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交变磁场改善膝骨关节炎患者疼痛及运动能力

    作者:明德玉;单磊;扬晓红;孙文玲

    目的观察交变磁场对膝骨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5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采用50Hz低频交变磁场进行治疗,时间为30 min/次,1次/d;治疗前和治疗20次后观测相同项目临床变化指标.对照组施行虚拟治疗,所采用方法、仪器、评测及标准与观察组相同,治疗时只打开磁疗机电源开关(电源指示灯亮),不加任何磁场,于治疗前及治疗10次后进行评测记录.两组患者治疗观察期间均停止药物及其他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患者膝关节活动痛、压痛、60 s行走距离、日常活动能力与患者综合评价等情况均有显著改善(P<0.05);有效率为80.0%.对照组评测情况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采用交变磁场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其症状及功能障碍均得到明显改善.

  • 磁疗在烧伤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崔光怀;吴金莲;傅勇;徐传臻;冯玉英

    目的通过磁场对烧伤修复期创面影响的研究,探索一种新的烧伤康复方式.方法随机数字表法选择10例手部深度烧伤的患者,用自行研制的磁疗仪对烧伤修复期创面进行磁疗,2次/d,分别记录磁疗前后的皮肤温度变化,自我感受,关节活动幅度,1个疗程后的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和对瘢痕的抑制情况.磁感应强度为0.08 T.结果①局部组织磁疗后温度升高显著.②组织水肿消退.③改善关节功能.④止痛止痒,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抑制瘢痕形成的挛缩畸形.结论磁疗能有效促进烧伤康复,是控制瘢痕、控制痛痒症状、促进功能恢复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电磁场 烧伤 康复
  • 低强度脉冲电磁场对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及骨痛症状的改善作用

    作者:李成学

    背景:近年来,人们发现低强度复合脉冲电磁场对骨质疏松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虽然其作用机制还不完全清楚,但作为一种生物物理干预的手段,临床证实它有显著增加骨密度的能力.目的:观察低强度脉冲电磁场对骨质疏松症骨密度、骨痛的治疗效果.设计:以患者为研究对象的前后对照观察.单位:一所市级中心医院的骨科.

  • 电磁场对神经、心血管系统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清源

    近年来,电磁场( electromagnetic fields,EMFs)对人体健康影响,已引起了各国学者的普遍重视。他们用流行病学、劳动卫生学、细胞生物学的方法和技术,研究了 EMFs对神经系统功能、心血管系统功能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 EMFs对其影响的机制。本文结合国内外有关文献,对这一领域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如下。

  •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正常人定量脑电图的影响

    作者:王晓明;谢建平;张丽兰;赵小琼;陈志琼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对正常人脑电活动的影响及其安全性. 方法:对 12名健康受试者左额叶予 20 Hz,100次 /串、共 5串、 100%运动阈值的 rTMS,并观察其刺激前后定量脑电图 (qEEG)变化. 结果:正常人 rTMS后短时间内左额区β波频率增加刺激前β波为主者 2名( 2/12),刺激后 8名( 8/12)(χ 2=4.285,P< 0.05);磁刺激前后各脑区的δ ,θ ,α ,β频带的绝对功率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05),各脑区 (δ+θ )/(α+β )比值无明显改变( t=1.433~ 2.132,均 P >0.05),刺激过程中无明显不适. 结论: rTMS对健康人脑电活动有一定调节作用,在一定强度和频率内 rTMS是一种比较安全的方法.

