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C3F8气体与硅胶油在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术中应用的比较

    作者:赵斌;马玉龙

    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是因黄斑部出现全层视网膜裂孔,玻璃体腔的液体通过黄斑裂孔进入视网膜下引起的视网膜脱离.继发于黄斑裂孔的视网膜脱离与特发性黄斑裂孔,有着相似的发病原因,也因视网膜前膜形成或玻璃体牵拉引起,通过剥离视网膜前膜和内界膜,眼内气体填充,硅胶油植入,能成功封闭黄斑裂孔,促进视网膜脱离复位.1 资料与方法

  • 光学显微镜及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内界膜分析

    作者:张晓鹏

    特发性黄斑裂孔发病率较低,但却是进行性恶化的病变,一旦形成黄斑裂孔自愈及保持视力稳定的可能性不大,大部分病例黄斑裂孔逐渐扩大、视力减退,手术是主要治疗方式。黄斑裂孔的内界膜表面的细胞增殖成分可能向肌纤维母细胞样分化;它们的收缩造成了黄斑裂孔扩大。病理状态下的内界膜可以成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 )、M üller细胞和星形细胞增生的支架,说明ILM 参与了黄斑裂孔的发展扩大过程。本研究用光学显微镜及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手术中从黄斑裂孔边界剥离膜状组织的组织结构。

  • 黄斑裂孔内界膜剥离术中应用吲哚青绿对视网膜的影响

    作者:宋志杰;吕林

    吲哚青绿(ICG)可选择性地染色内界膜,使无色透明的内界膜清晰可见,剥离内界膜手术变得简单、快捷.有关黄斑裂孔手术中使用ICG对视网膜有无毒性尚存在较多争议.体外实验和活体应用结果显示吲哚青绿对视网膜的色素上皮细胞和神经节细胞均有一定毒性,且ICG对视网膜的毒性损害存在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在黄斑裂孔手术中应用ICG辅助剥离内界膜时,应注意降低ICG浓度,减少ICG与视网膜接触时间;应快速注射在黄斑区,然后立即将玻璃体腔内ICG完全冲洗干净;术中在气液交换后再使用ICG染色内界膜,使ICG与视网膜的接触局限在后极部视网膜;用少量重水或粘弹剂先封堵黄斑裂孔,以减少ICG与黄斑裂孔底部RPE接触的机会.

  • 染色剂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姜靖;王志良

    玻璃体手术联合视网膜前膜(epiretinal membrane,ERM)、内界膜(internal limiting membrane,ILM)剥除术,是黄斑区相关手术中普遍使用的主流术式.近年来新兴的生物染色剂辅助下ERM/ILM剥除术可降低手术相关操作的难度和风险.目前应用较多的ERM/ILM染色剂有吲哚青绿、台盼蓝、亮蓝、曲安奈德等几种.但所有生物染色剂都对视网膜存在潜在的毒性和副作用,同时,某些染色剂对ILM/ERM的染色也不尽人意.

  • 25G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及空气填充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的临床观察

    作者:梁军;杨艳;谷威;马列;杨承勋

    目的 观察25G玻璃体手术联合内界膜剥除及空气填充治疗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的疗效.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北京爱尔英智眼科医院2010-2014年眼轴26 mm以上的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患者20例24眼.方法 采用25G三通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及空气填充.其中6眼合并白内障,术中同时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前及术后检查矫正视力(LogMAR视力)、裂隙灯显微镜、间接检眼镜及相干光断层扫描(OCT).OCT图像根据ETDRS分区分为黄斑中心、上方、下方、鼻侧及颞侧.术后随访3个月以上,平均随访时间(20.54±38.63)周.主要指标 矫正视力,OCT图像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结果 术前患眼平均视力1.41±0.51,术后3个月0.58±0.69 (P=0.001).术前黄斑中心、上方、下方、鼻侧及颞侧视网膜厚度分别为(452.36±111.28)μm、(425.05±78.39) μm、(415.10±74.43)μm、(404.55±56.03) μm、(451.45±93.49)μm,术后12周时分别为(233.09±78.72)μm、(260.18±41.04)μm、(260.36±29.85)μm、(289.41±28.38)μm、(237.55±53.57)μm(P均=0.000).结论 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及空气填充有助于近视性黄斑劈裂眼的视力提高及黄斑劈裂解剖复位.

