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黄斑水肿的临床效果

    作者:闫忠阳;冬敏;杨娜;李雅琳;李成泉;王莉菲

    目的 观察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黄斑水肿的效果.方法 选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所致的黄斑水肿患者96例(96眼),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行玻璃体腔一次性注射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对照组采用黄斑区格栅样光凝治疗.治疗前3d及治疗1、7、14、28 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观察治疗前后黄斑形态、黄斑中心凹厚度、佳矫正视力(BCVA)变化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1、7、14 d血清VEGF水平降低(P均<0.05),治疗28 d恢复至治疗前水平.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VEGF水平无变化.两组治疗后黄斑水肿明显改善,黄斑形态逐渐恢复正常,28 d时水肿基本消失,且观察组黄斑水肿消失情况优于对照组.治疗后7、14、28 d两组黄斑中心凹厚度较治疗前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发生黄斑水肿复发、黄斑中心凹厚度增加.两组治疗后3、7、14、28 d BCVA逐渐提高(P均<0.05),但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视力又降至治疗前水平.结论 康柏西普玻璃体腔一次性注射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黄斑水肿短期内有较好疗效,但其疗效持续时间较短.

  • 远视性弱视儿童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和黄斑中心凹厚度的变化

    作者:汪春玉

    目的:探讨远视性弱视儿童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和黄斑中心凹厚度的变化。方法通过对2013‐01—2014‐05在我院治疗的30例远视性弱视儿童(实验组)和20例正常儿童(对照组)进行分组比较,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并记录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和黄斑中心凹厚度。结果实验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2组黄斑中心凹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和中度弱视患儿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轻度和中度弱视患儿黄斑中心凹厚度同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远视性弱视儿童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明显增厚,黄斑中心凹厚度无显著性变化。

  • 特发性黄斑前膜术后黄斑区结构改变与视功能的相关性

    作者:赵婷婷;周民稳;施靖容;陈秋莹;何玉萍;樊莹

    目的 探讨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内界膜剥除术后黄斑区解剖结构的变化及其对视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33眼)连续治疗的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接受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手术前后进行完善的眼科检查:佳矫正视力、眼压、眼轴、裂隙灯、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眼底照相.海德堡频谱OCT九个部位扫描分析黄斑中心凹及中心凹旁结构变化与视功能的相关性,术后视功能的影响因素,ROC曲线进一步探讨术前黄斑中心凹厚度评估术后佳矫正视力的准确性.结果 术后黄斑区内外环各四部分及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术后较术前均显著降低,以内环颞侧厚度变化较明显,由(472.15±102.00) μm降至(328.06±53.77) μm,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佳矫正视力0.63±0.29,较术前0.23±0.16明显提升(P<0.001).术前黄斑中心凹厚度(r=-0.594,P=0.001)、内环颞侧厚度(r=-0.625,P<0.001)、外环颞侧厚度(r=-0.529,P=0.006)等与术后佳矫正视力呈负相关.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结果(面积=0.85,P=0.001,95% CI:0.72 ~0.99)对术前黄斑中心凹厚度评估术后佳矫正视力的准确性有一定参考价值.结论 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手术可以显著降低特发性黄斑前膜患眼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提高视功能.术前黄斑中心凹形态以及中心凹旁颞侧的形态结构改变对术后视力会产生一定影响.

  • 特发性黄斑前膜术后视功能及黄斑区形态结构的变化

    作者:刘明;谢安明;陈丽

    目的 评估特发性黄斑前膜经23 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后视功能及黄斑区结构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8例(28眼)于我院行23 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内界膜剥除术+玻璃体注射2 mg曲安奈德的黄斑前膜患者临床资料,术前术后行佳矫正视力、眼压、眼底照相、眼底OCT检查,术后随访半年.结果 25例25眼患者视力提高,3例3眼视力未见提高;佳矫正视力由术前的0.17±0.10提高至术后的0.37 ±0.22(P <0.05).黄斑中心凹厚度也由术前的(498.07±116.95) μm降至术后的(329.46±111.15) 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30,P<0.05).线性相关分析发现术后佳矫正视力的好坏与术后黄斑中心凹厚度呈明显的线性相关(r =0.413,P=0.029).大部分患者在随访期内黄斑中心凹黄斑厚度未能降至正常.结论 黄斑前膜剥除术可以很好地改善患者的视功能,明显改善黄斑中心凹结构,但是大部分患者黄斑中心凹厚度未能完全恢复正常.

