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骶管阻滞硬膜囊前间隙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陈功亭;姚志和;刘向明;郭世强;陈涛;徐梅君

    胶原酶是一种主要溶解胶原蛋白的酶,是从溶组织的梭状芽胞杆菌中提炼而成的.我院自2000年-2001年采用国产胶原酶(辽宁味邦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批号0206041)盘外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6例,近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留针分次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燕春山;颜倜;李吉娜;郝风廷;黄国平;冯芳军

    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于临床已30余年,经过不断完善和发展,该技术日趋成熟.我院自1999年3月-2001年12月,采用留针分次给药方法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80例,获得良好效果,总结如下.

  • 盘内注射胶原酶治疗上段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燕春山;从凤英;刘玉波;刘晓光;郑晓红

    目的:探讨盘内注射胶原酶的方法治疗上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8例单纯上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16例,女12例;年龄21~62岁,平均44.5岁.病程3个月~10年.椎间盘突出4~9 mm,平均4.9 mm.采用椎旁进针盘内注射或突出物内注射胶原酶的方法进行治疗,随访观察有效率、突出椎间盘溶解、椎间隙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6个月,依据Macnab评价标准进行疗效评价,优9例,良12例,可4例,无效3例.突出椎间盘溶解0~6 mm,平均3.5 mm.17例进行了重复注射,其中9例患者进行了3次注射.13例注射后短期内症状加重,对症处理后缓解.结论:盘内注射胶原酶的方法治疗上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理想、安全可行.

  • 盘外置管法注射胶原酶溶解髓核的实验研究

    作者:滕蔚然;杜宁

    目的:观察盘外置管法注射胶原酶是否有利于髓核的溶解以及胶原酶的注射剂量与滴速对髓核溶解的影响.方法:实验中模仿临床的盘外置管法,将手术中摘取的髓核在体外与胶原酶反应,并且改变给药的速度和剂量,运用免疫组化的单克隆抗体技术对髓核中Ⅰ、Ⅱ、Ⅲ型胶原进行原位定性、定量研究以及HE染色对髓核中胶原的形态进行观察.结果:缓慢滴注胶原酶可使髓核中胶原含量明显减少,尤其是Ⅰ、Ⅱ型胶原的溶解更充分.结论:采用盘外置管法慢速滴注胶原酶,可提高胶原酶注射的精确性,延长胶原酶与髓核的作用时间.

  • 注射用胶原酶对磷脂酶A2活性抑制作用的体外实验研究

    作者:金星;张红梅;杨春生;张景海

    目的:研究注射用胶原酶对炎性物质磷脂酶A2(PLA2)的水解作用和对其活性的抑制作用.方法:制备不连续SDS-PAGE垂直平板凝胶,将3种酶促反应体系的不同酶解时间的反应液样品,进行电泳、固定、染色、脱色.同时在PLA2活性测定体系中,加入定量的胶原酶溶液,测定各反应体系的PLA2活性相当值.以不含胶原酶的PLA2活性测定体系为标准,求出不同活性单位胶原酶体系的PLA2相对活性,并依据实验所获得的数据,绘制Lineweaver-Burk图加以识别.通过对注射用胶原酶在PLA2水解卵磷脂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确定注射用胶原酶对PLA2活性的抑制机制.结果:注射用胶原酶对PLA2无水解作用,但在体外对PLA2的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抑制类型为竞争性抑制,且抑制作用随胶原酶剂量的增加而增强.结论:虽然注射用胶原酶在体外对炎性物质PLA2的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根据酶促反应动力学的基本理论,"针抵患处、酶达底物"是构成化学溶解术这一微创技术的基本要素和应用该技术时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