  • 旋转恒定强磁场对大鼠骨密度及生物力学参数以及破骨细胞影响的体内外实验

    作者:张小云;张宇

    目的:探讨磁场直接提高骨密度的作用途径,从而为骨质疏松的磁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实验分别于2003-12/2004-06在深圳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基因工程重点实验室及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研究中心细胞学实验室完成.①体内研究:选择雌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5只,除假手术组外另5组大鼠均切除卵巢.曝磁处理于卵巢切除2周后进行.假手术组仅手术切除卵巢附近一小块脂肪;去卵巢组仅进行卵巢切除术;去卵巢+钙组另外给予200mg/kg苏糖酸钙灌胃,1次/d;去卵巢+钙+磁30 min/d组在去卵巢+钙组的基础上给予30 min/d曝磁30 d处理;去卵巢+磁30 min/d组仅给予去卵巢大鼠30 mir/d曝磁30 d处理;去卵巢+磁60 min/d组在去卵巢+磁30 min/d组基础上曝磁时间延长为60 min/d,共30 d.分别磁场对各组大鼠骨密度、骨强度、骨钙含量、雌二醇和骨钙素的影响.检测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的生长和功能的指标-骨碱性磷酸酶及尿脱氧吡啶交联水平.②体外研究:为进一步在细胞水平阐明磁场影响骨密度的原理,培养RAW264.7细胞株(前破骨细胞),使用破骨细胞分化因子诱导其向破骨细胞分化,同时外加磁场处理,观察磁场对RAW264.7细胞株生长、成熟情况的影响.另外在不同强度磁场下培养兔破骨细胞,观察对骨片的吸收情况.结果:纳入大鼠90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失.①体内研究:各组大鼠骨密度及生物力学参数的变化:所有曝磁组大鼠的骨密度均高于去卵巢组,其中去卵巢+磁60 min/d组大鼠显著高于去卵巢组(F=6.98,P<0.05).各曝磁组大鼠骨碱性磷酸酶含量显著高于去卵巢组及假手术组(F=6.98,9.14,P<0.05).各曝磁组大鼠尿脱氧吡啶交联水平显著低于去卵巢组(F=21.41,P<0.01).②体外研究:强恒定磁场对RAW264.7细胞生长、分化和功能的影响:在磁场作用下培养的经破骨细胞分化因子诱导的RAW264.7细胞株加速凋亡,而兔破骨细胞裙边消失,吸收骨片的能力丧失.结论:旋转恒定磁场能够促进大鼠成骨细胞的生长和分泌功能、抑制破骨细胞生长和破骨功能,从而提高骨密度及骨强度,对于骨质疏松有较好的干预效果.

  • 恒磁场对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作者:陈晓岚;黄仁彬;莫艳秀;汤银娟;刘科峰;张建湘

    目的:观察不同强度恒磁场辐射对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水平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8/2005-10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组织胚胎学教研室完成.①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②经贴壁筛选法筛选,对生长良好的第3代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进行恒磁场辐射(强度分别为0.05,0.1,0.5和1.0 mT),连续刺激5 d,8 h/d.③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流式细胞仪法测定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①0.05 mT组细胞增殖显著高于对照组(0.198±0.011,0.162±0.007,P<0.05);细胞周期静止期/DNA合成前期比例显著降低(66.3±0.1,75.8±0.3,P<0.05);DNA合成期和DNA合成后期/分裂期比例显著增加(14 9±0.3比9.1±0.1,18.8±0.2比15.1±0.1,P<0.05).②0.1 mT组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③0.5 mT组和1.0 mT组细胞增殖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细胞周期静止期/DNA合成前期比例显著增加,DNA合成期和DNA合成后期/分裂期比例显著降低(P<0.05).④各组均未发现DNA倍体异常细胞.结论:恒磁场对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与磁感应强度有关,0.05 mT的磁场促进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0.1 mT的磁场对间充质干细胞无明显影响,0.5 mT和1.0 mT的磁场抑制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

  • 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机制

    作者:谢肇;李起鸿

    雌激素对骨代谢的调节作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骨局部因子的变化影响成骨细胞、破骨细胞数量、功能、寿命,进而影响骨形成、骨吸收的偶联.雌激素缺乏诱导成骨细胞形成增加,通过成骨细胞某些因子分泌的改变,间接调节破骨细胞、成骨细胞的功能,从而对骨重建产生影响.脉冲电磁场通过提高骨局部钙离子浓度增强骨局部生长因子的表达,推测电磁场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时,可能具有改变骨局部因子表达的作用,从而通过调节骨局部因子影响骨形成与骨吸收,对绝经后骨质疏松起到治疗作用.但目前尚未见文献报告,有待于进一步证实.

  • 交变磁场治疗神经衰弱患者前后脑电相干函数的变化

    作者:贾渭泉;刘焱;周秀丽;贾桂梅;李永昌

    目的:探讨交变磁场治疗神经衰弱的疗效和治疗机制. 方法:应用磁场强度 11~ 20 mT交变磁场,对 60例临床确定的神经衰弱患者进行了治疗,用脑电相干函数的分析方法观察了 42例治疗前后相干值的变化 ,耳垂作为参考电极,安静状态记录 10 min脑电波. 结果:治疗过程中患者没有不适反应, 85%的患者临床症状好转,治疗后α频段在额区( F3 F4)、额顶区( FZ CZ)脑电相干函数值( 0.723± 0.033与 0.749± 0.022; 0.634± 0.031与 0.674± 0.018)增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t=2.468, P< 0.032;t=3.241,P< 0.004). 结论:交变磁场是治疗神经衰弱一种有效方法,脑电相干函数的分析提示其治疗机制与交变磁场增加大脑半球神经元之间的协调性有关.

