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湖南省采供血机构五年血液质量检定情况分析

    作者:吕岳峰;尹澎;刘桃英

    目的监督采供血机构血液质量及其安全性. 方法 HBsAg、抗-HCV、抗-HIV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梅毒检测从2001年8月起采用双抗原夹心ELISA,之前为甲苯胺红不加热试验(Trust)或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测从2000年起采用连续监测法,之前为赖氏法.结果 8 699袋血共检出不合格血72袋,占8.28‰,其中抗-HCV阳性24袋,占2.76‰;ALT增高19袋,占2.18‰;HBsAg阳性16袋,占1.84‰;梅毒阳性7袋,占0.80‰;抗-HIV阳性6袋,占0.69‰.各组比较:抽样与送样组中ALT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其余均无显著性;不同抗原包被测定抗-HCV、不同方法测定梅毒、ALT,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血液质量整体情况仍需引起注意.漏检与检验方法落后、试剂质量不统一和操作人员技术水平、责任等因素有关.

  • 肝硬化患者血液感染腹泻病原菌的种类、分布和耐药性分析

    作者:曲芬;宋春洁;鲍春梅;崔恩博;陈素明;张鞠玲;王欢;张成龙;孙强正;毛远丽

    目的 监测引起血液感染的腹泻病原菌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解放军302医院2000-2010年分离自肝硬化患者血液的腹泻病原菌,分析其组成及耐药性.血液标本采用全自动血液培养仪(BACT/ALERT3D)进行培养,阳性标本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Vitek2)鉴定,并进一步采用CLSI推荐的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2000-2010年血液培养阳性的肠道病原菌其140株,分离自140例患者,男性117例,占83.5%,40~60岁为发病高峰,占55.7%.引起血液感染的肠道病原菌以气单胞菌属居首位(75.71%),其次是沙门菌属(14.29%)、弧菌属(9.29%)和耶尔森菌属(0.71%).各菌属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有差异,气单胞菌属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的耐药率显著高于沙门菌属,而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则显著低于沙门菌属(P<0.01).气单胞菌属和沙门菌属存在多重耐药.弧菌属对多种抗菌药物敏感性较好.结论 多种腹泻病原菌可引起血液感染,且耐药程度不同,应引起临床关注并加强监测.

  • 血液分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

    作者:陈荣;陈刚;沈定霞;王欢;叶丽艳

    目的 了解我院患者血液分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2006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患者血液分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22株,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进行分子分型.结果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分为A-F共6个型别,其中A型13株、B型4株、C型2株,D、E、F型各1株;A型还可分为A1-A6共6个亚型,B型也可分为2个亚型.结论 我院患者血液分离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在分子水平上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 血培养中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孙敏霞;吴纯;雷红;孟祥红;董梅;匡铁吉

    目的:了解2007年血培养中常见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美国BD公司BACTEC9050进行血液培养,美国Walkaway96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微生物鉴定和药敏实验.结果:1 129份血培养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172株,阳性率为15.2%.主要病原菌有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屎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结论:血培养病原菌出现多耐药鲍曼不动杆菌;ESBLs菌株检出率升高,真菌感染病例增加.

  • 1783份血培养致病菌的分离及其阳性结果的临床分析

    作者:曹锡标

    目的分析1998~2003年间从血培养标本中分离出的致病菌的分布特点并对其引起败血症的临床危险因素进行探讨.方法无菌抽取临床疑似败血症的病人血液5~10 ml,注入法国生物-梅里埃的液固双相培养瓶中,对培养阳性标本进行常规细菌鉴定,其药敏试验采用K-B法.收集阳性标本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年中从1783份血培养标本中分离出致病菌191株,阳性检出率为10.7%.其中革兰阳性菌占51.3%(98/191),主要分离自新生儿败血症标本;革兰阴性菌占45.5%(87/191),主要分离自原发病或伴随疾病标本;真菌占3.2%(6/191),主要分离自静脉插管和ICU标本.结论血培养标本中分离出的主要致病菌为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伤寒沙门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假单胞菌属.危险因素与免疫功能不全、介入性治疗、广谱抗生素及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有关.致病菌引起的败血症死亡率高.为降低病死率,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血培养的检测及导致败血症的临床相关危险因素.

