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风险因素.

  • H型高血压早期肾损伤患者UAlb/Cr、eGFR、SCr、Cys-C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杨靖;宋谦

    目的 研究H型高血压早期肾损伤患者尿清蛋白/肌酐(UAlb/Cr)、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GFR)、血肌酐(SCr)、胱抑素C(Cys-C)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对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该院收治的130例H型高血压患者进行分析.根据肾小球率过滤(GFR)分为高血压肾功能正常组62例(GFR≥90 mL/L)和高血压肾损伤组73例(GFR<90 mL/L).使用胶乳免疫比浊法检测Cys-C水平,肌氨酸氧化酶法检测UAlb/Cr、SCr水平,MDRD公式计算eGFR.比较两组研究对象UAlb/Cr、eGFR、SCr、Cys-C表达情况,对UAlb/Cr、eGFR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高血压肾功能正常组的UAlb/Cr、SCr、Cys-C水平低于高血压肾损伤组(P<0.05),eGFR水平高于高血压肾损伤组(P<0.05).年龄、病程、同型半胱氨酸、舒张压(DBP)与UAlb/Cr存在密切关联性(P<0.05).年龄、病程、同型半胱氨酸与eGFR存在密切关联性(P<0.05).结论 UAlb/Cr、eGFR、SCr、Cys-C的水平和H型高血压早期肾损伤患者存在着密切关联性.

  • H型高血压患者血清过氧化物酶与踝臂指数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钟伟;廖雪梅;王洪宇

    目的 探讨H型高血压患者血清过氧化物酶(MPO)与踝臂指数(ABI)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133例高血压患者,根据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诊室血压水平分为H型高血压组72例、非H型高血压组30例和正常血压组31例.测定Hcy、ABI、MPO水平.结果 与正常血压组比较,H型高血压组和非H型高血压组ABI明显降低(P<0.05);与非H型高血压组比较,H型高血压组ABI明显降低(P<0.05).与正常血压组比较,H型高血压组MPO、CRP明显升高(P<0.05).H型高血压组患者ABI与CRP和MPO呈负相关(r=-0.712、-0.722,P<0.05).结论 ABI与MPO、Hcy密切相关,对评估H型高血压患者动脉功能损伤及识别高危患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H 型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作者:刘小玲;马珏欣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将2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是否合并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分为研究组(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GE LOGIQ3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颈部动脉,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 T )。同时所有患者均需检测血浆 Hcy水平、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结果 H型组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Hcy水平的增高,IMT逐渐增厚;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和 Hcy水平明显相关(P<0.05)。结论 H型高血压患者 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

  • H 型高血压伴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患者治疗中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维生素 B12及叶酸联合检测的应用

    作者:朱文秀;贾雪芝;王福刚;于帆;罗超

    目的:探讨 H 型高血压伴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患者治疗中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维生素 B12(VitB12)及叶酸(FA)联合检测的应用。方法选取12例 H 型高血压伴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患者纳入观察组,47例单纯 H 型高血压患者纳入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降压药控制血压水平,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口服和肌内注射 FA、VitB12治疗;检测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cy、FA、VitB12、血红蛋白(Hb)水平及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判断疗效。结果治疗前观察组血清 Hcy 水平与 MCV 高于对照组,而血清 FA、VitB12、Hb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对照组血清 Hcy 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第8周,观察组血清 VitB12水平升高,Hb 水平及 MCV 恢复正常,而血清 Hcy 降至正常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清 Hcy、VitB12及 FA 联合检测对于 H 型高血压伴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患者的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 Lp-PLA2与H型高血压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陈孝红;周涛;马润;李美玲;殷梅;李庆蓉