  • 生物以及手术参数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黄斑中心凹百度的影响

    作者:陈月芹;薛春燕;陈银;朱婷;叶芬;胡钦瑞;黄振平

    目的 评估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生物以及手术参数对术后黄斑中心凹厚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85例( 100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记录患者的年龄、晶状体核分级、眼轴长度、超声时间、切口累积消散能量( cumulative dissipated energy,CDE).术前以及术后1个月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测量黄斑中心凹厚度,记录患者术前、术后视力.分析黄斑中心凹厚度与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患者术后裸眼视力、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较术前均有明显的提高(P<0.001).术前黄斑中心凹平均厚度为(154.43±17.43)μm,术后1个月黄斑中心凹平均厚度(182.28±30.78)μm,平均增加(22.85±25.57) μm,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1眼术后2周发生黄斑囊样水肿.黄斑中心凹厚度增加量与核硬度、超声时间、CDE以及眼轴长度呈正相关(分别为P<0.001、P=0.006、P=0.031、P=0.047),但与患者年龄无明显相关性(P =0.386).术后黄斑中心凹的增加量与BCVA的负对数(LogMAR)呈正相关(r=0.884,P<0.001).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患者黄斑中心凹厚度有所增加,其与视力的下降有一定的相关性.术后黄斑中心凹厚度增加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例如:核硬度、超声时间、CDE和眼轴长度.

  • 近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及神经纤维层厚度的研究

    作者:陈午荷;陈洁;许金玲;吕帆;黄锦海;张芳

    背景 弱视是一种从视网膜到视中枢的视觉传导系统及中枢全领域形态学及功能异常引起的临床表现,目前弱视眼的视网膜是否受累仍是争论的焦点. 目的 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测量单眼近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的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厚度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探讨单眼近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视网膜是否存在组织病理学改变.方法 取近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22例44眼为弱视组;近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经治疗后视力达到正常者10例20眼为弱视治愈组;初诊为近视性屈光参差非弱视患者11例22眼为非弱视组.所有患者采用Model 3000型OCT测量双眼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厚度及视盘周围RNFL厚度,包括上方、下方、鼻侧、颞侧和平均厚度.采用配对t检验对各组受试者双眼间视网膜厚度的差异进行比较,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及RNFL厚度与弱视眼眼轴长度、屈光度和年龄的关系.结果 弱视组患者中弱视眼黄斑中心凹厚度明显比对侧眼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弱视治愈组原弱视眼与对侧眼之间视网膜厚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8),非弱视组高度数近视眼与低度数近视眼之间视网膜厚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43);弱视组弱视眼颞侧RNFL厚度明显比对侧眼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弱视治愈组原弱视眼颞侧RNFL厚度比对侧眼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非弱视组高度数眼颞侧RNFL厚度比低度数眼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各组双眼视网膜上方、下方、颞侧及平均RNFL厚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与视盘下方RNFL厚度间呈负相关关系(r=-0.559,P=0.016),其余各参数之间均无明显相关(P>0.05). 结论 近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较正常眼增厚,而RNFL厚度与一般近视眼无明显差别;弱视的改善伴随着黄斑中心凹厚度的减小.

  • 康柏西普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分析

    作者:陈小瑾

    目的:探讨康柏西普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本研究选取了100例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年龄27~68岁,对照组(47例)单纯给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康柏西普组(53例)采用玻璃体切除术前3~6天眼内注射康博西普治疗。通过对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佳矫正视力(BCVA),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黄斑中心凹厚度,随访6个月期间并发症情况进行记录,评价康柏西普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结果:术前两组 BCVA 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康博西普组和对照组 BCVA 均明显提高,且康博西普组 BCVA 高于对照组,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6个月的黄斑中心凹厚度均明显变薄。随访6个月期间,康博西普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康柏西普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有效改善视力,减轻黄斑水肿症状,术后并发症较少。

