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高压氧辅助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时机

    作者:刘遗斌;郭洪源

    目的:研究高压氧在不同时间窗辅助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探讨高压氧的治疗时机.方法:64例联合高压氧治疗的突发性耳聋患者,按开始进行高压氧治疗的时间分为4组,A组发病3d内行高压氧治疗,B组发病3~7d内行高压氧治疗,C组发病7~14 d行高压氧治疗,D组发病14 d后行高压氧治疗,比较4组患者疗效的差异.结果:A组疗效优于B、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疗效优于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组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的治疗时机对突发性聋疗效有影响,越早应用疗效越佳,发病3d内治疗疗效佳,超过7d效果较差.

  • 血塞通联合局部微波治疗对糖皮质激素无效合并糖尿病突发性耳聋的疗效

    作者:庹红莲

    目的:探讨血塞通联合局部微波治疗对糖皮质激素无效合并糖尿病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36例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合并糖尿病突发性耳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塞通静脉滴注联合局部微波治疗,治疗时间均为2个月,观察治疗结束时两组的临床疗效、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2h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于治疗前、治疗后1、2、3个月时,采用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PG、P2hBG、HbAlc明显降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升高,且治疗后观察组的各项指标变化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塞通静脉滴注联合局部微波治疗应用于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合并糖尿病突发性耳聋患者疗效显著.

  • 贵州籍遗传性耳聋患者的耳聋基因类型及分布

    作者:刘兴梅;杨可婕;徐筱婧;余姝妮;王幼勤;张华;武红权

    目的:探讨贵州籍遗传性耳聋基因突变类型及分布情况.方法:选择听力门诊进行听力测试的贵州籍受检者285例,采用耳聋基因芯片技术分别检测4个基因9个突变位点,分别为GJB2(35delG、176del16、235delC、299delA)、GJB3(538C> T)、SLC26A4(IVS7-2A>G、2168A>G)以及线粒体DNA12S rRNA(1555A>G、1494C>T),分析耳聋患者的突变基因型以及等位基因突变类型的分布频率.结果:285例受检者中,经基因检测确诊耳聋的患者78例,总检出率27.37%;共检出9种耳聋基因突变基因型,按分布频率大小前4种依次为SLC26A4 IVS7-2A>G杂合突变(21例,26.92%)、GJB2235delC杂合突变(19例,24.36%)、GJB2235delC纯合突变(13例,16.67%)和SLC26A4 IVS7-2A>G纯合突变6例(7.69%);共检出等位基因突变类型6种,前4种依次为GJB2 235delC(48.04%)、SLC26A4 IVS7-2 A>G(33.33%)、GJB2 299delA(8.82%)和线粒体DNA12S rRNA1555A> G(7.84%).结论:贵州籍遗传性耳聋的基因突变类型以GJB2235delC突变常见.

  • 对听觉丧失者在X线摄影中呼令方法的改进

    作者:曹军;屈昕

    X线摄影检查方法是一种临床常用的方法,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诊断治疗的结果,检查中所用时间的长短更是医患双方密切关注的事情,尤其是在快节奏的生活中,用短时间照出高质的X光片是放射技术工作者的目的.

  • 磁共振内耳成像在儿童感音神经性耳聋中的应用

    作者:常英娟;宦怡;张劲松;任静;徐俊卿;张静;邱力军

    目的:探讨磁共振内耳成像在儿童感音神经性耳聋(SNHL)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38例可疑内耳畸形所致SNHL患儿,使用Philips Gyroscan Intera 1.5 T超导磁共振仪,首先进行颅脑常规扫描,排除颅内其他病变后,分别进行3D/T2WI/TSE轴位和B-TFE的超薄斜矢壮位扫描,迷路病变采用MIP重建.结果:16例32耳显示听神经、迷路正常.2例3耳Michel畸型;6例12耳Mondini畸型;12例24耳前庭导水管扩大;20例畸形中有6例12耳同时伴有耳蜗前庭神经信号不同程度的缺失.2例4耳显示内听道狭窄伴蜗神经变细.结论:磁共振内耳成像对诊断儿童先天性SNHL有着重要的价值,对判断患儿内耳迷路及各神经发育情况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这类患儿进行人工耳蜗置换的术前必要检查.