  • 染色与不染色内界膜剥除治疗黄斑孔的比较

    作者:杨华鹏;张智敏;崔瑞

    目的 比较吲哚氰绿染色和不染色剥除内界膜治疗特发性黄斑孔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行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术的特发性黄斑孔36例(36眼),随机分为两组:A组:19例,不使用染色剂;B组:17例,使用0.5%吲哚氰绿行内界膜染色.比较两组内界膜剥除情况、黄斑孔愈合情况、术后视力及视力提高情况的差异.结果 吲哚氰绿能使内界膜着色,不染色组有1眼未完全剥除裂孔旁的内界膜,其余病例均完全剥除了内界膜;内界膜剥除所需时间不染色组(8.3±1.2) min,染色组(6.1 0.8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在术后孔的闭合率、佳矫正视力和视力提高的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术可有效封闭特发性黄斑孔,提高视功能.术中使用吲哚氰绿染色可明显提高内界膜的能见度,提高内界膜剥除的效率,但吲哚氰绿对视网膜有毒性,建议尽可能不染色剥除内界膜.

  • 内界膜剥除术在复杂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张喜梅;徐晓莉;高晓虹

    目的 观察玻璃体手术中应用内界膜剥除术治疗视网膜脱离合并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视网膜脱离合并严重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40例(40只眼)的临床资料.以术中是否联合内界膜剥除分为两组:剥膜组19例,未剥膜者为对照组21例.术毕均填充硅油.于玻璃体手术后3个月及硅油取出术后3个月应用OCT观察两组黄斑区视网膜水肿及视网膜前膜情况,并记录终随访视力.结果 随访6 ~ 12个月.玻璃体切除术后3个月,OCT见黄斑视网膜前膜形成者剥膜组0眼,对照组6眼(28.57%)(Fisher确切概率法,P=0.021);出现黄斑水肿者,剥膜组1眼(5.26%),对照组5眼(23.81%) (x2=1.433,P =0.231).硅油填充下视网膜复位率剥膜组为89.47%,对照组为90.48% (x2 =0.011,P=0.916).硅油取出术后3个月,两组病例均未再发生新的视网膜前膜;出现黄斑水肿者,剥膜组为5.3%,对照组为14.30%(x2=0.178,P=0.673).终随访视网膜均复位.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均较术前视力明显提高,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玻璃体切除术中应用内界膜剥除术治疗视网膜脱离合并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可以降低术后黄斑前膜的发生率,对术后视力、黄斑水肿情况及视网膜复位成功率无明显影响.

  • 高度近视黄斑孔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探讨

    作者:路小楠;金学民;田磊;万文萃;王家良

    目的 评价黄斑加固联合内界膜剥离、注气治疗早期高度近视黄斑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 10例10只眼早期高度近视黄斑孔性视网膜脱离进行了黄斑加固、玻璃体切除、内界膜剥离、玻璃体腔注气治疗.均有黄斑部视网膜脱离,眼轴长度均超过27.0 mm,均有黄斑全层破孔.视网膜已僵硬者排除在外.术后随访6~18个月.结果 10只眼初次手术后,视网膜全部复位.但1只眼1月后视网膜再次脱离,再次行玻璃体腔注气术后视网膜复位,黄斑孔未闭合.10只眼中有5只眼黄斑孔闭合;5只眼黄斑孔部分区域闭合,部分组织缺损(1个月后黄斑孔周围行激光封闭).术中未见医源性裂孔形成,术后1只眼玻璃体积血,2周后自行吸收.余术后无眼内出血或眼内炎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黄斑加固联合内界膜剥离注气术是治疗早期高度近视黄斑孔性视网膜脱离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能提高视网膜解剖复位率、黄斑孔闭合率.

  • 内界膜剥除治疗周边裂孔合并黄斑孔的视网膜脱离

    作者:韦秋红;岳钟;沈立台;张运红;李颖

    目的 探讨内界膜剥除对周边裂孔合并黄斑孔的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15例(15眼)周边裂孔合并黄斑孔的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手术,吲哚青绿染色内界膜剥除,长效气体填充.观察术后视网膜复位、黄斑裂孔闭合、视力等情况.结果 平均随访13月.14眼1次手术视网膜复位,一次手术的成功率93.33%,OCT检查13眼黄斑裂孔完全闭合;1眼黄斑与脉络膜贴服紧密,黄斑孔完全闭合率86.67%.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并发症有一过性高眼压、白内障等.结论 内界膜剥除治疗周边裂孔合并黄斑孔的视网膜脱离是有效的方法.