  • 脉冲电磁场对去势大鼠骨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表达的影响

    作者:涂意辉;杨安礼

    目的观察脉冲电磁场( EM)对去势大鼠骨组织结构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 IGF-I)表达的影响,探讨 EM在预防骨质疏松中的作用.方法 3月龄 SD 大鼠随机抽签法分为正常对照组( Sham),去势组( OVX),雌激素治疗组( E2)及脉冲电磁场治疗组( EM), 2个月后测定骨形态学参数,通过斑点杂交技术测定骨组织 IGF-I mRNA的表达,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细胞定位.结果骨形态学测定显示 E2 组较 OVX组骨小梁数目与厚度明显增加,髓腔变窄; EM组骨小梁数目与厚度接近或超过 E2 组. OVX组骨组织 IGF-I mRNA的表达水平( 27± 6) OD较 Sham组( 78± 6) OD显著下降 P< 0.01( t=1.823), EM组( 69± 7) OD与 E2 组( 75± 5) OD无显著性差异 P >0.05 (t=3.206),两组均接近 Sham组水平,与 OVX组比较显著性增高 P< 0.01 (t=2.138,t=1.752).结论 EM显著抑制了雌激素缺乏导致的骨结构的衰退,改善骨结构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其作用优于雌激素替补治疗. EM可能是一种颇具潜力的预防 OP的方法,其作用可能是通过 IGF- I介导的.

  • 脉冲电磁场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骨代谢的影响

    作者:谢肇;李起鸿;孟萍;谭祖键

    目的 :观察脉冲电磁场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骨代谢的影响,探讨脉冲电磁场( pulsed electromagnetic fields,PEMFs)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治疗作用及机制. 方法 :6月龄雌性 Wistar大鼠 40只,按体质量单纯随机抽样分为 4组:脉冲电磁场治疗组(脉冲电磁场组),雌激素治疗组(雌激素组),骨质疏松模型对照组(对照组);假手术正常对照组(对照组).每组 10只,分别在去势后 8周开始治疗;治疗 8周后测定血钙、血磷、血清碱性磷酸酶、血清抗酒石酸磷酸酶、血清骨钙素和尿钙、尿磷、尿羟脯氨酸. 结果 :各组血钙、血磷( mmol/L)差异均无显著性( 2.18± 0.05~ 2.21± 0.20; F=0.11, 1.41, P >0.05);脉冲电磁场组、雌激素组和对照组尿钙、尿磷和尿羟脯氨酸低于骨质疏松组,有非常显著差异( F=169.25, 759.33, 36.24, P< 0.01).脉冲电磁场组、骨质疏松组血清骨钙素(μ g/L)高于对照组和雌激素组,有非常显著差异( 2.56± 0.22~ 3.54± 0.18; F=45.58, P< 0.01);血清碱性磷酸酶检测结果与血清骨钙素相似,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2.47± 0.30~ 5.21± 0.09; F=156.29, P< 0.01).血清抗酒石酸磷酸酶( u/L)之间的关系是:骨质疏松组 (2.45± 0.09) >脉冲电磁场组 (1.85± 0.29) >雌激素组 (1.61± 0.16) >对照组 (1.21± 0.08),各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F=78.74, P< 0.05~ 0.01). 结论 :PEMFs具有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的作用,但促进骨形成的作用大于抑制骨吸收的作用,因而能够部分恢复已丢失的骨量,是颇具潜力的治疗骨质疏松的方法.

