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司法系统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成立对戒毒场所艾滋病防治部门合作的影响

    作者:胡佳;宋伟;郑振玉;张驰;庾波;胡光宇;王超男;王志锋

    目的 了解某省强制隔离戒毒所在司法系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立前后与卫生部门在所内艾滋病防治工作上的合作情况,并比较二者的优劣,为探索强制隔离戒毒所艾滋病防治服务部门新型合作模式提供建议.方法 利用典型抽样方法,考虑地理位置等因素,确定东部某省的两所强制隔离戒毒所作为样本,自行设计“强制隔离戒毒所机构调查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利用目的抽样,即根据研究目的,选择能够提供大信息量或有价值信息的个体作为深入访谈对象.采用自行拟定的访谈提纲,对知情人员进行一对一深入访谈及小组座谈,共访谈了15名管理人员.结果 该省目前正在试行以司法系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桥梁的新型强制隔离戒毒所艾滋病防治部门合作模式.相较于传统模式,司法系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成立对场所内艾滋病防治工作部门合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场所安全、戒毒人员身体健康、沟通协调、工作效率等方面.结论 以司法系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桥梁的合作模式是该省对强制隔离戒毒所艾滋病防治服务部门合作新的尝试与探索,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男女对照分析

    作者:蔡成华;高素文;王丽娟;孔燕

    目的:通过比较强制隔离戒毒(简称“强戒”)人员的性别差异,从而提出对强制隔离戒毒者预防及强戒的分期分类管理.方法:对2008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收戒的3993名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以性别分组分别对总体强戒人员及吸食不同种类毒品的强戒人员在年龄、受教育程度、户籍所在地、民族、职业、婚姻、吸毒方式及吸毒史等方面进行两组对照比较.结果: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在人口学特征上男女之间有统计学差异,在年龄、文化程度、职业(x2 =143.37,95.84,54.25;P=0.000)方面,女性强戒人员年龄多在30岁以下,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以无业者居多;在吸食毒品种类、吸食方式、吸毒史上,男女之间有统计学差异(x 2=37.43,10.79,23.83;P=0.000),女性强戒人员多吸食新型毒品,以烫吸的方式吸食毒品,吸毒史多在1~3年.新型毒品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在人口学特征上男女之间有统计学差异,在年龄、文化程度、职业(x2=122.90,29.46,42.36;P=0.000)方面,女性新型毒品强戒人员年龄20岁以下的较多,高中及中专的人员较男性多,以无业者居多;新型毒品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在吸食方式上无统计学差异(x2=1.65,P=0.44),在吸毒史上有统计学差异(x2=17.27,P=0.001),女性新型毒品强戒人员吸毒史比男性短.传统毒品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在人口学特征上男女之间有统计学差异,在年龄、文化程度、职业(x2 =17.85,40.29,38.16;P=0.000)方面,女性传统毒品强戒人员年龄40岁以下的较多,高中及中专的人员较男性多,以无业者居多.在吸毒方式、吸毒史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在人口学特征上男女之间有统计学差异,女性强戒人员年龄多在30岁以下,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以无业者居多.女性是新型毒品的受害者,吸毒时间早;收戒的传统毒品依赖者男女处于一个文化层次,但是女性的吸毒年龄要比男性年轻,女性沾染传统毒品的年龄呈现年轻化的趋势.