  • 某大型综合医院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干预研究

    作者:李文捷;张敏;石春兰;解晨

    目的 通过干预提高医院医护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知识知晓率和接触后自我报告率,降低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发生率;总结医院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的有效防治和干预措施.方法 在对1家大型综合医院既往调查工作的基础上,对干预前的727名和干预后的614名医护人员的人员结构和科室分布情况进行对比,选定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风险较高、2009年人员结构与本年度匹配的科室,对医院开展推动医院职业卫生体系建设、对医院相关文件制度进行更新、辅以知识培训、座谈和现场指导等综合性干预工作,在干预后对受干预人员进行调查,将干预前后的调查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对于本次干预培训时重点培训的14个方面的知识,干预后被调查人员的得分总数均明显高于干预前,干预前后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调查人群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总接触发生率由81.57人/100人·年降至43.81人/100人·年,干预前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的危险度是干预后的1.86倍;所调查科室的医护人员自我报告发生率由干预前的2.06人/100人·年上升至干预后的9.45人/100人·年,接触后自我报告率由干预前的0.47%升至干预后的9.65%.结论 对医护人员所采取的干预措施能使该医院医护人员对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明显提升,可有效降低该医院医护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发生率,提高接触后自我报告率.

  • 不同标本处理方法对ELISA检测乳汁HBV-M结果的影响

    作者:薛艳;赵江燕;钱厚明

    目的 探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乳汁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的佳标本处理方法.方法 选择我院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产妇144例,按血清HBeAg及前S1抗原(PreS1)是否阳性分为HBeAg及PreS1阳性组(16例)、HBeAg阳性组(11例)、PreS1阳性组(5例)、HBeAg及PreS1阴性组(112例).无菌采集产后2~4d的初乳,分别采用原始乳汁静置式孵育定性、冷藏后中间层乳汁静置式孵育定性、原始乳汁振动式孵育定性进行标本处理,以ELISA法检测乳汁HBV-M.结果 HBeAg及PreS1阳性组和HBeAg阳性组、PreS1阳性组3种乳汁处理方法检测HBsAg阳性率达到或接近100.0%.采用原始乳汁振动式孵育定性进行乳汁处理检测HBsAg、HBeAg及PreS1的阳性率高于前两种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种处理方法检测HBsAg、HBeAg及PreS1的阳性率较接近,抗-HBe及抗-HBc(稀释)的阳性率低于抗-HBc(原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不具备乙肝病毒核酸检测条件的实验室,可应用原始乳汁振动式孵育定性乳汁处理方法检测HBV携带产妇乳汁HBV-M.

  • 胶体金法检测输血相关传染病的风险评估

    作者:雷千红;王石云;徐雅平;姚根宏;栾建凤

    目的:评估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在不同温度、不同时间下检测输血相关传染病(HBsAg、抗-HIV、抗- HCV、梅毒抗体)的风险.方法:随机选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HBsAg、抗-HIV、抗- HCV、梅毒抗体阳性的115例标本,采用GICA法分别在4℃、22℃、37℃进行检测,并在5 分钟、10 分钟、20 分钟和30 分钟4个时间段观察结果并与ELISA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30分钟GICA检测HBsAg、梅毒抗体与ELISA法的符合率为96.7%,抗- HCV与ELISA的符合率为93.3%,抗-HIV与ELISA法的符合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GICA检测中,除HBsAg外,温度对GICA检测的其他三项均有影响,随温度的升高检出率提高,在不同时间段GICA检测四项传染病指标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将试验观察测时间从20分钟延长至30分钟时可明显提高GICA与ELISA检测的符合率.结论:GICA与ELISA有较好的符合性,但GICA仍存在一定的漏检风险.

  • 大学生乙肝病毒携带者心理状况分析

    作者:何朝珠;万爱兰;徐鑫;汪雁南

    目的 了解高校大学生乙肝病毒携带者心理状况,为促进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身心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SCL-90,SDS,SAS,EPQ和LES心理测评工具对50名大学生HBV携带者进行测评.结果 除精神病性因子外,SCL-90各因子均分高于对照组,尤其是抑郁、焦虑、躯体化、人际关系、强迫等因子得分(P值均<0.01).SAS,SDS测评显示,大学生HBV携带者焦虑性情绪障碍和抑郁性情绪障碍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EPQ测试中,大学生乙肝病毒携带者情绪的稳定性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均<0.01),精神质分值高于对照组(P<0.05).生活事件结果中的负性生活事件刺激量和总刺激量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高校大学生乙肝病毒携带者在心理方面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应引起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 杭州市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非典型病原体分析

    作者:王琛;王莹;俞哲

    目的 了解儿童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非典型病原体的构成和临床流行特征,为有效防治儿童下呼吸道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杭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1375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标本,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8种常见病原体IgM检测.结果 1375例标本总阳性率为43.20%,各年龄段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3~6岁年龄段达到高峰(66.67%).2种以上病原体检出率随着年龄段增加有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率秋季高(50.23%),冬季低(40.34%).肺炎支原体是儿童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主要非典型病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嗜肺军团菌和流感病毒流行具有典型季节性.结论 肺炎支原体为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的非典型病原体,不同病原体具有不同的临床流行特征.

