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上品:丹砂

    作者:《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内容:味甘,微寒。甘言味,寒言性,何以不言色与气?盖入口则知其味,入腹则知其性,若色与气则在下文主治之中可推而知之也。主身体五脏百病。百病者,凡病皆可用,无所禁忌,非谓能治天下之病也。凡和平之药皆如此。养精神,凡精气所结之物,皆足以养精神。人与天地同,此精气以类相益也。安魂魄,亦入心,重镇怯。益气。气降则藏,藏则益。明目,凡石药皆能明目,石者金气所凝,目之能鉴物,亦金气所成也。又五脏之精皆上注于目,目大小属心,丹砂益目中心脏之精。杀精魅邪恶鬼。大赤为天地纯阳之色,故足以辟阴邪。久服,通神明,不老。能化为汞。石属金,汞亦金之精也。凡上品之药,皆得天地五行之精以成其质。人身不外阴阳五行,采其精气以补真元,则神灵通而形质固矣。但物性皆偏,太过不及翻足为害,苟非通乎造化之微者,未有试而不毙者也。

  • 论“五脏之精”及其在中医防治老年病中的意义

    作者:郁志华;林水淼

    本文通过对《黄帝内经》和《黄帝内经集注》注释中关于“五脏之精”的条文和注释研究,认为五脏之精是构成脏器形质和维持其功能的物质基础,结合上海市名中医林水淼教授防治老年病的临床经验总结,强调补益五脏之精是“还精”固柢、延缓衰老、防治退行性疾病的重要途径。

  • 健脾益肾敛精法治疗肾病蛋白尿初探

    作者:顾振强

    中医肾病是指肾和膀胱在外感或者内伤等因素影响下,造成功能失调和病理变化的一类病证.肾为"先天之本","肾主水,受五脏之精而藏之".所以人的生长、发育、生殖乃至呼吸、消化、内分泌等无不与肾有关.肾病一般以虚证为主,虚实夹杂,迁延难愈,尤其是随着人口逐步老龄化,肾病的发生率也日益提高.其初起症状多以水肿、腰酸多见,一旦出现持续性蛋白尿则治疗颇为棘手.

  • 中医五脏病与情志关系的调研

    作者:贾蕾蕾;王晓娟;王玲玲;李小月;郄秋红;钱连香;杜建杰

    情志理论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内经>认为五志,即"怒、喜、思、悲、恐"五种情志变化与内脏有密切的关系.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悲",肾"在志为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明确了情志的产生以五脏之精气为物质基础.当五脏发生虚实盛衰变化时,往往对外界某种刺激极为敏感,会直接影响到人的情志活动,而有情志异常的相应表现.<素问·宣明五气篇>云:"精气并于心则喜,并于肺则悲,并于肝则忧,并于脾则畏,并于肾则恐,是谓五并,虚而相并者也".马莳注释日"此言五脏既虚,故精气并之,则志不能禁也".<灵书·本神>中又有"肝藏血,血舍魂,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心藏脉,脉舍神,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也是脏腑功能失常导致情志异常.以上<内经>的论述,既强调五志分属于五脏,又强调脏腑的病理变化因气血虚实等不同,五志不拘泥于五脏,心在志为喜,气虚则悲;肝在志为怒,气虚则恐,精气并则忧.同时,随着现代医学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转变及心身医学的发展,近年来心身医学对多发病、常见病的心理、情绪改变等也有初步研究,并取得一定结果[1].为探讨中医脏腑疾病与情志异常的关系,我们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不同脏腑疾病的患者进行了调查研究.

  • 试论"生殖之精”

    作者:江海身

    在中医学范畴中,生殖之精与肾精一直是两个极易混淆的概念.历代大部分医家都将二者等同起来,认为肾精即是生殖之精.时至今日,持此观点者仍占主导地位.例如<简明中医辞典>(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对"肾精”的解释是:"肾脏生殖之精,属肾阴的范围.”由于概念的混淆,导致了理论及临床的偏差,古今医家大多将节制房事作为养生之道,甚至产生了许多不恰当的养生观点和方法.诸如忍精不泄、还精补脑等房中养生术,均为在此种错误观点的误导下形成的.笔者认为,这种概念的混淆和错误的养生思想对中医学的发展极为不利,无论从中医理论建设还是临床实践出发,都有澄清的必要.下面谨就自己的浅见就教于同道.

  • "五劳所伤"与自我调节

    作者:赵广兰

    <素问·宣明五气篇>中提出"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行伤筋,久立伤骨,是谓五劳所伤",养生之道要忌"五久",但这"五久"却是平时容易被忽视的问题.久视伤血眼受血养而能视,五脏之精上注于目,乃能照明万物.过度使用目力,轻则两目疲劳,重则导致疾病.

  • 精的存在形式小议

    作者:王汉裕

    <素问·金匮真言论>曰:"夫精者,身之本也."<灵枢·决气>曰:"两精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灵枢·经脉>曰:"人始生,先成形."<灵枢·本神>也说:"生之来,谓之精."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成、发育及各种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人体的各脏腑组织器官均由精这种种物质构成.精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之精即肾精.广义之精指脏腑之精,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后天之精由脾胃化生,然后化生气、津液、血,输送灌注于各脏腑组织,成为各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余者由肾贮藏,成为肾精,即后天之精.故<素问·上古天真论>说:"肾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素问·经脉别论>谓"散精于肝"、"淫精于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脾气散精"、"水精四布".<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阴精需不断供养阳气,阳气才能发挥其功能;阳气需护卫于外,阴精才能守于中而不致泄漏.又曰:"风客淫气,精乃亡."风邪属阳,淫侵人体,易耗气伤阴,故"精乃亡".<素问·病能论>:"脏有所伤,乃精有所之,寄则安."<素问·金匮真言论>曰:"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此"精"并非独指肾精.反之,如肾精亏损,则身体虚弱,精神萎靡不振,容易遭受病邪侵害.故五脏只有贮存充足的精,才能发挥其自身的特点,才能成为"中之守"、"中之强".故<灵枢·本神>说:"是故五藏主藏精者也."不论脏腑的气或血或津液,只要一者受损,则变生疾病.很显然,精不只为肾精之意,亦包括气、津液、血.如卫外不固则汗出而伤阴.同样,精亦可分阴阳.五脏之阴气由五脏之精气中属阴的部分所化,是五脏之精的滋养、宁静、抑制作用的表达;五脏之阳气由五脏之精属阳的部分化生,是五脏之精的温煦、推动、兴奋等作用的表达.五脏之精又可阳化气,阴成形--血、津液等.

  • 阎兆君从气池辨治儿科疾病经验

    作者:张洪敏;阎兆君

    气池位于眼平视时瞳孔下1寸部位,相当于眶下孔之处。医家董罕认为“气池红,主伤风,传变在脏,三焦有热证”。东垣在《兰室秘藏》指出“夫五脏六腑之精气,皆受于脾,贯于目。……目者血脉之宗也,故脾虚则五脏之精气皆失所司,不能归明于目矣……”认为脾虚可引起气池的变化。钱乙在《小儿药证直诀》中凭借目之见症以确定病位、揭示病机、鉴别病证、判断病势。钱乙论目之说,可帮助以目诊诊断小儿疾病,对临床有重要指导意义。从解剖学分析,人眼睑皮肤是人体皮肤中薄的部位,皮下组织层为疏松的结缔组织,眼睑部血管丰富,且血管支相互吻合,睑内有两个静脉弓和两个动脉弓,故血流变化时易表现在此处。阎兆君教授认为,可从气池的色泽、范围变化趋势辨治儿科疾病。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