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新型毒品滥用与男男性行为者艾滋病的传播

    作者:蒋和宏;陈于

    自2007年以来,性接触持续成为我国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尤其是男男性接触感染呈快速上升趋势,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ciency viruses,HIV)的经性传播途径中,新型毒品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新型毒品滥用者会因吸食新型毒品后更易发生群体性、无保护性的性交及性交频次增加,从而大大增加HIV的感染概率和传播风险[1].男男性行为者(man who have sex with man,MSM)是艾滋病/性传播疾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STD)的三大高危人群之一[2],也是使用新型毒品的高危群体之一[3],主要包括男同性恋者(gay)、男双性恋者(Bi)及与同性有性接触史的男异性恋者(MH)[2].近年来,国内外已有大量关于新型毒品滥用与感染和传播HIV的关系研究,国外还有较多关于新型毒品滥用与MSM人群感染和传播HIV的关系研究,国内近年来也有一些相关研究报道.本文重点关注新型毒品滥用对MSM感染HIV的影响.

  • 江苏省2006~2008年新型毒品(冰毒)滥用监测资料分析

    作者:倪敏;陆叶

    目的 了解江苏省2006~2008年新型毒品(冰毒)的滥用流行情况.方法 采用国家药物滥用监测中心编制的<药物滥用监测调查表>,对2006~2008年江苏省戒毒机构收治的和缉毒部门查获的冰毒滥用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在1 847例冰毒滥用者中,2006年130例,2007年688例,2008年1 029例,分别占江苏省全部监测人群比例的2.69%(2006年)、9.61%(2007年)和15.90%(2008年).2008年男女性别比为478.0(以女性为100计算),高于2006年和2007年.2006~2008年25岁以下年龄者所占比例分别为43.07%、38.38%、32.17%,3年持续下降了10.90%.2006~2008年监测报告冰毒滥用人群以初中文化程度者、无业人员、无配偶者为主.2006~2008年滥用药物的主要原因是满足好奇感;获得滥用药物的主要渠道是同伴提供,分别占52.31%、53.05%、65.60%,3年持续上升了13.29%;滥用药物场所中,"暂住地、宾馆、租住房"3年持续上升了16.03%,是2008年监测报告冰毒滥用者滥用药物的主要场所;平均月耗费以2 000~8 000元者为主,3年间比例下降了16.95%;被调查者滥用药物的主要方式是"烫吸(踏食)".3年间单一滥用冰毒者下降了21.05%.结论 本地区冰毒滥用呈增长态势,但严重程度有所缓解.且本地区冰毒滥用者具有较为明显的人口学特征和药物滥用行为特征.针对冰毒滥用现状和趋势,需要加强对青少年的预防教育工作,加强对宾馆、娱乐场所和社区的管理.

  • 综合性护理对改善新型毒品滥用者焦虑情绪的效果

    作者:罗琼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对改善新型毒品依赖患者焦虑情绪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封闭式病房自愿住院戒毒的新型毒品滥用患者7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系统化的综合性护理,并采用自设问卷、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调查。结果两组患者在入院时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综合性护理后,在第1、2、4周末时干预组HAMA评分[(26.23±4.13)、(21.38±4.09)、(15.61±3.63)分]低于对照组[(28.62±3.91)、(27.12±4.01)、(25.39±3.7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可有效减轻患者焦虑情绪,值得在临床推广。

  • 西安市MSM人群新型毒品滥用现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贾华;张梦妍;常文辉

    目的 了解西安市男男同性性行为(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人群新型毒品滥用和HIV感染情况,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 在西安市2个社区组织采用滚雪球方式招募MSM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调查内容包括新型毒品使用情况、一般人口学特征、近3个月性行为情况、HIV检测结果等,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调查214名MSM,39.7%(85/214)有新型毒品滥用史,9.8%(21/214)HIV-1抗体阳性.单因素分析显示新型毒品使用者和未使用者在年龄(x2=5.640,P< 0.05)和婚姻状况(x2=9.282,P<0.05)变量上有统计学差异,≤30岁年龄组和婚姻状态为未婚的MSM新型毒品滥用比例较高.多因素分析显示婚姻状况(OR=2.410)是MSM新型毒品滥用的影响因素.结论 西安市MSM人群新型毒品滥用比例较高,应针对滥用新型毒品的MSM制定干预措施,重点宣传新型毒品的危害.

