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椿皮抑制S180肉瘤血管生成机理的实验研究

    作者:郭继龙;王世军

    目的:研究收涩中药椿皮抑制血管生成及抗肿瘤生长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小鼠移植肿瘤模型,研究椿皮对肿瘤生长的影响;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组织相关第八因子抗原(Ⅷ-RAg)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通过医用图像处理软件测定肿瘤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VD).结果:椿皮对小鼠皮下移植肉瘤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血管密度椿皮组明显低于空白和阳性对照组(P<0.05)椿皮相对于空白对照组MMP-9呈低表达(P<0.05).结论:收涩中药椿皮对肿瘤血管生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以抑制移植S180肉瘤的生长及MMP-9的表达.

  • 复方三黄胶囊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活性部位筛选

    作者:李汉青;伍贤志;柏冬;杨桠楠;雷海民

    目的:筛选出复方三黄胶囊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活性部位.方法:采用鸡胚绒毛尿囊膜(chorioallantoic membrane,CAM)法进行在体血管抑制实验.结果:①7 d时,将钴60照射过的超微粉碎的复方三黄胶囊粉用不同浓度的乙醇混悬,用20μm的移液枪加到直径5 mm大的紫外线照射的明胶海绵2 d后,明胶海棉周围出现明显的、似"轮辐状"的微细毛细血管,血管数量少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紫杉醇阳性对照组与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没有显著性差异.②将同样处理过的复方三黄胶囊粉用乙酸乙酯提取,再用pH梯度法萃取过的不同部位,做同样的鸡胚绒毛尿囊膜药理实验,明胶海绵周围走行的辐射微血管明显减少,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P<0.05),苏拉明阳性对照组与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对比2种不同的提取方式和选用2种不同阳性对照药,乙酸乙酯不同萃取部位的药理实验结果重复性好,实验操作难度小,苏拉明阳性对照组的结果比较稳定(P<0.05).选择乙酸乙酯提取部位和苏拉明做阳性对照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

  • 参麦注射液对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作者:丁志山;高承贤;尹丽慧;陈铌铍;沃兴德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参麦注射液对牛血清和肿瘤细胞条件培养液促进的牛主动脉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琼脂糖刮除法检测参麦对牛血清和肿瘤条件培养液促进的牛内皮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在含10%新生小牛血清培养液中和在肿瘤细胞条件培养液中,参麦都能明显抑制牛主动脉内皮细胞增殖,且呈量效关系,对肿瘤细胞条件培养液诱导的内皮细胞迁移抑制作用显著.结论:参麦能抑制牛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具有抑制血管生成的作用.

  • 十全大补汤抑制Lewis肺癌原发瘤切除后转移瘤的研究

    作者:郭刚;许建华;韩建宏;梁芳;张勇;张强;孙珏;范忠泽

    目的:探讨十全大补汤对小鼠Lewis肺癌原发瘤(先前接种肿瘤)切除后转移瘤生长及血管生成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构建C57/BL6小鼠Lewis肺癌肺转移模型,随机分为原发瘤切除组(TR)、原发瘤未切除组(TP)、十全大补汤组(Shiquan Dabu Tang group,SDT).采用切除原发瘤及十全大补汤31.2 g·kg-1治疗10d,摘除眼球取血,剥出肺脏,应用组织切片苏木素-伊红染色法,观察肺部转移瘤情况.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转移瘤微血管密度(MVD)及细胞增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治疗后小鼠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抑素(AS)和内皮抑素(ES)的表达水平.结果:治疗10 d后,小鼠肺转移灶数与原发瘤切除组(47.30±5.57)个比较,十全大补汤组(8.28 ±5.28)个及原发瘤未切除组(10.71 ±3.30)个均明显降低(P<0.01);小鼠肺脏质量与原发瘤切除组(0.57±0.05)g比较,十全大补汤组(0.26±0.05)g及原发瘤未切除组(0.28±0.05)g均明显降低(P<0.01).原发瘤切除组、原发瘤未切除组和十全大补汤组转移瘤Ki67表达分别为(55.10±6.51)%,(34.60±4.95)%,(27.10±4.56)%,CD34表达分别为(35.40 ±2.46)%,(30.60±6.54)%,(22.09±5.89)%,十全大补汤组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LISA检测显示,与原发瘤切除组比较,十全大补汤能够降低血清中VEGF及上调ES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原发瘤切除可使荷瘤小鼠体内的VEGF和ES比例失衡,有利于肿瘤血管生成及促进转移.十全大补汤明显抑制小鼠原发瘤切除后转移瘤生长,明显抑制转移瘤血管生成以及与之相关的血管生成调节因子的作用.