  • 4T超导恒定强磁场对大鼠的急性毒性作用

    作者:张宇;张小云

    目的:探讨4T(40 000Gs)超导恒定磁场对大鼠是否具有急性毒性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3/09于中国科学院电工所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深圳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基因工程深圳市重点实验室完成.选择成年健康SD大鼠130只,随机分为11组,实验大鼠分为连续处理24,48,72 h 3个剂量组(n=10),同时设立相应的3个对照组(n=10).另针对磁场处理72 h后,设立脱离磁场12 h及1个月检测组(n=10),再设立脱离磁场作用1个月后实验大鼠一般生殖毒性实验组(n=20),并相应设立生殖毒性对照组(n=20).采用中国科学院电工所研制的超导恒定强磁场,强度为4T.通过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病理解剖、血液检查及生化指标检测、微核检测、染色体核型分析等,分析4T磁场对实验大鼠是否具有急性毒性作用;并且进一步观察磁场是否具有潜在或慢性生殖毒性. 结果:13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失. ①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及大体病理解剖、血常规检查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F=3.14,P>0.05). ②各组大鼠微核实验中嗜多染红细胞在红细胞中所占比率:差异无显著意义(F=2.97,P>0.05). ③各组大鼠均无染色体丢失、臂缺损以及染色体带型变化. ④大鼠的生殖毒性实验结果:生殖毒性组与生殖毒性对照组大鼠(雄性)精子畸形数量及形态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F=2.62,P>0.05);生殖毒性组与生殖毒性对照组大鼠(雌性)受孕率、着床数、活胎数、死胎数、吸收胎数变化及胎仔雌雄比例、体质量、体长、尾长、囱门宽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F=2.15,P>0.05).结论:4T超导恒定磁场对实验大鼠无急性毒性作用,目前临床所使用的磁疗强度远低于此,对于生物体是安全的.

  • 低频脉冲电磁场对去卵巢大鼠一氧化氮含量及骨重建的影响

    作者:杨国敏

    目的:建立雌性大鼠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模拟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探讨低频脉冲电磁场对一氧化氮含量、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变化的影响,及其与骨重建的关系.方法:实验于2003-08/11在上海体育学院解剖教研室完成.选取3月龄健康纯种雌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去势对照组、低频脉冲电磁场组,8只/组.①去势对照组、低频脉冲电磁场组大鼠完整摘除两侧卵巢,假手术对照组找到卵巢后割取与卵巢等量脂肪.②低频脉冲电磁场组大鼠给予低频脉冲电磁场干预,电磁场频率为50 Hz.将两只大鼠尾部相对置于螺线管中部,头部面向管的两端,治疗1 h/d,5d/周,共12周.③各组大鼠处死前不同时间点进行2次荧光标记,以动态观察两次注射期间骨形成的情况.④第12周末治疗结束后取材,测定各组血清与骨匀浆中一氧化氮含量及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的变化,对腰椎骨进行骨形态计量学指标测定.结果:实验选取SD大鼠24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磁场干预结束后各组大鼠体质量、子宫重量和血清雌激素含量测定结果: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去势对照组、低频脉冲电磁场组大鼠体质量均明显升高(P<0.05),子宫质量、血清中雌激素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而此两组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磁场干预结束后各组骨形态计量学指标的测定结果: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去势对照组、低频脉冲电磁场组骨小梁相对体积比、骨小梁平均骨壁厚度、皮质骨壁平均厚度均明显降低(P<0.05);骨小梁形成表面、骨小梁吸收表面、骨矿化沉积率、四环素标记荧光周长百分率、破骨细胞数量均明显升高(P<0.05).③磁场干预结束后各组血清和骨匀浆上清液中一氧化氮含量及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的测定结果:低频脉冲电磁场组一氧化氮含量及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均较去势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可使去卵巢大鼠一氧化氮含量及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增高,从而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降低骨重建的高转换率.

  • 磁疗磁场分布测量及剂量表达方法

    作者:闾坚强;韩星海;徐美娟;赵东宝

    目的:探讨磁疗剂量的表达方法.方法:用特斯拉计的测试探头测量记录磁片和线圈周围空间各点的磁场强度.①直径16 cm圆电磁线圈通以直流电流3 A,在距线圈表面不同距离及距中线轴不同距离点的磁场强度.②边长42 cm×42 cm的矩形电磁线圈通以直流电流2 A,在距线圈表面不同距离及距中线轴不同距离点(平行于矩形的一边)的磁场强度.③两个边长42 cm×42 cm的矩形电磁线圈相距30 cm相对平行放置,通以直流电流2 A,在距其中一个线圈表面0~15 cm距离范围及距中线轴不同距离点(平行于矩形的一边)的磁场强度.结果:几种治疗用磁片和线圈周围的磁场分布各不相同;磁片的磁场衰减很快,在距磁片表面1 cm处就下降为大值的2%.直径为16 cm的线圈,在距线圈表面3 cm磁场强度约下降一半.单个边长42 cm×42 cm的矩形电磁线圈,在距线圈表面11 cm时磁场强度约下降一半.两个矩形线圈相对30 cm对置时在两线圈之间区域的磁场强度基本均匀.结论:用某一点的磁场强度不能表达整个磁疗范围的磁场特性,磁疗剂量的表达方法要描述:①磁疗磁片或线圈的空间磁场强度分布.②磁疗磁片或线圈和治疗部位间的相对位置.③磁场随时间变化的波形.