  • 早期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黄斑特征研究

    作者:蒲美君;李自杨;黄小勇

    目的 观察早期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familial exudative vitreoretinopathy,FEVR)患者的黄斑特征,并探讨其有无先天性黄斑发育异常.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共纳入2014年9月至2017年10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FEVR患者31例37眼,对照组30例30眼.应用SD-OCT获取黄斑部图像,测量佳矫正视力及黄斑中心凹厚度,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作数据分析.结果 早期FEVR患者黄斑中心凹厚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早期FEVR患者黄斑结构异常有11眼(29.7%),均为继发性黄斑结构异常,其中椭圆体带连续性中断较为常见,黄斑结构正常26眼(70.3%),黄斑结构异常组视力低于黄斑结构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黄斑结构正常组视力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FEVR患者无先天性黄斑发育异常,多数患者黄斑结构正常,一旦发生继发性黄斑结构异常,可显著影响视力.OCT是监测FEVR病变进展的重要手段.

  • 雷珠单抗治疗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疗效观察

    作者:彭晓丽;陈廷;郑淼;郑燕林

    目的 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ranibizumab,商品名Lucentis)治疗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收集2012年7月~2013年6月期间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经眼底镜检查、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或)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确诊为CNV(包括高度近视性黄斑病变及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并接受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单次剂量0.5 mg/0.05ml)的患者26例(32只眼),首次治疗之前及之后每个月均行佳矫正视力(BCVA)、OCT、眼底镜检查以观察其疗效.随访时间6个月.随访过程中,若患者黄斑中心小凹厚度(CMT)≥250μm,或FFA显示仍有荧光渗漏或自觉视力明显下降、事物变形加重者,需再次注射雷珠单抗,间隔时间均≥1月.结果 首次治疗后视力较首次治疗前平均提高:1周时(1.84±1.65)行,1月(1.59±2.24)行,2月(1.66±2.96)行,3月(2.06±2.34)行,4月(1.94±2.49)行,5月(1.94±2.54)行,6月(1.81±2.97)行.首次治疗后各时间段之间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84,P=0.60>0.05),较首次治疗之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治疗后各时间段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961,P=0.923>0.05).首次治疗后各时间段CMT较首次治疗前降低的平均值分别为:1周(131.10±146.07)μm,1月(154.84±190.13)μm,2月(141.38±160.34)μm,3月(124.75±173.24)μm,4月(98.31±173.44)μm,5月(88.69±183.50)μm,6月(81.60±196.70)μm.首次治疗后各时间段与首次治疗前CM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治疗之后各时间段CM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079,P=0.063>0.05).术前、术后及随访期间未发现全身及眼部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雷珠单抗治疗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是安全有效的.

  • 玻璃体切割联合黄斑前膜撕除对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视力和视物变形的影响

    作者:骆贵军;姚莎莎

    目的:研究玻璃体切割联合黄斑前膜撕除术对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患者视力、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和视物变形程度的影响.方法:对31例31眼IMEM患者实施玻璃体切割联合黄斑前膜撕除术进行治疗,并检查患者手术前后BCVA、CMT、椭圆体带(IS/OS)连续性和黄斑形态,评估治疗效果并研究BCVA与手术前后黄斑结构形态之间的关系,分析其可能对手术结果造成的影响因素.结果:患者术前平均BCVA和CMT分别为0.59±0.14和429.35±86.17μm,术后6mo时分别降低至0.38±0.09和304.87±62.54μm(P<0.05).术后患者视物变形程度逐渐减轻,且术后1、3、6mo时患者视物变形程度低于术前水平(P<0.008).术后1mo时患者IS/OS连续比例为65%,与术前(52%)比较无差异(P>0.008),术后3、6mo时IS/OS连续比例分别为81%和90%,与术前比较有差异(P<0.008),术后1、3、6mo时正常型黄斑形态患者比例为26%、52%和77%,与术前比较有差异(P<0.008),术后6mo时正常型黄斑形态患者比例与术后1mo比较有差异(P<0.008).IMEM患者术后BCVA与术前IS/OS连续性、术前黄斑形态、术后IS/OS连续性和术后黄斑形态均呈明显负相关性(P<0.05),与术前BCVA、术后CMT呈明显正相关性(P<0.05).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黄斑前膜撕除术治疗可明显降低IMEM患者CMT,改善IS/OS完整性和黄斑形态,从而提高患者视力,减轻视物变形程度.

