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重庆市使用新型毒品的男男性行为者感染HIV的影响因素

    作者:欧阳琳;蒋和宏;周超;郭巍;韩梅;陈宗良;吴国辉

    目的 了解与分析重庆市使用新型毒品的男男性行为者(MSM)亚人群的艾滋病相关行为以及艾滋病感染状况.方法 依托男同社区小组,通过固定检测点咨询、朋友介绍、网络招募、同伴推荐等方式,招募使用新型毒品的MSM,进行问卷调查和艾滋病病毒(HIV)检测.结果 共调查200名使用新型毒品的MSM.首次使用毒品的平均年龄为(22.5士3.6)岁.冰毒是调查对象首次和近半年使用的主要毒品,分别占86.0%和91.0%,近6个月使用过助性剂的占62.0%.使用新型毒品后发生肛交或口交的比例高达99.5%,而近半年坚持使用安全套的仅占15.0%.使用新型毒品后,与固定性伴发生性行为时,近一次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24.6%%.此外,使用新型毒品后,56.5%的发生了群交性行为,群交过程中能始终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仅为6.2%.第一次快检HIV抗体阳性率为37.1%(52/140),确认阳性率为14.3%.HIV感染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首次吸毒年龄越低[比值比(OR)=2.958,95%可信区间(CD:1.185~7.384],使用新型毒品越频繁(OR=3.664,95%CI:1.847~7.269),近半年安全套使用率越低(OR=3.838,95%CI:1.413~10.985),HIV感染的风险更高.结论 使用新型毒品的MSM亚人群不安全性行为非常普遍,亟须采取进一步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 两城市场所内男性性工作者新型毒品使用现况

    作者:刘惠;薛珲;冯铁健;庄鸣华;孙江平

    目的 了解场所内男性性工作者(MB)使用新型毒品的比例,并比较场所内使用和未使用新型毒品组之间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的风险.方法 对两城市的122名MB进行面对面的横断面匿名调查.结果 122名MB中,28.7%的调查对象报告他们曾使用过新型毒品.在过去2个月中,使用和未使用新型毒品组中,分别有86.2%和84.0%自报在过去2个月中有4名及以上男性性伴,使用新型毒品组中自报有10名及以上肛交性伴的比例(64.5%)高于未使用组(47.4%).使用新型毒品组中自报与女性性伴发生性行为时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比例(42.9%)要低于未使用组(58.6%).结论 在今后的MB干预工作中,要注意包括预防新型毒品使用的相关内容.

  • 中缅边境地区缅籍暗娼使用新型毒品及感染HIV情况调查

    作者:薛珲;罗志;朵林;刘惠;孙江平

    目的 了解边境地区缅籍暗娼使用新型毒品及其对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的影响,为开展后续的干预服务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滚雪球抽样法选取缅籍暗娼,进行问卷调查和抽血检测HIV抗体.对承认近1个月使用过苯丙胺类兴奋剂(ATS)的研究对象进行甲基安非他命尿检.问卷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新型毒品使用情况及高危性行为等.使用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数据双录入,使用SPSS 17.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调查的140名缅籍暗娼中,有46人使用过新型毒品,平均年龄为25.55岁.使用新型毒品的暗娼在中国境内从事商业性行为的时间为(6.00±5.75)个月,显著低于不使用新型毒品暗娼从事商业性行为的时间.71.7%的缅籍暗娼因同伴压力的影响而使用新型毒品,且有56.5%是从朋友处获得新型毒品.新型毒品的使用方式主要是鼻吸和溶于饮料或水中使用,分别占65.2%和84.8%.缅籍暗娼的HIV抗体阳性率为5.7%(8/140),未使用新型毒品暗娼的HIV阳性率为2.1%(2/94),显著低于使用新型毒品组的13.0%(6/46).结论 缅籍暗娼中使用新型毒品是HIV传播的重要影响因素,未来的干预中要开展相应的措施.

