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闪烁光诱导性和形觉剥夺性近视与视网膜中c-fos基因表达的关系

    作者:朱寅;陈辉;俞莹

    背景 闪烁光异于正常的光学环境,研究已证实闪烁光能诱导多种动物发生近视,但其发生机制仍不明确. 目的 研究闪烁光诱导性近视小鼠眼视网膜内c-fos基因的表达.方法 选取经屈光度检查双眼屈光度相近、28日龄的健康C57BL/6J小鼠9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高频闪烁光组、中频闪烁光组、低频闪烁光组和形觉剥夺组.除形觉剥夺组外,其他4个组每组15只小鼠,分别在持续白色光照下及频率为10、5、2 Hz的白色闪烁光下饲养;形觉剥夺组30只小鼠右眼佩戴半透明塑料眼罩,在白色不闪烁光照下饲养.分别于实验前及实验后2周测量各组小鼠眼屈光度和眼轴长度.实验2周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fos蛋白在小鼠视网膜中的表达,分别用Western blot法和逆转录PCR法检测视网膜内c-fos基因的表达. 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实验2周后各组小鼠视网膜中c-fos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000±10.368)%、(51.000±6.519)%、(46.000±6.519)%、(31.000±7.416)%、(25.000±7.071)%,各频率闪烁光诱导组及形觉剥夺组c-fos蛋白表达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04、4.017、6.490、7.661,均P<0.05),而低频闪烁光组与形觉剥夺组c-fos蛋白的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09,P=0.226).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5个组小鼠c-fos蛋白表达的平均相对值(c-fos/GAPDH)分别为0.804±0.050、0.687±0.047、0.667±0.036、0.558±0.036和0.532±0.056,各频率闪烁光诱导组和形觉剥夺组c-fos蛋白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61、3.184、6.971、6.276,均P<0.05).逆转录PCR法检测表明,5个组小鼠视网膜中c-fos mRNA相对含量(c-fos mRNA/GAPDH mRNA)分别为0.820±0.056、0.663±0.061、0.627±0.034、0.521±0.041及0.474±0.045,各频率闪烁光诱导组和形觉剥夺组c-fos mRNA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62、5.070、7.173、8.305,均P<0.05).结论 随闪烁光频率的增加和形觉剥夺诱导近视程度的增高,视网膜中c-fos基因的表达逐渐降低.

  • 高度近视眼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与视力损害的关系

    作者:张丽;周跃华;张晶;郑燕;胡雅斌;张秋露;柳静

    背景 部分高度近视患者在出现眼部并发症的形态改变之前就可表现为视功能的改变,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改变与其是否相关尚不清楚. 目的 探讨高度近视眼视网膜厚度与视力损害的关系.方法 采用连续病例观察研究设计.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在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接受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的高度近视患者132例245眼,近视等效球镜为-6.00 ~-20.00 D.所有患者均接受佳矫正视力(BCVA)和傅里叶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FD-OCT)检查,扫描模式为黄斑MM6.所有受检眼根据矫正视力的不同分为矫正视力≥0.9组和矫正视力≤0.8组;根据有无后巩膜葡萄肿将入选眼亚分为无后巩膜葡萄肿组及后巩膜葡萄肿组,后巩膜葡萄肿组再根据OCT图像上后巩膜葡萄肿的形态亚分为黄斑对称组及黄斑倾斜组.利用OCT随机软件生成的视网膜厚度图获取各组患者黄斑区不同象限视网膜厚度的平均值,比较不同视力组间和不同形态后巩膜葡萄肿间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差异. 结果 不同视力组间和各亚组间受检者的人口基线特征匹配.矫正视力≥0.9组BCVA为1.02±0.16,矫正视力≤0.8组为0.62±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33,P=0.001);矫正视力≥0.9组黄斑中心凹区视网膜厚度为(256.28±13.19)μm,明显较矫正视力≤0.8组的(231.17±10.96) μm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34,P=0.031).无后巩膜葡萄肿组及后巩膜葡萄肿Ⅰ组、Ⅱ组间BCVA分别为1.00±0.27、0.78±0.21和0.90±0.13,3个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760,P=0.015),无后巩膜葡萄肿组及后巩膜葡萄肿Ⅱ组患者BCVA均高于后巩膜葡萄肿Ⅰ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16.131,P=0.006;q=-10.831,P=0.008);3个组间黄斑中心凹区平均视网膜厚度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16,P=0.025),后巩膜葡萄肿Ⅰ组患者视网膜厚度为(234.21±15.69) μm,明显低于无后巩膜葡萄肿组的(252.25±15.31) 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12.977,P=0.023);3个组黄斑旁中心凹区视网膜厚度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18,P=0.078);3个组间黄斑周边区视网膜厚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25,P=0.013),后巩膜葡萄肿Ⅱ组视网膜厚度值为(273.26±16.37) μm,与后巩膜葡萄肿Ⅰ组患者的(289.11±19.30) μm及无后巩膜葡萄肿组的(290.33±17.12) μm比较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8.305,P=0.023;q=-7.011,P=0.012).结论 高度近视眼黄斑中心凹区视网膜厚度的改变与BCVA损害有关,后巩膜葡萄肿的后顶点对应处视网膜变薄累及黄斑中心凹时会导致视力下降.