  • 耳后注射在低频下降型感音神经性聋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成福香;王冠宇;赵崎慧

    目的:研究及观察耳后注射在低频下降型感音神经性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低频下降型感音神经性聋患者108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进行静脉点滴治疗,观察组则进行耳后注射治疗,对两组中单耳及双耳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的听阈值、免疫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单耳、双耳、整组发病者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93.33%和98.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2.31%、80.00%、88.89%;治疗后不同时间的听阈值及免疫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耳后注射在低频下降型感音神经性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对于患者的听力改善及免疫调节作用均更为明显。

  • 巴曲酶与血管扩张剂治疗突发性耳聋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李凯;包涵;张潘英;陈力;陈阳

    目的:探讨巴曲酶与血管扩张剂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6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8例给予巴曲酶治疗,对照组48例给予血管扩张剂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Fg)、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并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FG水平明显降低,TT、PT及APTT明显延长,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各指标变化更显著(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眩晕、耳鸣及听力缓解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结论:巴曲酶较血管扩张剂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更显著,且能改善患者凝血功能状态.

  • 长春西汀治疗突发性耳聋35例

    作者:陈琴香

    目的:探讨长春西汀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上给予长春西汀20mg 加入500ml 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血栓通针剂0.5g 注射液加入250ml 生理盐水中静滴,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春西汀治疗突发性性耳聋疗效显著,且未见其他不良反应,安全可靠。

  • 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治疗突发性耳聋28例

    作者:任蓉;高楠;段学军

    目的:观察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突聋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8例(29耳),对照组32例(34耳)。两组均给予250ml生理盐水+血塞通0.5g、5%葡萄糖注射液+胞磷胆碱钠0.5g ,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5~10mg静滴。实验组给予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每次5mg/ml ,0.5~0.8 ml。隔天1次,共5次。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500 Hz 、1000 Hz、2000 Hz、4000 Hz )平均听阈。结果:实验组:治愈9例(9耳),有效14例(14耳),有效率79.31%。对照组:治愈8例(8耳),有效9例(10耳),有效率52.94%,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未出现鼓室内感染、鼓膜穿孔和听力下降。结论: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突聋,尤其是不能耐受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及扩管药患者,是安全有效的。耳内镜下鼓室内注射能够确保定位精确,注射药物进入鼓室无流失,治疗效果良好。

  • 过氧化氢酶基因rs208679在重庆汉族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噪声性耳聋的关联性

    作者:杨俊慧;王小明;王朝永;陈继川;钱宇;段朝霞

    目的 探讨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基因5'区-6411 A/G(rs208679)多态性在重庆汉族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噪声性耳聋(noise-induced hearing loss,NIHL)的关联研究. 方法 以重庆地区汉族无血缘关系的健康自愿者225例(健康对照组)、噪声接触者237例(噪声接触组)作为研究对象.噪声接触组根据有无NIHL又分为无耳聋组170例和耳聋组67例.采用iMLDRTM分型技术,分别检测各组CAT基因5'区rs208679多态的基因型,并比较组间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及临床耳聋发生率间的差异. 结果 在研究人群中检测到rs208679多态的3种基因型AA、AG和GG,两组人群的A等位基因频率均为0.76,G等位基因频率为0.24,健康对照组和噪声接触组基因型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P>0.05).健康对照组与噪声接触组、无耳聋组与耳聋组间,多态基因型(AA、AG及GG)和等位基因(A、G)频率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无耳聋组与耳聋组的隐性分析GG∶AG+ A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rs208679是NIHL的易感基因,可作为NIHL易感性的生物标志.