  • 黄芩苷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体内外研究

    作者:曹慧娟;鄢云彪;戴建业;孙淑军;郑宁宁;房军伟;王洋;李倩华;张永煜

    目的:探讨黄芩苷在体外对人肺癌A549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对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在体内对A549细胞裸鼠移植瘤的作用.方法:调整细胞密度为1×104/mL,应用25,50,100,200,400 μmol·L-1黄芩苷作用于A549细胞24,48,72 h,采用MTT法检测黄芩苷对A549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Transwell小室法观察12.5,25,50μmol·L-1黄芩苷对A549细胞侵袭及迁移的影响;小管形成实验观察12.5,25,50μmol·L-1黄芩苷对HUVEC小管形成的影响;将A549细胞移植瘤裸鼠分为黄芩苷高剂量组(100 mg·kg-1)、黄芩苷低剂量组(50 mg·kg-1)、溶剂对照组、顺铂组(1 mg· kg-1),前3组通过ig方式给予,连续21 d;顺铂组ip连用10 d.观察黄芩苷对A549细胞裸鼠移植瘤的作用.结果:①黄芩苷能抑制A549细胞增殖,其增殖抑制率与药物浓度及作用时间呈依赖性,24,48,72 h的IC50分别为100.77,75.02,55.81 μmol·L-1.②25,50μmol·L-1黄芩苷能抑制A549细胞的侵袭及迁移,从而抑制癌细胞转移.③25,50μmol·L-1黄芩苷能抑制HUVEC小管生成,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体内实验表明50 mg·kg-黄芩苷对A549细胞移植瘤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黄芩苷体外可以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抑制HUVEC小管形成,体内对A549细胞裸鼠移植瘤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宫瘤消胶囊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气滞血瘀证血管生成机制的影响

    作者:周艳;刘明珠

    目的:探讨宫瘤消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MMP),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促血管生成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8符合EMs气滞血瘀证患者,采用SAS软件生成的,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两组患者均服用孕三烯酮胶囊,2.5 mg/次,2次/周,于月经第1天开始,每周固定时间服药.观察组加服宫瘤消胶囊,4粒/次,3次/d.两组疗程均连续治疗6个月经周期.经期疼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进行治疗前后非月经期的盆腔痛、性交疼痛、盆腔压痛、骶韧带触痛结节和气滞血瘀证评分;检测治疗前后血清癌抗原125 (CA125),CA199,VEGF,MMP-2,MMP-9,bFGF,TGF-β1和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的76.27%(x2=5.255,P<0.05);观察组在第4,5,6个月经周期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非月经期的盆腔痛、性交疼痛、盆腔压痛、骶韧带触痛结节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气滞血瘀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血清CA125和CA199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血清VEGF,MMP-2,MMP-9,bFGF,TGF-β1和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宫瘤消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气滞血瘀证患者,能显著缓解患者的疼痛相关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并能降低VEGF等促血管生成因子水平,从不同靶点抑制新生血管的形成,起到控制病情的作用.

  • 酪氨酸激酶受体B4及其相关配体B2双向信号对血管生成的调节作用及中药应用展望

    作者:张静思;胡雅琼;高冬;宋军

    Eph受体作为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RTKs)大的的亚群,在与配体ephrin相互作用中,形成颇具特色的正、负信号通路;尤其是EphB4-ephrinB2双向信号对血管生成的调节作用,为相关领域科研和临床治疗带来了新的希冀.中医药通过活血、祛瘀、理气、化痰、补益等多种治疗手段参与人体机能的调节,对血管生成同样具有促进和阻抑的双向作用.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对EphB4-ephrinB2双向信号和中医药应用领域探索的进一步深入,中医药对血管生成信号机制调控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有研究显示血府逐瘀汤在促内皮细胞ECV304血管新生中上调EphrinB2的基因表达,为中医药研究ephrinB2-EphB4及其双向信号提供了线索.

  • 清热化瘀法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血管生成和炎症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庄梦斐;张婷婷;孙兆贵;曹阳;郁琳;石燕;袁雪菲

    目的:观察清热化瘀法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异位内膜生长的抑制作用,以及对血管生成和炎症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自体移植法建立大鼠模型,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组、孕三烯酮组、阿帕替尼组和塞来昔布组,另取未手术大鼠为空白对照组,连续灌胃给药21d后取材.计算异位内膜生长抑制率,ELISA法测定血清和腹腔液中VEGF、sVEGFR2、IL-1、IL-2、IL-6和TNF-α的含量,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异位内膜中VEGFR2和COX-2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异位内膜生长抑制率均明显升高(P<0.05);各治疗组血清和腹腔液中VEGF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中药组和阿帕替尼组血清和腹腔液中sVEGFR2的含量明显下降(P<0.05);IL-1、IL-2和IL-6在各治疗组腹腔液中的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VEGFR2和COX-2在模型组异位内膜中表达强烈,中药组和阿帕替尼组异位内膜中VEGFR2的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中药组和塞来昔布组异位内膜中COX-2的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清热化瘀法可以降低大鼠血清和腹腔液中血管生成和炎症相关因子的水平,抑制异位内膜中VEGFR2和COX-2的表达,影响血管生成和腹腔炎性环境,从而抑制异位内膜的生长,使其萎缩.

