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天津市宝坻区2007年居民全死因期望寿命分析

    作者:刘金辉

    居民全死因期望寿命是衡量人群健康状况和生存质量的重要指标,人群死亡率的高低及其趋势是评价社会卫生状况的主要方面,并直接影响到居民的期望寿命.本文对宝坻区2007年居民全死因期望寿命进行了研究分析,借以增强人群的慢性病防控意识,主动改善生活质量,延长平均期望寿命.

  • 1995~2000年苏北农村240例幼儿死亡情况调查

    作者:叶传昌

    很多报道表明,随着我国经济和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农村地区婴儿死亡率逐年下降,这使得人群中总死亡率大幅度降低,居民的期望寿命得以延长.但有关1~4岁的幼儿死亡情况报道不多.本调查研究收集了1995~2000年苏北某农村地区幼儿死亡全部240例,试图对苏北农村近几年幼儿死亡情况作些探讨和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社区健康管理的认识与思考

    作者:郑彬;张勘

    目前,中国正处于快速健康转型阶段[1].经济发展、教育普及和科技进步促进了医疗水平的提高、人群生活质量的改善、人群期望寿命不断提高.同时,总和生育率下降,人口模式发生了转变,尤其是在大中城市,老龄化日益严重.流行病学模式也发生了重大转变,在死亡构成比中一度占首要地位的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构成比不断下降,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和精神性疾病等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构成比不断上升,已经成为威胁人群健康的首要因素.

  • 多重心血管病危险综合防治建议

    作者: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吴兆芬

    近3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民的生活和医疗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从总体看,人民的健康水平明显提高,期望寿命逐年延长.但近30年的研究表明,我国人群心血管病(主要是高血压、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发病年龄提前.这种上升趋势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1]:(1)人口老龄化.(2)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上升.(3)传染病的有效控制导致非传染病相对上升.由于心血管病的高致残率和死亡率,心血管病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如何应对和遏止我国心血管病的上升势头是摆在每一位医务工作者面前的严峻挑战.

  • 江苏省1990~1999年汽车驾驶员潜在减寿年数分析

    作者:荀鹏程;蔡辉

    目的了解汽车驾驶员的健康状况和明确20世纪90年代主要死因对江苏省汽车驾驶员"早死"之危害. 方法采用Reed-Merrell方法编制截缩简略寿命表,并应用减寿分析方法对江苏省5城市驾驶员与非驾驶员1990~1999年的死因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驾驶员在20周岁时平均预期寿命为55.36岁,较同期对照组低0.70岁;驾驶员和非驾驶员全死因减寿率分别为35.07‰和42.65‰,而全死因标化减寿率分别为42.45‰和41.14‰.损伤与中毒在驾驶员死因构成顺位中居第4位,而在减寿率顺位排列中居首位.结论驾驶员健康水平低于非驾驶员,尤其是进入中年后的死亡风险增加,健康水平下降,值得重视.对驾驶员"早死"危害大的疾病是损伤和中毒.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997~1999年居民期望寿命调查分析

    作者:李凡卡;陈春燕;刘为

    目的分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世纪末的居民期望寿命和与寿命有关的指标.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获得期望寿命、死亡率、死因顺位、去死因寿命、潜在减寿年数(YPLL)及人口长寿水平等指标,并对各项指标进行简要分析. 结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兵团)1997~1999年期望寿命为75.61岁,男性为72.73岁,女性为80.02岁;农牧团场的期望寿命为73.97岁,相对较低;经济水平高的地区期望寿命较高;北疆地区期望寿命高于南疆和东疆.年平均粗死亡率为5.17‰(标化死亡率为4.53‰).主要死因顺位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损伤与中毒、传染病与寄生虫病以及围产期情况.7种死因中,去除呼吸系统疾病和围产期情况寿命增幅较明显.主要死因的潜在减寿率和标化潜在减寿(SYPLL)率顺位的第1位均为意外死亡.经济水平较高地区长寿水平也较高. 结论兵团人均期望寿命水平较高,但不同地区相差较大,为全面提高居民健康水平,既要加强自然环境的治理和扶贫力度,也要重视呼吸系病(尤其是婴儿)、老年慢性病的防治和提高围产期保健质量,进一步改善社会保障环境,降低损伤中毒的发生率.

