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乳腺癌的ER、PR、C-erbB-2表达与钼靶X线表现相关性研究

    作者:孙辉;石毅然

    目的 探讨乳腺癌ER、PR、C-erbB-2因子表达与钼靶X线表现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分析87例乳腺患者钼靶X线中肿块、钙化、病变区密度和结构扭曲与免疫组织化学测定的ER、PR和C-erbB-2的表达的关系. 结果 87例乳腺癌患者中,肿块边缘毛刺征者ER、PR阳性表达率高;病变区有钙化和结构扭曲者C-erbB-2阳性表达率高:病变区高密度和结构扭曲ER、PR阳性表达率低;肿块大小与ER、PR和C-erbB-2表达均无关. 结论 乳腺癌钼靶X线征象和ER、PR及C-erbB-2的表达有密切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ER、PR及C-erbB-2的表达状态,为乳腺癌的术前辅助内分泌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了一定的信息.

  • 中西医结合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临床观察

    作者:贺漪;曹丽蓉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门诊病理确诊为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女性患者,分为中西医结合组(治疗组)和西药组(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口服滋补肝肾、养血祛风中药,同时每晚睡前将该方药渣煎水500 mL,坐浴5-10 min;每天用金甘油(本院自制皮肤外用药.主要成分:金霉素、甘油等)涂抹外阴病变处2次.对照组每天用温水坐浴5~10 min,金甘油涂抹外阴病变处2次.均以治疗2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并随访2个月后进行疗效评定,观察治疗前后局部皮肤病损程度、阴部痒痛程度及局部病变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水平.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47/50),对照组为66%(33/50).两组治疗结束2月后阴部局部皮肤病损程度、阴部痒痛程度症状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而两组局部病变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能有效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并明显改善相关临床症状.

  • 热休克蛋白70与激素受体在男性乳腺发育和男性乳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秦军;刘厚才;李敏;孙丽娟;朱铭;解放军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 70)与激素受体(ER、PR)在男性乳腺发育和男性乳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分布状态.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25例男性乳腺发育和1例男性乳癌进行检测.结果在25例男性乳腺发育病变中,HSP70阳性率为72.0%(18例);ER、PR阳性率分别为68.0%和60.0%(17例和15例);1例男性乳癌三种染色均阳性.HSP70阳性细胞在男性乳腺发育和男性乳癌组织中,细胞核、细胞浆均有表达,ER、PR阳性细胞主要位于细胞核,尤其以男性乳癌细胞表达更显著.结论 HSP 70可作为男性乳腺发育及乳癌细胞增殖的指标之一.雌、孕激素受体失衡与男性乳腺发育及男性乳癌的发生可能有关,尚需进一步研究.

  • 射频热凝固子宫内膜去除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两种术式和止血机理探讨

    作者:尹格平;陈铭;朱彤宇;李娟;赵晓利;杨树君

    目的 探讨应用射频热凝固( radiofrequency thermocoagulation,RFT)使子宫内膜去除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官出血(功血)两种手术方法和止血机制.方法 应用两种RFT子宫内膜去除术式,分别使全部官腔子宫内膜热凝固去除(A- RFT)和选择性保留部分子宫内膜(B- RFT).研究组为1196例功血患者,根据年龄为分两组:≥45岁者427例为A-RFT组,采用A- RFT,以闭经为治疗目的;<45岁者769例为B-RFT组,采用B- RFT,以月经减量为目的.平均随访72个月.以前两组中检测子宫内膜生存素(survivin)、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表达者76例为混合组,并选择同期采用激素治疗的38例功血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①术后即时官腔镜和内子宫膜诊刮病理显示,A-RFT组子宫内膜全部全层凝固性坏死,B-RFT组大部子宫内膜全层凝固性坏死,少部分子宫内膜遗存;②术后6个月时官腔镜和诊刮病理显示,A- RFT组子宫内膜全部为纤维组织替代,B-RFT组为纤维组织夹杂少数腺体.③RFT治疗功血3个月内总有效率为94.8%(1 134/1 196),其中A-RFT组为96.5% (412/427),B-RFT组为93.9% (722/769).治疗痛经的有效率为83.5% (106/127),其中A- RFT组为86.4% (38/44); B- RFT组为80.7% (67/83).术后1年、2年和3年以上的有效率分别是92.6% (969/1047)、93.9% (866/922)和93.7% (609/650).④混合组RFT 6个月后子宫内膜组织Survivin、ER和PR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⑤主要并发症是术后1~2个月不规则阴道少量出血,占8.0% (96/1196);3个月后月经量多,占5.2% (62/1196).前者为机化组织脱落不全所致,行清官处理;后者因子宫内膜残留过多所致,经再次RFT后达到疗效.无子宫切除患者.结论 两种RFT术式治疗功血安全、有效和微创,对子宫内膜的直接热凝固具有迅速和短期止血作用.治疗后子宫内膜纤维化和Survivin、ER和PR的表达下降,可能是RFT治疗功血远期有效和复发的重要机制.