  • 益母草不同活性组分对血管生成的调节作用

    作者:何育霖;刘娟;周飞;周勤梅;彭成;熊亮

    目的:考察益母草不同活性组分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增殖以及斑马鱼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运用MTT法测定益母草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对HUVECS增殖的影响.采用斑马鱼观察益母草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对斑马鱼体节间血管生成的影响.结果:益母草乙酸乙酯部位在3.125~50μ g/mL浓度范围对HUVECS细胞具有一定的损伤作用,在6.25~50μg/mL范围可明显抑制斑马鱼体节间血管生成,体节间血管指数显著下降(P<0.01);益母草正丁醇部位在12.5~50μg/mL范围对sunitinib诱导的HUVECS细胞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P<0.01).在6.25~50μg/mL范围对sunitinib诱导的斑马鱼体节间血管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与模型组比较,血管指数上升(P<0.05,P<0.01).结论:益母草对血管生成具有双向调节作用,与其不同的药效物质密切相关.

  • 丹红注射液对斑马鱼促血管作用的研究

    作者:李艳;刘晓金;王平;高燕;赵渤年

    目的:研究丹红注射液(DHI)对斑马鱼节间血管(ISV)的促进作用,测适宜的药效指标值,为DHI谱-效相关质量评价系统的建立提供药效学基础.方法:通过PTK787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方法,建立斑马鱼ISV损伤模型,通过模型组中不同浓度DHI的加入,观察斑马鱼ISV生长状态,确定加药浓度.按照预实验的造模和给药方法,检测各给药组ISV长度、计算ISV生成率,考察DHI对促进斑马鱼ISV生长的作用.结果:PTK787组ISV长度均下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加DHI治疗各组ISV长度增长明显,与PTK787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30μLDHI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不同批次DHI促血管生成率在40%-80%之间.结论:DHI对斑马鱼ISV具有明显的再生功能,对血管损伤有修复保护作用,方法可靠、数据可信,结果稳定.

  • 中药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

    作者:张前;赵言群;解华;牛欣

    近年来,肿瘤研究的重大进展之一是确立了肿瘤血管生成在肿瘤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及抗血管生成治疗的意义[1].人们试图通过切断肿瘤的血液供应来杀死癌细胞.由于在正常成人中,除了创伤愈合及生殖周期外,几乎所有的新生血管生成都是病理性的.因此,选择性地抑制新生血管生成的抗肿瘤血管治疗有其特殊的优势.肿瘤血管生成与正常血管生成类似,但因处于肿瘤这一特殊的微环境中,有其特殊性:①失控性:肿瘤新生血管出现迅速,生长快,并呈持续性;②不成熟性:新生血管管腔不规则,且呈窦状扩张,壁薄;③肿瘤血管系统高度紊乱,血管扭曲、扩张;④肿瘤内微血管丰富;⑤肿瘤血管的超微结构也是异常的,管壁有大量的缺口及广泛的内皮间连接等.

    关键词: 肿瘤 血管生成 中药
  • 解毒活血药调控肿瘤新生血管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郭秋均;李丛煌;花宝金

    肿瘤组织的新生血管形成是影响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肿瘤微环境中的新生血管形成是一个多细胞、多因素参与的过程,肿瘤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肿瘤间质细胞等多种细胞参与其中.临床实践中也多见瘀毒证候表现的肿瘤患者,且在治疗过程中配伍解毒、活血药物也取得了一定疗效.近年来的研究也表明解毒、活血中药对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具有抑制作用,并且对肿瘤微环境具有多靶点的调控作用.文章对肿瘤新生血管形成的机制和解毒、活血药对其作用的靶点做一论述.

  • 三七总皂苷双向调节新血管生成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王晓燕;张腾

    冠心病和恶性肿瘤是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主要的两大疾病魁首,冠心病合并肿瘤的发病正在对人类健康造成更大的危害.以血管生成为靶点挖掘并阐释中药促进缺血性疾病血管新生,和/或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进而破坏或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的作用研究,得到了极大的关注.三七总皂苷及其活性成分独特的药理活性,既能够通过促血管生成改善心肌缺血,治疗缺血性心脏病;也能够通过抗血管生成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相关研究报道日渐积累.文章将对近年来的相关报道进行综述,以期为同道进一步深入研究及其临床应用参阅.