  • 不同胶原酶消化对原代成骨细胞获得率及活性的比较

    作者:李玲慧;丁道芳;杜国庆;王辉昊;詹红生

    目的:比较Ⅰ、Ⅱ型胶原酶对新生大鼠颅盖骨的消化效果,选择效率较高的胶原酶,为日后从细胞水平研究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机制提供大量种子细胞.方法:新生24 h SD大鼠10只,雌雄不限,脱颈处死后取出颅盖骨,剪成约1 mm×1 mm的碎片,采用胰酶预消化15 min后将骨片按重量平分成两等份,随机分为Ⅰ型组、Ⅱ型组,分别用0.1%Ⅰ型、0.1%Ⅱ型胶原酶37℃消化1h×2次,所得细胞置于5%CO2培养箱中37 ℃恒温培养.原代细胞分别于培养0h、72 h时采用血球计数板进行计数,第2代细胞于培养48 h后采用NBT/BCIP染色液进行染色,并通过对硝基苯磷酸盐法(PNPP)进行ALP定量检测.结果:镜下观察所获得的细胞形态不规则,细胞计数显示Ⅰ型组细胞数量大于Ⅱ型组;ALP染色为阳性;PNPP法测得两组吸光度均值分别为0.427和0.262,Ⅰ型组显著高于Ⅱ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胶原酶均适用于成骨细胞的原代消化,但采用Ⅰ型胶原酶获得的细胞数量更多、活性更好,可为日后骨质疏松症的机制研究提供优质的种子细胞.

  • 重复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燕春山;姜志高;刘晓光;刘玉波;郑晓红

    目的:探讨重复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经过注射胶原酶治疗效果不理想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8例,重复注射胶原酶,观察疗效及影像学变化.L4.527例L5S131例;年龄20~61岁,平均42岁;男25例,女33例;病程2个月~5年,平均3.7个月.第1次注射到本次注射的时间平均为3.8个月.结果:根据疗效评价标准优46例,良5例,可2例,差5例.46例症状体征消失,患者术后1个月复查CT,原突出的椎间盘缩小2~6 mm,平均3.4 mm;余12例效果不理想的患者,术后1周复查CT,7例突出的椎间盘较术前大,5例椎间盘形态、体积无改变.此12例第3次溶盘术后其中10例症状体征消失,2例症状体征有所改善,其中1例行第4次溶盘术后症状进一步改善.27例CT显示有椎间盘出现真空征.复查CT突出的椎间盘溶解率73%,未发生过敏、感染、破坏、椎体滑脱等情况.结论: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重复进行,适应证选择恰当可以彻底治愈此病,并且有较高的安全性.

  • 胶原酶与不同药物相配伍对其酶活性影响的研究

    作者:金星;杨春生;章凤兰;刘旸;毛碧峰

    目的:观察注射用胶原酶与不同药物相配伍后酶活性变化的情况,探讨胶原酶与不同药物配伍对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将注射用胶原酶制剂与12种药物分别配伍后,将样品管、底物对照管和酶对照管各加入无水乙醇0.5 ml终止酶反应,冷却过滤.取滤液稀释后置于TU-1800 pc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将样品管的吸收度减去底物对照管和酶对照管的吸收度,再从标准曲线上查得亮氨酸的μg数,以胶原酶在37℃、pH7.5条件下作用于胶原蛋白,每小时从胶原蛋白中释放的多肽相当于茚三酮显色1 μmol亮氨酸量为一个活性单位来计算注射用胶原酶制剂的活性.结果:12种药物对注射用胶原酶的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轻者导致胶原酶的活性下降,重者导致胶原酶的活性丧失.结论:胶原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任何能改变蛋白质性质的条件,都会使酶的活性下降或失活.忽视胶原酶的化学本质而随意配伍的不规范做法,有悖于酶促反应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在临床工作中不应提倡.