  • 乳腺癌雌孕激素受体与DNA倍体表达的临床意义

    作者:乐淳;黄新余;林擎天

    目的:探讨乳腺癌雌、孕激素受体和DNA倍体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高敏感的SP免疫组化法检测雌、孕激素受体和采用流式细胞检测DNA倍体在乳腺癌中的表达.结果:143例乳腺癌中ER(+)/PR(+)者78例,ER(+)/PR(-)18例,ER(-)/PR(+)12例,ER(-)/PR(-)35例,ER(+)者96例,占67.1%,PR(+)者90例,占62.9%.ER表达状况与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ER(+)者预后较好,3年生存率为93.75%,ER(-)者仅53.2%,两者显著差别P<0.05,56例乳腺癌中,二倍体22例,四倍体9例,异倍体25例,DNA倍体与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而二、四倍体肿瘤预后较好,3年生存率分别为95.5%和88.7%,5年生存率分别为90.2%和77.8%,异倍体预后较差,3年生存率仅60%,5年生存率仅56%.结论:ER和DNA倍体表达和预后密切相关(P>0.05),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

  • 雌、孕激素受体亚型及其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徐云

    雌激素受体(ER)存在α、β两种亚型,两者在结构上虽有相似之处,但功能却不尽相同,且在各组织中的表达方式及表达量不尽相同。孕激素受体(PR)也存在A、B两种亚型。对ERα和ERβ、PRA及PRB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分布及与子宫内膜癌分级的关系等方面进行简要综述。

  • 种植窗期预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指标的研究

    作者:谭丽;董方莉;郑英;左颖

    目的 探讨种植窗期子宫内膜雌、孕激素受体(ER、PR)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关系,选择能预测IVF-ET结局的良好而可靠的指标.方法 2004-05-2005-01对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中心40例拟行IVF-ET妇女,在IVF-ET前1周期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组织学积分H-score方法对ER、PR和VEGF在种植窗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进行定位和半定量分析.按IVF-ET后是否妊娠将40例不孕患者分为两组:妊娠组和未妊娠组.结果 未妊娠组腔上皮、腺体PR表达较妊娠组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间质PR表达较妊娠组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组和未妊娠组子宫内膜ER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EGF在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妊娠组较未妊娠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种植窗期子宫内膜腔上皮、腺体PR下调失败,间质PR表达减弱及子宫内膜VEGF的表达减弱可导致IVF-ET妊娠失败.种植窗期子宫内膜PR和VEGF的表达可作为预测妊娠是否成功的指标.

  • 早期正常和异常妊娠者雌孕激素水平及其受体表达

    作者:华凯;周春华;夏舟岚;张荣富;包磊

    目的 探讨早期正常和异常妊娠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雌孕激素水平及其受体的相关作用,为临床提供相关的诊疗依据.方法 选择确诊的早孕妇31名(A组)、早期难免流产妇33例(B组)、输卵管妊娠21例(C组),测定3组对象的外周血β-hCG、雌二醇(E2)、孕酮(P)水平,并检测蜕膜或/和输卵管黏膜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结果 A组E2、P和hCG水平明显高于B组和C组(均P<0.01);A组与B、C组PR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着床环境为影响hCG产生的重要因素;高浓度E2和P水平可能抑制ER的产生,但不影响PR的表达;早期异常妊娠中,不但要关注hCG和P水平,也应关注E2水平的改变.

  • 子宫腺肌病患者芳香化酶P450、环氧合酶2及雌、孕激素受体表达的研究

    作者:成萍;纪燕琴;周明辉;刘惠芬

    目的 探讨芳香化酶P450、环氧合酶2(COX-2)及雌、孕激素受体(ER、PR)在子宫腺肌病(AM)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30例AM患者在位内膜、异位内膜及30例对照组正常内膜中芳香化酶P450、COX-2及ER、PR表达的情况.结果 异位内膜芳香化酶P450、COX-2的表达比在位内膜高(P<0.05);异位内膜ER、PR表达均低于在位内膜(P<0.05),除在位内膜PR外均丧失周期性变化规律;AM组芳香化酶P450、COX-2的表达呈正相关(在位内膜r=0.336,异位内膜r=0.289,均P <0.05);AM痛经者芳香化酶P450、COX-2、ER、PR的表达均高于无痛经者(P<0.05).结论 芳香化酶P450和COX-2、ER与AM的发病及痛经密切相关,PR不是AM发病的主要因素;AM患者芳香化酶P450、COX-2及ER的表达与子宫内膜周期性改变无关,不受卵巢激素的调节.