  • 儿童长期佩戴角膜塑形镜的角膜内皮状态评估

    作者:栗莉;亢晓丽;王方;李艳红;赵莼

    背景 配戴角膜塑形镜可通过非手术方式治疗和延缓近视儿童屈光度的进展,但长期佩戴对角膜组织的影响值得研究. 目的 观察儿童长期佩戴角膜塑形镜对角膜内皮的影响.方法 纳入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在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眼科配戴角膜塑形镜的近视儿童76例150眼,近视儿童每日夜间佩戴角膜塑形镜8~10h,分别于配戴前,配戴后3、6、12、24个月用角膜内皮细胞显微镜测量戴镜者的角膜内皮细胞平均面积、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角膜内皮细胞面积变异系数和角膜内皮六角形细胞密度,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儿童配戴角膜塑形镜前后的上述各指标变化进行重复测量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 近视儿童配戴前与配戴后各时间点间角膜内皮细胞平均面积、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1.34、7.16,均P>0.05).配戴前与配戴后3、6、12、24个月近视儿童角膜内皮细胞面积变异系数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70,P=0.02),其中配戴后24个月近视儿童的角膜内皮细胞面积变异系数值为0.36±0.02,明显高于配戴前的0.28±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视儿童配戴前及配戴后不同时间点间角膜内皮六角形细胞比例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40,P=0.04),其中配戴后12个月、24个月的角膜内皮六角形细胞比例分别为(62±12)%和(60±14)%,明显低于配戴前的(69±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角膜塑形镜长期佩戴可使角膜内皮六角形细胞的比例下降及角膜细胞面积变异系数增加.

  • LASIK术后质量分数0.5%氯替泼诺滴眼液应用的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吴君舒;钟兴武;张晓晓;王铮;杨斌;余克明;刘泉

    背景 近视性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后需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滴眼液已成为共识,具有良好抗炎效果且不良反应小的糖皮质激素滴眼液有利于术后角膜上皮的快速修复.目的 评估质量分数0.5%氯替泼诺滴眼液在LASIK术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设计.本研究经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纳入前均充分了解本研究的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112例224眼纳入研究,其中共97例194眼完成随访.双眼接受近视性LASIK的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0.5%氯替泼诺滴眼液点眼组(试验组)54例108眼和对照组43例86眼,两组患者年龄及术前等效球镜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基础治疗方法一致.试验组从术后第1天开始局部点用0.5%氯替泼诺滴眼液,每日4次,共1周,对照组以同样的方法点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分别于术后1d、1周、1个月对2个组患者的主观症状进行评分,并行裸眼视力、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中央角膜厚度、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同时观查术眼的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情况,以评价0.5%氯替泼诺滴眼液点眼的安全性.结果 在随访过程中,未观察到与药物相关的全身和眼部严重并发症.术后1d、1周和1个月,试验组和对照组主观症状评分(包括眼痛、异物感、视物模糊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试验组和对照组校正后的实际眼压分别为(16.27±3.31)mmHg和(17.49±4.48)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3,P=0.036);术后1个月,试验组和对照组校正后的实际眼压分别为(15.01±3.22)mmHg和(15.30±4.17)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32,P=0.595).术后1d,试验组发生轻度弥漫性层间角膜炎(DLK)者7眼,对照组为5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153,P=0.926),术后1周和1个月两组中均未发现DLK.术后1d、1周和1个月两组间的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566,P=0.571;Z=-0.689,P=0.491;Z=-1.628,P=0.103).结论 0.5%氯替泼诺滴眼液用于LASIK术后可以有效控制术后炎症反应和DLK,并且减少了传统糖皮质激素升高眼压的风险.

  • 近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及神经纤维层厚度的研究

    作者:陈午荷;陈洁;许金玲;吕帆;黄锦海;张芳

    背景 弱视是一种从视网膜到视中枢的视觉传导系统及中枢全领域形态学及功能异常引起的临床表现,目前弱视眼的视网膜是否受累仍是争论的焦点. 目的 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测量单眼近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的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厚度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探讨单眼近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视网膜是否存在组织病理学改变.方法 取近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22例44眼为弱视组;近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经治疗后视力达到正常者10例20眼为弱视治愈组;初诊为近视性屈光参差非弱视患者11例22眼为非弱视组.所有患者采用Model 3000型OCT测量双眼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厚度及视盘周围RNFL厚度,包括上方、下方、鼻侧、颞侧和平均厚度.采用配对t检验对各组受试者双眼间视网膜厚度的差异进行比较,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及RNFL厚度与弱视眼眼轴长度、屈光度和年龄的关系.结果 弱视组患者中弱视眼黄斑中心凹厚度明显比对侧眼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弱视治愈组原弱视眼与对侧眼之间视网膜厚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8),非弱视组高度数近视眼与低度数近视眼之间视网膜厚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43);弱视组弱视眼颞侧RNFL厚度明显比对侧眼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弱视治愈组原弱视眼颞侧RNFL厚度比对侧眼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非弱视组高度数眼颞侧RNFL厚度比低度数眼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各组双眼视网膜上方、下方、颞侧及平均RNFL厚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与视盘下方RNFL厚度间呈负相关关系(r=-0.559,P=0.016),其余各参数之间均无明显相关(P>0.05). 结论 近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较正常眼增厚,而RNFL厚度与一般近视眼无明显差别;弱视的改善伴随着黄斑中心凹厚度的减小.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