    目的 观察H型高血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中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Lp-PLA2) 、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等检测指标的变化,以明确Lp-PLA2与 H型高血压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H型高血压缺血性脑卒中组103例,H型高血压组124例,原发性高血压组80例,体检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并比较各组血清中Lp-PLA2 、Hcy 、hs-CRP 、血脂水平,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其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结果 H型高血压组及H型高血压缺血性脑卒中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LP-PLA2水平高于对照组和原发性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H型高血压缺血性脑卒中组患者血清三酰甘油(TG)水平高于对照组和原发性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原发性高血压组、H型高血压组及H型高血压缺血性脑卒中组患者血清 Hcy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H型高血压组及H型高血压缺血性脑卒中组患者血清 Hcy水平高于原发性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H型高血压缺血性脑卒中组患者血清 Hcy 、LP-PLA2水平高于 H型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H型高血压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和原发性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H型高血压缺血性脑卒中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原发性高血压组、H型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p-PLA2与H型高血压缺血性脑卒中明显相关(SE=0 .013 ,P<0 .05) .结论 LP-PLA2是反应血管炎症的标志物之一,与 H型高血压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H型高血压规范管理效果评价

    作者:马杏丽;孙灵

    目的 探讨社区慢性病规范管理模式对H型高血压的临床效果评价.方法 230例H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应用依叶片,实验组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提供健康责任管理,连续6个月观察两组依从性和血压达标率.结果 (1)实验组和对照组干预前后依从性、不良行为及生活方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血压达标率为71.3%,对照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血压达标率3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病规范管理有利于提高H型高血压的血压达标率,有效降低同型半胱氨酸.

  • 叶酸及日光浴对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血压水平的影响

    作者:钟剑文;胡森安;艾红红;叶雪莲;区婉玲

    目的 探讨叶酸及日光浴对老年H型高血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压水平的影响.方法 入选老年轻中度H型高血压患者15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干预组、联合组3组.对照组给予高血压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叶酸片5 mg/d;联合组在常规降压治疗和口服叶酸片5mg/d的基础上,每天日光浴30 min;3组均在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测量血压和检测血清Hcy水平.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2周后3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降低(P<0.05),干预组和联合组的血清Hcy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而对照组的血清Hcy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12周后3个组相比较,联合组血压和血清Hcy水平均明显低于干预组和对照组(P<0.05);而干预组血清Hcy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血压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降压的基础上口服叶酸及适量日光浴可显著降低H型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和血清Hcy水平,日光浴对H型老年高血压的防治有积极意义.

  • H型高血压血栓前状态特征与其对患者长期影响的研究

    作者:李鲁明;林雁;王红军;孙吉胜;邵红娟

    目的:探讨 H 型高血压血栓前状态特征与其对患者长期影响的研究。方法选取在2010年1月至2011年9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2级患者140例,根据患者 Hcy(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为 H 型高血压组79例,单纯型高血压组61例。检测患者血液中血糖、血脂含量以及血栓前状态指标和患者的血压。通过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对高同型半胱氨酸与血栓前状态指标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同时对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跟踪调查,对患者血栓的发生率以及生存率进行调查研究。结果通过对比发现,H 型高血压组和单纯型高血压组之间收缩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28,P=0.063>0.05),且两组之间舒张压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47,P=0.059>0.05);H 型高血压组和单纯型高血压组在 TM (血栓调节蛋白)、GM P-140(血小板颗粒膜糖蛋白)、F1+2(凝血酶原片段)、AT-Ⅲ(抗凝血酶Ⅲ)对比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血糖、血脂、FIB (纤维蛋白原定量)、血浆黏度、D-Dime(血浆 D-二聚体)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通过对数据的分析研究发现,Hcy 与TM 表现出正相关性(P<0.05),与 AT-Ⅲ表现出负相关性(P<0.05),而与 GMP-140、F1+2、D-Dimer 、FIB 没有表现出相关性(P>0.05);H 型高血压组的血栓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型高血压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138,P=0.017);H 型高血压组的死亡率明显高于单纯型高血压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579,P=0.023)。结论 H 型高血压患者血栓前状态中促凝标记物 TM 的水平会出现明显的升高,而抗凝标记物 AT-Ⅲ的水平会出现明显的降低。同时,H 型高血压组会更加容易形成血栓而威胁患者的生命。