  • Ang-2在高氧诱导新生鼠ROP动物模型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赵淼焱;郭惠平;闫丽

    图1高氧诱导组P17d视网膜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染色可见Ang-2在血管内皮细胞中呈深褐色胞浆高表达;并可见突破内界膜的内皮细胞核图2正常对照组P17d视网膜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染色可见Ang-2在血管内皮细胞中呈浅褐色胞浆均匀低表达;内界膜表面光滑,未见突破内界膜的内皮细胞核。

  • 黄斑区小动脉阻塞

    作者:张静琳;吴德正;姚翠群;高汝龙;吴斌斌

    患者男性,42岁.因左眼视力突然下降2d,于2011年4月25日到广州爱尔眼科医院就诊.患者1d前曾在当地医院就诊,静脉滴注“血栓通”针剂,症状无缓解.患者既往体健,无高血压病、糖尿病,无血管性疾病和免疫性疾病病史.眼部检查:视力右眼为1.2,左眼为眼前指数;眼压右眼为13 mm Hg(1 mm Hg=0.133 kPa),左眼为14 mm Hg.右眼检查正常.左眼前节正常,左跟底情况见精粹图片1~4.临床诊断:左眼黄斑区小动脉阻塞合并内界膜牵拉综合征.

  • 未愈合特发性黄斑裂孔的新型手术方式:游离内界膜移植

    作者:杨治坤;邹绚;董方田

    目的 初步观察游离内界膜移植用于治疗未愈合特发性黄斑裂孔的疗效.方法 对3例经标准的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后黄斑裂孔未愈合的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采用游离内界膜移植的方法进行治疗,通过眼底检查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观察术后黄斑裂孔愈合情况.结果 3例患者黄斑裂孔均能够完全愈合,术后随访10个月至1年期间,患者情况稳定.手术无并发症出现.结论 游离内界膜移植是治疗初次手术后特发性黄斑裂孔未愈合的有效方法.目前仍需要长期、大规模的研究以评价这种手术方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特发性黄斑裂孔玻璃体切割术后早期视力恢复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严琴梅;姜方义

    目的 探讨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采用玻璃体切割术后早期视力恢复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65例特发性黄斑裂孔行玻璃体切割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探讨该病术后早期视力恢复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65例患者手术均较成功,均一次性完整剥离玻璃体内界膜,术后6~ 12个月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复查,裂孔闭合率为80.00%(52/65).不同Gass分期、病程和裂孔直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assⅡ期患者术后佳矫正视力为0.82±0.31,裂孔闭合率为100.00%(27/27),Ⅲ期患者术后佳矫正视力为0.58±0.21,裂孔闭合率为65.79%(25/3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术后早期视力恢复与Gass分期、病程及裂孔直径相关,因此,一旦确诊后应立即手术,以促进术后早期视力恢复.

  • 吲哚青绿内界膜染色对视网膜的影响

    作者:李娟娟;黎铧;吴敏

    在黄斑裂孔、视网膜前膜手术中应用吲哚青绿对内界膜进行染色,较大程度地解决了内界膜和视网膜前膜剥离技术上的困难.但目前对于吲哚青绿染色后对视网膜造成的毒性损害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作者将近年来吲哚青绿毒性作用的相关报道进行简要综述.

  • 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72例黄斑裂孔的疗效观察

    作者:周佳子

    目的:探讨和评价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黄斑裂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6月~2010年6月于我院确诊黄斑裂孔的16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90),治疗组(n=72)。对照组实施实施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组实施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手术。比较分析两组手术有效率和黄斑裂孔闭合率。结果通过相干光断层扫描进行观察,治疗组手术有效率95.9%,黄斑裂孔闭合率80.6%。对照组手术有效率63.2%,黄斑裂孔闭合率69.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术后,可以提高黄斑裂孔闭合率、促进患者术后视力的恢复,在临床上具有深远的意义。

  • 内界膜剥除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长期观察

    作者:李加青;唐仕波;张淳;罗燕;赖铭莹;马静

    目的:探讨剥除ILM对IMH术后解剖愈合及功能恢复的影响及长期疗效观察.方法: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26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18例,年龄38~73岁,平均年龄为57.4岁.根据Gass分期,2例Ⅱ期裂孔,3例Ⅳ期裂孔,其余均为Ⅲ期裂孔.采用标准三切口经睫状体扁平部玻璃体切割术,彻底清除玻璃体皮质,剥除明显的黄斑前膜,然后剥除黄斑区视网膜内界膜,后进行完全气/液交换,C3F8填充.随访20~44个月.结果:术后26眼中,经OCT检查证实黄斑裂孔已完合闭合26眼(26/26,闭合率为100%),22例(84.6%)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提高,21例(80.8%)佳矫正视力提高2行以上.随访期间,1例出现白内障,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后视力恢复,其余患者视力稳定,多焦ERG明显改善,中心视野无明显改变.结论:剥除黄斑区ILM,可以促进特发性黄斑裂孔解剖愈合及功能恢复,ILM剥除无长期不良副作用.