  • 2005-2010年中国城市居民期望寿命性别差异的分析

    作者:沈洁;姜庆五

    目的 了解2005-2010年中国城市居民期望寿命的性别差异及其受年龄和死因的影响,并探讨影响期望寿命年龄差异变化的主要因素.方法 利用2005-2010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中城市居民年龄别死亡率及死因等死亡数据,采用绘制寿命表法、期望寿命性别差异及其年龄分解和死因分解法,进行城市居民期望寿命性别差异的分析比较.结果 自2005年中国城市人群期望寿命开始呈上升趋势,女性期望寿命始终高于男性;2007年期望寿命性别差异显著增加(相差5.3岁)并呈现一个尖峰,其中以60 ~ 79岁年龄组男女性别死亡率的差异为显著,是导致性别期望寿命差异的主要因素(42%~ 47%).2005-2007年期望寿命性别差异增大,主要为0~1岁婴幼儿和>75岁老年组;2007-2008年该差异缩小,仅表现为1~15岁和50~ 55岁年龄组;2009-2010年差异增大,主要为60~70岁年龄组.影响期望寿命性别差异的主要死因为肿瘤(1.638~2.019岁)、循环系统疾病(1.271~ 1.606岁)、呼吸系统疾病(0.551 ~ 0.800岁).肿瘤中以肺癌对期望寿命的影响大,每年有约0.6岁的差异;而肝癌导致男女性死亡差异不断缩小.损伤和中毒等原因也影响期望寿命的性别差异(10.60%~ 15.78%).结论 缩小中国城市居民健康的性别差距,重点应关注男性≥60岁老年人;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是导致中国城市人群期望寿命性别差异的主要疾病,同时不可忽视外伤、自杀等对期望寿命差异的影响.

  • 福建省1990-2010年居民出生期望寿命差异分析

    作者:叶莺;钟文玲;黄少芬;李晓庆

    目的 分析1990-2010年福建省居民出生期望寿命的变化,探讨不同年龄、死因对期望寿命年代差异的影响.方法 利用卫生部死因监测系统中福建省1990-2010年人群的死亡数据估算出生期望寿命,应用Arriaga因素分解法估计期望寿命改变的年龄别、死因别贡献.结果 20年间福建省城乡居民期望寿命分别增长了5.82岁和11.67岁,城市人群出生期望寿命高于农村,但农村人群增幅高于城市,两者差距逐步缩小.低年龄组对出生期望寿命增加的贡献率减小,<14岁儿童对农村地区期望寿命的贡献率由78.29%下降至31.23%,使城市居民出生期望寿命降低,高年龄组逐渐成为影响出生期望寿命变化的主体.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及脑血管病对城市居民期望寿命增量的影响在减弱,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神经系统疾病及心血管病的影响增大,分别使城市居民期望寿命增加1.54岁、0.67岁和0.49岁,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及损伤和中毒对农村居民期望寿命影响也在逐渐减少,而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血管病的影响在逐渐增加,三者使农村居民期望寿命增加了1.23岁;不同死因对各年龄人群期望寿命增量的作用不同.结论 福建省居民应降低高年龄组死亡率,提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水平,有助于提高人群期望寿命.

