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MSM人群新型毒品滥用研究进展

    作者:段青;康殿民

    近年来,MSM群体中新型毒品滥用比例不断增加,导致艾滋病、梅毒等性传播疾病越发流行.MSM群体存在着肛交、口交等特殊性行为方式,其新型毒品滥用种类、滥用特征等又与一般人群不同.为了解MSM群体新型毒品滥用类型、滥用特征以及新型毒品对MSM群体造成的危害,文章对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便为今后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曲马多致严重不良反应4例

    作者:张逵;邹成功

    目的:探讨强制隔离戒毒所内新型毒品戒毒人员的精神异常情况及医疗处置模式.方法: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量表对1473例戒毒人员进行精神症状调查并进行BPRS评定,对其中317例存在精神障碍的戒毒人员给予精神药物治疗及其他辅助治疗.结果:317例存在精神症状的戒毒人员中出现情感障碍者在各主要毒品使用者中所占比例均高,分别在20%以上;BPRS缺乏活力和思维障碍因子分在各组中评分均高,均大于6.0以上.经治疗后痊愈率为62.15%.结论:新型毒品常导致吸毒者的精神异常,选择性使用苯二氮卓类(BZD)或非典型抗精神药物治疗及规范的护理、心理治疗等医疗处置措施,治疗新型毒品所致精神障碍的戒毒人员可以取得较好疗效.

  • 驻马店市2010年药物滥用监测报告分析

    作者:刘静;赵璨;闫晗;巩新玉;李蕾

    目的:了解驻马店市2010年药物滥用监测报告情况,为药物滥用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0年驻马店市监测到的205例自愿和强制戒毒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驻马店地区吸毒群体除具有青年男性、未婚、初中文化程度、无业闲散人员占多数等特征外,与往年监测的数据相比,还呈现以下流行特征:(1)吸食新型毒品人数比例偏多;(2)女性吸毒人数比例有所减少;(3)滥用药物种类多.结论:药物滥用给社会、家庭、个人造成很大危害.加强毒品危害和知识的宣传教育,特别是对青少年和高危人群的教育刻不容缓.提高戒毒质量,降低毒品危害

  • 合成毒品滥用人群高危性行为干预的迫切性

    作者:胡满基;安孝群;杜江;李健;伍毅;法金茂;王建国

    合成毒品滥用广泛,性传播成为当前HIv的主要传播途径,本文试图研究合成毒品滥用人群高危性行为的当前形势及对此部分人群进行综合干预的迫切性,进而制定针对此部分人群的干预策略。

  • 团体心理治疗对新型毒品依赖者成瘾行为及复吸影响的半年随访研究

    作者:全军;文春;周茜;赖华;吴霜;李水英

    目的:研究团体心理治疗对新型毒品依赖者成瘾行为严重程度和复吸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访研究,共纳入自愿住院戒毒的受试者81例为研究组和对照组80例.研究组接受基于认知行为治疗理论设计的团体心理治疗8次.半年后进行随访,使用成瘾行为严重度指数(ASI)评估基线和随访时的成瘾行为严重度.结果:半年的随访结果提示团体心理治疗可以显著改善研究组的成瘾行为严重程度,表现为ASI量表的社会支持、物质滥用、违法犯罪、家庭社会关系和精神健康等因子的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复吸率也有显著的下降(33.76%),与对照组相比(51.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 =4.499,P=0.034).结论:团体心理治疗可有效降低新型毒品依赖者的成瘾行为严重度和复吸率,有助于其心身健康和社会功能的恢复.

  • 鼓圈音乐治疗对新型毒品女性成瘾者心理干预的研究

    作者:张刃;吴丽花

    目的:探索鼓圈音乐治疗对改善新型毒品成瘾者的心理干预效果.方法:将38名强戒收容的女性新型毒品成瘾者随机分成试验组(n=19)与对照组(n=19),对试验组进行6个月的鼓圈音乐治疗干预,同期对照组不进行干预,干预前后分别对两组分别以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评量表、SCL-90项症状自评量表进行测评.结果:试验组的敌对、焦虑、抑郁等症状有改善(P<0.05),躯体化症状有显著性改善(P<0.01),人格因素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在以上测评结果中没有任何明显变化(P>0.05).结论:音乐治疗对新型毒品成瘾者的情绪及躯体化症状有明显改善,对人格塑造无明显效果.