  • 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作用机制探讨

    作者:张丽芹;刘华;陈相英;邵明霞;黄文波

    目的 检测米非司酮治疗后子宫肌瘤患者的肌层、肌瘤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ER,PR)的表达的变化,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作用机制.方法 20例患者从月经第1天起给予米非司酮12.5mg/d,连续90d,停药后立即手术;对照组为同期手术的36例未服用米非司酮的子宫肌瘤患者.米非司酮组患者于用药前后分别行盆腔妇科检查和B超测定子宫和大肌瘤体积;两组手术后子宫标本均采用ER,PR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肌层、肌瘤组织的ER,PR表达.结果 ①米非司酮组治疗后子宫体积和大肌瘤体积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1).②对照组子宫肌瘤组织中ER,PR表达均高于肌层组织(P<0.01).③米非司酮组子宫肌瘤组织中ER,PR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0.01).④两组肌层组织中ER,PR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效果明显,其治疗子宫肌瘤的机理可能是降调肌瘤局部的高ER,PR水平.

  • 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对子宫内膜的影响

    作者:刘华;陈相英;陈昭日;邵明霞;戴淼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对子宫内膜组织形态和内膜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影响.方法 米非司酮组为20例临床诊断为子宫肌瘤合并不同程度贫血,有手术指征的患者,从月经第1天起给予米非司酮12.5mg/d口服,连续30d,第31~91天8mg/d口服.停药后立即手术;对照组为同期手术的36例未服用米非司酮的子宫肌瘤患者.两组手术后子宫标本均采用ER,PR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子宫内膜的ER,PR表达.结果 米非司酮组子宫内膜以增殖期变化为主,内膜的ER,PR表达处于早、中增殖期水平.结论 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对子宫内膜是安全的,并不会增加其癌变倾向.

  • 热休克蛋白70与雌孕激素受体在男性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

    作者:秦军;刘厚才;李敏;孙丽娟;朱铭

    目的为探讨热休克蛋白70与雌、孕激素受体在男性乳腺增生和男性乳癌增殖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28例男性乳腺发育异常和2例男性乳癌进行检测.结果在28例男性乳腺增生病变中,热休克蛋白70阳性率为70.1%(20/28),雌、孕激素受体阳性率分别为64.3%和60.7%(18/28和17/28);2例男性乳癌三种染色均为阳性.结论结果提示,热休克蛋白可作为导管上皮增生及癌细胞增殖的一个指标.雌、孕激素受体失衡与男性乳腺增生及男性乳癌的发生有关.

  • 乳腺癌钼靶X线表现与ER、PR及Her-2因子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嫣;郭庆禄;张江宇;叶志球;魏北阳;冯长征;刘永熙

    目的 初步探讨乳腺癌钼靶X线表现与ER、PR与Her-2因子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93例乳腺癌患者钼靶X线表现肿块、钙化、病变区密度和结构扭曲与免疫组织化学测定的ER、PR和Her-2的表达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93例乳腺癌患者中,肿块边缘毛刺征者ER、PR阳性表达率高;病变区有钙化和结构扭曲者Her-2阳性表达率高;病变区高密度和结构扭曲ER、PR阳性表达率低;分支铸形钙化更倾向于Her-2高表达;肿块大小与ER、PR和Her-2表达均无关.结论 乳腺癌钼靶X线征象和ER、PR及Her-2的表达有密切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ER、PR及Her-2的表达状态,为乳腺癌的术前辅助内分泌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更多信息.

  • 乳腺癌超声和钼靶X线表现与ER、PR、C-erbB-2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孙辉;王英

    目的 探讨乳腺癌超声和钼靶X线表现与ER、PR、C-erbB-2因子表达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PV-6000免疫组化法检测87例乳腺癌中ER、PR、C-erbB-2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超声和钼靶X线表现的相关性.结果 87例乳腺癌患者中,超声表现肿块形态规则和边界清晰组ER、PR阳性表达率高.病变区有钙化和血流者C-erbB-2阳性表达率高;钼靶X线表现肿块边缘毛刺征者ER、PR阳性表达率高,病变区有钙化和结构扭曲者C-erbB-2阳性表达率高.病变区高密度和结构扭曲ER、PR阳性表达率低.结论 乳腺癌超声表现和钼靶X征象与ER、PR、C-erbB-2的表达有密切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ER、PR、C-erbB-2的表达状态,为乳腺癌的术前辅助内分泌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了一定的信息.

