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实时荧光PCR快速检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临床评估

    作者:李耀华;费春荣;叶爱青

    目的:采用实时荧光PCR检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并评价该方法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将临床分离的6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和35株非金黄色葡萄球菌同时采用分离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药敏试验)和实时荧光PCR法进行检测并比较,对2种方法检测结果不符的菌株辅以测序法进行后鉴定,并确定实时荧光PCR法的检测灵敏度.结果:分离培养法与实时荧光PCR法对金葡菌检测的一致率为100%,都检测出了62株金葡菌阳性株.实时荧光PCR法与分离培养药敏试验法MRSA检测的符合率为96.77%,而分离培养药敏试验法检测为阴性而实时荧光PCR法检测为阳性的2株待检菌的测序结果显示为MRSA阳性株.后确定实时荧光PCR法检测MRSA的临床灵敏度为1×103 cfu/mL.结论:实时荧光PCR法可用于临床对MRSA的快速检测,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PPTG、Survivin和bFGF mRNA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赵淑灿;郑定容

    目的 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组织中垂体肿瘤转化mRNA(PPTG mRNA)、生存素mRNA(Survivin mRNA)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mRNA(bFGF mRNA)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NSCLC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随机选择NSCLC患者原发癌病灶组织86例为NSCLC组,其中肺鳞癌35例、肺腺癌38例、其他型肺癌13例;淋巴结转移46例、无淋巴结转移者40例;肿瘤高分化36例、中分化24例、低分化26例;TNMⅠ期22例、Ⅱ期24例、Ⅲ期20例、Ⅳ期20例,同时取癌旁正常肺组织86例为癌旁组,肺部为良性疾病肺组织80例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四组患者组织的PPTG、Survivin和bFGF mRNA的表达.结果 PPTG、Survivin和bFGF mRNA在NSCLC组、癌旁组的组织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在NSCLC组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P<0.05);PPTG、Survivin和bFGF mRNA在腺癌、鳞癌组织表达均明显高于其他组,在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鳞癌(P<0.05),其与肺癌组织分级、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密切正相关性(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与年龄无关(P>0.05).结论 PPTG、Survivin和bFGF mRNA基因在NSCLC中呈高表达,其表达水平有助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的判断.

  • 420例非淋球菌性生殖道感染患者的解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感染分析

    作者:王元

    目的 了解本地区非淋球菌性生殖道感染患者的解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感染状况.方法 利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方法( FQ- PCR) 对2010和2011年来院就诊的420例非淋球菌性生殖道感染患者的泌尿生殖道分泌物同时作解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检测.结果 检出阳性病例211例,阳性率50.0%,(211/420):其中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和混合感染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1.9%(134/420),11.7%(49/420)和6.7%(28/420),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的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解脲支原体高于沙眼衣原体;不同性别在不同病原体感染中有所不同,总体上女性感染高于男性(P<0.05),在解脲支原体单一感染差异两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女性高于男性,但在沙眼衣原体单一感染和两种病原体混合感染中两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地区解脲支原体是非淋球菌性生殖道感染患者的主要病原体,女性呈明显高感染状况,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可作为临床检测的解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的实验方法.

  • 聚合酶链反应与涂片法检测对诊断结核病的价值

    作者:王盈

    结核病是当前对人类的健康具有严重威胁的重大传染性疾病之一,作为一种传染疾病,结核病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和公共卫生问题.在我国,根据抽样调查结果,其感染率达到44.5%,而2004年WHO的一项统计显示,我国每年新发的结核病例占全球每年新发病例的15%,感染人数位居全球第二[1].

  • 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技术与酶切信号放大法检测人乳头瘤病毒的比较

    作者:劳小斌;邱春嫦;刘晓强;周洪跃

    目的:比较两种常用的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检测方法一致性.方法:将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与广州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1080例妇女生殖道宫颈脱落细胞标本按组织病理结果分为宫颈炎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组、Ⅱ组、Ⅲ组和湿疣组.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eal-time PCR)与酶切信号放大法(Invader Technology)分别检测这些标本中的高危性HPV,比较两种不同方法各组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Real-time PCR和酶切信号放大法两种方法检测高危型HPV的一致性极好,总符合率为96.76%,总Kappa指数(KI)为0.934,宫颈炎组KI为0.908,CIN Ⅰ、Ⅱ、Ⅲ组KI分别为0.872、0.917、0.758,湿疣组KI为0.934.结论:Real-time PCR和酶切信号放大法两种检验方法具有极好的一致性,都是检测HPV感染的有效手段.