  • PDT联合雷珠单抗对PCV合并玻璃体积血患者视力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作者:阎静;吴建华

    目的:研究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联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intravitreal injection of ranibizumab,IVR)对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PCV)合并玻璃体积血(vitreous hemorrhage,VH)患者视力、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71例71眼PCV合并VH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n=43)在玻璃体切割术后采用PDT联合IVR进行治疗,对照组(n=28)则仅用IVR辅助治疗.随访两组患者治疗后第1、3、6 mo时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CMT变化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BCVA随时间逐渐改善、CMT随时间逐渐降低,组内不同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同一时间BCVA、C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NV病灶闭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闭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χ2=4.508,P<0.05);治疗后观察组出现相关并发症6眼(14%),对照组5眼(1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T联合IVR用于PCV合并VH患者玻璃体切除术后治疗有利于促进血管渗出物质吸收和息肉样病灶消退,从而减轻黄斑水肿,改善患者视力并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均值得肯定.

  • 玻璃体切割联合双层膜剥除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

    作者:杨小琴;李拓

    目的:对比分析玻璃体切割术行黄斑前膜剥除联合黄斑区内界膜剥除与单纯黄斑前膜剥除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IER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将2015-01/12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IERM患者53例53眼纳入研究,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单纯黄斑前膜剥除组(ERM组,21例21眼)和黄斑前膜剥除联合内界膜剥除组(ERM+ILM组,32例32眼),随访24mo,分别记录两组术前、术后1、3、12、24mo的佳矫正视力(BCVA,LogMAR)、黄斑中心凹厚度(CMT)、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结果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ERM组术前及术后1、3、12、24 mo BCVA分别为0.676±0.137、0.576±0.099、0.551±0.085、0.514±0.077、0.506±0.032;ERM+ILM组分别为0.659±0.132、0.582±0.111、0.578±0.101、0.523±0.062、0.511±0.081;术后1、3、12、24 mo两组BCVA与术前比较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术后1、3、12、24 mo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ERM组术前及术后1、3、12、24 mo CMT分别为461.14±13.477、402.36±11.346、368.52±13.216、325.24±8.246、273.29±8.973μm;ERM+ILM组分别为462.47±14.287、414.72±9.237、373.44±8.328、328.94±6.923、274.28±8.340μm;术后1、3、12、24mo两组CMT与术前比较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术后1、3、12、24 mo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53例53眼术后有3例3眼出现视网膜点状出血,其中ERM组1例1眼(5%)、ERM+ILM组2例2眼(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在随访的24 mo内ERM组复发4例4眼(19%),ERM+ILM组无复发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结论:玻璃体切割术行黄斑前膜剥除联合黄斑区内界膜剥除治疗IERM安全有效,能降低IERM复发率.

  • 玻璃体切割术中曲安奈德留存对术后眼压和视网膜厚度的影响

    作者:李鑫;叶应嘉;胡庆华

    目的:分析玻璃体切割术中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TA)留存对患者术后眼压和视网膜厚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回顾分析2016-10/2017-10在我科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83例83眼患者的病历资料,患者术中均使用TA作为玻璃体染色剂且未行硅油或气体填充,手术结束时其中32眼患者玻璃体腔内可见TA白色粉末残留(残留组),51眼患者未见TA白色粉末残留(无残留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wk,3mo时的眼压和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间术前平均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6,P>0.05);术后1wk平均眼压无残留组为15.48±3.8mmHg,残留组为20.09±6.14mmHg,残留组高于无残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1,P<0.05);术后3mo平均眼压无残留组为13.75±2.35mmHg,残留组为16.26±2.52mmHg,残留组高于无残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4,P<0.05).术后1wk无残留组平均CMT为240.57±42.69μm,残留组平均CMT为215.03±18.38μm,残留组低于无残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5,P<0.05);无残留组与残留组术后3 mo平均C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1,P>0.05).结论:玻璃体切割术中作为染色剂的TA颗粒留存可使术后眼压短期内有升高风险,随访至术后3 mo时未发现对视网膜CMT有意义的影响.