  • 不同频率旋转强恒磁场对抗肿瘤药物损伤小鼠造血功能恢复效果的差异

    作者:王敏;季百苗;宋国丽;张小云

    目的:在磁场强度恒定不变情况下,就旋转频率与应用抗肿瘤药物治疗损伤小鼠造血恢复作用效果的关系进行探讨,力图寻找较好的磁场作用频率,为磁场在医学方面的应用提供一些基础的实验依据.方法:实验于2004-08/2005-09在天津血液病研究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实验选用6~8周龄雄性Balb/c小鼠120只,生存期及存活率的检测、血常规检测、骨髓有核细胞计数、骨髓细胞细胞周期的检测4个实验各自独立.①生存期及存活率的检测:空白对照组、磁场干预组各30只小鼠,均以5-氟尿嘧啶致死剂量250 mg/kg体质量腹腔注射.注射后磁场干预组各取10只小鼠分别进行4,10,16Hz频率磁场干预,1 h/次,2次/d,连续30 d;空白对照组未给予磁场干预,仅常规饲养.观察不同旋转频率作用下两组小鼠生存时间,并计算生存期及存活率.②血常规检测:空白对照组、磁场干预组各18只小鼠,均以5-氟尿嘧啶亚致死剂量150 mg/kg体质量腹腔注射.注射后磁场干预组各取6只小鼠分别进行4,10,16Hz频率磁场干预,1 h/次,2次/d,连续30 d;空白对照组未给予磁场干预,仅常规饲养.分别于第7,14,21,28天采尾静脉血检测血常规,主要检测指标为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③骨髓有核细胞计数:空白对照组、磁场干预组各6只小鼠,均以5-氟尿嘧啶亚致死剂量150 mg/kg体质量腹腔注射.注射后磁场干预组小鼠以10 Hz频率磁场干预,1 h/次,2次/d,连续7~10 d;空白对照组未给予磁场干预,仅常规饲养.颈椎脱臼处死小鼠,无菌条件下分离出股骨制成骨髓单细胞悬液,白细胞计数方法测定骨髓有核细胞数.④骨髓细胞细胞周期的检测:动物分组及干预过程均同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制成骨髓单细胞悬液,调整细胞浓度≥1×109L-1,流式细胞仪检测DNA含量及细胞周期.结果:①不同频率磁场干预对应用抗肿瘤药物治疗损伤小鼠存活率及生存期的影响:4 Hz频率磁场作用,磁场干预组较空白对照组小鼠平均生存期提高-1.6 d(12.6 d,14.2 d,P>0.05),存活率提高-10%(20%,30%,P>0.05).10 Hz频率磁场作用,磁场干预组较空白对照组小鼠平均生存期提高11.7 d(23.2 d,11.5 d,P<0.05),存活率提高50%(70%,20%,P<0.01).16 Hz频率磁场作用,磁场干预组较空白对照组小鼠平均生存期提高6.8 d(16.5d,9.7d,P>0.05),存活率提高30%(40%,10%,P<0.05).②不同频率磁场干预对应用抗肿瘤药物治疗损伤小鼠白细胞、红细胞及血小板的影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10 Hz频率磁场作用下,磁场干预组白细胞第14,21,28天明显提高(P<0.05),红细胞第7,28天明显提高(P<0.05),血小板第7,21天明显提高(P<0.05);16 Hz频率磁场作用下,磁场干预组白细胞第28天明显提高(P<0.05),红细胞及血小板均无明显变化;4 Hz频率磁场作用下,磁场干预组白细胞、红细胞及血小板均无明显差异.③10 Hz频率磁场对应用抗肿瘤药物治疗损伤小鼠骨髓有核细胞数的影响:10 Hz频率磁场作用第9天,磁场干预组较空白对照组有核细胞数明显提高(P<0.05).④10 Hz频率磁场对应用抗肿瘤药物治疗损伤小鼠骨髓有核细胞周期的影响:10 Hz频率磁场干预第8天,磁场干预组与空白对照组细胞周期无明显差异,有核细胞多集中在G0-G1期,其次为S期.在细胞周期检测中发现有部分小鼠染色体异常,有异倍体现象出现,磁场于预组异倍体出现率较空白对照组减少33.3%(16.7%,50%,P<0.05).结论:一定频率的旋转强恒磁场能够促进应用抗肿瘤药物治疗损伤小鼠造血恢复,减少5-氟尿嘧啶引起的DNA损伤,10Hz属于佳作用频率.