  • 对"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发热分析"一文的质疑

    作者:金星;杨春生

    《中国骨伤》2003年第16卷第3期刊载了“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发热分析”一文(以下简称热文)。

  • 经皮分区减压加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苏寅;李荣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除开放手术外,近年开展的化学溶核术和经皮穿刺椎间盘髓核切吸术已取得较好效果[1,2].为了更好地提高疗效,从1998年10月以来将传统经皮切吸的减压区加以改进,结合胶原酶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设立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 胶原酶预处理对"内关"穴注射胰岛素降糖作用影响

    作者:邵政一;朱毅芳;陈霞

    为探讨细胞外间质中某些胶原成分在穴位注药信息传递中的作用.应用不同剂量胶原酶Ⅰ、Ⅳ及混合胶原酶于"内关"穴上方5 mm心包经上预处理,30 min后观察"内关"穴注射胰岛素的初始降糖作用,并与心包经旁预处理组、蒸馏水经上预处理组相比较.结果:胶原酶Ⅳ心包经上预处理几乎完全阻断"内关"穴注射胰岛素初始降糖作用,并且呈一定剂量相关性,大剂量混合胶原酶也能明显阻断该降糖作用,而心包经旁同样预处理没有阻断作用.

  • 胶原酶门静脉灌注对兔肝硬化及组织中星状细胞激活的影响

    作者:于晓红;邱慧彬;付山峰;路平;杨英祥;孙涛;金博

    目的 CCl4 皮下注射建立兔肝硬化动物模型,观察Ⅳ型胶原酶门静脉灌注对肝硬化及肝组织中ɑ-平滑肌动蛋白(ɑ-SMA)表达的影响.方法 取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采用臀部皮下注射50% CCl4橄榄油0.23 ml/kg,每周2 次,共12 周制作肝硬化动物模型,注射等量橄榄油作为对照.12周后各组动物均建立门静脉给药通路,将已形成肝硬化并门静脉插管成功的33 只兔随机分为两组(组1,组2),组1 为16 只、组2 为17 只.组1 经门静脉给药通路注入0.1% Ⅳ型胶原酶1.5 ml,组2注入等量0.9%氯化钠,5 次/周,共4 周.将造模对照组中门静脉插管成功的30 只兔同样随机分为两组(组3,组4),每组15 只,处理方法同前.4 周后,将各组动物处死后留取肝脏组织,观察其病理学及羟脯氨酸含量变化,标本固定后,行ɑ-SMA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行积分光密度、面密度分析.结果 肝硬化动物肝脏ɑ-SMA 表达显著增强;门静脉灌注0.1% Ⅳ型胶原酶肝硬化动物肝脏纤维化程度明显降低,羟脯氨酸含量显著降低,但ɑ-SMA 表达强度显著增高.结论 采用门静脉灌注0.1%Ⅳ型胶原酶可显著降低肝纤维化程度,但ɑ-SMA 表达增高,可能与肝脏星状细胞激活有关.

  • 血浆Ⅳ型胶原酶含量显色测定法的建立及其应用

    作者:余谨;赵云斌;黄巍;尹建平

    目的 建立一种显色法检测血浆Ⅳ型胶原酶活性,探讨健康人群血浆中活性形式Ⅳ型胶原酶的参考区间范围.方法 以琥珀酰明胶作为酶切底物,采用TNBS显色剂对酶切产生的末端氨基显色,使用酶标仪在405 nm处测量其吸光度.通过对其显色剂用量、显色稳定性和佳检测波长等因素进行探讨,得出测定血浆Ⅳ型胶原酶的优分析条件,采用回收实验、精密度实验对其进行方法 学评价,并与夹心ELISA进行比较.采用该方法 检测了112名健康人血浆Ⅳ型胶原酶含量.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建立健康人血浆Ⅳ型胶原酶含量双侧95%可信区间.结果 显色法检测血浆Ⅳ型胶原酶,总测定时间<1.5 h,线性范围1.5~10.0 mg/L,低检出限为0.965 mg/L,与ELISA法相关性良好(R~2=0.999 7,P<0.01),批内变异系数<3.564%,批间变异系数<9.821%.健康人血浆Ⅳ型胶原酶含量双侧95%的可信区间为33.38~49.80 mg/L.结论 血浆Ⅳ型胶原酶含量显色法可以应用于检测血浆中活性形式Ⅳ型胶原酶的含量,并建立了健康人血浆Ⅳ型胶原酶含量参考区间.