  • 雷珠单抗对高海拔地区wAMD患者房水中VEGF含量的影响

    作者:关瑞娟;李凌;张蓉;马雪英;孙卫东

    目的:了解高海拔地区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 wet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wAMD )患者注射雷珠单抗( Ranibizumab )前后房水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含量的变化,探讨VEGF浓度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的相关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6/2015-10来我院就诊,经佳矫正视力、眼压、眼底检查、眼底彩色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光相干断层扫描( optic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确诊为wAMD的患者76例76眼纳入治疗。其中男46眼,女30眼;年龄40~80(平均55±11.18)岁,病程0.3~6mo,矫正视力0.01~0.6,平均眼压15.24±3.12mmHg。入选患者全部脉络膜新生血管(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在距黄斑中心凹500μm范围内。在表面麻醉下给予0.5 mg雷珠单抗注射液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前和治疗后1 mo抽取前房房水0.1mL,行ELISA检测前房房水中VEGF浓度。治疗后监测患者的佳矫正视力、裂隙灯显微镜、眼压、OCT检查、眼底血管造影检查。收集行白内障手术无CNV的76患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白内障患者无虹膜新生血管、玻璃体混浊、视网膜脱离等眼部疾病,排除糖尿病、高血压等全身慢性病。
      结果:治疗后1 mo临床疗效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wAMD 患者房水中 VEGF 含量(95.48±50.09 pg/mL)较正常对照组(43.01±16.17pg/mL)明显升高;治疗后1mo房水中VEGF浓度(31.89±14.14pg/mL)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房水中VEGF浓度与中心凹视网膜的厚度具有正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wAMD患者,雷珠单抗注射液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治疗后能够使视网膜中心凹厚度明显变薄、降低房水中VEGF的浓度;并且房水中VEGF浓度与中心凹视网膜的厚度具有正相关性。

  • 氩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疗效

    作者:方廷兵;严浩;徐志蓉

    目的:观察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简称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治疗组18例18眼,予氩激光视网膜光凝,同时口服卵磷脂络合碘、维生素B1、肌苷、维脑路通片等药物.对照组18例18眼口服卵磷脂络合碘、维生素B1、肌苷、维脑路通片等药物.分别于治疗前、1mo后、3mo后OCT测量黄斑中心凹厚度及神经上皮层脱离范围,比较两组黄斑中心凹厚度及神经上皮层脱离范围下降值.结果:治疗后1mo,OCT检查中心凹厚度下降值:治疗组256±72μm,对照组82±57μ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上皮层脱离范围下降值:治疗组3 548μm±168μm,对照组1 520±143μ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mo后复查,OCT检查中心凹厚度下降值:治疗组383±75μm,对照组312±67μ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上皮层脱离范围下降值:治疗组4 908±172μm,对照组4 211±153μ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是一有效治疗方法,能明显缩短病程.

  • 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黄斑中心凹和视神经纤维层厚度测量

    作者:王庆强;翟彦君;张静;贾新国;王俊恩

    目的:利用第三代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3D-OCT)对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患者黄斑中心凹及视神经纤维层厚度进行定量分析,比较其与正常儿童的差异.方法:选取于我院就诊的屈光正性弱视患者20例40眼,年龄4~10(平均6.15±1.64)岁,等效球镜1.50~7.00D,眼轴22.07±0.97mm;正常对照组25例50眼,年龄4~15(平均8.62±2.42)岁,等效球镜0.57±1.07D;眼轴22.81±0.72mm.利用第三代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3D-OCT)分别对其黄斑中心凹和视神经纤维层厚度进行测量,所得数据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Pearson检验,比较其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结果:弱视眼与正常眼黄斑中心凹厚度分别为132.98±14.99μm和136.60±13.82μm,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平均视神经纤维层厚度分别为116.95±9.59μm和110.40±7.63μm,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正常对照组平均视神经纤维层厚度与眼轴呈负相关(r=- 0.31,P<0.05),弱视组平均视神经纤维层厚度与眼轴无明显相关性(r=0.12,P>0.05).结论:屈光不正性弱视可能影响视神经纤维层厚度,但具体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 四苓散治疗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疗效