  • 中国居民2013年酒精归因死亡及对期望寿命影响的分析

    作者:姜莹莹;刘世炜;吉宁;曾新颖;刘韫宁;张梅;王丽敏;李镒冲;周脉耕

    目的 分析2013年中国居民饮酒归因死亡和期望寿命损失情况.方法 利用2013年中国居民死因监测和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通过计算人群归因分值估计饮酒造成的死亡及其对期望寿命的影响.结果 2013年中国居民饮酒导致死亡人数为38.12万,同时避免了7.65万人死亡.饮酒导致死亡多的为出血性脑卒中(9.71万)、肝癌(8.82万)、肝硬化(6.14万)和食道癌(4.87万),避免了6.85万缺血性心脏病、0.49万缺血性脑卒中和0.31万糖尿病可能造成的死亡.饮酒给我国居民造成0.43岁的预期寿命损失.若避免饮酒,西部地区居民获益多,期望寿命能增加0.52岁,高于东部和中部地区(0.12岁);农村地区人群期望寿命增加0.48岁,高于城市地区(0.31岁).结论 尽管饮酒对降低缺血性心脏病和脑卒中以及糖尿病死亡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总体而言,饮酒仍然是影响中国居民死亡和期望寿命损失的重要危险因素,有必要针对过量饮酒带来的健康问题提出应对措施.

  • 中国1990-2005年不同时期城乡人群期望寿命差异分析

    作者:王艳红;李立明

    目的 比较中国不同时期城乡人群期望寿命的差异,探讨不同年龄和死因对其可能产生的影响.方法 利用1990-2005年<全国卫生统计年报>城乡人群的死亡数据,采用寿命表法、年组内平均余命的相对变化指数、期望寿命的年龄分解和死因分解法,进行城乡人群期望寿命的比较.结果 近些年农村人群期望寿命的增量和增速高于城市;儿童组对出生时期望寿命城乡差异的贡献减少,中年组和老年组人群逐步成为导致城乡期望寿命差异的主体;呼吸系统疾病、肿瘤和循环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类是导致城乡期望寿命差异的主要病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及消化系统疾病对城乡人群期望寿命差异的影响相对较小;各主要死因中不同年龄人群对城乡人群期望寿命差异的影响不同.结论 中国现阶段从死亡角度上缩小城乡人群的健康差距,重点是关注中老年人健康状况;呼吸系统疾病、肿瘤和循环系统疾病等是导致城乡人群期望寿命差异的主要病种,其中农村中年人群肿瘤和循环系统疾病的死亡尤其需要关注.

  • 进一步重视我国老年痴呆流行病学研究

    作者:仇成轩;施侣元

    近50年来,我国居民期望寿命大幅增加,人口出生率显著下降,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据统计,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从20世纪60年代的约6%增加到2000年的10%,预期到2050年,65岁及以上人口将占1/4,其中80岁以上者是人口比例增加快的年龄段.痴呆是老年人常见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其发病率和患病率均随年龄增加而几乎呈指数增加,估计我国每年有近百万痴呆新发病例,老年痴呆将对社会经济发展和老年卫生保健带来巨大挑战.流行病学方法可用于描述老年痴呆流行分布特征、探讨其发病相关因素、研究其自然史及评价人群干预措施和临床治疗方案等,为制定有效的预防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笔者结合国内外研究文献,就我国老年痴呆流行病学应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对策提一些粗略见解.

  • 中国中老年人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的流行病学研究

    作者:杨泽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尤其是2型糖尿病是一类慢性、代谢性疾病,特征为高血糖,主要易感于中老年人群.据报道有87%的DM患者在40岁以后发病.DM患者如得不到及时治疗,会并发许多严重的疾患,而缩短患者的期望寿命.糖耐量损伤(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IGT)属于糖尿病前期,如不加干预,约60%以上者5年后会发展为糖尿病.

  • 关注循证公共卫生决策

    作者:李立明;吕筠

    公共卫生的终目标是促进大众健康,延长期望寿命.公共卫生是一个社会问题而非技术问题,其实施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是单个机构无力承担、短期内难以获得回报、却又关系到国家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社会工程.因此,公共卫生的实质是公共政策问题,要靠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法律法规的保障.而政策的制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众多因素的影响,除了科学研究生产的证据以外,还包括意识形态、政治的考虑、传统的价值观念、公众的压力、行为惯性、显赫同僚的意见、决策者个人的兴趣、经验和利益等.其中,科学证据的作用似乎微不足道,但是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政府开始意识到科学证据在决策中的决定性作用.