    关键词: 新型毒品 MSM HIV
  • 成都市成华区新型毒品滥用影响因素的定性分析

    作者:彭艳秋;王超;赵建伟;罗英;袁新皓;栾荣生

    目的 基于扎根理论探讨影响成都市成华区新型毒品滥用的可能因素.方法 采用非概率立意抽样对新型毒品滥用者及关键人物进行个人深入访谈,依据扎根理论三级编码流程实现转录资料的概念化、范畴化与理论化.结果 经开放式编码,抽象出51个概念和16个范畴;经主轴编码范畴化出风险意识、行为意志、行为情境、行为驱动、社交网络、法制环境、禁毒戒毒环境和毒品环境八大因素;经核心编码构建理论框架.结论 新型毒品滥用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成华区今后的禁毒策略应基于八大影响因素做出合理调整,以实现新型毒品滥用的有效防控.

  • 云南省玉溪市某社区443例新型毒品滥用人群毒品使用特征调查

    作者:赵金仙;张丽华;陈黎跃;蔡英;李顺祥

    目的 收集云南省玉溪市某社区新型毒品滥用人群毒品使用特征的第一手资料.方法 采用滚雪球抽样、整群抽样、偶遇抽样方法调查来自社区活动点的目标人群,进行问卷调查,收集人口学资料和吸毒行为,按新型毒品单独使用、混合使用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人口学方面,年龄、经济来源、月收入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9.11、10.63、10.84,P<0.05.毒品使用方面,是否注射过毒品、使用过的毒品种类、经常使用毒品场所、毒品对自身的影响、新型毒品使用频率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80.36、217.43、27.35、121.41、55.08,P<0.05.结论 新型毒品滥用者心理、行为、身体发生改变,新型毒品单用与混用对身体的影响也不尽相同.新型毒品混合使用传统毒品是否增加新型毒品滥用人群感染艾滋病、丙肝等疾病的风险,有必要进一步深入分析.

  • 《华西新型毒品吸食风险量表》的效度研究

    作者:刘孟昀;陈怀良;李雨辰;李胜德;罗交;张建新

    目的 开发新型毒品吸食风险评估量表,探索量表的效度.方法 以新型毒品吸食人员和在校职高学生共计891人为研究对象对量表效度进行研究.采用因子分析对量表维度进行探索,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和Pearson相关分析对量表效度进行分析,通过统计描述及t检验确定量表风险界值.结果 因子分析显示量表可分为3个维度,统计分析表明量表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终将量表风险界值定为30分,能有效区分新型毒品吸食人员和一般人群.结论 《华西新型毒品吸食风险量表》效度良好,区分度较高.

  • 《华西新型毒品吸食风险量表》的信度研究

    作者:陈怀良;黄玉玲;戴映雪;杨淑娟;陈心月;杨阳;许琪;张建新

    目的 开发新型毒品吸食风险评估量表,探索量表信度.方法 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拟定《华西新型毒品吸食风险量表》初稿,以新型毒品吸食人员和在校职高学生共计891人为研究对象对量表的有效条目及信度进行研究.结果 开发了共计20个条目的《华西新型毒品吸食风险量表》.量表的克朗巴赫α系数为0.8654;折半信度为0.779 2;重测信度为0.915.结论 《华西新型毒品吸食风险量表》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信度.