  • 铬中毒致大鼠听力损伤及铜与锰对其的拮抗作用

    作者:郑飞波;张珂;吴淑荣;李宁;于江;高希宝

    目的 研究铬中毒对大鼠听力的损伤作用以及铜、锰对铬中毒大鼠听力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4 mg/kg)、铬染毒组(给予重铬酸钾4 mg/kg)、铜保护组(给予重铬酸钾4mg/kg、硫酸铜2mg/kg)和锰保护组(给予重铬酸钾4mg/kg、氯化锰2mg/kg),每组10只.连续灌胃30 d后,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BR)测定大鼠听力.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铬染毒组ABR极为平坦,其Ⅰ、Ⅱ波潜伏期明显延长,波峰幅度明显降低(F=3.86~552.67,q=4.30~55.95,P<0.05).铜保护组和锰保护组大鼠ABR的Ⅰ、Ⅱ波潜伏期均短于铬染毒组,波峰高于铬染毒组(q=3.02~31.48,P<0.05),但仍未恢复到对照组水平.结论 铬中毒可对大鼠听力造成损伤,铜、锰对这种损伤表现出一定的保护作用.

    关键词: 中毒 听觉丧失
  • 以双侧突发性耳聋为首发表现的白血病八例

    作者:陈小芳;朱红倩;刘晓力;李斓;付佩一

    目的 探讨白血病患者突发性耳聋可能的发病机制、诊治原则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收集8例伴突发性耳聋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慢性髓系白血病(CML)5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例,综合分析患者临床生物学特点、诊疗经过及转归.结果 患者有耳鸣、耳痛、听力下降、突发性耳聋、视力障碍、面神经麻痹等症状.所有患者白细胞明显增高和(或)血小板降低,其中1例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CNSL).经过化疗和(或)白细胞单采治疗后,除就诊时耳聋超过10d的3例患者外,其余听力均明显好转或完全恢复.结论 白血病伴突发性耳聋的发生可能与高白细胞血症、高黏滞综合征、白血病细胞浸润、内耳出血等多种因素有关.尽快减轻肿瘤负荷、降低血液黏滞度、改善内耳微循环等治疗与听力恢复程度密切相关.

  • 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法医学鉴定1例

    作者:陈钰;胡丰涵

    1 案例某女童,11岁,与同学发生碰撞后枕部着地受伤.伤后数分钟即诉双耳听力下降,至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双耳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经头颅CT扫描未见头皮血肿、颅骨骨折及颅内出血等外伤性改变,双侧乳突部亦未见明显异常.纯音测听检测示双耳重度感音性聋(表1),双侧鼓膜反射未引出.

  • 不同听力水平听性稳态反应阈值与纯音测听阈值比较

    作者:杨小萍;范利华;周晓蓉

    目的 探讨不同频率下不同听力水平的听性稳态反应(auditory steady-stare responses,ASSR)阈值与纯音测听(pure tone audiometry,PTA)阈值的关系.方法 对听力正常的志愿者及不同听力水平的感音神经性聋的志愿者共86例(172耳),分别行PTA及500、1000、2000和4000 Hz的ASSR,得出PTA阈值及ASSR阈值(单频刺激).比较不同频率(500、1000、2000、4000Hz)下不同听力水平组(≤20、21~39、40~59、60~79、≥80dB)的ASSR阈值与PTA阈值之间的关系.结果 各频率的ASSR阈值与PTA阈值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但各频率下不同听力水平校正后的校正值均高于PTA阈值.结论 应用ASSR阈值进行听阈级评估时需要进行校正,ASSR检测技术可以用于听力障碍法医学鉴定听阈级评估.