  • 青岛市男男性行为者中滥用新型毒品者的艾滋病相关性行为特征

    作者:卢姗;李培龙;葛琳;陶小润;姜珍霞;廖玫珍;郭巍;崔岩;李东民

    目的 了解滥用新型毒品对青岛市男男性行为者(MSM)艾滋病相关高危行为及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状况的影响.方法 采用滚雪球的方法招募青岛市MSM中的新型毒品滥用者与未滥用者.面对面调查其人口学、性行为等特征.采集静脉血检测HIV和梅毒抗体,采集尿液检测新型毒品滥用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滥用新型毒品与性行为特征间的关系.结果 共招募调查对象602人,其中新型毒品滥用者和未滥用者分别为302人(50.2%)和300人(49.8%).近半年有商业性伴者占比滥用组(22.2%)高于未滥用组(10.7%)(P<0.01).近半年同性固定性伴肛交行为安全套坚持使用率滥用组(13.0%)低于未滥用组(33.1 %)(P<0.01).滥用组发生群交行为者占比(68.5%)高于未滥用组(23.3%)(P<0.01).调查对象各类性伴性行为安全套坚持使用率滥用组(15.2%)低于未滥用组(27.3%)(P<0.01),安全套破损率滥用组(53.6%)高于未滥用组(32.0%)(P<0.01).在校正两组的婚姻状况、户籍、月收入、居住时间和性行为偏好等因素后,滥用毒品者与未滥用者相比,同性商业性伴、群交、安全套破损等行为发生的可能性更高(P<0.05);同性固定性伴肛交行为坚持使用安全套,各类性伴性行为中均坚持使用安全套等行为发生的可能性更低(P<0.05).调查对象HIV和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7% (4/602)和4.3% (26/602),新型毒品滥用者HIV和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3%(1/302)和2.6%(8/302).结论 青岛市MSM新型毒品滥用者较未滥用者流动性、性活跃程度高,安全套使用率低,安全套破损率高,HIV感染风险高,应加强对其开展高危行为干预.

  • 洛阳市男男性行为者新型毒品使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杨晓华;马彦民;朱鑫;麻小龙

    目的 了解洛阳市男男性行为者(MSM)新型毒品使用情况及其相关因素,为MSM艾滋病防治策略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滚雪球方法招募洛阳市MSM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内容包括MSM的社会人口学特征、性行为特征、新型毒品使用情况等.应用x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新型毒品使用对高危性行为的影响以及新型毒品使用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6年5-10月,共招募MSM 1 010人,平均年龄(27.2±7.3)岁,新型毒品使用率为79.4%(802/1 010),新型毒品使用后,MSM安全套使用率较低,发生群交行为的比例较高.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婚姻、文化程度、月收入以及性取向是未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的MSM新型毒品使用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文化程度比值比(OR):1.72,95%可信区间(CD:1.37~2.17)、月均收入水平(OR:0.38,95%CI:0.26~0.54)和婚姻状况(OR:0.57,95%CI:0.40~0.80)是新型毒品使用的影响因素.结论 洛阳市MSM新型毒品使用比例高,新型毒品使用可显著增加HIV感染高危行为的发生.加强新型毒品使用的危害性和警示性宣传应成为MSM行为干预的重要内容,可减少HIV新发感染的发生.

  • 镇江市新型毒品滥用及艾滋病梅毒相关危险行为的现况

    作者:刘晓霞;叶鲁;胡成锋;刘超;阮芸;张明辉;李建军;陈国红;还锡萍

    目的 了解镇江市新型毒品使用人群的特征和艾滋病、梅毒感染状况,为在新型毒品滥用人群中开展性病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资料和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镇江市7个县区450人,采用自设问卷对社区戒毒人员进行社会人口学、新型毒品使用情况、行为学等方面的调查,并采集静脉血,检测艾滋病病毒(HIV)和梅毒感染状况.结果 450名调查对象中,HIV感染率为0.2%(1例),梅毒感染率为4.0%(18例).新型毒品中冰毒使用率高,占91.1%%(410/450),冰毒使用率在工作状况(x2=7.632,P=0.006)和月均收入(x2=8.804,P=0.032)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近3个月,调查对象未使用新型毒品时与配偶性行为中安全套的使用率(x2=18.837,P<0.001)和近一次临时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x2=4.016,P=0.045)均显著高于吸食新型毒品后的使用率.结论 镇江市新型毒品使用人群中,艾滋病和梅毒疫情处于低流行水平,但危险因素广泛存在,应及早采取干预措施,控制其在该人群中的传播.

  • 余姚市新型毒品吸食者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及高危性行为特征分析

    作者:贺晓;史宏辉;邵迪初;何丽萍

    目的:了解新型毒品吸食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和高危性行为情况.方法:于2012年6月至2012年12月对看守所共计396名新型毒品吸食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对其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和性行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新型毒品吸食者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51.0%( 202/396 );使用新型毒品后近3个月发生性行为的占63.4%(251/396),其中60.6%(152/251)的调查对象与多个性伙伴发生性行为,64.5%(162/251)的调查对象从未使用安全套.结论:新型毒品吸食者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低于一般人群,在新型毒品作用下易发生无保护性的不安全性行为.