  • 2013年中国人群血压升高对死亡和期望寿命的影响

    作者:曾新颖;刘世炜;王黎君;张梅;殷鹏;刘韫宁;赵振平;王丽敏

    目的 评估2013年中国不同地区、性别人群血压升高造成的死亡和期望寿命损失情况.方法 用2013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和2013年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中死因监测数据,根据比较风险评估理论,计算分性别、城乡、东中西部地区人群血压升高的人群归因分值(PAF),进而估计血压升高造成的死亡和期望寿命损失.结果 2013年中国≥25岁人群SBP平均为(129.48±20.27) mmHg,血压升高[SBP高于(115±6)mmHg)]导致208.79万人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22.78%;男性SBP[(131.15±18.73)mmHg]、归因于血压升高的死亡数(115.17万例)、死亡率(165.56/10万)、标化死亡率(106.97/10万)均高于女性[分别为(127.79±21.60)mmHg、93.62万例、141.99/10万和68.93/10万].农村人群SBP[(130.25±20.66) mmHg]、归因死亡数(112.34万例)、归因死亡率(178.58/10万)和PAF(23.59%)均高于城市人群[分别为(128.58±19.77) mmHg、96.45万例、132.87/10万和21.54%];东、中、西部地区人群之间的SBP水平接近,归因死亡数、归因死亡率和PAF在中部地区高,分别为76.58万例、179.93/10万和26.72%.2013年中国≥25岁人群血压升高导致的心血管病和慢性肾病死亡数为199.12万和9.66万,分别占心血管病总死亡数的52.31%和慢性肾病总死亡数的62.11%.血压升高导致疾病死亡数多的前3种疾病是缺血性心脏病(66.56万例)、出血性脑卒中(53.31万例)和缺血性脑卒中(35.93万例).若消除血压升高因素影响,人均期望寿命可平均增加2.86岁,其中女性增加数量高于男性(分别为3.07和2.64岁),中部地区人群高于东西部地区人群(分别为3.48、2.56和2.58岁),农村人群高于城市(分别为2.97和2.59岁).结论 2013年中国人群血压升高对死亡和期望寿命造成严重影响.

  • 2013年中国人群高胆固醇对期望寿命的影响

    作者:杨静;刘韫宁;刘江美;曾新颖;赵艳芳;王卓群;周脉耕

    目的 探讨中国人群高胆同醇对期望寿命的影响.方法 用2013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获得人群血清TC水平,计算分城乡、东中西部的高胆同醇人群归冈分值,进而利用死因登记资料和人口统计数据,估算高胆固醇的归因死亡及其对期望寿命的影响.结果 2013年,中国≥25岁人群血清TC水平为(4.8±1.0)mmol/L,城市人群TC水平[(4.8±1.0)mmol/L]高于农村[(4.7±1.0) mmol/L],东部地区人群TC高[(4.9±1.0) mmol/L],中部低[(4.6±1.0) mmol/L],男性和女性TC均为(4.8±1.0) mmol/L.全部死亡中,2.9%归因于高胆固醇(264 998人),其中89.3%死于缺血性心脏病(236 540人),女性全死因人群归因分值(3.7%)高于男性(2.3%),城市(3.4%)高于农村(2.4%),东部高(3.7%),西部低(2.1%).中国人群高胆固醇归因死亡率为19.6/10万,女性(21.2/10万)高于男性(18.0/10万),城市(20.8/10万)高于农村(18.2/10万),东部归因死亡率高(23.2/10万),西部低(15.6/10万).2013年中国人群高胆固醇导致期望寿命损失为0.30岁,女性(0.35岁)高于男性(0.26岁);城市人群期望寿命损失(0.34岁)高于农村(0.28岁);东部人群期望寿命损失高(0.36岁),西部低(0.23岁).结论 高胆固醇对中国人群期望寿命的影响存在性别、城乡和地区差异.女性、城市和东部受影响较大.