  • 新型毒品成瘾者人格特质分析及预防复吸策略

    作者:唐浩;赵翎聿;李丹阳;宋恩丞;马传昊

    目的:探明新型毒品戒断者复吸风险与其个体人格特质的内在联系,借此提取与复吸者相关的人格特质,进而提出预防复吸的有效措施.方法:抽取吸食新型毒品且有戒断后复吸经历的200名戒毒人员进行了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Cattell's16 Personality Factor)的问卷调查,与标准分比较分析.结果:毒品戒断复吸人员与未接触毒品的普通人群人格特质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些差异在人格因子聪慧性(t=-21.56,P<0.01),恃强性(t=9.63,p<0.01),有恒性(t=8.79,P<0.05),忧虑性(t=13.72,P<0.01)、独立性(t=-8.62,P<0.05)、紧张性(t=8.45,P<0.05)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结论:新型毒品戒断者与常模相比较,往往表现为低聪慧性、有恒性、独立性;高恃强性、忧虑性、紧张性的特点,更倾向于产生复吸行为.

  • 新型毒品的检验两例

    作者:乔静;袁增平

    目的:检验可疑毒品的成分,为禁毒工作者提供参考.方法:样品通过有机溶剂浸泡,离心后取上清液,用GC/MS分析鉴定.结果:在绿色碎叶中检出合成大麻素JWH-210;在蘑菇样品中,检出赛洛新.结论:毒品越发趋于多样化,向毒物分析工作者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只有不断加强交流、学习,才能在检验工作中不疏漏.

  •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吸食新型毒品相关情况调查分析与对策

    作者:徐小良

    目的:了解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对吸食新型毒品问题的相关态度,并就相关管理和矫治提出对策.方法:采用自制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基本情况》、《对毒品危害的认识》、《应不应该戒毒》、《戒毒信心》问卷,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被调查的200名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中,吸食新型毒品人员占53%.吸食新型毒品人员中认识到毒品对躯体有害者占18%,对精神有害者占8%,认为必须戒断者占8%;在自信心方面,认为能够戒断和一定能够戒断者占73%.新型毒品和传统毒品吸食者在人口学特征、吸毒史、对毒品危害性的认识和态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中吸食新型毒品人数比例很高;与吸食传统毒品者比,新型毒品滥用者的年龄较低,对毒品危害认识不足.建议对吸食新型毒品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集中管理,矫治教育方式应有所创新.

  • 北京地区4种新型毒品滥用情况分析

    作者:张玉竹;王艳芬;曾恒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冰毒"、"摇头丸"、"K粉"、"麻谷"4种毒品滥用情况,为采取有效遏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国药物依赖性研究所编制的"冰毒"、"摇头丸"、"K粉"和"麻谷"使用调查问卷对北京市公安局强制戒毒所2007年8月-2008年3月收治的戒毒人员进行新型毒品使用情况调查.结果:共调查344例新型毒品滥用者,其中139例(40.4%)主要滥用"冰毒",62例(18.0%)滥用"摇头丸",67例(19.5%)滥用"K粉",76例(22.1%)滥用"麻谷".139例"冰毒"滥用者中有41.0%的人合用过"麻谷",62例"摇头丸"滥用者中有80.6%的人合用过"K粉".滥用者性别分布男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1.208,P>0.05);年龄分布以21-40 a为主,占90.4%(311/344).文化程度分布以高中以下为主,占79.6%(273/343);民族结构以汉族为主,占93.3%(318/341);从业情况以私营或个体、无业(下岗)为主,占68.5%(235/343);婚姻状况以未婚为主,占64.1%(220/343).4种新型毒品开始滥用原因均以好奇心驱使为主要目的(47.3%);目前滥用原因以寻求快感和解除烦恼为主要目的(58.1%).滥用方式:"冰毒"(98.6%)和"麻谷"(88.2%)以烫吸为主;"摇头丸"以口服为主(96.8%);"K粉"以鼻吸为主(91.0%).滥用场所:"冰毒"和"麻谷"以家里和旅店或饭店为主(59.7%,27.3%;59.2%,25.0%);"摇头丸"和"K粉"以歌舞厅和夜总会为主(66.1%,35.5%;55.2%,43.3%).毒品来源以亲朋(同伴)赠与(57.1%,196/343)及黑市购买(39.4%,135/343)为主.毒品危害以兴奋、失眠、体重减轻和全身无力以及性冲动、性暴力和情绪失控(打架)为主要表现.结论:北京地区新型毒品滥用情况不容忽视;新型毒品滥用者男女比例相当;中青年、无配偶及无业和个体私营者,特别是这一群体中女性是新型毒品滥用的高危人群;应加大新型毒品知识和危害的教育和普及,加大对旅馆、歌厅及夜总会等场所的监管力度.