  • 甲卡西酮成瘾者的心理特点及其对戒毒的启示

    作者:张峰;殷海博;张乐雅;苏贵生;史庆国;贾志刚;王立勋;杜妍;刘宁;夏嫣雨;张卓;杨波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中甲卡西酮成瘾者的心理特点,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分类矫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问卷收集甲卡西酮组(177人)、冰毒组(153人)和海洛因组(64人)的人口学信息、毒品滥用史和人格特点,比较不同组心理特点的异同.结果:3组成瘾者在年龄、受教育程度、首次吸毒年龄、强戒次数和吸毒使用时间上均存在显著差异(F=14.24,5.34,20.93,119.74,189.85;P<0.01).甲卡西酮组的冲动性和感觉寻求显著低于冰毒组和海洛因组(F=4.53,13.13;P<0.01),自我控制显著高于冰毒组和海洛因组(F=9.99,P<0.01),只有冰毒组的身体攻击得分显著高于甲卡西酮组(F=5.03,P<0.01).成瘾者的首次吸毒年龄与冲动性、感觉寻求呈显著负相关,与自我控制呈显著正相关(r=-0.227,-0.312,0.217;P<0.001).结论:不同毒品成瘾者具有不同的人格特点,应根据成瘾者的心理和行为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矫治.

  • 76例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司法精神病鉴定分析

    作者:杜颖;谭常赞;黄祖历

    目的:探讨司法精神病鉴定中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并对是否需要及时所外就医进行评估.方法:收集2014年10月至2015年5月广东省三间强制隔离戒毒所委托鉴定,并诊断为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的案例76例,采用自编调查表对相关信息进行归类分析.结果:苯丙胺类兴奋剂(冰毒、摇头丸等)使用广泛.有精神病性障碍表现者55例(72.4%),为常见,主要表现为幻觉、被害妄想等.需及时所外就医60例(78.9%).结论:吸食苯丙胺类兴奋剂较早较多出现精神症状,吸毒至出现精神症状时间不一,且主要表现为精神病性障碍,被鉴定人多数需及时所外就医.

  • 南海强制隔离戒毒机构医疗专业化建设新模式

    作者:黄美泰;周慧萍;余泳;杨杏华;徐永涛

    为提高南海区强制戒毒机构医疗水平,实时掌握吸毒患者健康状况,避免因小病酿成大病,甚至错失抢救时机而发生病亡事件.佛山市南海区罗村医院与公安机关联合开展戒毒场所卫生专业化建设,构建了三级医疗保障体系.有效解决戒毒场所医生难招、设备缺乏、水平不高、医疗条件有限等现实困难.避免病、残吸毒人员通过自伤、自残等手段逃避法律的打击,联合公安搭建"应收尽收"平台.

  • 强制隔离戒毒工作的实践路径初探

    作者:李宁;周海波

    《禁毒法》颁布实施以来,强制隔离戒毒在我国戒毒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也遇到了戒毒人员复吸率偏高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强制隔离戎毒工作的发展.本文从生理、心理、家庭、社会等方面入手,对强制隔离戎毒的矫正方法、戒治模式进行探讨,为深化强制隔离戒毒工作创新、提高戒断效果提供参考.

  • 浙江省集中强制隔离戒毒的HIV感染者“331”管理模式

    作者:贾东明;郭崧;余志军

    本研究在总结HIV戒毒人员管理中经验的基础上,充分整合戒毒场所内的各类管理和戒治举措,构建符合浙江特色的“331”HIV戒毒人员管理模式.在保证集中收治的HIV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安全的前提下,有效地开始教育矫治,戒毒诊治、日常医疗工作,维护法律给予这部分人群的尊严和权益,提高其生存、生活质量,同时,化解其负性情绪,消除隔阂,强化学习,为有效融入社会打下基础.通过近一年的运行实践,HIV戒毒人员在遵规守纪、教育学习、患病就诊率以及CD4指标这四组数据均有了显著的提升,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建议.

  • 对司法行政机关戒毒医疗工作的两点思考

    作者:贾东明;沈阳;郭崧;余志军

    随着国家对戒毒医疗工作的不断重视和规范,与戒毒医疗或戒毒康复领域相关的研究和报道不断出现.本文从场所内医疗工作的分级、以及戒毒医疗工作应当和社区康复同步两个方面阐述了作者对当下司法行政机关戒毒医疗工作的现状的理解和展望,希望能推动戒毒医疗工作的科学、良性发展.