  • 儿童急性白血病合并真菌血症病原学分析

    作者:姜锦;李楠;姚佳峰

    目的 分析急性白血病患儿真菌血症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对42例恶性肿瘤真菌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2例真菌血症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5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6例.念珠菌血症为真菌血症的主要病原体,占95.2%.8例合并细菌败血症,占19.0%.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2例对氟康唑中介,1例对两性霉素B耐药,对伏立康唑、伊曲康唑、氟胞嘧啶均敏感.广谱抗生素的应用、中性粒细胞< 0.5×109/L、中心静脉置管、年龄、住院时间>15 d是引起真菌血症主要的危险因素.结论 控制易感因素是降低真菌血症发病率的有效措施,及时合理的抗真菌治疗是治疗真菌血症的主要方法.

  •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病原菌监测及耐药性研究

    作者:丁吉江;张京文;杜淑贤;李显波;丁占勤;李光;焉炳胜;梁晓红;姜慧

    为更好地了解目前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菌种分布及耐药谱,我们对1999年1月至2000年12月收治的280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耳分泌物进行了病原菌培养,监测病原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患者中耳流脓多在3个月以上,慢性化脓性中耳炎280例中,男152例,女128例,平均38.5岁.由临床医师用无菌生理盐水湿润的消毒棉拭子在患者中耳、外耳道深部采集脓性分泌物,置无菌管内立即送检.1.2 试剂与质控菌株培养基购自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药敏纸片购自北京天坛药品生物技术开发公司.大肠杆菌(ATCC 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5923)、绿脓杆菌(ATCC 27853)均由山东省卫生防疫站提供.

  • ICU获得性败血症致病菌的临床分析

    作者:秦文;张剑;李茜

    目的:确定ICU获得性败血症致病菌的种类、药敏情况、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2003年9月至2006年3月ICU收治的各科患者(入科不到24 h死亡、自动出院和转科的患者除外),住ICU期间临床怀疑发生败血症送检血培养或导管标本培养证实的85例92次败血症的病原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ICU获得性败血症的发病率为9.99%,感染者多存在败血症的易感因素.真菌感染、病程中出现感染性休克及肾衰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致病菌分布和药敏特点:①G-菌分离率高,以条件致病菌为主;②真菌的分离率明显升高;③耐药率较高.结论:败血症ICU获得性发病率高,真菌感染、病程中出现感染性休克及肾衰是影响败血症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HCV、HBV、HIV间合并感染患者血清IL-18、VEGF、TGF-β1的含量变化

    作者:付汉东;张爱华;余小燕;魏威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免疫缺陷病毒(HIV)间合并感染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18、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HBV、HCV、HIV间合并感染以及单纯HBV或HCV感染患者血清IL-18、VEGF、TGF-β1含量,同时检测合并感染患者肝功能生化指标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含量,并分析它们与IL-18、VEGF、TGF-β1的相关性;另从健康体检人群中随机抽取30例作对照组进行IL- 18、VEGF、TGF-β1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HBV、HCV、HIV间合并感染患者血清IL-18、VEGF、TGF-β1含量变化与性别无相关性(P>0.05);比单纯HBV和HCV感染以及正常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1),其中IL-18、VEGF、TGF-β1值以HBV+ HCV+ HIV感染模式高[分别为(312.44±45.24) pg/L、(326.43±51.24)pg/mL、(283.51±49.27)μg/L],其次为HCV+ HIV感染模式[分别为(224.32±34.37) pg/L、(257.72±47.72)pg/mL、(204.11±43.28)μg/L],HBV+ HCV感染模式低[分别为(129.44±27.62) pg/L、(147.67±41.22)pg/mL、(120.47±30.23)μg/L],三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HBV、HCV、HIV间合并感染患者血清IL-18、VEGF、TGF-β1水平与相应患者肝功能生化指标ALT、AST、GGT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67、0.652、0.672;0.643、0.618、0.623;0.712、0.673、0.705).结论 检测血清IL-18、VEGF、TGF-β1含量,对HBV、HCV、HIV间合并感染患者病情的合理评价有重要意义.