    关键词: 北京地区 新型毒品
  • "新型毒品"与"传统毒品"滥用者的心理和行为特征比较研究

    作者:李冠军;李娜;郑雯慧;王清亮

    目的:通过与"传统毒品"滥用者的比较,了解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中"新型毒品"滥用者的心理及行为特点,为科学、合理、系统地对"新型毒品"滥用者进行心理治疗和心理康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中的"新型毒品"滥用者和"传统毒品"滥用者分别进行以人口学特征、药物滥用史、精神症状特征、防御机制、个人评价及艾森克个性测验等为主要内容的问卷评定,并比较组间差异性.结果:在人口学特征方面,除文化程度外,两组在年龄、婚姻状况和职业构成上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在药物滥用史方面,两组在吸毒时间和戒毒次数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个人评价总分,EPQ 4个因子,防御机制问卷中不成熟的防御机制因子以及16PF测评中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兴奋性、敢为性、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忧虑性、实验性、独立性、紧张性等因子上,"新型毒品"滥用者与"传统毒品"滥用者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与"传统毒品"滥用者相比,"新型毒品"滥用者呈现出年轻化特点,以未婚者、个体从业者和有稳定经济收入工作者为主,在心理和行为方面呈现出易激惹、焦虑、空虚无聊、敏感、烦躁、幻想性等显著性特点,提示:一方面,在强制隔离戒毒期间,对"新型毒品"滥用者心理和行为障碍的矫治工作应根据该人群上述心理和行为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另一方面应把具有上述特征的人群作为"新型毒品"滥用高危人群,并作为开展"新型毒品"禁毒宣传教育的重点对象.

  • 新疆美沙酮维持治疗者滥用新型毒品现状及影响因素

    作者:张玉娟;李凡;马龙;段新萍;刘雁;李新仁;谢金花

    目的:了解新疆美沙酮维持治疗患者新型毒品滥用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美沙酮维持门诊治疗患者739名,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采用五合一尿检试剂板检测尿样,并依托维持治疗管理系统获取患者的艾滋病、丙肝和梅毒检测结果.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同居方式、新型毒品知晓情况、共用针具吸食海洛因、尿检吗啡阳性、尿检大麻阳性和HCV检测阳性与新型毒品滥用有关;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居住方式(OR =2.9)、共用针具吸食海洛因(OR=2.1)及尿检大麻阳性(OR=1.8)均会增加新型毒品滥用的概率.结论:居住方式、共用针具吸食海洛因及吸食大麻会增加新型毒品滥用的概率.

  • 吉林省2007年监测到的714例新型毒品"麻谷丸" 滥用者资料分析

    作者:陈垚;李雷;刘惠明;杨玉武

    目的:了解吉林省新型毒品"麻谷丸"的滥用流行情况.方法:采用国家药物滥用监测中心编制的<药物滥用监测调查表>,对2007年吉林省戒毒机构收治的和缉毒部门查获的"麻谷丸"滥用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714例"麻谷丸"滥用者中,男性占75.4%,女性占24.6%.滥用者的年龄为32.9 a±s 8.7 a,其中男性年龄35.4 a±s 7.6 a,女性年龄25.6 a±s 7.7 a.男、女不同性别组平均年龄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文化程度以初中及以下为主(85.0%).从业状况,以无业人员(59.7%)和个体经营者(32.8%)为主;男、女不同性别组无业人员分别占55.2%和73.3%,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为"追求欣快、刺激"(67.9%)和为"满足好奇"(67.4%)是滥用"麻谷丸"的主要原因."娱乐场所"(60.5%)与"同伴提供"(51.4%)是被调查者获得"麻谷丸"的主要渠道."暂住地、宾馆、租住房"(62.3%)和"歌舞厅、酒吧、游艺厅" (24.8%)是滥用"麻谷丸"的主要地点.68.8%滥用"麻谷丸"者的平均月耗费在2000-8000元之间.其中男性月均耗费在8000元以上者占30.7%,高于女性(17.6%)."麻谷丸"滥用者主要为单一物质滥用者(99.3%);滥用方式主要为烫吸(87.8%).结论:"麻谷丸"是本地区主要滥用的新型毒品.滥用者具有较为明显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和药物滥用行为特征.针对"麻谷丸"滥用现状,需要加强对中青年男性及青少年女性人群开展药物滥用预防教育工作,而且有必要加强对"娱乐场所" 和"暂住地、宾馆、租住房"的管理工作,以遏制本地区新型毒品的滥用.