  • 外伤黄斑孔的手术治疗

    作者:尹虹;黎晓新;姜燕荣;赵明威

    目的评价玻璃体手术是否能成功的使外伤黄斑孔关闭及提高视力.方法对1999年7月至2002年8月我院治疗36眼外伤黄斑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进行玻璃体切除、气液交换、自体浓缩血小板封孔及气体填充,28眼联合视网膜内界膜剥除,术后俯卧位.2眼待气体吸收后因视网膜增殖及下方新裂孔的形成而出现视网膜的脱离即行硅油填充,术后3个月行硅油取出.6眼术中发现视网膜裂孔的联合视网膜光凝或冷凝封闭裂孔.手术距伤后时间为10天~2年.结果术后黄斑孔全部闭合(100%),视力提高2行以上者15眼(41.67%).结论玻璃体手术治疗外伤黄斑孔具有较高的孔闭合率,良好的视功能改善.

  • 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外伤性黄斑孔

    作者:马静;王文战;金学民;杨进献

    目的回顾性分析对外伤性黄斑孔行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的结果.方法分析本院2004年7月~2005年5月期间收治外伤性黄斑孔病人8例8眼,均进行闭合式玻璃体切除、吲哚青绿辅助下的视网膜内界膜剥除及过氟化碳眼内填充术.观察黄斑孔愈合和视功能恢复情况.结果8例均为全层黄斑孔.术前视力范围CF/30cm~0.2,低于0.01者3眼,0.01~0.1者3眼,0.1以上者2眼.挫伤直接造成黄斑孔3眼,陈旧伤、伴随黄斑前膜等改变者5例5眼.8例均顺利剥除内界膜.随访3m~6m,1眼因发生增殖性视网膜病变而再次手术,其余7眼(87.5%)黄斑孔闭合.术后视力范围眼前数指~0.5.视力<0.01者1眼,0.01~0.1者2眼,0.1~0.3者1眼,0.3以上者4眼,较术前明显提高(P<0.01).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及气体填充能有效促进外伤性黄斑孔闭合、提高视力.

  • 玻切内界膜撕除联合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治疗顽固性黄斑水肿疗效观察

    作者:郝玉华;左建霞;马景学;叶存喜

    目的 评价玻切(玻璃体切割)内界膜撕除联合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治疗顽固性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 取18例(22只眼)继发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顽固性黄斑水肿患者行玻切、内界膜撕除联合玻璃体腔内曲安奈德注射治疗,术后随访9~12月,比较患者术前、术后视力改善及黄斑水肿消退情况.结果 术后患眼视力和黄斑水肿均明显改善,经治疗的22只眼中15只眼(68.19%)视力提高2行或2行以上,7只眼(31.81%)视力不变;术后9个月时,佳矫正视力从术前的0.07±0.05增加到0.14±0.06(t=5.26,P=0.000).OCT结果显示:黄斑水肿明显消退者有20只眼,占90.91%,2只眼水肿消退不明显,占9.09%.黄斑中心凹厚度从术前的(554.18±140.14)μm降至(291.45±95.38)μm(t=7.23,P =0.000).其中有6只患眼的黄斑中心凹厚度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 玻切、内界膜撕除联合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治疗顽固性黄斑水肿安全、有效.

  • 曲安奈德二次染色辅助内界膜剥除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观察

    作者:李志勇

    目的 探讨曲安奈德(TA)二次染色辅助内界膜剥除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在河北省眼科医院就诊的特发性黄斑裂孔21例21只眼,其中Ⅱ期裂孔5只眼、Ⅲ期裂孔12只眼、Ⅳ期裂孔4只眼.均先切除玻璃体核心部后,TA染色玻璃体,辅助玻璃体后皮质的剥离.然后将稀释TA再次注入,辅助内界膜剥除,联合14% C3F8气体填充.术后平均随访8.38个月,观察黄斑裂孔闭合情况、术后佳矫正视力、眼压、手术并发症.结果 黄斑裂孔闭合19只眼,占90.5% (19/21);黄斑裂孔未闭合2只眼,再次手术后均闭合.随访期末,术后BCVA为0.1~0.6,平均logMAR视力为(0.602±0.262) logMAR.手术前后logMAR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0.310,P<0.05).术后眼压升高8只眼,其中6只眼眼压升高不足30 mmHg,2只眼眼压35 mmHg,经局部点眼及口服醋甲唑胺治疗,3d后眼压降至正常.未发生视网膜脱离及感染性眼内炎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曲安奈德二次染色辅助内界膜剥除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56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