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隔药灸对慢性炎性内脏痛大鼠下丘脑SP、5-HT及c-Fos的影响

    作者:李志元;黄燕;杨延婷;张丹;吴焕淦;施征;贾一凡;张翠红;刘婕

    目的:本研究主要观察隔药灸对慢性炎性内脏痛大鼠下丘脑P物质、5-羟色胺和c-Fos含量的影响,探讨隔药灸治疗慢性炎性内脏痛的镇痛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隔药灸组和假隔药灸组.采用三硝基苯磺酸合50%乙醇灌肠的方法制备慢性炎性内脏痛大鼠模型.隔药灸组选取双侧天枢穴、气海穴进行隔药饼灸治疗;假隔药灸组仅在穴位上放置药饼和艾炷,不点燃艾炷;模型组和正常组均不进行治疗,只做与隔药灸组相同的固定.治疗结束后,采用腹壁撤回反射评分(AWR)、机械性缩足反射阈值(MWT)、热缩足潜伏期(TWL)观察大鼠痛行为的变化,采用ELISA技术检测各组大鼠下丘脑P物质、5-羟色胺、c-Fos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AWR评分显著升高(P<0.05),MWT、TWL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假隔药灸组比较,隔药灸组大鼠AWR评分降低(P<0.05),MWT、TWL评分均显著升高(P<0.01);假隔药灸组与模型组比较,AWR、MWT、TWL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下丘脑P物质、5-羟色胺、c--Fos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假隔药灸组比较,隔药灸组大鼠下丘脑P物质、5-羟色胺、c-Fos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假隔药灸组与模型组比较,下丘脑P物质、5-羟色胺、c-Fos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药灸能降低慢性炎性内脏痛大鼠下丘脑P物质、5-羟色胺、c-Fos的含量,该作用可能是隔药灸治疗慢性炎性内脏痛发挥镇痛作用的重要中枢机制.

  • 慢性内脏痛的病理机制研究和临床治疗新进展

    作者:张弘弘;孙艳;徐广银

    慢性内脏痛(Chronic Visceral Pain, CVP)是指来自内脏器官的疼痛,它有别于躯体痛。功能性胃肠疾病如肠易激综合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病人常常伴有慢性内脏痛。由于CVP的病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和新疗法的发展缓慢,因此,目前针对内脏痛的治疗手段非常有限且效果不佳。建立更符合临床疾病特征的实验动物模型是研究CVP发病机制和设计个体化治疗举措的关键所在。已有的研究表明环境因素和应激等不良刺激与CVP的发生发展密不可分。在这篇综述里,我们将以慢性内脏痛中功能性胃肠疾病为例,首先介绍用于模拟CVP的啮齿类动物模型,并从应激、炎症、肠道菌群紊乱和免疫功能改变等多方面讨论慢性内脏痛的病因和病理机制;后,我们还对功能性胃肠疾病如IBS和慢性胰腺炎性内脏痛的新的潜在治疗方法和举措进行了归纳和分析。

  • 慢性内脏痛的治疗进展

    作者:周霖

    内脏痛是指伤害性刺激激活内脏器官痛感受器而产生的疼痛.内脏痛每年消耗大量医疗费用,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对外周和中枢水平表达的主要神经肽和介质有了深入的研究,也说明了其在内脏痛过敏中所起的作用.针对内脏痛产生、传导、整合的各个环节,研制出了各种作用于外周信号转导和致敏、作用于中枢信号转导、作用于调节通路的药物.另外,尚有一些慢性内脏痛非药物治疗,在动物实验和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 脊髓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在大鼠慢性内脏痛中的作用

    作者:李为民;崔可密;周娟;王晓艳

    内脏痛觉过敏的产生涉及外周敏化和中枢敏化两种机制.中枢敏化在内脏痛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中枢敏化的形成涉及多种神经递质受体,尤其是脊髓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在组织损伤和炎症导致躯体痛的中枢敏化形成中起重要作用[2,3].有研究表明,脊髓NMDA受体参与了急性内脏痛的发生[4,5],而其在慢性内脏痛中的作用尚不明确.本研究拟评价脊髓NMDA受体在大鼠慢性内脏痛中的作用.