  • 广东省犯罪青少年成瘾物质使用的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姜醒;李永辉;曾红

    目的:分析犯罪青少年使用成瘾药物的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预防及干预青少年使用成瘾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广东省某未成年犯管教所随机抽取6个监区,调查抽样监区的在所犯罪青少年750名,通过自填问卷采集数据,并进行描述性分析.应用分类树模型分析704名男犯使用成瘾药物的影响因素.结果:犯罪青少年使用成瘾药物的报告率为28.13%,初次使用成瘾药物的年龄为(13.66 ±2.53)岁.氯胺酮的尝试使用率及经常使用率高.单因素分析显示:人所前经常吸烟、有朋友使用成瘾物质、同伴影响抵抗问卷低得分的犯罪青少年,其成瘾药物使用率高;男犯的成瘾药物使用率在不同饮酒情况、有无朋友劝用成瘾物质的问题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01、0.008);入所前未与父母同住女犯的成瘾药物使用率(75.86%),高于人所前与父母同住女犯的使用率(40.00%) (P =0.019).分类树分析结果显示,有无朋友使用成瘾物质、吸烟情况、饮酒情况和有无朋友劝用成瘾物质是影响男犯使用成瘾药物的主要因素.结论:犯罪青少年使用成瘾药物的情况不容忽视,尤其是新型毒品的使用.应加强对入所前有吸烟和饮酒行为的犯罪青少年成瘾药物使用的干预,培养青少年的同伴影响抵抗力.

  • 苯丙胺类药物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作者:侯玉飞

    近年来,我国毒品滥用的种类逐渐由国家管制的麻醉药品海洛因转变为冰毒、“摇头丸”等苯丙胺类精神兴奋性毒品.苯丙胺类药物属有机胺类兴奋剂,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显著的兴奋作用,并极易产生精神依赖,其滥用可造成广泛的神经系统损害,临床上表现为持续的认知功能障碍[1].目前,苯丙胺类药物滥用流行趋势严峻,其阳性检出率迅速上升,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公共健康,还增加了社会治安隐患.因此,如何有效地从生物样品中检测出苯丙胺类毒品,已成为刑事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即是对近5年国内对该类药物常用的检测分析方法进行的简要综述.

  • 男男性行为人群新型毒品使用情况和HIV感染调查分析

    作者:李镠;刘轶;芦文丽

    目的 了解天津市男男性行为(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人群新型毒品的使用情况、高危性行为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状况,分析HIV感染的影响因素,为MSM人群艾滋病防治策略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6年采用非概率抽样方法在社区采用滚雪球方式招募MSM 222名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新型毒品使用情况和近3个月内性行为情况,采集静脉血测定HIV,对于初筛阳性者进行确证检测.采用SPSS18.0进行x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 222名MSM调查对象中,54.5%有新型毒品滥用史(121/222),Rush PoPPers的使用比例为52.3%(116/222),HIV感染率为5.0% (11/222).与不使用新型毒品者相比,单独使用和混合使用新型毒品者中40岁以下、月收入≥5000元和同性性取向的比例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单独使用和混合使用新型毒品者的性行为频次>每周1次、性伴数>2个及与配偶以外的固定性伴发生无保护性行为的比例高于不使用新型毒品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临时性伴发生无保护肛交性行为对HIV感染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OR=8.022,95%CI:1.540~41.784).结论 天津市新型毒品滥用的MSM人群发生感染HIV高危性行为比例较高,建议严格管控Rush PoPPers等新型毒品的生产和销售,针对滥用新型毒品现象制定干预措施,重点进行宣传教育.