  • 2013年中国25岁及以上人群高血糖归因死亡对期望寿命的影响

    作者:赵艳芳;王卓群;杨静;刘韫宁;刘世炜;曾新颖;李镒冲;殷鹏;周脉耕

    目的 分析2013年中国≥25岁人群高血糖归冈死亡和期望寿命损失情况.方法 用2013年中国居民死因监测及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采用人群归因分值估计高血糖危险因素造成的死亡和对期望寿命的影响.结果 2013年中国≥25岁人群归因于高血糖的总死亡人数为62.1万,其中男性33.3万,女性28.8万.高血糖造成的相关疾病死亡人数以缺血性心脏病为多,约21.2万,其次为脑血管病,约18.1万,其余依次为糖尿病(14.5万)、慢性肾病(5.2万)和结核病(3.1万).去除高血糖危险因素后,2013年中国居民期望寿命可达到76.5岁,较全死因期望寿命平均提高0.7岁.其中,男性提高0.7岁,女性提高0.8岁.结论 高血糖是影响中国居民死亡和期望寿命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应加强高血糖及相关疾病的预防控制.

  • 2013年中国居民高盐饮食对死亡和期望寿命的影响

    作者:刘世炜;蔡玥;曾新颖;殷鹏;齐金蕾;刘韫宁;刘江美;赵振平;张梅;王丽敏;王黎君;薛明;周脉耕

    目的 定量估计中国居民高盐饮食相关的死亡和期望寿命损失,并分析在不同的控制场景下相关死亡和期望寿命损失的变化.方法 利用全国死因监测系统2013年死因监测数据,以及全球疾病负担对中国居民24 h尿钠的估计值,按照比较风险评估理论,采用人群归因分值计算2013年中国居民高盐饮食归因死亡和期望寿命损失.应用相同的方法预测在达到不同的控制目标下,归因死亡和期望寿命损失的变化情况.结果 2013年中国居民归因于高盐饮食的死亡约143万人,占全部死亡的15.6%,其中男性94万(17.4%),女性49万(13.0%),造成中国居民期望寿命损失达2.17岁(男性2.49岁,女性1.71岁).高盐饮食导致心脑血管病、慢性肾病和胃癌死亡分别约120万人、5万人和18万人,占该疾病死亡的31.5%、30.8%和64.8%.如果实现到2020年食盐摄入量下降10%,到2025年下降15%的慢性病防治规划目标,以及2025年下降30%的WHO自愿性目标,将分别避免死亡约22万人、34万人和73万人,人均期望寿命损失将分别减少0.30岁、0.45岁和0.95岁.结论 高盐饮食给中国居民带来了沉重的疾病负担,是导致心脑血管病、慢性肾病和胃癌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积极开展有效的综合减盐干预,将带来很好的成本效果.