  • 隔药灸"天枢"、"气海"穴对慢性炎性内脏痛大鼠血清P物质、TNF-α及PGE2的影响

    作者:黄燕;李志元;杨延婷;赵嬿;张丹;吴焕淦;施征;张翠红;朱毅

    目的:观察隔药灸天枢、气海穴对慢性炎性内脏痛大鼠痛行为和血清P物质、TNF-α及PGE2的影响,探讨艾灸对慢性炎性内脏痛镇痛效应的外周机制.方法: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隔药灸组和假灸组.除正常组外,其余三组均采用三硝基苯磺酸灌肠制备慢性炎性内脏痛大鼠模型.隔药灸组采用隔药灸天枢、气海穴治疗;假灸组仅在穴位上放置药饼和艾炷,不点燃艾炷;模型组和正常组均不进行治疗,只做与隔药灸组相同的固定.治疗结束后,检测大鼠腹壁撤回反射(abdominal withdrawal reflex,AWR)评分、机械性缩足反射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和热缩足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TWL);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P物质、TNF-α和PGE2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AWR评分在各个扩张压力下均显著升高(P<0.01),MWT、TWL均显著降低(P <0.05,P<0.01);与模型组和假灸组比较,隔药灸组大鼠AWR评分在各个扩张压力下均降低(P<0.05),MWT、TWL均明显升高(P <0.05,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P物质、TNF-α及PGE2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和假灸组比较,隔药灸组大鼠血清P物质、TNF-α及PGE2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隔药灸对慢性炎性内脏痛大鼠有镇痛作用;隔药灸能有效降低慢性炎性内脏痛大鼠血清P物质、TNF-α、PGE2水平进而发挥镇痛效应.

  • 慢性内脏痛及其信号转导通路的研究进展

    作者:雷卫平;孙建良

    背景 慢性内脏痛是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FGID)和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CP)的主要症状,这种疼痛不但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是其寻求医疗帮助的主要原因,但目前有关内脏痛的确切机制仍不清楚,因而其治疗效果不佳. 目的 就当前慢性内脏痛及其信号转导通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内容 介绍内脏痛及其信号转导通路、神经胶质细胞特别是脊髓小胶质细胞在慢性内脏痛中的作用. 趋向 脊髓小胶质细胞可能是未来慢性内脏痛治疗的新靶点.

  • 槲皮素对大鼠DRG神经元Nav1.8电流的作用及机制

    作者:刘丽娜;于鹏;陈利;孙志广;汤依群

    研究槲皮素(Que)对大鼠脊髓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Nav1.8通道电流(INav18)的作用.在急性分离的大鼠DRG神经元上,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Que干预INav1.8的剂量-反应关系以及Que影响的Nav1.8通道电压依赖的激活和失活特性.结果显示Que(10,30,100 μ mol/L)可浓度依赖地抑制DRG神经元INav1.8峰值,峰值抑制率分别为(15.32±3.43)%,(22.92±8.24)%和(47.29±11.42)%,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21.38 μmol/L,Hill系数为0.76;100 μmol/L Que可使DRG神经元的Nav1.8通道激活曲线向去极化方向偏移了0.83 mV,失活曲线向超极化方向偏移了1.86 mV;且与干预前比,半数失活电压(V1/2)为-(40.23±0.25) mV,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Que可浓度依赖和电压依赖地抑制DRG神经元Nav1.8通道活性,进而降低痛觉信息的传递,改善慢性内脏痛.

  • 脊髓5-HT2A受体对大鼠慢性内脏痛敏反应及其电针治疗的影响

    作者:焦海霞;刘庆;林春;陈瑜;陈爱琴

    目的 探讨脊髓5-羟色胺2A(5-HT2A)受体对大鼠慢性内脏痛敏反应及其电针治疗的影响.方法 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慢性内脏痛模型组、模型加溶媒对照组、模型加酮色林组、模型加电针组、模型加针药合用组等6组.慢性内脏痛模型采用对新生幼鼠给予结直肠扩张刺激方法制备;电针选取双侧"足三里"和"上巨虚",疏密波,强度1 mA,持续30 min,隔日1次,持续4次.记录各组大鼠在结直肠扩张刺激诱导下腹壁撤退反射评分和腹外斜肌放电幅值.结果① 在20和40mmHg压力刺激下,模型加酮色林组大鼠腹壁撤退反射评分高于模型组(P<0.05,P<0.01)和模型加针药合用组大鼠(P<0.05,P<0.01).② 在3种不同压力刺激下,模型加酮色林组大鼠腹外斜肌放电幅值皆高于模型组和模型加针药合用组大鼠(P<0.05).结论 脊髓5-HT2A受体能够降低慢性内脏痛大鼠的痛觉敏化,但在电针治疗慢性内脏痛敏反应中可能不起主要作用.