  • EVaGreen实时荧光PCR法检测人类双埃可病毒

    作者:曾华书;周海涛;候红斌;陈润莉;张勇;赖植发

    目的:构建实时荧光PCR法以测定人类双埃可病毒RNA.方法:通过相关资料自行设计合成人类双埃可病毒引物,将病毒RNA进行反转录之后,进行基于EVaGreen染料的实时荧光定量(Real-time) PCR扩增,通过高分辨率溶解曲线、核酸电泳及产物测序验证PCR结果.结果:对该病毒保守区约260BP片段扩增成功,测序证实为人双埃可病毒序列,建立了该病毒EVaGreen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结论:为人类双埃可病毒的检测提供了一种快速简便的方法.

  • 实时荧光PCR检测HBsAg阴性、抗HBc阳性献血者血液中HBVDNA研究

    作者:叶贤林;刘晓红;马兰;张红;李活;曾劲峰

    目的 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阴性、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阳性的献血者血液进行经输血传播乙型肝炎病毒(HBv)的风险评估,为完善HBV血液筛查模式及确保临床用血安全提供依据.方法 对献血者血液常规检测阴性的标本进行8×45 μL汇集,应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进行混样核酸检测HBVDNA.对血液常规筛查和混样核酸检测合格的标本,进行随机乙型肝炎血清学5项标志物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获得的HBsAg阴性、混样HBV DNA阴性、抗HBc阳性的标本,进一步采用单份样本(720 μL)实时荧光PCR法检测并定量分析.结果 混样标本共检测12 552份.检出HBsAg阴性、HBV DNA阳性标本2份,阳性率为0.02%.随机筛查混样核酸检测阴性标本614份,检出抗HBc阳性标本320份,对此320份标本进行单份核酸检测,检出阳性标本1份,阳性率为0.31%.结论 HBsAg阴性、抗HBc阳性献血者血液存在输血传播HBV的风险,应用核酸扩增技术检测血液HBV DNA能大大提高血液安全性.

  • HBV基因型在海南岛黎族和汉族之间分布及临床意义的研究

    作者:曾俊涛;刘正稳;周元平;陈静;吴雄芳

    目的 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在海南省黎族和汉族之间的流行病学分布情况,探讨HBV基因型与临床表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技术对血清HBV阳性的83例汉族和67例黎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BV DNA定量分析和基因分型.结果 在67例黎族患者中,B型22例(32.83%),C型36例(53.74%),D型8例(11.94%),C/D混合感染1例(1.49%),未发现其他基因型.在83例汉族患者中,B型38例(45.78%),c型34例(40.96%),D型7例(8.44%),B/C混合感染4例(4.82%),未发现其它基因型.在HBeAg阴性的人群中,基因型C型在黎族患者中出现的更为频繁(P<0.05).在67例黎族受检者中,基因型C型患者血清中的HBV DNA平均水平(10g值)(5.63±1.07),显著高于B型患者.在83例汉族受检者中,基因型C型患者的HBV DNA平均水平(10g值)(5.61±1.20),显著高于B型患者.结论 海南地区HBV基因型主要为B型和C型;存在D型及C+D型HBV混合感染.C型感染者HBV复制的活跃程度可能较B型感染者更高(P<0.05).

  • 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基因型B~D方法的建立

    作者:沈建坤;周荣;王战会;白培盛;马世武;张克;侯金林

    目的建立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B~D方法并验证其准确性.方法比较GenBank中已发表的明确分型的143株HBV全序列,设计特异的组合引物探针,应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HBV基因分型法对兰州地区12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进行基因型B、C、D检测,并随机对检测的基因型各3株标本进行S基因测序验证.结果 128例标本中B型检出率为20.3%(26/128),C型71.9%(92/128),D型7.8%(10/128);18株HBV克隆标本S基因测序结果与本分型法完全一致.结论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HBV基因分型法能够简便、灵敏、快速、准确地鉴定HBV基因型,适宜用于HBV基因型的大规模临床和流行病学调查.

