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艾灸对虚实辨证不同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心动脉压的影响

    作者:和蕊;刘宏;王慧芳;赵百孝

    目的:观察艾灸对虚实辨证不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心动脉压的影响.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方法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艾灸实证组、艾灸虚证组和对照组,每组16例.3组均口服常规降压药,艾灸实证组和艾灸虚证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艾灸治疗4周,测量治疗前后肱动脉压、中心动脉压.结果:比较3组患者的基线一致,治疗4周后,艾灸虚证组的收缩压显著低于艾灸实证组和对照组(P<0.05);艾灸虚证组脉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艾灸实证组和艾灸虚证组的中心动脉收缩压与脉压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艾灸可以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中心动脉压,虚证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较实证组更适合艾灸疗法.

  • 恶性肿瘤患者血清载脂蛋白A1、B100水平与中医虚实辨证关系初探

    作者:李晓峰;林禾禧;黄伟贤;陈耀祖;江红;林求诚;吴水生;陈劲智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血清ApoA1、ApoB100水平及A1/B100比值与中医虚实辨证的关系.方法:将116例恶性肿瘤患者分为偏虚组、偏实组、虚实并重组,并设对照组100例,测定其血清ApoA1、ApoB100水平及比值.结果:①患者血清ApoA1、ApoB100水平及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存在非常显著差异;②偏虚组的ApoA1下降,偏实组ApoB100上升,虚实并重组的A1/B100比值显著下降;③以ApoA1、ApoB100及A1/B100比值建立的判别方程的回代符合率为77.6%.结论:血清载脂蛋白A1、B100及A1/B100比值可作为恶性肿瘤中医临床虚实辨证的客观标准.

  • 江苏地区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与饮食失宜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作者:冯玉;高月平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目前国内外妇产科学研究的热门疾病之一,中医药在临床上对该病的治疗有其优势性.该研究采用描述性研究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方法,通过对江苏地区确诊PCOS的401例患者进行中医证型观察及饮食失宜情况调查,探究其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与饮食失宜因素的相关性,为该病的进一步病因学探究提供临床依据.该病的中医证型分布是以肾虚证、痰湿阻滞证、气滞血瘀证、肝经湿热证及由4种基本证型相兼形成的复合证型构成,且以复合兼夹证型为主(占60.85%);结合中医虚实辨证分析,本病以纯实证证型为主(占46.88%),其次为虚实夹杂证(占45.39%),纯虚证较少见.饮食失宜因素与该病发病有相关性,其中不同饮食失宜情况与中医证型分布呈显著性相关.痰湿阻滞证是该病的主要证型,饮食失宜因素与PCOS中医各证型分布相关性如下:偏食肥甘油腻者以痰湿阻滞的基本证型为主,肾虚型基本证型较少;偏食辛辣刺激者以气滞血瘀的基本证型为主;贪凉喜冷者以气滞血瘀的基本证型为主;有节食减肥史者以痰湿阻滞型为主.

  • 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患者中医虚实辨证与甲状腺激素相关性的研究

    作者:张波;徐丽;陈旭梅;李开;王晓清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DNCRF)中医虚实辨证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运用虚实辨证的方法对186例DNCRF患者进行分组,偏实组57例,偏虚组69例,虚实并重组60例,分析甲状腺激素各指标与辨证分型的关系.结果:偏虚组的甲状腺激素较其它两组减低.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在偏实组中依湿热内蕴组、痰湿内阻组、瘀血阻滞组的顺序递减,在偏虚组中依阴虚内热组、气阴两虚组、阳气亏虚组的顺序递减.结论:甲状腺激素水平与DNCRF患者中医虚实辨证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

  • 《伤寒论》难辨之虚实证辨证方法浅析

    作者:任辉杰;郁晓维

    今人时常感叹于<伤寒论>辨证的神奇,出人意料,特别是虚实辨证更是关键,实乃失之毫厘,谬以千里.那么仲景究竟是如何辨虚实呢,如何看来一派虚象却能用攻伐峻剂呢?笔者就此对<伤寒论>相关条文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大多仲景指出"此实证""此为虚"之类,多为相对难辨之证,故而指出以示后人,本篇亦仅就此类证候对<伤寒论>的虚实辨证特点进行探讨,以便于更好地掌握运用和指导临床.

    关键词: <伤寒论> 虚实辨证
  • 基于中医临床数据的潜变量建模分析

    作者:赵寒;方丽英;孙延辉;于明薇

    目的 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EM)是一种建立、估计和检验因果关系的潜变量建模方法,目前在心理、教育和社会科学等学科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中医临床数据中蕴含着许多重要但无法直接测量的潜变量(如证候),传统的一阶验证性因子分析方法仅能够分析单层次潜变量与症状指标间的相关性.本文提出基于中医临床数据的二阶验证性因子分析潜变量建模方法,对两个层次的证候及其症状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从而为医生进一步定量理解疾病进展规律提供一定帮助.方法 针对非小细胞肺癌中医临床数据特点,将中医证候和虚实辨证证候作为两阶因子,对其与症状指标进行潜变量建模分析.结果 实验结果验证了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数据中的中医证候与虚实辨证证候及其与不同症状指标的相关关系.结论 中医证候与虚实辨证证候以及症状指标间存在一定的内在相关规律,本研究对中医证候的规范化影响具有一定的意义.