  • SB203580对慢性功能性内脏痛大鼠痛觉敏感性的抑制作用

    作者:黄扬;陈倩倩;龚进;林威;唐影;林春

    目的:探究p38MAPK阻断剂SB203580对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 大鼠痛觉敏感性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通过新生期给予伤害性结直肠扩张刺激建立IBS大鼠模型,检测腹外斜肌对结直肠扩张的放电幅值来评估大鼠是否出现内脏痛觉敏化.观察鞘内注射SB203580后大鼠内脏痛觉敏感性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鞘内注射SB203580后大鼠脊髓胸腰段和腰骶段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大鼠相比,新生期伤害性刺激可致成年IBS大鼠内脏痛觉敏感性显著增高(P<0.05);IBS 大鼠腹外斜肌对40 与60 mmHg 结直肠扩张压力的放电反应在鞘内注射 10 μg SB203580后较注药前显著降低 (P<0.05);然而正常对照大鼠鞘内注射等量 SB203580前后在相同压力下腹外斜肌放电没有显著差异;同时与溶媒组相比,鞘内注射10 μg SB203580后IBS大鼠脊髓胸腰段及腰骶段BDNF的表达显著减少(P<0.05) .结论:p38MAPK阻断剂SB203580可以缓解IBS大鼠的内脏痛觉敏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脊髓胸腰段及腰骶段BDNF的表达.

  • 母婴分离所致的慢性内脏痛对成年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和旷场行为的影响

    作者:唐影;戴亨纷;焦海霞;陈宇超;吴思洋;吴盈;林燕春;林春

    目的:观察母婴分离所致的慢性内脏痛对成年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和旷场行为的影响.方法:模型组大鼠于出生后第3~21 d,每天接受3h母婴分离,对照组大鼠不做分离处理;8周龄时,使用腹壁撤退反射评分和痛阈测定方法筛选出有慢性内脏痛的大鼠;Morris水迷宫检测成年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旷场实验评估成年大鼠的旷场行为;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大鼠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表达变化.结果:(1)母婴分离成年大鼠分别在20、40、60、80 mmHg压力下的腹壁撤退反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大鼠(P<0.05),而其痛阈显著低于对照大鼠(P<0.05).(2)与对照组相比,母婴分离大鼠水迷宫的寻台潜伏期与平均平台象限滞留时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3)与对照大鼠相比,母婴分离大鼠旷场运动的总路程和总速度无显著差异(P>0.05),但中心路程和中心路程时间显著减少(P<0.05).(4)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母婴分离大鼠海马内BDNF的表达与对照相比显著降低(P<0.05).结论:母婴分离所致的慢性内脏痛对成年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和自主探究行为无显著影响,但能引发成年大鼠的心理焦虑,该效应可能与海马BDNF的表达减少有关.

  • 尼氟酸抑制慢性内脏痛大鼠海马CA1区突触长时程增强

    作者:祝福存;陈瑜;林春;蔡琴燕;陈爱琴

    目的:探讨尼氟酸(HCN2特异性阻断剂)对慢性内脏痛大鼠海马CA1(cornu ammonis 1)区突触长时程增强(LTP)的影响.方法:选用新生SD大鼠(雌雄不分)出生后8~14 d内,每天固定时间给予1次60 mmHg压力的结直肠扩张刺激建立慢性内脏痛模型,大鼠成年后通过测量腹外斜肌对结直肠扩张引起的放电反应来评估肠道痛觉的敏感性.采用离体脑片场电位的记录方法,观察慢性内脏痛大鼠海马CA1区场电位LTP的变化,并观察不同浓度(25 ~75 mg/L)的尼氟酸对慢性内脏痛大鼠海马CA1区场电位LTP的影响.结果:慢性内脏痛大鼠海马基础场电位的幅值及斜率与正常大鼠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高频刺激后模型大鼠诱导出的LTP幅值及斜率的变化率与正常大鼠比较均显著增加(P<0.05);尼氟酸对正常大鼠离体海马场电位LTP的峰值和斜率没有任何影响,但是不同剂量(25 ~75 mg/L)的尼氟酸可剂量依赖性显著降低慢性内脏痛大鼠离体海马场电位LTP的峰值及斜率.结论:HCN2通道可能参与慢性内脏痛大鼠海马场电位LTP的易化过程.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