  • 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治疗海洛因成瘾者新型毒品滥用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伦柳玲;李荣健;黄玉满

    目的 分析美沙酮维持门诊治疗海洛因成瘾者新型毒品滥用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该中心2016年1月-2018年6月收治并实施美沙酮维持门诊治疗的海洛因成瘾者25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5项毒品尿代谢物检测,分析新型毒品滥用的影响因素.结果 250例患者新型毒品滥用110例,其中因好奇心理而使用占72.73%,新型毒品获取途径主要由毒友提供和黑市购买.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自认成瘾、危害程度、第一次使用新型毒品的态度、新型毒品可影响美沙酮的服用及使用新型毒品可影响性行为是新型毒品滥用的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新型毒品滥用的高危因素为与海洛因比较成瘾性低、使用新型毒品会影响美沙酮的服用、使用新型毒品会影响性行为.结论 对新型毒品的认知及获取途径是导致新型毒品滥用的主要因素,加强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治疗的措施及干预可有效降低海洛因成瘾者新型毒品的滥用情况.

  • 吸食K粉致鼻中隔穿孔的临床分析

    作者:陈学良;王德乐;韦一;王韶鉴

    目的:了解长期吸食 K 粉致鼻中隔穿孔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方法:通过对 46 例因长期吸食 K 粉致鼻中隔穿孔患者的临床分析及治疗,总结吸食 K 粉致鼻中隔穿孔的临床表现及防治措施.结果:46 例患者中 7 例患者痊愈,27 例患者者好转,12 例患者无好转.结论:吸食 K 粉可致鼻腔粘膜及鼻中隔损害严重可致鼻中隔软骨巨大穿孔,治疗困难,治疗效果差,预防为主,发现须尽早戒除毒瘾,及早治疗.

  • 广州市大学生新型毒品滥用情况及影响因素

    作者:姚晓欣;钟田飞;夏希;顾菁

    目的 了解广东省广州市大学生新型毒品的滥用行为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广州市10所大学在读大学生2 411人进行新型毒品滥用情况、禁毒教育接受情况及心理健康状况问卷调查.结果 广州市大学生新型毒品滥用率为3.0%,男生为4.6%,女生为1.5%;少数民族、父亲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母亲文化程度初中及或以下、成绩差、大学才初次接受禁毒教育的大学生新型毒品滥用率较高,分别占11.1%、15.2%、8.8%、9.0%、12.1%;新型毒品中K粉和止咳水滥用率高,均占34.2% (25/73),其次是冰毒和摇头丸,均占31.5% (23/73),G毒和麻古分别占17.8%(13/73)和15.1% (11/73);初次使用毒品主要的原因为好奇心驱使(35.6%)、同伴诱惑(31.5%)和认为吸毒可达到某种功效如提神(28.8%);吸食地点多为KTV、酒吧、夜总会(52.1%),学校(42.5%)和家里(32.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民族、父亲文化程度、初次接受禁毒教育时间、DASS中的抑郁情绪得分为广州市大学生新型毒品滥用的影响因素.结论 广州市大学生的新型毒品滥用率较高,男性、少数民族、父亲文化程度较低、初次接受禁毒教育时间较晚、有抑郁情绪者更倾向于使用新型毒品.

  • 中职生新型毒品使用及使用倾向与计划行为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相关要素关系

    作者:鄢栋;余金聪;吴清锋;滕世伟;严亚琼;龚洁;姚康;周辉;王增珍

    目的 了解中职生新型毒品使用和使用倾向,探讨其与计划行为理论(TPB)及社会学习理论(SLT)相关要素的关系.方法 于2013年9-10月,采用判断抽样方法对湖北省武汉市3所代表性中职学校共2 032名在校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 新型毒品使用率为1.82%,新型毒品使用倾向率为4.7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新型毒品使用影响因素为高拒绝技能(OR=0.873)、反对毒品态度(OR=0.813)、父母反对态度(OR=0.058)、获得毒品容易(OR=6.683)、朋友吸毒比例<50%(OR=4.860)、朋友吸毒比例≥50%(OR=12.113)、家族成员吸毒比例<50%(OR=3.537).新型毒品使用倾向影响因素为高拒绝技能(OR=0.928)、反对毒品态度(OR =0.914)、朋友反对态度(OR=0.468)、朋友吸毒比例<50%(OR=2.296)、朋友吸毒比例≥50%(OR=3.147)、家族成员吸毒比例<50%(OR =2.643).结论 中职生新型毒品使用率和使用倾向率一般,计划行为理论要素与社会学习理论要素对新型毒品使用及使用倾向有重要影响,但影响并非完全独立.

101 条记录 3/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