  • 社区新型毒品滥用人群对毒品成瘾性的自我解读与建构

    作者:赵金仙;蔡英;陈黎跃;李世福;刘小春;李顺祥

    目的 从社区新型毒品吸食人群对毒品成瘾性的自我解读与建构角度进行分析和探讨,深入理解毒品成瘾行为.方法 采用定量及定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在社区新型毒品吸食人群中完成问卷调查及个人深入访谈.结果 调查对象因新型毒品使用时间不同,在使用毒品后出现不同的自身感受.部分调查对象将新型毒品作为一种常规的保健品看待,而心理素质不好的人在吸食毒品后容易出现"疯"的情况;部分吸食者认为"小马"不上瘾,可以戒断,而有人认为无法戒除毒瘾.结论 新型毒品滥用人群由于好奇或无知开始接触毒品,为避免使用新型毒品后的不适,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混合使用传统毒品的情况.长期滥用者将出现慢性中毒症状,产生强烈的精神依赖,甚至精神病症状.有必要对新型毒品滥用人群开展整体性和个别化相结合的心理辅导和行为塑造.

  • 成都市新型毒品吸食人员性行为特征及艾滋病风险认知状况定性分析

    作者:王超;杨单单;罗英;何成普;孙晓蒙;冷冰;李虹璇;王德伟;许学江;栾荣生

    目的 了解成都市新型毒品吸食人员性行为特征及其艾滋病风险认知状况.方法 采用立意抽样方法对成都市戒毒所内新型毒品使用者进行个人深入访谈.结果 30名被调查者中,96.67%有过吸食冰毒史,吸食方式以烫吸为主(73.33%),首次吸食场所以“娱乐场所”为主(53.33%),首次毒品获取途径主要为“朋友给”(80.0%),66.67%的受访者表示在吸食新型毒品后发生过高危行为,大多数受访者对艾滋病风险的认知不足.结论 新型毒品使用者高危性行为发生率高,艾滋病认知不足,应加强毒品及艾滋病危害的教育,推广安全套使用.

  • 新型毒品与传统毒品滥用者社会资本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朱可;李国栋;王锋;杨皓;熊峰;朱长才

    目的:探讨新型毒品与传统毒品滥用者社会资本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吸毒人群社会回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和社会资本量表,调查分析新型毒品与传统毒品滥用者的社会资本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新型毒品与传统毒品滥用者的社会资本总得分、桥接资本得分、结合资本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社会资本总得分影响因素有毒品类型、性别、复吸原因中的社会因素、社会接纳程度(P<0.05);结合资本得分影响因素有毒品类型、性别、复吸原因中的社会因素、社会接纳程度(P<0.05);桥接资本得分影响因素有复吸原因中的社会因素、社会接纳程度(P<0.05).结论:毒品滥用者社会资本较正常人群少,传统毒品滥用者社会资本较新型毒品滥用者社会资本少;影响毒品滥用者社会资本的因素主要有毒品类型、性别、复吸原因中的社会因素、社会接纳程度.

  • 新型毒品与传统毒品吸食人员社会支持现状对比分析

    作者:李国栋;朱长才;熊峰;杨皓;朱可;许珊丹

    目的:探讨新型毒品与传统毒品吸食人员的社会支持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吸毒人员社会支持系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和社会支持量表,调查分析新型毒品与传统毒品吸食人员的社会支持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新型毒品与传统毒品吸食人员的主观支持得分、支持利用度得分和社会支持总得分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食毒品类型、年龄、婚姻状况、家人关系是吸毒人员主观支持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是吸毒人员客观支持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吸食毒品类型、文化程度、家人关系、戒毒措施和毒品危害知晓是吸毒人员支持利用度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吸食毒品类型、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人关系是吸毒人员社会支持总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新型毒品吸食者的社会支持状况好于传统毒品吸食者;除吸食毒品类型外,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人关系等是吸毒人员社会支持的影响因素.