  • HBsAg阳性产妇血清及乳汁HBV-DNA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赵巧

    目的 对HBsAg阳性产妇血清及乳汁HBV-DNA进行检测分析,以探讨HBsAg阳性产妇是否适宜母乳喂养.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技术(FQ-PCR)同时检测392例HBsAg阳性产妇(其中大三阳组60例,小三阳组300例,单纯HBsAg阳性组32例)血清及乳汁HBV-DNA,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大三阳、小三阳、单纯HBsAg阳性组产妇血清HBV-DNA检出率分别为83.3%、48%、6.3%,三组间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大三阳、小三阳、单纯HBsAg阳性组产妇乳汁HBV-DNA检出率分别为50.0%、8.3%、0%,三组间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 HBsAg阳性产妇乳汁中HBV-DNA的检出率以大三阳高,小三阳次之,单纯HBsAg阳性未检出.建议HBsAg阳性产妇参考血清及乳汁HBV-DNA的检测结果,指导是否能进行母乳喂养.

  • 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人乳头瘤病毒高危亚型的临床应用

    作者:胡静云

    目的: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实时PCR)检测10种人乳头瘤病毒(HPV)高危亚型,比较不同病变程度标本的HPV高危亚型的检出率.方法:采用实时PCR法检测240例妇女宫颈脱落细胞标本中的10种HPV高危亚型,并对部分标本的检测结果应用测序法进行验证.结果:10种HPV高危亚型总的检出率为42.9%;高度鳞状上皮细胞内病变(HSIL)组的检出率均较低度鳞状上皮细胞内病变(LSIL)组要高,分别为81.7%与52.5%.15例HPV检测阳性的标本经测序验证均在10种亚型的范围内.结论:实时PCR法能同时检测10种HPV高危亚型,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适合临床上用于HPV高危亚型的筛查检测.

  • 间接免疫荧光与实时荧光 PC R检测小儿支原体肺炎

    作者:王健容;何旭;饶福光;朱春婵

    目的:对比间接免疫荧光(IFA)与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效果。方法选取137例临床诊断的肺炎支原体(M P )感染患儿,按年龄划分为<1岁(35例)、1~<5岁(69例)、5~15岁(33例),采集血液标本和咽拭子,分别采用IFA和实时荧光PCR进行检测。同时对纳入的所有患儿行支原体肺炎的常规治疗,以治疗有效为判断M P感染的标准,按年龄段统计分析两种方式检测的阳性符合率。结果<1岁和1~<5岁患儿实时荧光PCR检测阳性符合率高于IFA ,5~15岁患儿IFA检测阳性率高于实时荧光PCR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种方式检测总阳性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FA与实时荧光PCR都可作为检测MP的有效方式,但检测效果在不同年龄段存在一定的差异,建议对5岁以下患儿采用实时荧光PCR进行检测,5岁及以上患儿则可选择IFA检测,以提高检测的准确度,更好地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

  • 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肺部感染患者痰标本中军团菌

    作者:朱镭;祁春茹;周向红;张振兴;朱庆义

    目的:建立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肺部感染患者痰液中军团菌属特异性16S rRNA基因。方法利用军团菌属特异性16S rRNA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优化反应条件和反应体系,对嗜肺军团菌、非嗜肺军团菌及其他病原菌标准菌株进行检测,验证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并对557例肺部感染患者痰液标本进行检测,同时采用PCR酶切法作比较,阳性者对基因扩增产物测序做验证试验。结果该方法检测军团菌属所有标准菌株均出现阳性信号,其他非军团菌属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灵敏度为102 CFU/mL ;577例肺部感染患者的痰液标本,实时荧光定量PCR军团菌检出阳性率为23.1%, PCR酶切法检出阳性率为19.9%,经16S rRNA基因测序验证军团菌阳性率为17.2%,3种方法检出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患者痰液标本中军团菌,具有快速、简便的特点,可作为临床军团菌感染患者的一种辅助诊断试验。

  • 肺结核患者粪便TB-DNA提取方法的应用比较

    作者:吴驰;黄慧谦;陈建波;罗凯;肖颜玉;叶飞娣;单万水

    目的 比较煮沸裂解法、酚/氯仿法和试剂盒法3种DNA提取法在肺结核患者粪便标本中检测TB-DNA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肺结核患者粪便标本,分别用煮沸裂解法、酚/氯仿法和试剂盒法提取DNA,比较其TB-DNA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的检测阳性率及扩增效率,分析不同方法的差异.结果 对于痰抗酸涂片阴性患者的粪便标本,3种方法均未测到有TB-DNA扩增.痰抗酸涂片阳性患者的粪便标本,煮沸裂解法、酚/氯仿法和试剂盒法的TB-DNA检出率分别为45%、70%和80%.酚/氯仿法与试剂盒法TB-DNA的定量结果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试剂盒法提取扩增效果显著强于酚/氯仿法.结论 试剂盒法可有效去除粪便标本中的PCR抑制物,TB-DNA检出率和定量结果明显优于煮沸裂解法和酚/氯仿法,对于无法产生痰或咳出痰的肺结核患者的实验室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360例手足口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娄冲;罗娟;王永强;陈秀珍