  • 70例吸食新型毒品致精神和行为障碍临床分析

    作者:陈亦生

    目的:经过对吸食新型毒品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的临床症状研究,了解其临床特点,对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和心理疏导措施.方法:对2009年3月-2010年3月我所收治吸食新型毒品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的70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新型毒品冰毒、K粉(氧胺酮)、麻果(混合冰毒)都可引起精神和行为障碍.临床表现为兴奋、易激惹、失眠、焦虑、幻觉、被害幻想、恐惧、烦躁不安为主.大多数在2~4周明显缓解,但也有少数病例延至一年以上.结论:我所收治的70例新型毒品的患者,所表现的精神和行为障碍符合ICD-10-F10-19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

  • 传统毒品向新型毒品滥用转变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作者:陈骋;陈剑珩;沈洁;申吉泓;洪志鹏

    目的:了解云南省毒品滥用种类变化情况,分析传统毒品滥用者向新型毒品转变的原因,探索实效且区别化的干预模式.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云南省戒毒所内传统毒品滥用者进行问卷调查.以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分析毒品类型转变组(A组)与非转变组(B组)部分特征的差异及转变原因.结果:A组及B组,分别为293例及580例,复吸者为293例(100.0%)及445例(76.7%),初次滥用平均年龄21.8岁及24.0岁(P=0.00),平均滥用6.0次及2.9次(P=0.59),首次再滥用间隔平均14.5月及23.8月(P=0.00),每次平均滥用费用468.8元及304.1元(P=0.96).A组转向的首要影响因素(前3位)为"好奇"、"同伴影响"及"新型毒品毒性或成瘾性小".结论:云南省传统毒品滥用者多次滥用现象明显,首次再滥用间隔时间短,平均花费较高,易受好奇心理、同伴影响及对新型毒品认识不足等因素影响而转向使用新型毒品.

  • 广州市高校学生多物质和新型毒品滥用的关联性研究

    作者:热米娜;姚晓欣;钟田飞;夏希;顾菁

    目的:了解广州市大学生物质滥用情况,尤其是多物质滥用和新型毒品滥用行为的关联性.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广州市10所院校共265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物质滥用情况,并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及校正分析对物质滥用和新型毒品滥用行为的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3.1%的大学生在过去6个月内吸食过新型毒品.过去3个月内吸烟的人占24.7%,饮酒程度为轻度及以上的人占11%,过去6个月内使用过镇静催眠类药物的人占4.5%.吸烟、饮酒频率越高、使用镇静催眠类药物及滥用物质种类越多的大学生,其新型毒品滥用率越高.结论:广州市大学生多物质滥用情况及对新型毒品滥用行为的影响不容忽视.针对大学生人群的特点,采取针对多物质滥用相关的预防干预措施,有助于减少新型毒品的滥用行为.

  • 经颅直流电刺激对新型毒品成瘾者毒品渴求和自我概念的干预

    作者:谢楠茜;汤永隆;邓刚;刘学灿;周长维;刘晓军

    目的:探究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新型毒品成瘾者的毒品渴求与自我概念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四川资阳强制戒毒所的54名新型毒品成瘾者作为被试,以tDCS干预为自变量,被试的毒品渴求程度与自我评价水平为因变量.实验组分为毒品组和自我组两组,进行了为期40天的tDCS干预实验.结果:两组实验组在进行干预后,毒品渴求水平均有显著下降,同时自我组的自尊水平显著提高,但对照组的前后测数据并未出现这样的差异.结论:该结果和实验假设相符,证明了本次干预是有积极效果的.

  • 吸食新型毒品人员对监所安全的影响与对策

    作者:方英燕;苏俊义

    滥用新型毒品正在成为一个增长迅速并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相比吸食传统毒品人员(主要指海洛因),吸食新型毒品被监管人员更容易出现明显的精神和行为障碍,戒毒治疗和管理教育难度大,严重威胁监管场所安全.本文通过对2009年1月~2011年6月浙江省各监管场所在收押、收治吸食新型毒品被监管人员方面出现的问题与对策的调研,从理论和实践的层面全面总结了公安监管场所对吸食新型毒品被监管人员的管理和治疗方法、手段,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吸食新型毒品人员对监所安全的影响.

    关键词: 新型毒品 监所安全
  • 新型毒品所致精神障碍临床特征的比较

    作者:高淑贞;欧阳筠淋;柯东龙

    目的:了解新型毒品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特征.方法:应用自制吸毒人员一般资料调查表及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对101例新型毒品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进行调查和评定.结果:单独使用K粉或冰毒和两者混合使用3组新型毒品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有所不同,单独使用K粉组的患者出现幻觉的比例明显高于单独使用冰毒或两者混合使用组患者(p均<0.001),而出现妄想的比例则低于单独使用冰毒或两者混合使用组患者(p均<0.05);BPRS评分显示,两者混合使用组患者思维障碍、激活性、敌对猜疑因子分均高于单独使用K粉或冰毒组患者(p均<0.05).结论:不同种类的新型毒品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特征有所不同.