  • 极低频磁场诱导人肝癌细胞的凋亡

    作者:董良;黄玲珍;孙海英;陈彦田;沈阳;肖登明;齐瀚实

    背景:磁场能在体内或体外影响肿瘤细胞的生长与分裂,但目前尚无定论磁场能否在体外诱导人肝癌细胞的凋亡.目的:观察极低频磁场诱导人肝癌细胞SK-HEP-1凋亡的效果.设计:开放性实验.单位:上海交通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材料:实验于2004-09/2005-01在上海交通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完成.人肝癌细胞SK-HEP-1购于上海中科院细胞库.方法:SK-HEP-1细胞以2.0×104L-1接种,生长于含有体积分数为0.1的热灭活新生牛血清和2 mmol/L L-谷氨酰胺的DMEM培养基中,50 Hz,20 mT磁场对人肝癌细胞SK-HEP-1连续作用8 d;对照组细胞则在另一个培养箱中培养,除无磁场干预外,与磁场处理组细胞的生长条件完全一致.在细胞培养的第8天以DNA梯度电泳、Hoechst 33258染色和AO/EB双染色检测凋亡情况.主要观察指标:①有无DNA断裂后形成的梯度.②有无异常的细胞核.③凋亡细胞的比例.结果:①DNA梯度电泳检测细胞核间DNA裂解情况:SK-HEP-1细胞在极低频磁场处理8 d后产生DNA片段条带,对照组中(无磁场处理)则未观察到此特征性DNA条带.②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细胞凋亡分析:Hoechst 33258染色被用来研究细胞中核的变化,在极低频磁场处理过的细胞中,存在许多包含有细胞核片段的凋亡小体,但在对照组中则几乎没有.同时,磁场处理的细胞观察到有细胞质皱缩现象,在某些细胞中,甚至细胞膜都不完整.③AO/EB双染细胞凋亡分析:极低频磁场处理后活细胞的比例(9.2%)与对照组(91.8%)相比极为低下,且伴有很高的细胞凋亡率(72.3%),对照组细胞凋亡率为4.2%,凋亡细胞中的大多数属于凋亡早期.磁场处理后坏死细胞的比例(18.5%)也比对照组(4%)要高.AO/EB双染结果显示AO/EB双染后细胞的不同形态,其中对照组的细胞呈亮绿色的完整圆球状,而磁场处理后的细胞则呈现出不规则的细胞形态且有凝集的细胞核.结论:50 Hz,20 mT极低频磁场能在体外诱导人肝癌细胞SK-HEP-1发生凋亡.