  • 针对苯丙胺类兴奋剂强制戒毒管理模式的探索

    作者:张忠明;周延明;赵艳明;朱波;苏睿

    苯丙胺类兴奋剂已成为新型毒品中滥用为广泛、危害极大的精神活性物质.由于苯丙胺类兴奋剂与以海洛因为代表的传统型毒品在药理机制、脏器损害、精神行为及戒断表现等方面有本质区别,因此承袭传统阿片类物质成瘾者的强制戒毒管理模式,则仅能缓解戒断症状,而无法从根本上戒断毒瘾,导致苯丙胺类新型毒品的滥用情况屡禁不止,屡戒不断,复吸率居高不下.鉴于新型毒品的特殊性,我们拟对苯丙胺类兴奋剂强制戒毒监所管理模式进行深入的探索,以强制戒毒所管理办法为指导,引导他们如何完成生理脱毒、心理康复、回归社会和重塑人生的完美蜕变.

  • 强制隔离戒毒所购买专业服务分析

    作者:张廷梁;孙亚杰

    本文针对我国强制隔离戒毒所戒毒医疗、心理矫治、职业技能培训薄弱的现状,提出强制隔离戒毒所应购买专业服务,进行社会化戒治,提升科学戒治水平.

  • 对我国强制隔离戒毒第一案引发的若干问题的思考-基于行政法的立场

    作者:曾文远;关纯兴

    <禁毒法>第38条第二款因其规定之法律要件的模糊性和相应配套法规的欠缺性,必然会导致吸毒人员对公安机关对其适用强制隔离戒毒在法律适用和事实认定两个方面均有争议,新近发生的一起行政诉讼案即为典型反映.本文即围绕着这些争议的解决,从吸毒行政法律规制的实在法立场出发,结合行政强制、行政诉讼事实审查标准、行政法律适用等行政法基本理论,细致探讨了公安机关相应的裁量权限以及法院对其审查态度.

  • 个案工作在强制隔离戒毒领域的应用研究

    作者:符军;宋维俏;郭青;符安之

    随着强制隔离戒毒工作科学化、专业化、社会化要求,本文尝试论述个案工作方法应用于强制隔离戒毒领域的可行性,并对其实施过程进行分析,寻求应用的实践价值.

  • 我国强制隔离戒毒人员 SCL-90评分的 meta 分析

    作者:贾东明;郭崧

    目的:分析我国强制隔离戒毒人员10年来的总体心理健康状况,为戒毒人员戒毒康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05-2014年间的50项戒毒人员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结果进行 meta 分析,并进行同质性检验、亚组分析、和发表偏倚分析。结果:戒毒人员在 SCL-90的各因子得分均高于成人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和女性戒毒人员在性别上 SCL 各因子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戒毒人员2005-2009年和2010-2014年,两年份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可以在此基础上计算出全国戒毒人员 SCL-90常模。结论:强制戒毒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比普通人群差,男女性别间无明显差别,同时不存在年份差别。

  • 生物反馈疗法对64名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随机对照试验

    作者:贾东明;钱世军;潘云清;谢文

    目的:探究生物反馈疗法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生理、心理康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64例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分成试验组(n =32)与对照组(n =32),对照组只进行强戒场所的常规康复管理,实验组除常规康复管理外进行20次生物反馈治疗,观测皮电 EMG 和脑电 EEG(α波,θ波)指标变化,分别于治疗前以及治疗结束时,应用 SAS、SDS 量表以及第三方评价进行测评,评估治疗前后心理生理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间量表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EG 组的 SAS、SDS 得分均低于 CG 组,且有统计学意义;EG 组肌电 EMG 值降低、脑电 EEG 值(α波,θ波)升高。结论:通过生物反馈的 EMG 和α-θ波训练治疗对改善康复期戒毒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有积极作用。

  • “五疗并举”在强制隔离戒毒中的作用

    作者:赵庆春

    "三五一"戒毒模式是以《禁毒法》为基础,遵循"以人为本、科学矫治、专业指导、长期服务"的工作理念.以促进戒毒工作法制化、规范化、系统化,提高戒毒工作的质量和效益为出发点.在研究和总结多年劳教戒毒、强制戒毒、戒毒康复等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我们探索出的一种较为科学、规范、系统、有效、实用,具有新疆地域特色的综合性戒毒工作模式.