  • 外阴营养不良和恶性肿瘤与雌、孕激素受体关系的研究

    作者:郑艾;彭芝兰;曹泽毅

    为了探讨雌、孕激素受体与外阴营养不良、恶性肿瘤的关系,用葡聚糖-活性碳单点饱和分析法测定了31例外阴营养不良(增生型 14例、混合型10例、萎缩型7例)和19例外阴恶性肿瘤(外阴鳞形细胞癌16例)的雌、孕激素受体(ER、PR)含量 .结果:ER的含量混合型高于萎缩型,PR的含量混合型高于增生型,增生型高于萎缩型( P值均<0.05);外阴营养不良及其邻近正常组织的ER与PR的含量之间呈正相关关系(P <0 .01),外阴鳞状细胞癌PR的含量随分化程度的降低而逐渐降低,且癌组织PR含量明显低于其邻近的正常组织.以上结果为外阴营养不良的内分泌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外阴恶性肿瘤中,PR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 不同年龄乳腺癌的对比分析

    作者:杨成万;龙汉安;陶明珠;刘俊

    目的比较不同年龄阶段乳腺癌患者在临床及病理特征等方面的差别,以期探讨各年龄段之间的患病特点.方法将151例乳腺癌患者分为青年组(≤35岁),中年组(36~59岁),老年组(≥60岁).比较不同年龄段患者的病程,肿瘤的大小、组织学类型、分级与分期、淋巴结转移及雌、孕激素受体(ER、PR)表达等临床病理特点.结果在ER、PR阳性率、病程方面,青年组和老年组明显低于中年组(P<0.05);在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率方面,青年组明显高于中年组(P<0.05),而老年组与青年组和中年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青年人和老年人以非激素依赖性乳腺癌为主,病程短,而且青年人乳腺癌还具有生长快,恶性度高,转移早,病期晚的特点;中年人以激素依赖性乳腺癌多见,且病程长,恶性度低,转移晚,病期早.

  • 乳腺癌钼靶X线微钙化与癌细胞ER、PR表达关系的研究

    作者:杨光;张祥宏;赵俊京;刘秀健;李智岗;王小玲;严霞;张志刚

    目的分析钼靶片中乳腺癌微钙化与ER、PR表达及临床病理关系,评价微钙化征象预测ER、PR表达的可行性.方法乳腺癌病例115例,钼靶X线片由3位有经验的影像诊断医师阅片,明确钙化并根据钙化及相关表现分组.免疫组化采用SP法,根据癌细胞核内染色判断ER、PR表达情况.各钙化组分别与ER、PR表达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乳腺癌钼靶片中微钙化的有无、微钙化数目、钙化类型与肿瘤细胞ER、PR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0.05).乳腺癌微钙化多见于导管癌,占53.33%,是钼靶片中无肿块表现乳腺癌的主要X线征象.微钙化表现与乳腺癌临床TNM分期无关(P>0.05).乳腺癌钼靶片微钙化表现常伴腋下淋巴结转移(24/47例),而钙化数目较少(<20枚)的乳腺癌更易伴有腋下淋巴结转移(16/24例).结论微钙化在钼靶片乳腺癌诊断中,特别是在早期癌以及无肿块表现的乳腺癌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微钙化表现与ER、PR表达无明显相关性,尚不能作为乳腺癌ER、PR表达的预测指标.

  • 放射免疫法检测雌、孕激素受体(ER,PR)阳性率及其与乳腺癌预后的效果分析

    作者:廖玥;刘胜武

    目的 放射免疫法检测雌、孕激素受体(ER,PR)阳性率及其与乳腺癌预后的效果给予探讨.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4年3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96例,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48例,对对照组患者给予普通的检测,对观察组患者的雌、孕激素爱体(ER,PR)阳性率给予放射免疫法检测,将两组的预后效果给予比较.结果 观察组中雌、孕激素受体(ER,PR)中内分泌的治疗有效率为68.74%,对照组的内分泌治疗有效率为31%,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放射免疫法检测雌、孕激素受体(ER,PR)阳性率,对于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有效的指导作用,而且预后效果比较好,在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