    关键词: 新型毒品 精神障碍
  • 药物依赖者对传统和新型毒品认知的非结构式访谈研究

    作者:袁俏芸;张倩;李凌

    目的:了解药物依赖者对传统和新型毒品的危害和两者差别的认知、接触毒品途径和使用原因与其毒品认知的关系.方法:对56名16-58岁的自愿药物依赖者进行非结构式访谈研究.结果:研究从药物依赖者认知角度揭示了吸毒群体对传统毒品和新型毒品的危害普遍存在认知上的偏差,缺乏正确认识.结论:吸毒原因和滥药类型有较明显的时代迁移特征,提示青少年禁毒教育和戒毒社会服务工作需要紧跟步伐.

  • 新型毒品滥用者的心理健康状态探讨与护理干预

    作者:陈燕玲;朱洁英;卢小明;汤丽敏;周超

    目的:分析与总结新型毒品滥用者的心理健康状态与护理干预方式.方法:抽取入住我院物质依赖科100名新型毒品滥用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100名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运用症状自评量表对新型毒品滥用者的心理健康状态进行评定,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的症状自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毒品滥用者的心理健康情况较差,需要加强对其心理护理干预.

  • 江川县新型毒品使用人群吸毒行为的调查分析

    作者:凌剑波;杨江华;袁浩泉;阮元

    目的:通过对江川县新型毒品使用人群的调查及分析其吸毒行为特征,为针对该人群开展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滚雪球抽样方法于2012年、2013年两次对江川县境内散在新型毒品使用人群进行问卷调查收集人口学资料和吸毒行为,并做统计分析.结果:2012年和2013年分别调查了81人和83人.以未婚、低文化程度、农民和无业人员占多数.两次调查中每周使用新型毒品≥1次分别为65人(80.2%)、57人(68.7%).吸食场所在小旅馆的分别为67人次(51.5%)、76人次(55.9%).朋友也是新型毒品使用者的分别为74人(91.3%)、72人(86.7%).结论:调查对象新型毒品使用频率高,吸毒场所较为隐蔽.朋友中有多数人也是新型毒品的使用者.应重视对人群毒品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加强对新型毒品使用人群的管理.

  • 新型毒品致戒毒人员精神障碍的医疗处置探索

    作者:李宁;张常存;石志斌;王思远;林洪;刘丽萍

    目的:探讨强制隔离戒毒所内新型毒品戒毒人员的精神异常情况及医疗处置模式.方法: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量表对1473例戒毒人员进行精神症状调查并进行BPRS评定,对其中317例存在精神障碍的戒毒人员给予精神药物治疗及其他辅助治疗.结果:317例存在精神症状的戒毒人员中出现情感障碍者在各主要毒品使用者中所占比例均高,分别在20%以上;BPRS缺乏活力和思维障碍因子分在各组中评分均高,均大于6.0以上.经治疗后痊愈率为62.15%.结论:新型毒品常导致吸毒者的精神异常,选择性使用苯二氮卓类(BZD)或非典型抗精神药物治疗及规范的护理、心理治疗等医疗处置措施,治疗新型毒品所致精神障碍的戒毒人员可以取得较好疗效.

  • 心理干预对新型毒品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

    作者:葛琳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新型毒品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将80例新型毒品所致精神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个体化的心理干预.比较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焦虑情绪缓解情况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者经心理干预后,其焦虑状态缓解程度和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新型毒品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焦虑状态,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

  • 新型毒品滥用人员的原因分析和临床分期的认识

    作者:王汉文;宣刚;刘琳;赵筱彤

    目的:研究新型毒品(苯丙胺类兴奋剂)滥用原因及临床分析.方法:采用自编调查问卷,选取本所613例新型毒品滥用者就相关问题进行调查.结果:追求欣快刺激及性快感、好奇、满足对药物渴求、为挣钱性交易、缓解烦恼抑郁情绪等,是新型毒品滥用的主要原因.新型毒品滥用后戒断症状呈阶段性变化.结论:男性以追求欣快刺激及性刺激为新型毒品滥用的主要原因,女性以性交易挣钱为新型毒品滥用的主要原因.吸食新型毒品可出现四个期:即精神兴奋期,透支疲劳期,失落期,恢复期.

  • 吸食新型毒品患者住院治疗期间焦虑情绪的分析及护理对策

    作者:胡玉珍;鲁杰

    目的:评定吸食新型毒品患者的焦虑情绪,分析导致和加重焦虑情绪的影响因素,以利于病房管理.方法:对98例新型毒品滥用的住院患者在入院时、住院一周、住院两周后,用SAS量表进行自评,根据得分情况评定患者的焦虑情绪.结、果:患者入院初期焦虑情绪得分较入院后低,入院一周后焦虑严重.入院一周与入院初比较患者焦虑明显,有显著性差异(P<0.05);入院两周与入院一周比较患者焦虑情绪改变不明显,两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入院初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毒品滥用患者住院治疗期间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尤其在住院一周左右患者的焦虑情绪明显,此期间应重点加强患者焦虑情绪的管理.

101 条记录 2/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