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支气管哮喘控制测试评分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雒志明;高赏;任魁;张霖;冯志红

    目的 通过分析支气管哮喘患者控制测试(ACT)评分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中性粒细胞(NEUT)计数的相关性,探讨外周血EOS计数绝对值对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预测、以及治疗方案调整的指导意义.方法 以2016年1月-2017年2月某院确诊的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100例为试验组,以非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填写ACT问卷并记录评分,同时查外周血EOS计数和NEUT计数,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组ACT评分与外周血EOS计数呈现负相关(r=-0.414,P<0.05),而与外周血NEUT计数2组无相关性(P>0.05),外周血EOS计数与FEV1%无相关性(P>0.05).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试验组)外周血EOS(0.53±0.43)×109/L水平高于非急性发作期(0.10±0.06)×109/L(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周血EOS计数与ACT同样可以作为哮喘急性发作预测以及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指标.

  • 糖皮质激素联合抗真菌治疗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32例疗效分析

    作者:陈娟;崔学范;吴巧珍;胡晓蕴

    目的 总结分析糖皮质激素联合抗真菌治疗32例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ABPA)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疗效,以提高对ABPA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5月~2014年3月经江苏省人民医院确诊为ABPA的32例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个月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及随访情况.结果 32例患者其中男性16例,女性16例,确诊年龄为23~83岁,患者中位年龄52岁.临床表现主要为咳嗽、咳痰、喘息、胸闷、咳痰栓、肺部哮鸣音等,影像学表现以斑片影、中央性支气管扩张、黏液栓为主.所有患者均经糖皮质激素联合抗真菌治疗2个月后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肺部影像斑片影、黏液痰栓明显减少.治疗2个月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由15.04% ±9.66%5.06%±5.03%;血清总IgE由1591.52±735.24IU/ml下降至533.37±349.69IU/ml,烟曲霉特异性IgE由13.99±21.32IU/ml下降至8.72±17.53IU/ml,红细胞沉降率由24.75±22.12mm/h下降至14.63±12.90mm/h,血清CEA由5.80±4.39ng/ml下降至3.36±1.66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治疗前、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均与血清总IgE水平呈正相关(分别为r=0.623,P=0.000;r=0.472,P=0.006);治疗前血清CEA水平与血清总IgE水平呈正相关(r=0.615,P=0.000).结论 咳嗽、咳痰、喘息为ABPA常见的临床症状,糖皮质激素联合抗真菌治疗可明显提高疗效;症状的好转、影像学表现的改善及血清总IgE、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烟曲霉特异性IgE抗体、血沉的下降可作为ABPA疗效评估的指标.

  • 顺尔宁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哮喘的效果及对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的影响

    作者:刘莲香;何莉;李燕芳

    目的:分析顺尔宁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哮喘的效果及对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2年8月~2014年3月收治的80例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布地奈德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顺尔宁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FEV1、FVC)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水平。结果实验组治疗显效率为92.5%,与对照组的8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两组治疗后FEV1[(1.95±0.47)VS(1.52±0.35)]L、FVC[(2.48±0.94)VS(2.06±0.90)]L及Eos[(0.27±0.06)VS(0.40±0.12)]×10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顺尔宁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哮喘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儿肺功能,降低Eos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 顺尔宁与布地奈德联用对哮喘患儿的疗效及FEV1、FVC、Eos水平的影响分析

    作者:成琳

    目的:研究顺尔宁与布地奈德联用对哮喘患儿的疗效及FEV1(用力呼气容量)、FVC(用力肺活量)、Eos(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22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1例,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顺尔宁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功能指标及Eos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顺尔宁联合布地奈德对哮喘患儿进行治疗,有利于改善患儿肺功能,降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的水平,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出气一氧化氮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相关性分析

    作者:吴涛;王海娟;田桂珍;孙强

    目的 本研究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稳定期COPD患者(稳定期组,n=90)临床资料,同时选取同期门诊正常体检者(对照组,n=100)和急性发作期(急性发作期,n =80)COPD患者为对照.检测患者FeNO、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及肺功能.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稳定期组和急性发作期组患者FeNO、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及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第1秒呼出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C反应蛋白(CRP)、及D-二聚体和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显著升高(P<0.05);稳定期组和急性发作期组FeNO、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FEV1%、FEV1/FVC无显著差异(P>0.05),而CRP、D-二聚体、IL-2、IL-6有显著差异(P<0.05);稳定期COPD患者FeNO与血嗜酸性粒细胞呈正相关(r =0.432,P<0.05),与FEV1/FVC呈负相关(r=-0.289,P<0.05).结论 稳定期COPD患者FeNO与血嗜酸性粒细胞呈正相关,而与FEV1/FVC呈负相关.