  • 超声医学在中医妇科常见病中的应用

    作者:王玉燕

    近年来超声显像技术结合中医辨证论治理论,在妇科疾病中被广泛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并为中医妇科常见病提供了客观诊断依据。1 痛经证型本质的超声显像 痛经是指妇女正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痛或痛引腰骶,近年来我科对痛经辨证进行客观的分析,应用超声显像探索了200例痛经证患者虚实辨证与内部疾病的联系,发现在痛经中实证有128例,其中子宫肌腺症58例占45%;卵巢巧克力囊肿45例占35%;肌腺症合并巧克力囊肿20例占15.6%;子宫增大3例占2.34%;子宫附件未见异常2例占1.56%。也就是说在痛经实证范畴中有96%的患者,发生了器质性病变,且大多属现代医学的子宫内膜异位症范畴。祖国医学认为其病因是无论内因或外因所造成的冲任瘀阻或寒凝经脉,使气血运行不畅,胞宫经血流通受阻,以致“不通则痛”,这与现代医学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理相一致,痛经虚证72例中,子宫发育不良19例占26.5%,盆腔炎15例占20.8%,子宫附件未见异常38例占52.7%。从以上可以说明,超声显像可为中西医结合的辨病与辨证之间寻找相应的结合点,值得进一步研究。

  • 刘玉洁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经验

    作者:袁金英;蒋宏利;王清贤

    刘玉洁为河北联合大学教授,中医内科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北省首届名中医,河北省第二、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首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五”重点专科心血管科学科带头人.从医30余载,致力于内科临床工作及学术研究,在心血管疾病方面形成了行之有效的诊疗特色,特别是对室性期前收缩的治疗有独到见解.我们有幸随师侍诊,兹将刘教授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经验总结如下.

  • 虚实辨证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杨玉峰;郭樱;黄晶;王丽娜;陈宝清;赖旻

    目的:探讨虚实辨证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2组,实证组以自拟方热毒清饮治疗,虚证组以自拟方健脾祛湿汤治疗,用药期间忌食辛辣炸烤等刺激食品,谨防感冒,连续治疗30 d为1疗程,每周观察1次皮损情况及不良反应,治疗结束后评价疗效.结果:虚证组总有效率91.67%,实证组有效率91.67%,比较两者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运用虚实辨证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满意,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 舌根催吐治疗难治性呃逆即时疗效观察

    作者:张新明;肖坚标

    目的 观察舌根催吐法治疗难治性呃逆的临床疗效及其与虚实证型的关系.方法 对47例难治性呃逆患者进行虚实辨证分型,随机并结合患者意愿分成2组.治疗组24例30min内实施舌根刺激催吐1~3次;对照组23例给予氯丙嗪50mg,肌内注射1次.观察30min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高于对照组的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实证与虚实夹杂证有效例数18例占总有效例数的85.7%(18/21),对照组实证与虚实夹杂证有效例数6例占总有效例数的42.9%(6/1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舌根催吐治疗难治性呃逆,特别是对实证和虚实夹杂证型,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适合社区医院推广应用.

  • 中医学基础知识讲座(十二)辨证施治(二)

    作者:王奇

    1.3 虚实辨证虚实是辨别邪正盛衰的纲领,虚与实主要反映病变过程中人体正气的强弱和致病邪气的盛衰.虚主要指正气不足;实主要指邪气盛实.故古人有"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的说法.

  • 脏腑虚实辨证用药治疗神经症

    作者:王学军

    神经症是一种具有多种自觉症状的精神障碍.类似于祖国医学的"百合病"、"恐症"、"脏躁"、"梅核气"等疾病的某些表现.运用中医理论辨证施治,并结合西药及心理治疗,临床疗效满意且药物的用量及副作用均较单一用药降低.

  •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虚实辨证与机体特异性细胞免疫及病毒复制的关系探讨

    作者:冯建英;邵建国;陈琳;张玲燕;吴月平

    目的:通过对虚实不同证型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HBV特异性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及T淋巴细胞亚群及病毒复制水平的检测,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虚实辨证分型与机体特异性细胞免疫及病毒复制的关系.方法:抗原特异性CTL及T淋巴细胞亚群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HBV病毒学指标由ABBOTT I2000检测;HBVDNA由ABI荧光定量PCR仪完成.结果:(1)虚实两组患者特异性CTL细胞的阳性率存在差异(P<0.05),实证组患者特异性CTL细胞阳性率较虚证组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虚实两组CD3+、CD4+以及CD4+/CD8+值均较正常对照有所下降,其中虚证组患者CD4+、CD4+/CD8+水平下降较正常组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虚实两组之间CD4+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实证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虚实两组患者CD8+水平均高于正常组,虚证组升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虚实两组患者病毒复制程度不同,实证组中高病毒载量患者所占比例较大,约为62.2%,虚证组高病毒载量患者所占比例仅为40%,较前者明显减少,虚证组患者病毒复制处于低复制水平,二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虚实两组患者的外周血特异性CTL细胞阳性率、T淋巴细胞亚群及病毒复制水平存在有统计学差异,可以为指导临床辨证分型提供一定的客观参考价值.