  • 135例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调查

    作者:唐艳琴;宋秀婵;卫肖云;陈润芳;李柏坚

    目的 了解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发生状况,提出预防策略.方法 对两所医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间发生的135例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案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职业暴露人群居前3位的依次为:护士54.81%,医生25.19%,工勤人员16.30%;暴露方式以锐器伤为主,占91.11%,常见于拔针及手术缝合时被刺伤;血源性病原体中,乙型肝炎病毒占20.18%,丙型肝炎病毒占2.63%,人免疫缺陷病毒占2.63%,梅毒螺旋体占6.14%.暴露者均及时进行了局部处理及预防性干预,经追踪检测无一例因此发生感染.结论 加强职业安全防护教育,实施标准预防,规范操作行为,暴露后正确处理局部,及时上报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感染风险.

  • HBV-DNA的定量检测对乙肝父婴与母婴传播的研究

    作者:潘大虎;翟海燕;宋农;张丽丽;周军;罗芝莹

    目的 测定HBV阳性父亲和母亲及新生儿HBV-DNA的含量,研究父婴和母婴传播与HBV-DNA含量的关系.方法 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BV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父亲和阳性的孕妇血液中HBV-脱氧核糖核酸(HBV-DNA)以及脐血HBV-DNA且新生儿给予乙肝疫苗全程接种至1岁时,检测HBV-DNA,并根据父母HBV-DNA含量的不同分别分为A1(HBV-DNA<1.0×103 Copies/ml)、B1(HBV-DNA为1.0×103~1.0×107 Copies/ml)、C1(HBV-DNA>1.0×107 Copies/ml)组,父母为A2(HBV-DNA<1.0×103 Copies/ml)、B2(HBV-DNA 1.0×103~1.0×105 Copies/ml)、C2(HBV-DNA>1.0×107 Copies/ml)组.结果 脐血HBV-DNA阳性率:A1组为24.32%、B1组为38.71%、C1组为44.83%,A2组为14.70%、B2组为26.67%、C2组为39.29%.结论 父婴传播与母婴传播均与血清HBV-DNA含量的高低有关,其HBV-DNA含量越高垂直传播的风险越大.

  • 孕产妇输血传播病毒感染状况调查分析

    作者:黄卫彤;黄玮;常正义

    1997年日本学者Nishizawa等报道[1],发现一种可能于输血后肝炎相关的新型病毒,命名为输血传播病毒(transfusion transmitted virus,TTV).国内有人报道[2,3],在不同人群中普遍存在着TTV感染,包括一般人群、献血员、静脉毒瘾者、各型肝炎患者、血液透析者等.为了解孕产妇这一特殊人群的感染率及其在母婴间是否存在着相关传播关系,我们对204例健康孕产妇的静脉血、乳汁及其新生儿脐带血标本进行TTV检测,现报道如下.

  • γ射线和紫外线应用于血液制剂中病原体和白细胞的灭活

    作者:周炜鑫;郭天虹

    据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报道,全球每年采集的献血量约为1.08亿单位.通常,从献血员的全血中可以分离出红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等成分.红细胞可以用于大量失血的患者,挽救其生命;血小板可以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的患者;血浆里的凝血因子和血浆衍生蛋白质可以用作血友病和先天免疫缺陷患者的替代治疗;血浆里提取出来的免疫球蛋白通过静脉或者肌肉注射,适用于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药物或者免疫抑制引起的免疫功能失调、免疫紊乱导致的血液疾病及炎性反应,此外,还可以提供被动免疫及有效调节免疫缺陷患者的免疫应答,是现在广泛使用的生物制剂.由此可见,现代医学中,血液制剂的输注与患者息息相关,是不可或缺的支持疗法.本文就输血安全以及γ射线和紫外线在提高血液制剂安全性上的应用进行综述.

  • 入院病人血液传染指标检测分析

    作者:温彩珑;温彩桂

    血液传染指标包括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抗体(抗-HCV)、艾滋病抗体(抗-HIV)、梅毒等[1].近年来随着血液传染病发病率不断上升,一般医院已将血液传染指标检测列入病人入院后常规检测项目.现将3 950例入院病人上述项目的检测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