  • 2013年中国25岁及以上人群水果摄入不足的归因死亡分析

    作者:齐金蕾;刘韫宁;周脉耕;王黎君;曾新颖;刘世炜;刘江美;由金玲;王丽敏;张梅;赵振平;殷鹏

    目的 分析2013年我国≥25岁人群归因于水果摄人不足的死亡情况及其对期望寿命的影响.方法 利用2013年中国慢性病及其行为危险因素监测调查数据计算分性别和地区的水果摄人量,采用潜在影响分值(PIF)分析归因于水果摄入不足的相关疾病死亡数、死亡率及对期望寿命的影响情况.结果 2013年,我同≥25岁人群的水果摄入量平均为(113.3±168.9) g/d[男性为(103.6±160.1)g/d,女性为(122.7±176.6) g/d)],城市居民的水果摄入量明显高于农村地区,东部地区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总死因中的15.21%是由于水果摄入不足造成的,水果摄人不足对相关疾病的PIF均约为35.00%.农村地区(16.50%)全死因的PIF高于城市地区(13.88%),东部(15.48%)及中部(16.27%)全死因的PIF高于西部地区(13.75%);归因于水果摄人不足导致死亡数约为134.84万,相关疾病死亡数依次为缺血性心脏病(47.25万)、出血性中风(33.88万)、缺血性中风(25.90万)、肺癌(20.84万)、食管癌(6.07万)、喉癌(0.54万)和口腔癌(0.36万);城市的全死因及相关疾病的归因死亡数明显低于农村地区,中部地区的全死因归因死亡数(45.27万)高于东部(53.11万)及西部地区(36.46万),我国因水果摄人不足造成期望寿命损失1.73岁(男性损失1.80岁,女性损失1.58岁),农村高于城市,中部高于东部和西部地区.结论 我国水果摄人量与推荐标准相差甚远,水果摄入不足导致相关疾病的PIF较高,且对居民期望寿命的影响较为严重.

  • 2013年中国25岁及以上人群身体活动不足归因死亡和对期望寿命的影响

    作者:刘江美;刘韫宁;曾新颖;赵振平;张梅;王丽敏;殷鹏;齐金蕾;由金玲;王黎君;周脉耕

    目的 探讨中国≥25岁人群不同性别、不同地区身体活动不足归因死亡和对期望寿命的影响.方法 利用中国死因监测数据、慢性病危险因素调查数据以及全球疾病负担研究中身体活动相关健康结局及其相对危险度的数据,计算中国≥25岁人群身体活动相关不同健康结局的归因分值以及身体活动不足造成的归因死亡数和期望寿命的影响.结果 全死因死亡中,≥25岁人群归因于身体活动的死亡为4.24%,其中女性为4.86%,男性为3.82%.身体活动的疾病健康结局包括乳腺癌、直肠癌、缺血性心脏病、缺血性脑卒中和糖尿病,其归因分值分别为9.04%、13.96%、14.96%、17.80%和16.92%.身体活动归因死亡总数为388 954人,导致死亡多的疾病为缺血性心脏病,其次为缺血性脑卒中.身体活动不足共造成人群的期望寿命损失0.43岁,其中女性损失0.47岁,男性损失0.39岁.结论 增加身体活动可以获得健康效益,降低慢性病疾病负担和延长期望寿命.

  • 2013年中国居民吸烟对归因死亡和期望寿命的影响

    作者:刘韫宁;刘江美;刘世炜;曾新颖;殷鹏;齐金蕾;由金玲;赵振平;张梅;王丽敏;周脉耕;王黎君

    目的 分析2013年我国吸烟的归因死亡和对期望寿命的影响.方法 利用2013年死因监测数据和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针对不同疾病特点,将以现在吸烟率作为暴露水平的直接法和以吸烟影响比作为暴露水平的间接法相结合,计算吸烟导致不同疾病死亡的人群归因分值,从而估计吸烟对于死亡和期望寿命的影响.结果 2013年中国人群由于吸烟导致约159.33万人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17.38%,其中男性吸烟导致的死亡占比(23.66%)远远高于女性(8.30%),城市人群吸烟导致的死亡占比(17.24%)略低于农村人群(17.51%),东部地区人群吸烟导致的死亡占比低(16.81%),西部地区高(17.91%).2013年中国人群吸烟导致死亡人数在前三位的疾病是肺癌、COPD和缺血性心脏病,吸烟导致死亡归因分值大的前三位疾病是肺癌、COPD和鼻咽癌.2013年中国人群吸烟导致期望寿命损失2.04岁,其中高的为西部地区男性,共损失3.05岁.结论 吸烟仍是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针对重点地区人群开展控烟工作,可以降低吸烟相关疾病的死亡,有效地提高我国人群健康水平.

412 条记录 3/21 页 « 12345678...202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