  • 补肾调经方药对人着床期子宫内膜血管生成因子及其受体的影响

    作者:张树成;刘效群;张志洲;沈明秀;阚国英;王介东

    目的:研究补肾调经中药对着床期子宫内膜反应性中血管生成因子和血管生成因子受体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对服用中药前后的人着床期子宫内膜组织的VEGF、VEGFR、bFGF/FGF、PDGFR-α、EGFR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的对比分析.结果:服用中药后5种因子的表达强度和阳性细胞率均明显增加(P<0.05~0.01),提示中药具有整体促进血管生成的作用.结论:服用补肾调经中药后血管生成因子和血管生成因子受体的增强为妊娠的建立提供了基础和保障.

  • 乳宁Ⅱ号防治乳腺癌MDA-MB-435裸鼠移植瘤生长转移作用及其抑制血管生成的机制研究

    作者:阙华发;陈红风;高尚璞;陆德铭;唐汉钧;贾喜花;徐杰男

    乳腺癌是严重威胁妇女健康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已列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并呈逐年上升趋势.尽管治疗方法有所进步,然而乳腺癌远期生存率并未得到明显改善,肿瘤侵袭性生长及转移是其重要的原因及关键的因素,而肿瘤的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侵袭、转移的基本条件.

  • 温阳益心活血化痰法对鸡胚尿囊膜血管生成的影响

    作者:冯玲;曹洪欣

    治疗性血管新生为冠心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这种被形象地称之为"药物促进心脏自身搭桥"的方法已经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目前西医用基因重组的bFGF、VEGF蛋白或其基因导入在实验研究中己被证实,对缺血心肌具有确切的促侧支循环形成和血管新生作用,这种新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也己进入试用阶段,但其价格昂贵,且可能有引起致命性低血压、促进肿瘤生长和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等副作用,目前尚不能在临床广泛地推广应用.已有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证实,中医药防治冠心病疗效肯定,可以很好地改善症状和心肌缺血,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而促血管新生可能是中药治疗冠心病的另一机制.既往实验和临床研究证实,温阳益心活血化痰法具有很好的抗心肌缺血和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1~3],我们采用鸡胚绒毛尿囊膜模型(CAM),观察了此法指导下创立的温心胶囊对CAM血管生成的影响,以期从另一个层面阐明温阳益心活血化痰法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理.

  • 当归补血汤煎剂对实验性心肌梗死衰老大鼠缺血心肌的促血管生成作用

    作者:雷燕;王培利;林燕林;陈可冀

    目的:探讨当归补血汤(DGBXT)对心肌梗死大鼠冠状动脉侧枝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大鼠皮下注射D半乳糖(D-gal)500mg/kg/d,连续6周后,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枝,造成实验性衰老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随机分为衰老组、衰老心梗组、倍它乐克组、DGBXT大、中、小剂量组.观察心梗2周后梗死面积、梗塞边缘区VEGF和Ⅷ因子相关抗原的表达量以及血管面密度、血清中VEGF浓度.结果:DGBXT有增加缺血心肌微血管密度和促进VEGF表达的作用,并且可提高血清中VEGF的浓度,与倍它乐克作用相当,其中以中、小剂量效果较佳.结论:DGBXT能促进衰老大鼠缺血心肌冠脉侧枝的血管生成,对缺血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 藤梨根含药血清对鸡胚尿囊膜微血管生长的影响

    作者:吴秋玲;刘竺华;李朝喧;周晓丽

    目的:探讨中药藤梨根对鸡胚绒毛尿囊膜(CAM)血管生成的影响,以衡量其抑制或谤生新血管发生的能力.方法:采用CAM技术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观察藤梨根含药血清对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数量和血管面积的影响.结果:藤梨根高剂量组与空白组、血清组比较,有较明显的抑制新血管生成能力,低剂量组无显著影响.结论:藤梨根对鸡胚绒毛尿囊膜新生血管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中医药在治疗血管生成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田伟;雷燕

    治疗性血管生成(therapeutic arIgiogenesis)是指通过药物、基因治疗或其他方法促进缺血组织在原有微血管基础上形成新毛细血管,并与原有血管网相交汇,改善供血的一种方法[1,2].中医药在治疗性血管生成的基础研究中做了大量的工作,证明许多中药都有很好的促进血管新生的作用.

    关键词: 血管生成 研究 展望
  •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研究进展

    作者:任海霞;肖诚;李梢;徐世杰

    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滑膜中血管生成增加是造成滑膜炎、血管翳生长、骨和软骨破坏及骨赘形成的原因.血管生成是一个由促血管生成和抑血管生成介质调控的复杂过程.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组织中有许多促血管生成因子被表达,它们在类风湿关节炎血管生成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在促血管生成和抑血管生成方面的研究进展,为应用阻抑血管生成药物(包括清除病灶和促血管生成因子)治疗RA提供了新的思路.

3416 条记录 3/171 页 « 12345678...17017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