  • 低频型与全频型听力损失突聋患者的内耳造影研究

    作者:肖恒;姚广南;陈曦

    目的 通过内耳成像技术,比较低频型与全频型听力损失突发性聋患者的膜迷路积水阳性率,探讨内耳造影技术对突发性聋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的指导意义.方法 通过鼓室内注射造影剂钆,行内耳三维快速液体衰减反转恢复核磁共振扫描,并对图像进行外淋巴间隙MRI评分,结合临床听力学资料,对低频型与全频型听力损失突发性聋的膜迷路积水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低频型患者中,6.7%(1/15)的患者显示内耳膜迷路积水征象;对照组全频型患者中,40%(6/15)的患者显示内耳膜迷路积水征象;两组患者中钆造影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不同频率听力损失患者的病因可能不尽相同,全频聋患者内耳膜迷路积水征象发生率也许更高.

  • Baha的临床应用与手术适应证

    作者:邱建华;韩宇

    植入式骨导助听装置Baha (bone anchored hearing aid)是一种锚钉在颅骨上的新型骨导式助听器.为了克服传统气导和骨导助听器的缺点,1977年Tjellstrom首次将"骨融合"原理引入耳科领域,Baha应运而生[1].与传统骨导助听器相比,Baha具有声音传送效率高、音质好、耗电量少、配戴舒适安全等优点,能为患者带来较好的声音效果;与传统气导助听器相比,可减少耳道感染、耳闷胀感和配戴疼痛等症状[2].经过近30年的实践与改进,Baha的安全性和高效性日趋显著,其适用范围亦从传导性聋和混合性聋患者,逐渐扩展至单侧感音神经性聋患者[3].

  • 软带Baha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天宇

    先天性双侧外耳道闭锁患儿的听力康复一直是个棘手的难题,同时,单侧聋对定向听觉发育的影响尚不明确,对单侧听力异常的康复存有争议.传统的骨导助听器由于种种原因配戴率和效果均不理想,由于年龄<5周岁不能接受植入式骨导助听装置Baha (bone anchored hearing aid),随着临床医师和听力学家对Baha的应用和深入理解及Baha系统的进步,软带Baha应运而生,改变了该类听力障碍患儿的治疗方法[1].这种新型Baha的效果与传统骨导助听器效果接近,有效的解决了这一听觉言语康复难题(图1).

  • Baha在单侧聋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郑亿庆;熊浩

    植入式骨导助听装置Baha (bone-anchored hearing aid)于1977年始应用于临床治疗听力损失,目前正广泛用于治疗一系列单侧和双侧听力损失,类型包括传导性、混合性及严重单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1 ~4].Baha在技术上和机制上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气导和骨导助听器[5],美国医疗补助和医疗保险中心认定Baha系统为一种装置(骨整合移植)而非助听器.本文主要介绍近年来Baha应用于治疗单侧聋(single-sided deafness,SSD)的进展.

  • Baha在单侧聋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郑亿庆;熊浩

    植入式骨导助听装置Baha (bone-anchored hearing aid)于1977年始应用于临床治疗听力损失,目前正广泛用于治疗一系列单侧和双侧听力损失,类型包括传导性、混合性及严重单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1 ~4].Baha在技术上和机制上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气导和骨导助听器[5],美国医疗补助和医疗保险中心认定Baha系统为一种装置(骨整合移植)而非助听器.本文主要介绍近年来Baha应用于治疗单侧聋(single-sided deafness,SSD)的进展.

  • 植入式骨导助听装置——Baha

    作者:夏寅;董博雅

    1历史起源听力障碍病因众多,听力损伤程度不同,治疗手段各有千秋,听力改善效果不一.尽管科学家发明了各种新技术,仍有一部分患者无法改善听力,如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手术无效、严重先天性外中耳畸形及各种原因所致的单侧聋(single side deafness,SSD)等患者,目前尚无理想的临床治疗手段(包括传统气导助听器、听力重建手术、振动声桥技术和人工耳蜗等),尤其对于希望获得较好的言语交流能力和声源定向能力患者.植入式骨导助听装置Baha(bone-anchored hearing aids)为这些患者带来了希望.

635 条记录 31/32 页 « 12...24252627282930313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