  • 哮喘患儿血清ECP、T-IgE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和临床意义

    作者:武怡;路明;史文生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 cationonic protein,ECP)、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total immunoglobuline E,T-IgE)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inphils,EOS)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酶联免疫法测定32例支气管哮喘患儿治疗前后血清ECP、T-IgE水平及EOS按常规法计绝对数.结果 哮喘急性发作组血清中ECP 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组和正常组,ECP水平的升高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且两者之间呈正相关.哮喘组血清T-Ig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哮喘急性发作期与缓解期无显著差异.而3组的EOS计数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ECP是EOS活化后脱颗粒释放的主要炎性介质,是反映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发生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血清ECP含量的变化与哮喘患儿疾病的状态有关,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住院患者分层治疗中的指导价值

    作者:金雪文;谢于鹏;陈坤伦;黄桔红;张叶辉

    目的 探讨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住院患者分层治疗中的指导价值.方法 收集151例AECOPD患者,依据入院时血常规中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S%)分两组,EOS%> 2%为嗜酸性粒细胞阳性组,EOS%≤2%为嗜酸性粒细胞阴性组,阳性组41例,阴性组110例,观察两组平均住院天数、治疗7d后血清CRP下降速率及住院期间两组患者病情恶化率.结果 两组年龄、性别、吸烟史、合并症、气流受限分级分布及入院时CR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住院天数、7d血清CRP下降率及住院期间两组病情恶化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提示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可更好地指导AECOPD住院患者进行分层治疗.

  • 支气管哮喘患者诱导痰细胞百分比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古丽班努;苏婷;阿丽娅·艾依提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诱导痰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eosinophile granulocyte)百分比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择2013年9月-2016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者62例,设为观察组,另随机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人员63名,设为对照组,均对诱导痰细胞、外周血EOS、肺功能实施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观察组诱导痰异常检出率为98.39%,显著较对照组的4.76%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VE1.0占预计值百分比低于对照组,诱导痰与外周EOS百分比均较对照组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诱导痰EOS百分比>10.0%的患者FVE1.0占预计值比显著低于<10.0%的患者,外周血EOS百分比显著高于<10.0%的患者,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气管哮喘患者诱导痰与外周血EOS百分比呈正相关关系,可反应患者气道炎症程度.

  • 呼出气一氧化氮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率对支气管哮喘诊断和病情评估价值

    作者:刘敏;许西琳;刘冬;翟润晴;何小双;李明磊

    目的 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率(peripheral blood eosinophilia percentage,EOS%)对支气管哮喘诊断和病情评估的价值.方法 因反复咳嗽、喘息、胸闷等症状就诊患者222例,其中139例确诊为支气管哮喘患者为哮喘组,83例非支气管哮喘患者为非哮喘组,2组均检测FeNO、外周血EOS%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 pred%),哮喘组患者行哮喘病情测试(asthma control test,ACT)评分,分析哮喘组FeNO、外周血EOS%、FEV1 pred%及ACT间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判定FeNO和外周血EOS%对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效能.结果 哮喘组FEV1 pred% [(75.20±1.59)%]低于非哮喘组[(92.59±1.34)%],FeNO[(59.27±3.08) ppb]和EOS%[(6.583±0.432)%]高于非哮喘组[(19.65±2.13) ppb、(2.282±0.192)%](P<0.05);哮喘组FeNO与外周血EOS%呈正相关(r=0.522,P=0.000),与FEV1 pred%无相关性(r=-0.037,P=0.665);FeNO、外周血EOS%与ACT均呈负相关(r=-0.418,P=0.000;r=-0.396,P=0.000);当FeNO诊断支气管哮喘的佳截断值为29.5 ppb时,AUC为0.896(95% CI:0.853~0.940),FeNO≥29.5 ppb诊断支气管哮喘的敏感度为78.4%,特异度为91.6%;当外周血EOS%诊断支气管哮喘的佳截断值为3.72%时,AUC为0.783(95%CI:0.722~0.844),EOS%≥3.72%诊断支气管哮喘的敏感度为70.5%,特异度为86.7%.结论 FeNO和外周血EOS%是辅助诊断支气管哮喘的重要指标,外周血EOS%值越高,支气管哮喘患者病情越严重.