  • 浙江省集中强制隔离戒毒男性HIV 感染者人群特征及心理状况分析

    作者:贾东明;郭崧;余志军

    目的:充分了解和掌握集中强制隔离戒毒的HIv 感染者人群特征及心理状况,并对其管理和矫治措施提供建议。方法:对364名男性HIv戒毒人员的基本情况以及SCL-90、SDS、SAS评分进行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Iv戒毒人员以青壮年为主,婚姻状况不稳定,文化程度初中以下为主,无固定职业,HIv感染以静脉注射和不洁性行为为主;SCL-90评分躯体化症状、敌对、抑郁和焦虑四项均高于全国戒毒人员常模( P<0.05),SDS/SAS评分显示抑郁和焦虑情况较为普遍。结论:为HIv戒毒矫治工作提供数据支持,根据HIv戒毒人员自身特殊性,提出对其管理和戒治工作必须要有制定相关的法律制度,同时构建符合HIv戒毒人员实际情况的管理和戒治模式。

  • 试论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身体康复工作流程的设计

    作者:贾东明;郭崧

    《禁毒法》明确了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以下简称“戒毒人员”)的“违法者、病人和受害者”这一多重性,同时要求“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帮助吸毒人员戒除毒瘾、教育和挽救吸毒人员”。身体康复相比较医疗、心理、认知和习艺而言,其内涵和外延均未有一个科学和规范的定义,从而也就导致了当前对于戒毒人员的“身体康复”存在着众多的“乱象”,由此带来了“身体康复”在实践工作中的模糊性和随意性,要使身体康复手段在戒毒工作中真正发挥其应有的效用,就需要结合场所的戒治工作和专业机构设置情况以及戒毒工作的流程对其进行一次“由点即线,由线到面”的整理和梳理,并构建出科学和规范的运行体系。

  • 强制隔离戒毒所内的社区建设

    作者:李一成

    未来的戒毒工作应走专业化和社会化之路。专业化是必有之义。在社会化方面,强制隔离戒毒工作要探讨如何与社区戒毒更好实现无缝对接,如何尽量不脱离社会,如何从具体可操作的途径来实现戒毒人员与社会的同步发展。本文提出了强制隔离戒毒所内社区建设的一些设想。

  • 《禁毒法》修订背景下强制隔离戒毒制度的完善(上) ——基于多地戒毒工作实证调研的思考

    作者:靳澜涛

    国家禁毒办于近日启动了对《禁毒法》的修订工作,强制隔离戒毒作为《禁毒法》确立的三大基本戒毒措施之一,立法原旨在制度层面上落实不佳,亟待通过《禁毒法》的修订协调两者关系.例如收戒力度过大导致社会化戒毒措施萎缩、戒毒周期固定难以进行分类处遇、医疗卫生部门参与不足缺乏科学评估、戒毒执行主体分离导致衔接不畅、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存在立法空白等等.借鉴境外戒毒立法经验,我国强制隔离戒毒制度完善的基本方向是:戒毒决定程序司法化、戒毒周期制定弹性化、戒毒管理机构一元化、戒毒执行过程医疗化、检察机关监督法治化.

  • 对广西、福建、海南三省439例海洛因成瘾者强制和自愿戒毒复发率的比较分析

    作者:顾悦;张锐敏

    目的:比较和分析强制和自愿戒毒 (美沙酮维持治疗) 对海洛因成瘾者复发率的差异.方法:对439例强制和自愿戒毒者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结果:强制戒毒者的操守时间90 d, 180 d, 365 d的复发率均高于自愿戒毒者 (分别为59.0%与34.6%, 38.7%与19.2%, 23.4%与10.3%, P值均≤0.01), 30 d内的复发率无明显差异 (77.9%与67.9%, P=0.08) .结论:海洛因成瘾者复吸率高, 强制和自愿戒毒都会复发, 戒毒是长期且反复的过程.

37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