  •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辨证分型

    作者:刘嘉立

    中医认为,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发病机制相关较甚.黄斑变性多与脾的运化功能失调关系密切,在脾虚同时,可伴有肝郁、痰湿、血瘀之征.中医采用脏腑辨证、气血辨证、虚实辨证疗效显著.老年体衰、肝肾不足、精血亏虚则黄斑失养,易发生老年性黄斑变性.治疗应从调理气血的关系入手,既重视凉血止血、活血、养血,又不忘补气、行气,固肾明目.早、中期以阴虚火旺型和瘀血内阻型为主,晚期以痰瘀互结型为主.

  • 基质理论假说--血液循环系统可能是中医虚实辨证理论的生理学基础

    作者:陈延

    通过对中医虚实证侯的分析和总结,并与西医的相关理论进行联系,提出了基质理论这一全新的概念,认为血液循环系统可能是中医虚实辨证理论的生理学基础,通过对基质的研究可以发现中医虚实辨证的内在规律,从而为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和思路.

  • 虚实辨证针刺治疗软组织损伤的疗效观察

    作者:杨翊;周光涛

    目的比较虚实辨证针刺法与常规循经刺法治疗软组织损伤的疗效差异.方法将380例软组织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辨证组(200例,虚实辨证刺法)与循经组(180例,循经取穴刺法),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辨证组的痊愈率为86%,循经组为31.1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从痊愈好转病例的总平均治疗时间比较,辨证组为8.8 d,循经组为15.6d,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辨证组明显优于循经组.结论治疗软组织损伤,虚实辨证针刺法优于常规循经刺法.

  • 高强度电针对虚实不同高血压病人的影响

    作者:周杰芳;靳瑞

    目的探讨电针治病时辨证施治的必要性.方法把高血压病人按虚实辨证的不同分为虚证组和实证组,以相同的电针波型、频率和高强度电流(4.2 mA)刺激曲池和太冲穴,比较两组血压的变化.结果电针后,虚证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降低(均P<0.01);而实证组收缩压不降反升(P<0.01),舒张压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高强度电针较适宜高血压虚证病人的治疗,不适宜实证病人的治疗,提示电针治病时有必要进行辨证施治.

  • 中医虚实辨证客观化研究之一——ZF-Ib型腹诊仪的研制

    作者:李斌芳;张伟荣;何新慧;李福凤;赵荣华;朱龙英;邹奎昌

    本文介绍ZF-Ib型腹诊仪的设计原理.该仪器能对腹壁的张力或软硬度(即腹力),做准确的量化测定,并根据腹力的五个等级标准(分别为:软、偏软、中等、偏实、实)作出客观判断,为中医临床虚实辨证提供客观依据.

  • 《黄帝内经》"五实""五虚"的涵义及其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曾耀明;郑红斌

    [目的]系统阐述《黄帝内经》中"五实""五虚"的内涵与外延,探讨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通过查阅文献方式,了解历代医家对《黄帝内经》 "五实""五虚"的理解与发挥,给予归纳总结,并结合临床应用加以论证.[结果]历代医家普遍认为,"五实""五虚"均为临床危重的症候,预后不良,可能会出现死亡的转归.其病机演变,一为邪盛猖獗,遍扰五脏,一为正气虚衰,五脏失守.具体而言,"五实"病机为五脏受邪,邪气闭阻,阳热亢盛,充斥于表里,邪热内闭而耗伤阴液,以致阴竭阳越而外脱;"五虚"病机则多为真阳微弱,真阴枯竭.《黄帝内经》中"五实""五虚"的治疗原则对后世临床很有指导意义,特别是诊治过程中提倡重视顾护胃气.[结论]《黄帝内经》首先提出了"五实""五虚"的概念、病机、治疗原则及预后,是中医五脏早的虚、实分型,奠定了中医虚实辨证的基础,并对后世临床危重症的识别、判断、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论《内外伤辨惑论》辨虚实本质及内外伤的相关性

    作者:陈震萍;牟重临

    [目的]探讨金元医家李东垣的奠基之作《内外伤辨惑论》的辨惑本质以及内伤与外感病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对《内外伤辨惑论》立论背景的研究,分析该论中主要的十三辨,进而思考辨惑的本质;同时联系李氏代表著作《脾胃论》中对解表药(风药)升发阳气作用机理的阐发,并与张仲景《伤寒论》等学术思想相比较,讨论外感风寒与内伤脾胃的对立与转化关系。[结果]发现《内外伤辨惑论》的辨惑实质并非在于病位之表里,而在于病证之虚实;从风药的作用机理以及表证、风药与脾胃的关系等分析,提出了内伤与外感病存在相关性。[结论]对《内外伤辨惑论》辨虚实本质的揭示及对解表药作用本质、内伤和外感相关性的认识,可以为临床辨证用药打开一些思路。

40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