  •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对抗结核药物引起肝损伤的预测价值

    作者:梁家银;张守贞;赵海英;张勇

    目的 探讨肺结核患者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与肝损伤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1年12月至2012年8月王开传染病医院住院的初治肺结核患者,在抗结核药物治疗前、治疗2、4、8周分别检查外周血嗜性粒细胞和肝功能,对嗜酸性粒细胞水平与肝功能异常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发生肝功能异常30例,占全部患者的27.03% (30/111),肝功能异常出现时间6~47 c,平均(16±9)d,中位天数15 d,肝损伤发生率为8.11%(9/111);治疗后肝功能异常组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10例,占全部肝功能异常患者的33.33%(10/30),肝功能正常组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13例,占全部肝功能正常患者的16.05%(13/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天数与肝功能异常出现天数基本一致(P>0.05);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与肝功能异常的相关性分析呈正线性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为0.189,P=0.047).结论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检测对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肝损伤,特别是非剂量依赖性肝损伤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以腹水为主要表现的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6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飞;吴时胜;徐可树;宋宇虎

    [目的]对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提高临床确诊率.[方法]对6例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患者行常规体检、胃镜和(或)肠镜及病理检查,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6例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患者以腹痛、腹胀及腹腔积液为临床表现,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明显升高,胃肠镜病变处活检见明显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腹水中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结论]对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同时有消化道症状合并有腹腔积液,且腹水中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的患者应考虑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可能.

  • 沙丁胺醇联合布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及对外 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指标的影响

    作者:李爱霞;徐峰

    目的:研究分析沙丁胺醇联合布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反复性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及对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100例反复性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沙丁胺醇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沙丁胺醇联合布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疗效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含量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症状体征(咳嗽、喘憋、肺部湿啰音及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疗效92.0%(46/50)优于对照组的74.0%(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沙丁胺醇联合布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反复性支气管哮喘可有效降低患者嗜酸性粒细胞活化及趋化,舒缓患者支气管平滑肌,改善患者症状体征,减轻或减少患者哮喘发作、改善患者肺功能、缩短发作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 支气管哮喘患者气道炎症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山晓茵;靳秀宏

    目的:探究肺炎支原体(MP)感染对支气管哮喘患者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2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MP感染将患者分为哮喘组(152例)、合并MP感染组(144例).观察两组肺功能指标(FEV1、PEF、FVC)、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炎性指标(血清CRP、PCT),比较不同MP感染患者上述指标水平.结果:合并MP感染组患者FEV1、PEF、FVC水平为2.82±0.99、5.34±1.94、3.21±1.28,均低于哮喘组(3.28±1.24、5.98±2.18、3.63±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OS、CRP、PCT水平为(497.69±56.28)×106/L、(17.42±3.08)mg/L、(0.45±0.82)ng/L,均高于哮喘组[(431.36±50.57)×106/L、(12.36±2.49)mg/L、(0.26±0.69)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急性MP感染患者FEV1、PEF、FVC水平为2.51±0.85、5.01±1.07、3.03±0.96,低于慢性MP感染患者(2.97±0.93、5.49±1.12、3.39±1.05),EOS、CRP、PCT水平为(502.36±54.11)×106/L、(18.49±3.26)mg/L、(0.48±0.31)ng/L,高于慢性MP感染患者[(481.23±52.37)×106/L、(16.51±2.73)mg/L、(0.31±0.19)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关系密切,哮喘患者合并MP感染尤其是急性MP感染可加重气道炎症.

  • 多索茶碱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及对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炎性因子的影响

    作者:李卫;杨宗皓

    目的:探讨分析多索茶碱联合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及对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参照随机法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5月收治的110例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n=55)给予布地奈德混悬液吸入治疗,观察组(n=55)给予多索茶碱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吸入治疗,观察并比较分析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与炎性因子水平及药物不良反应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6.36%(53/55),较对照组83.64%(46/55)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喘息、咳嗽及肺部啰音等症状消失时间、EOS计数、IL-10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等指标较对照组低,IL-12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率9.09%(5/55)与对照组5.45%(3/5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多索茶碱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吸入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嗜酸性粒细胞侵润及CRP水平,减轻炎症反应,且药物不良反应率低,安全性高.

  •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观察

    作者:孙桂云;万改红

    目的:观察自拟宣肺止咳汤联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总IgE和嗜酸性粒细胞(EOS)的影响.方法:将100例CVA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观察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宣肺止咳汤.疗程均为4周,并进行6月随访.统计治疗前后主要症状评分,记录咳嗽减轻时间、咳嗽消失时间,检测血清总IgE水平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记录6个月内复发次数.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6.0%,对照组为82.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儿咳嗽频率、咳嗽程度、咳嗽性质、气急及咽痒等主要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观察组各症状评分下降较对照组更显著(P<0.01).观察组咳嗽减轻、咳嗽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血清总IgE、EOS水平均较治疗前下低(P<0.01);且观察组IgE、EOS水平下降较对照组更显著(P<0.01).复发率观察组为17.78%,对照组为36.9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宣肺止咳汤联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CVA,在改善症状、缩短疗程、改善气道高反应性和降低复发率方面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 哮喘并过敏性鼻炎儿童血清总IgE、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过敏原致敏程度与呼出气一氧化氮间的关系