    作者:罗虎林

    目的:观察使用中药四苓散治疗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急性CSC患者48例48眼的临床资料,其中24例患者口服四苓散(治疗组),另外24例患者不接受治疗(对照组).获取和比较两组患者基线值和随访1,3mo的临床数据,包括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及视网膜下液大高度(SRF).结果:治疗组1mo时的BCVA与基线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3mo时的BCVA比基线值有改善(P<0.05),3mo较1mo时的BCVA有所好转(P<0.05);而对照组的BCVA在3mo内无明显变化(均P>0.05).两组BCVA在基线,1,3mo时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1,3mo的CMT和SRF均较基线值降低,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mo较1mo时的CMT和SRF也明显降低(均P<0.05).对照组1mo时的CMT和SRF与基线相比,变化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3mo的CMT和SRF较基线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mo较1mo时的CMT和SRF也明显降低(均P<0.05).1,3mo时治疗组的CMT和SRF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口服四苓散具有治疗急性CSC的潜能,但在其提高视功能、缩短病程、减少复发等方面的作用仍需进一步研究.

  • 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黄斑区厚度改变机制的现况研究

    作者:丛玮霞;张仲臣;郝晓琳

    近年来,虽然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日臻完善,为当今世界治疗白内障的主流术式,但白内障术后并发症仍然存在,始终是困扰术者和患者的一大重要问题.我们发现,有很大一部分老年患者同时患有老年型白内障和糖尿病,因此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手术后相关并发症研究的重要性则日益凸显.本文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主要集中概括了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的视网膜基础,及白内障手术对其产生的后续影响,为早期发现并干预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的出现提供了有益的临床参考.

  • 溴芬酸钠对白内障术后黄斑中心凹厚度影响的初步研究

    作者:李娜;王桂琴;彭秀军;王静;隋艳来

    目的:分析白内障围手术期使用溴芬酸钠眼液的术后黄斑中心凹厚度变化及黄斑水肿的发生率,评估此种非类固醇抗炎药预防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我院同一位医生所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溴芬酸钠组26眼,术前3 d及术后2 wk应用溴芬酸钠眼液,每日2次,术后2 wk应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液,每日4次;对照组26眼仅术后点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液。术前及术后1 mo分析黄斑中心凹厚度及黄斑水肿发生率。
      结果:手术前后溴芬酸钠组的黄斑中心凹厚度分别为221.077±22.194、221.692±29.685μm,无统计学差异( P>0.05);对照组的黄斑中心凹厚度分别为222.769±21.562、249.538±63.153μm,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两组黄斑中心凹厚度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但两组的黄斑水肿发生率分别是0和3.85%,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白内障围手术期使用溴芬酸钠眼液有可能减少术后黄斑中心凹的增厚,预防黄斑水肿的发生。

  • 非甾体类抗炎药辅助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治疗黄斑水肿

    作者:刘晓娟;李珍;杜改萍;郭斌

    目的::观察非甾体类抗炎药在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 IVTA )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 retinal vein occlusion, RVO)引起黄斑水肿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01/2015-10本院眼科48例48眼RVO并发黄斑水肿且接受IVTA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4眼。试验组在术前1 d开始至术后1 mo内额外点用普拉洛芬滴眼液。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定量测定黄斑中心凹厚度( central foveal thickness,CFT)。对比两组患者在术前、术后3d,1、2wk,1、3mo 时的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CFT、眼压变化及并发症。结果:玻璃体腔注药后,两组患者BCVA较术前有不同程度提高;但在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视力提高行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注射前的CFT分别为629±43μm和605±57μ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mo时则分别为432±74μm和511±32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33,P<0.05),3mo时分别为275±54μm 和379±29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3.212,P<0.05)。试验组有5眼IVTA后出现高眼压,经局部药物治疗后眼压稳定,对照组有8眼IVTA后出现高眼压,7眼经局部药物治疗后眼压稳定,1眼接受滤过手术。35眼有晶状体眼中,试验组有3眼出现了白内障进展,4~12 mo后有2眼完成白内障手术;对照组有4眼出现了白内障进展,4~12 mo后有2眼完成白内障手术。随访期所有患眼注射后均未出现眼内炎和视网膜脱离。结论:围手术期局部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点眼可有助于治疗黄斑水肿,进一步减轻CFT,但需要进一步评估。

42 条记录 2/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