  • HPLC检测液相小体积提取唾液中的卡西酮类毒品

    作者:代勇;皮建华;周晓英;李普济;孙琴

    目的 采用HPLC测定液相小体积提取唾液中的卡西酮类新型毒品.方法 将含有卡西酮类毒品的唾液试样调pH10,加入1-氯丁烷,超声振荡并离心,挥干,残留物中加入乙腈定容,用HPLC分析.结果 唾液中卡西酮、甲卡西酮、4-甲基甲卡西酮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分别为2.2~220.0、2.0~208.0、2.4~262.0 ng· μL-1,平均回收率95% ~ 105%,RSD<5%(n=5).结论 所用方法简便快捷,适用于生物检材中卡西酮类毒品的检测.

  • 昆明市羁押场所毒品滥用者艾滋病干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廖斌;李怡;李婕;梁军;胡斌;赵山平

    [目的]了解干预覆盖与未覆盖的人群特征,分析接受干预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对一结构问卷对云南省女子戒毒所和昆明市戒毒所新入所者进行横断面调查并检测HIV抗体.[结果]研究共调查1848名毒品滥用者,男性70.5%,女性29.5%;接受过干预者54.2%;HIV感染率6.7%;干预未覆盖相对于覆盖人群的主要特征为:年龄≤30岁分别占55.8%和27.8%(P<0.001),外地户籍分别占58.7%和37.1%(P<0.001),本地居住≤2年分别占42.5%和30.6%(P<0.001),吸毒史≤3年分别占56.6%和23.1%(P<0.001),使用新型毒品分别占82.1%和75.2%(P<0.001),注射分别占21.7%和50.1%(P<0.001),有羁押史分别占62.2%何79.3%(P<0.001).接受干预的独立影响因素主要为年龄、 文化程度、 吸毒史、 性伴类型、 一起吸毒的人数、HIV感染状态.[结论]从未接受干预者区别于曾接受者,以低年龄、 高流动性、 使用新型毒品、 多人一起吸毒、 更为隐秘为特征.接受干预的影响因素主要体现为时间积累效应和被动接触,干预工作存在诸多挑战.针对干预未覆盖人群特点寻求干预突破对昆明市毒品滥用人群的艾滋病控制有重要意义.

  • 江川县吸食新型毒品人群吸毒行为特征及性行为与安全套使用调查

    作者:杨江华;凌剑波;袁浩泉;段洪华

    目的 了解社区吸食新型毒品者人口学、吸毒行为、性行为特征、安全套使用以及艾滋病病毒(HIV)、梅毒和丙肝感染情况,为开展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同伴教育者多阶段组织方法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人口学、吸毒行为、性行为、安全套使用情况,进行尿液甲基安非他明(MET)-吗啡(MOP)检测,掌握使用毒品情况.同时采集血液标本检测HIV、HCV和梅毒抗体.结果 调查81人,男性占93.8%.平均年龄22岁,吸食新型毒品者(3~4)人聚集吸食的占79%,小旅馆吸食占82.7%.近一次使用新型毒品后发生性行为的32人,近三个月使用新型毒品后发生性行为的66人,安全套使用,每次都用的只占12.12%.结论 吸食新型毒品者场所隐蔽,群体吸食后发生高危行为的概率高,安全套使用率低.提示HIV、梅毒感染的危险程度高,需要在吸食新型毒品人群中开展多部门合作,社会参与共同加强艾滋病宣传和行为干预.

  • 德宏州某戒毒所中缅青少年新型毒品使用者艾滋病知信行为对比

    作者:范小琳;韦涛;沈凌;朱敏;黄芩;黄申;普睿;王明月;刘伟

    目的 探究德宏州戒毒所中缅青少年新型毒品使用者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方面的差异,为戒毒所有效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戒毒所关押的中缅新型毒品使用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共调查102人,德宏州戒毒所中国籍50人,缅甸籍52人.年龄18~ 25岁,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调查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中国籍得分较高;态度方面, “认为自己感染艾滋病的危险性有多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滋病行为方面,中、缅发生商业性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毒品后缅甸籍有1例发生过群体性行为;使用毒品后安全套使用频率,与固定性伴无差异(P>0.05),非固定性伴时,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缅青少年新型毒品使用者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有差异.戒毒所应根据两国籍青少年不同知识、态度、行为水平进行不同程度的健康教育活动.