  • 旋磁场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作者:刘晓红;张志强;张立新

    目的:观察旋磁场对大鼠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03在中国医科大学完成.选择18~20周鼠龄健康Wistar大鼠7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假手术组12只、对照组20只、治疗组38只.治疗组按照再灌注时间又分为4个时间点:再灌注即刻6只,再灌注6 h 20只,再灌注12 h 6只,再灌注18 h 6只.以改良Longa线栓法制备动物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假手术组手术操作过程相同,但栓线插入深度为10 mm.采用5级评分法评定神经功能缺损来筛选病例.评分1级和2级且缺血2 h再灌注24 h后存活者入选对照组和治疗组.假手术组和对照组不予旋磁治疗.治疗组治疗时将磁头对准大鼠头部,磁头与皮肤距离7 mm左右,治疗时间为15 min.各组动物均于再灌注24 h时断头取脑.脑含水量采用干湿重法,梗死灶体积采用TTC染色法测定,并分析缺血侧脑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含量及脑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实验中剔除死亡及模型制备不合格筛选后符合条件动物70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治疗组除再灌注即刻时间点外其余各时间点大鼠脑含水量比对照组减少,脑水肿程度均减轻[(2.48±0.22)%,(2.32±0.19)%,(2.23±0.36)%,(2.91±0.44)%,P<0.05].②治疗组绝对脑梗死体积比对照组减小[(128.21±15.05),(171.22±40.50)mm3,t=2.438,P<0.05],相对脑梗死体积比对照组减小[(20.22±1.44)%,(25.17±3.85)%,t=2.95,P<0.05].③与对照组比较,旋磁治疗组大鼠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增加[(54.54±3.85),(69.52±5.88)NU/mg,t=5.568,P<0.05],而丙二醛含量下降[(0.85±0.06),(1.03±0.09)μmol/g,t=4.076,P<0.05].④大体形态学表现为对照组右侧大脑半球水肿明显,颜色呈脂肪样苍白,脑沟变浅,脑回变平,组织较脆且易碎.而治疗组右侧大脑半球水肿程度较轻,大脑表面充血明显.结论:旋磁场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此作用可能与减轻脑水肿,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降低丙二醛的含量有关.

  • 一种新型导航系统在胫骨髓内钉远端锁钉应用中的评价

    作者:李军;詹俊锋;许新忠;石志刚;付宇;韩兵;王银生;周云;荆珏华

    背景:胫骨髓内钉远端螺钉的锁定对骨科医生来说,仍有一定的挑战,因为传统的徒手盲锁的失败率较高,辐射量大,且耗时长.目的:评价TRIGEN-SURESHOT导航系统下胫骨髓内钉远端锁钉的应用,并与徒手锁钉比较.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5月至2015年8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胫骨干骨折45例,根据髓内钉远端锁钉运用技术不同分为2组,导航组(n=23)使用新型导航系统TRIGEN-SURESHOT进行髓内钉远端锁钉,徒手组(n=22)徒手锁定远端螺钉.结果与结论: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7-32个月.导航组髓内钉远端锁钉一次性成功率100%,显著高于徒手组(P<0.05).导航组的远端锁钉时间显著少于徒手组(P<0.05).且2组的骨折愈合时间、胫骨功能和并发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在胫骨髓内钉远端锁钉中应用TRIGEN-SURESHOT导航系统,效果令人满意,且锁钉时间短、成功率高、无辐射.

  • 甩手疗法和电磁场刺激对肱骨近端骨折术后肩关节功能的影响

    作者:梁江山

    探讨甩手疗法和电磁场刺激等综合康复治疗在肱骨近端骨折术后对肩关节功能的影响.对1993/2001以来收治的96例肱骨近端骨折的术后患者,分为治疗组(78例)和对照组(18例),治疗组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分别观察1个月及6个月后的临床疗效.按骨折愈合情况、疼痛、肌力、稳定性、肩关节功能和关节活动度评估,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综合康复治疗对预防肩关节僵硬,恢复肩关节功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 恒磁场对血管紧张素Ⅱ作用下人血管平滑肌细胞分泌与表达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影响

    作者:程何祥;周廉;徐可为;张荣庆;贾国良;王海昌;王克光;牛金龙;李争显

    目的:观察不同强度恒磁场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作用下人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分泌与表达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培养第4~6代的人脐动脉VSMC,实验分为6组,即对照组、AngⅡ(1×10-6mol/L)组及AngⅡ+不同磁感应强度(1,5,10,50Gs)的恒磁场组.各组细胞于培养及恒磁场作用24 h后收集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adsordent assay,ELISA)检测MCP-1的分泌量,免疫细胞化学检测MCP-1的蛋白表达.结果:AngⅡ 1×10-6mol/L刺激VSMC 24 h,MCP-1的分泌量显著增高(P<0.05);而1,5,10,50 Gs恒磁场组细胞MCP-1的分泌量显著低于AngⅡ组(F=752.89,P<0.05).AngⅡ1×10-6mol/L与VSMC孵育24h后,MCP-1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和对照组);而1,5,10,50 Gs恒磁场组MCP-1的表达显著低于AngⅡ组(F=238.26,P<0.05).结论:1~50 Gs的恒磁场可拮抗AngⅡ的作用,抑制VSMC分泌与表达MCP-1.

381 条记录 10/20 页 « 12...78910111213...192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