    目的了解四川省内江地区手足口病毒流行情况,为该病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实时荧光探针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360例咽拭子标本进行肠道病毒通用型(EV-U)、新型肠道埃可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 A16)检测。结果检出EV-U阳性病例297例,阳性率82.5%,EV71阳性病例218例,阳性率60.5%,Cox A16阳性病例70例,阳性率19.4%。结论2010年6月20日至2011年12月30日期间该地区流行的手足口病病原体以EV71为主。

  • 孕前女性生殖道分泌物支原体感染与药敏分析

    作者:梅井

    目的 了解贵州地区孕前检查女性生殖道分泌物中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情况,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相关依据.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门诊具有不良孕产史女性宫颈口分泌物,支原体阳性者再进行培养与药敏分析.结果 817例标本通过实时荧光PCR共检测出阳性475例,阳性率为58.14%,培养与药敏分析后其中单纯解脲支原体(Uu)阳性431例,Uu合并人型支原体(Mh)阳性36例,培养无菌生长8例.12种抗菌药物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支原体对交沙霉素(93.58%)、强力霉素(89.296%)、美满霉素(86.08%)、环脂红霉素(84.08%)、克拉霉素(78.37%)较为敏感性,对环丙沙星(51.61%)、罗红霉素(39.83%)、左氧氟沙星(33.40%)具有较高的耐药性.结论 支原体感染是引起女性不孕或流产的重要原因,由于耐药菌的产生及临床治疗用药不规范,支原体感染容易反复发作或久治不愈,通过检测,根据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敏感抗生素,对临床用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在献血者血液筛查中的应用

    作者:赵欣;王欢;李茂胜;李莹;高加良;李文

    目的 评估将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应用于血液常规筛查的必要性.方法 使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酶免双试剂及转氨酶检测合格的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核酸筛查,初筛阳性标本进行病毒项目确认.确认阳性标本进一步做病毒载量和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 19 562人份酶免阴性标本中共检出12份HBVDNA阳性标本,病毒载量为(<12~30.6)IU/mL.其中5份为乙肝隐匿性感染,3份为乙肝感染恢复期,2份为交异病毒感染,2份为疑似乙肝窗口期感染.结论 将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应用于血液筛查有利于提高成都地区输血安全,特别是对检出ELISA HBsAg阴性的低浓度乙型肝炎感染者具有重要意义.

  • 无托槽隐形矫治与传统固定矫治对牙周变异链球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影响

    作者:石晶;闫征斌;侯景秋;彭惠

    目的 对比成人正畸患者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与传统固定矫治技术的牙周指数、变异链球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变化.方法 选择成人正畸患者30例,分为2组,实验组15例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对照组15例应用固定矫治技术.分别在矫治器戴入前,戴入后第1、3个月检查临床牙周指标[包括菌斑指数(PLI)、牙龈出血指数(SBI)、探诊深度(PD)],同时采集菌斑,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样本中变异链球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和总细菌的数量,计算出变异链球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构成比.将临床牙周指数、变异链球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构成比进行组间对比和组内不同时间点对比.结果 治疗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牙周指数、变异链球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中,实验组牙周指数、变异链球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构成比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PLI和变异链球菌构成比随时间延长而升高(P<0.05),SBI、PD和牙龈卟啉单胞菌构成比未见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牙周指数、变异链球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构成比均随时间延长而升高(P<0.05).结论 与传统固定矫治技术对比,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更利于口腔卫生维护,但仍会对口腔卫生有不利影响.

  • 应用Vero细胞分离新型布尼亚病毒

    作者:张永根;谢琴秀;孙永;何军;史永林;刘红;曹明华;胡万富

    目的 从不明原因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血液中分离新型布尼亚病毒.方法 应用Vero细胞培养法分离病毒,并用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法(IFA)、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技术进行鉴定.结果 从24份不明原因发热患者血液标本中分离出6株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结论 应用Vero细胞培养法可以直接从不明原因发热患者血液中分离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

39 条记录 2/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