    作者:陈希;郭梓君;郑佩燕;韦妮莉;黄惠敏;孙宝清

    目的 分析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儿童血清总IgE(total IgE,TIgE)、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皮肤点刺试验(SPT)致敏程度与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的儿童121例,分别进行血清TIgE、外周血EOS和FeNO检测,以及14种常见过敏原的皮肤点刺试验.结果 75.2%的患儿对2种或以上过敏原致敏.多过敏原致敏的患儿TIgE水平比单致敏的患儿高(P<0.05).TIgE水平与SPT致敏过敏原数量呈正相关(P<0.05);FeNO水平与TIgE水平和EOS%也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屋尘螨SPT结果为2或3级时,其TIgE水平相对0或1级显著增高(P<0.05).结论 SPT过敏原致敏程度、血清TIgE、外周血EOS和FeNO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可以为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临床诊治提供重要的参考.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出气一氧化氮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相关性分析

    作者:李玉磊;陈国忠;刘莉敏;林凌云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与其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百分数(EOS%)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从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96例稳定期COPD患者为对象,分为嗜酸性粒细胞高于2%组(A组)及嗜酸性粒细胞低于2%组(B组),并选取42例健康志愿者做为健康组.测定3组对象的FeNO、外周血EOS%等,比较并分析.结果 A组的FeNO、外周血EOS%、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组进行比较,两组的FeNO、外周血EOS%、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等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FeNO与外周血EOS%、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呈正相关(r=0.432,0.398,P<0.05).B组患者的FeNO与外周血EOS%、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等指标相关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OPD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FeNO测量值呈正相关,二者在反映COPD患者气道炎症方面相互补充,对于COPD患者气道炎症的评估及病情的判断及指导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血清总IgE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在特应性皮炎患者检测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许志萍

    目的探讨血清总IgE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与特应性皮炎(AD)的关系及其在AD检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2010年5月至2012年1月,在广东省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AD患者40例(观察组)和健康体检者40例(健康对照组),分别采用日立7170A全自动生化检测仪和贝克曼库尔特GEN .S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两组患者血清总IgE和外周血EOS浓度,比较和分析两组间IgE和EOS浓度差异及其与AD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平均IgE和 EOS值分别为(1256.53±1036.84)U/mL 和(569.46±322.13)×106/L ,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IgE和EOS与AD易感性关联系数 OR值分别达到4.402和3.75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gE和EOS与AD患病程度间呈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为0.878和0.833;IgE与EOS间呈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为0.790。结论血清总IgE和EOS与AD的发生和病情活动具有相关性,可为AD临床诊断、综合治疗及疗效评价提供依据。

  • 氧气驱动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作者:贾鲲鹏;赵琳;张红霞;庞随军;李元霞

    目的 探讨氧气驱动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毛细支气管炎患儿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4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 10 μg雾化吸入.观察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治愈率,并比较治疗前后血清IgE水平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PBEC)比例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惠儿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IgE水平、PBEC比例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 氧气驱动重组人干扰α-1b雾化吸入是一种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良好方法.

  • 哮喘儿童治疗前后呼出气一氧化氮变化及与肺功能、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关系的临床研究

    作者:范丽;崔玉霞;袁芳

    目的:探讨哮喘儿童治疗前后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 )变化及与肺功能、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 )关系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3年6月于贵州省人民医院哮喘门诊就诊的初治哮喘患儿40例,年龄5~12岁(未系统治疗,近一月未使用激素及其他药物如孟鲁司特钠、氨茶碱等),20例哮喘急性发作期,20例哮喘非急性发作期,分别测定FENO、肺功能、外周血EOS计数。经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1月后 FENO、肺功能的复测。选取15例正常同龄儿童(无哮喘、鼻炎、过敏史,近2周无呼吸道感染史)FENO、外周血EOS计数、肺功能作为对照,分析治疗前后FENO的变化及其与肺功能 FEV 1%、外周血 EOS 计数的相关性。结果哮喘儿童急性发作期 FENO (44.86±16.88) ppb ,非急性发作期FENO (33.35±16.88) ppb ,均高于正常儿童,急性发作组高于非急性发作组,但FENO与肺功能无明显相关性,亦与外周血EOS无明显相关性,治疗后 FENO明显降低。结论 FENO在哮喘管理中需与肺功能、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等指标联合应用。

21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