  • 肝硬化肝癌Ⅳ型胶原酶的表达

    作者:刘景章;赵子粼;陈保华;高毅

    基质的酶类中基质金属蛋白酶类(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是主要的直接作用者[1],而其中的Ⅳ型胶原酶(包括MMP-2和MMP-9)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为密切[2].因为,Ⅳ型胶原酶不但可以酶解细胞间基质成分还能酶解基底膜主要成分Ⅳ型胶原[3].已有大量研究显示,Ⅳ型胶原酶与多种肿瘤的侵袭转移有关[4,5,11].另有研究报道,MMP-2与肝硬变的发生、进展密切相关[6].然而,Ⅳ型胶原酶与合并肝硬变的肝细胞癌(HCC)的关系,目前国内外研究罕见报道.我们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并应用图象分析法进行定量分析31例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标本MMP-9,MMP-2的变化,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揭示Ⅳ型胶原酶与合并肝硬变的HCC之间的关系

  • 新生大鼠心肌细胞的分离与培养

    作者:王现涛;李浪;苏强;孙羽涵;杨华锋

    目的 探讨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分离与培养的条件和方法,建立简单、可靠的原代心肌细胞培养方法.方法 新生SD乳鼠10只,开胸取心剪碎后,胰蛋白酶和Ⅱ型胶原酶联合消化心肌组织,差速贴壁法纯化心肌细胞.倒置荧光相差显微镜下连续观察15d心肌细胞形态特征及变化.用0.4%锥虫蓝染色测心肌细胞存活率,记录心肌细胞搏动次数.结果 心肌细胞24 h基本贴壁并伸出伪足,出现自发性搏动,72h后心肌细胞逐渐形成细胞簇,并呈现部分同步搏动,之后心肌细胞连接成片生长.心肌细胞存活率为96.5%,培养72 h至第15天内心肌细胞搏动次数无差异(P>0.05).结论 用该法分离与培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操作简单且稳定可靠,心肌细胞存活率较高.

  • 老年豚鼠喉部细胞外基质成分的改变和意义

    作者:李翠娥;周涛;陶泽璋;詹娜

    目的 探讨老年豚鼠喉部透明质酸和胶原蛋白的变化及意义. 方法 选取健康4月龄(对照组)豚鼠和2年龄豚鼠(老年组)各6只,分别用Alcian blue和Masson三色染色法观察两组豚鼠喉部透明质酸和胶原蛋白的表达情况,用Image-Pro Plus 6.0 For Window图像分析软件处理,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对照组透明质酸和胶原蛋白表达的吸光度值分别为0.80和0.63,而老年组分别为0.69和0.71,老年组透明质酸的含量较对照组降低,胶原蛋白含量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均分别为13.45、9.56,均P<0.05). 结论 老年豚鼠喉部透明质酸降低,胶原蛋白增加,可能通过改变声带的黏弹性能导致嗓音发生年龄相关性改变.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增生性瘢痕的作用

    作者:陈璧;贾赤宇;汤朝武;胡大海;丁国斌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性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移植至裸鼠皮下的人增生性瘢痕的作用. 方法 将烧伤患者手术切除的增生性瘢痕移植到裸鼠背部皮下,动物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bFGF组、胶原酶组、bFGF+胶原酶组和玻璃酸钠组.瘢痕块移植后2周分别用上述不同药物局部注射至瘢痕内共3次,每次间d,后观察疤痕大小、硬度的变化,第1次注射药物后3周活检作组织学检查. 结果 bFGF组瘢痕缩至原瘢痕大小的1/2~1/3且软,能使粗大密集的胶原束变松散成团,其结构大部分消失.bFGF+胶原酶组所移植的瘢痕组织块有2/3消失. 结论 增生性瘢痕局部应用bFGF可以降解瘢痕胶原,瘢痕中粗大的胶原束结构大部分消失.