  • 善思达治疗新型毒品所致精神障碍临床分析

    作者:瞿胜;程丽娟

    目的:探讨善思达治疗新型毒品所致精神障碍者的临床特点,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来本院就诊新型毒品所致精神障碍者进选取60例,将其分为2组,各30例,研究组给予善思达肌注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培酮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依从性。结果:善思达治疗新型毒品所致精神障碍与治疗前比较:研究组治疗后2周PANSS有非常显著的症状改善(P<0.05),此后的4、8、周呈现递增的改善状态,比较差异明显(P<0.05);对照组治疗后2周PANSS出现改善,此后自第4周开始,出现非常显著的改善,比较差异明显(P<0.05)。两组间比较:研究组治疗后2、4、8周的PANSS变化均比对照组对症状改善更显著,比较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患者总服药依从率为96.6%;对照组患者总服药依从率为78.8%,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善思达治疗新型毒品所致精神障碍临床疗效好,依从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传统毒品对新型毒品使用人群HIV,HCV,梅毒感染的影响分析

    作者:赵金仙;陈黎跃;李世福;蔡英;鲁建波;陈良;高良敏;李顺祥

    目的 分析传统毒品对新型毒品使用人群艾滋病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螺旋体(TP)感染的影响.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戒毒所内258例新型毒品使用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清学监测.结果 混用组HIV,HCV,HIV/HCV共感染率高于单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梅毒感染率较低,梅毒感染率在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毒品使用形式、通常情况下一起使用新型毒品的人数、近一次使用后是否注射过海洛因、入所前3个月使用新型毒品的频次、入所前3个月使用新型毒品后是否与他人发生性行为、使用新型毒品后与别人发生性行为时是否使用安全套是感染HIV的危险因素.结论 新型毒品使用人群HIV,HCV感染影响因素复杂,新型毒品对HIV的传播作用不容忽视.新型毒品混用传统毒品对HIV的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毒品的使用有可能促进了HIV在新型毒品使用人群中HIV,HCV的流行与传播.

  • 新型毒品与传统毒品吸食者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行为的调查分析

    作者:辅海平;赵峥;杨利群;王国华;吕蓓

    目的 了解吸食新型毒品与吸食传统毒品的人群中艾滋病、梅毒及丙型肝炎(HCV)的感染状况,为相关部门开展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美沙酮门诊接受维持治疗、看守所及戒毒所和社区矫正办社区戒毒人员为调查对象,采用方便抽样抽取符合入选标准的两类人群分别为243例和150例,进行问卷调查和检测艾滋病病毒(HIV)、梅毒、丙型肝炎(丙肝)感染状况.结果 新型毒品和传统毒品吸食者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分别为80.67%和9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两组人群商业性性伴每次使用安全套率分别为27.9%和25.0%.150例吸食传统毒品组HIV阳性1例,吸食新型毒品和传统毒品两类人群梅毒感染率分别为1.69%和2.01%,HCV感染率分别为2.07%和16.67%,仅HCV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本市吸食新型毒品者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吸食传统毒品者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低,且两组人群发生商业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均较低,应针对性加强对两类人群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工作,降低感染艾滋病梅毒及丙型肝炎的风险.

  • 新型毒品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安全管理和护理体会

    作者:刘文

    目的:分析临床对新型毒品所导致的精神障碍患者如何安全管理,以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由吸食新型毒品所导致的精神障碍患者32例,对其进行安全管理,应用护理措施,观察并记录患者护理前后SAS评分情况。结果32例患者在护理前后的SAS评分分别为(53.085.56)分、(30.444.39)分,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由新型毒品引发的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安全管理,加强日常护理工作,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或护理的依从度,促进精神症状得到安全控制,若想根本解决问题,仍需加强对新型毒品的打击力度,提高对毒品危害的宣传力度,呼吁国民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101 条记录 5/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