  • 急性脑梗死合并H型高血压患者SAA与CIMT的关系

    作者:张志飞;凌云;方玉明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合并H型高血压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 A (SAA )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 T )的相关性。方法选择68例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为观察组,根据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 )将观察组分为2个亚组:H型高血压组(n=37)和非 H型高血压组(n=31);同期门诊随访 H型高血压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SAA、CIM T ,观察组间检测值水平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SAA、CIM T高于对照组,H型高血压组SAA、CIM T高于非 H型高血压组,Hcy与SAA、CIM T 呈正相关关系。结论检测SAA、CIM T有助于急性脑梗死合并 H型高血压患者的诊治及评估。

  • 叶酸辅助治疗对老年H型高血压颈动脉结构和功能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影响

    作者:刘瑶;王安伟;李俊峰;高金全;张亚西

    目的:探讨叶酸辅助治疗对老年H型高血压颈动脉结构、功能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将270例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按照是否予以叶酸辅助治疗分为试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135例,同时选取13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3组受试对象颈动脉结构、功能指标和MMP‐9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和常规组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指数和僵硬度均明显升高,扩张性明显降低,而且试验组的4项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此外,试验组和常规组患者的MMP‐9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也均明显增加,且试验组的上述两项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叶酸辅助治疗可明显改善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结构和功能,延缓动脉粥样硬化。

  • 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对H型高血压并发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可能机制

    作者:罗羽慧;梅霞;金平;郑向清;贺锐;柳亚敏

    目的:探讨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对H型高血压并发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于重庆市人民医院诊治的H型高血压并发T2DM患者1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1例.所有患者在采用基础或预混胰岛素降血糖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口服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每片含马来酸依那普利10mg、叶酸0.8mg)1片,每日1次;对照组患者口服马来酸依那普利片(每片含马来酸依那普利10 mg)1片,每日1次.疗程均为12个月.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2个月后血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空腹血糖(FBG)、C反应蛋白(CRP)水平和颈动脉斑块积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降低(P<0. 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观察组血浆的Hcy、FBG、CRP水平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颈动脉斑块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5).结论: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可通过降低血浆Hcy、FBG和CRP水平来缓解炎症反应,从而对H型高血压并发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挥治疗作用.

  • 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伴H型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作者:罗羽慧;封杰;崔坤;梅霞

    目的:探讨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伴H型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TIA伴H型高血压患者140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患者清晨口服马来酸依那普利片,初始剂量为5~10 mg/d,分1~2次服用,根据血压水平可逐渐增加剂量,大剂量不超过40 mg/d;观察组患者清晨口服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初始剂量为每日5 mg/0.4 mg,根据血压水平调整给药剂量至患者耐受.两组患者均治疗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并比较脑血管意外事件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MAP和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AP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Hcy水平显著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脑血管总意外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8.57% vs.3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较马来酸依那普利片能明显降低TIA伴H型高血压患者Hcy水平和脑血管意外事件发生率,且安全性较好.

  • 厄贝沙坦联合叶酸对H型高血压患者血压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

    作者:朱建峰;袁旻池;何纯;陈波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联合叶酸对H型高血压患者血压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0例H型高血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厄贝沙坦150 mg/次,qd,口服;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叶酸0.4 mg,qd,口服.两组患者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血压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Hcy、baPWV、舒张压、收缩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Hcy、baPWV、舒张压、收缩压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厄贝沙坦联合叶酸可降低H型高血压患者血压,改善患者Hcy及baPWV水平.

  • 叶酸辅助治疗对H型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和血压水平的影响

    作者:陆少锋;梁剑梅;李秀华;赵冠耀

    目的:观察叶酸辅助治疗对H型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压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我院176例H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83例)和对照组(9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降压药物治疗,试验组同时口服叶酸5 mg,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血浆Hcy水平和动态血压水平的变化,并观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患者比较,试验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血浆Hcy水平显著下降(P<0.05);试验组及对照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血压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非杓型血压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叶酸治疗可以降低H型高血压患者血浆Hcy水平,降低非杓型血压发生率.

773 条记录 31/39 页 « 12...28293031323334...383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