  •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皮肤光老化

    作者:郑锦芬;陆春;赖维

    紫外线(ultraviolet,UV)是导致皮肤老化重要的外源性因素,由UV引起的皮肤老化称之为皮肤光老化.UV照射可诱导有活性的基质金属蛋白酶(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过度表达,继而降解胶原蛋白等真皮细胞外基质成分,导致皮肤光老化.本文综述了MMPs在皮肤光老化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一、MMPs的生物学特性MMPs是一组含锌蛋白酶家族,由25名成员组成,根据其底物特异性以及其分泌后是可溶性蛋白还是细胞膜结合蛋白将其分为胶原酶类、明胶酶类、基质溶素和膜型MMPs.

  • 盐酸米诺四环素软膏对龈沟液中胶原酶的影响

    作者:耿素芳;曹采方;陈智滨;安悦邦;张立

    目的 评价牙周炎患者局部应用米诺四环素对其龈沟液中胶原酶活性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单盲随机对照法,选择31例慢性牙周炎患者,分为用药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个探诊深度>5 mm且探诊后出血的牙位点.在基线前须完成全口龈上洁治及口腔卫生宣教.检查:基线时试验牙取龈沟液样本(测定胶原酶),记录菌斑指数、探诊深度、附着丧失和探诊出血,然后行龈下刮治术,用药侧每周放1次药,共4次,对照侧不放药.第4、7、11周的检查同上.结果 用药组龈沟液中胶原酶水平与其基线、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P<0.01),其他各项临床指标的改善也更为明显.结论 应用米诺四环素软膏作为牙周炎基础治疗的辅助疗法,能有效降低龈沟液中胶原酶活性水平,从而有效地阻止牙周组织的破坏.

  •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脱矿牙本质粘接面改性的研究

    作者:孙秋榕;古丽莎;武诗语;黄紫华;麦穗

    目的 探讨经天然交联剂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改性后脱矿牙本质粘接面的渗透率、亲水性、耐酶解能力及粘接耐久性的变化,寻找可用于牙本质粘接面预处理的理想天然交联剂.方法 2%牛血清白蛋白溶液模拟髓压,测定在模拟龋病条件下0.02%、0.1%EGCG对牙本质表面渗透率的影响,空白对照组牛血清白蛋白溶液中不含EGCG,阳性对照组为脱敏剂处理组(每组15个试件).检测近髓和远髓牙本质经0.1%EGCG预处理60和120 s、0.5和1h后表面接触角的变化,空白对照组不经EGCG预处理(每组10个试件).扫描电镜观察空白对照组,0.02%、0.1%及0.5%EGCG预处理组(均预处理120 s)经100 mg/L Ⅰ型胶原酶处理后牙本质粘接界面形态的改变;检测4组牙本质粘接试件冷热循环前后微拉伸强度(即粘接强度,每组每种处理方式30个试件).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对渗透率[(151.3±22.3)%]相比;0.1%EGCG牙本质表面相对渗透率[(23.7±6.3)%]显著减少(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0.1%EGCG预处理120 s、0.5和1h后,近髓牙本质表面接触角分别提高31.0%、53.5%、57.8%;远髓牙本质表面接触角分别提高37.4%、59.3%、62.4%.0.1%和0.5%EGCG预处理120 s后牙本质粘接试件冷热循环前粘接强度分别为(29.4±4.8)和(19.8±4.9) MPa,冷热循环后粘接强度分别为(19.9±5.1)和(15.3±6.3) MPa.结论 模拟龋病条件下,0.1%EGCG可使牙本质表面渗透性降低;0.1%EGCG预处理使牙本质粘接基底疏水性提高,耐酶解能力增强,从而提高粘接耐久性.

89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