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液成分病毒灭活与安全输血

    作者:宋玉和;辛永红

    输血是临床上治疗和抢救患者常用的医疗措施.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安全输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输血安全不仅是输血医学和临床治疗学追求的期望目标,也是采供血机构和医疗机构乃至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热点和极端敏感的永恒课题.

    关键词: 血液 病毒灭活 输血
  • 亚甲蓝光化学法病毒灭活冷沉淀的制备及初步评价

    作者:叶露露;单桂秋;马静;丘金浪;李艳辉

    目的 探讨亚甲蓝光化学法在冷沉淀病毒灭活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将12袋新鲜血浆平均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加入终浓度1 μmol/L亚甲蓝溶液按照50 mA,15 min进行病毒灭活处理,对照组加入等体积生理盐水不做灭活处理,分别按照常规方法制备冷沉淀,贮存7d后分别检测亚甲蓝光化学法病毒灭活前后冷沉淀中凝血因子Ⅷ(clotting factor Ⅷ,FⅧ)和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的含量.结果 实验组FⅧ和Fib的含量分别为(193.79±24.95)IU/U,(85.00±6.50) mg/U,对照组FⅧ和Fib的含量分别为(218.55±16.61)IU/U,(114.00±9.70) mg/U,两组之间FⅧ含量无统计学差异,Fib含量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亚甲蓝光化学法病毒灭活方法是否可应用与冷沉淀病毒灭活,仍有待进一步考证.

  • 血液成分病毒灭活的研究进展

    作者:谭美芳;单桂秋

    临床实践证实,有多种病毒可经输血传播,引起输血后病毒性传染病,以脂质包膜病毒如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等危害极大,后果严重.由于常规筛选病毒性疾病的"窗口期"、"免疫静默感染"、试剂的敏感性,漏检或新型病毒出现以及各类病毒标志物筛查方法学的局限性,使得目前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仍存在一定的风险.为提高血液制品的安全性,除开展无偿献血者的筛查和病原体检测外,在保证不影响血液制品的结构、功能及对人体无毒副作用的前提下,有必要对血液制品进行病原体灭活处理.本文从病毒灭活方法、血液成分的病毒灭活方面对国内外血液制品病毒灭活的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低pH病毒灭活工艺对抗人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质量的影响

    作者:康光明;王前喜;艾智武;邹莉;陶柳宏;俞霖;李萍;吴克

    对抗人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进行病毒灭活后的质量进行研究.抗人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通过低pH孵化24 d后(pH 4.1±0.3),其花环抑制免疫效价仍不小于l:4000;与灭活前相比,灭活后制品的纯度及IgG各组分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并且其它各项指标均符合中国生物制品规程暂行规程的要求,从而表明抗人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通过酸孵育进行病毒灭活后的稳定性良好.

  • 亚甲蓝光化学疗法血浆病毒灭活技术的应用分析

    作者:黄斯瑜;李尔凡;钟丽玲

    目的 根据2012年颁发的GB 18469-2012《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中对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质量控制项目和要求,分析亚甲蓝光化学疗法血浆病毒灭活技术在血浆灭活过程中对血液成分和功能的影响,探讨亚甲蓝光化学疗法血浆病毒灭活技术的疗效及安全性,为进一步广泛推广应用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称重法、双缩脲法、磁珠法、比色法、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检测亚甲蓝光化学疗法病毒灭活前后的血浆量、血浆蛋白含量、凝血因子Ⅷ含量、亚甲蓝残留量、病毒灭活效果的变化.结果 新鲜血浆病毒灭活前后血浆容量分别为(235±15.51)g、(230±14.17)g;Ⅷ因子含量为(1.084±0.045)IU/ml、(0.826±0.029)IU/ml;血浆蛋白含量为(83.71±3.24)g/L、(79.09±3.21)g/L;凝血因子Ⅷ含量灭活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浆容量和血浆蛋白在灭活前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甲蓝的残留率为(0.0638±0.013)μmol/L;标本病毒灭活后血浆HBV-DNA及HCV-RNA载量均为<1000 copies/ml.结论 利用亚甲蓝光化学疗法血浆病毒灭活技术对血浆成分有一定的影响,但均达到GB 18469-2012《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对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的质量要求.亚甲蓝光化学疗法简便、无毒、能大程度的减少新鲜冰冻血浆病毒等显著特点,可有效消除临床输血带来的安全隐患.

  • 亚甲蓝光化学法病毒灭活血浆对凝血因子的影响

    作者:黄文杰;范恩勇;孙海英;纪燕;郭铭华;王爱华;周健

    目的:探讨亚甲蓝(methylene blue,MB)光化学法病毒灭活血浆对凝血因子的影响.方法:制备过程中随机抽取新鲜血浆120人份,根据新鲜血浆进行病毒灭活情况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对上述两组标本进行PT、APTT、TT、Fg、FⅤ、FⅧ、TP测定.对照组,即新鲜冰冻血浆(fresh frozen plasma,FFP)组,不进行病毒灭活,直接进行检测;试验组,即病毒灭活血浆组,先对其进行MB法病毒灭活,后再检测.结果:试验组中APTT、FⅤ、FⅧ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PT、TT、Fg、TP较对照组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MB法病毒灭活对于新鲜血浆中内源性凝血因子,特别是不稳定因子FⅤ、FⅧ有显著影响,对外源性凝血因子及血浆蛋白成分影响不大.

  • 病毒RNA提取试剂对甲型流感病毒的灭活效果

    作者:刘洪波;吴衍恒;朱远峰;梁洪;周日东

    目的 测试病毒RNA提取试剂(硅胶柱法和改良异硫氰酸胍法)灭活甲型流感病毒的能力,以评估在低防护区操作甲型流感病毒核酸提取过程的可能性.方法 根据试剂盒操作指导分别用两种提取试剂的裂解液Buffer AVL(德国QIAGEN)和MGTC溶液(广州华银)处理一甲型流感2009年大流行株(105.67TCID50/ml);系列对数稀释病毒处理液后接种于MDCK细胞单层进行分离培养;倒置显微镜每日观察细胞生长状态,出现75%以上病变后收获培养物进行血凝实验测定.同时设置试剂对照以了解试剂的细胞毒性,病毒对照以确定病毒的感染能力.结果 未稀释和10倍稀释的两种裂解液都可引起MDCK大范围死亡,两病毒对照感染细胞的终点稀释度都为104,而所有102稀释度以上的病毒处理液培养孔细胞生长良好,血凝实验阴性.结论 两种病毒RNA提取试剂可以完全灭活高滴度的甲型流感病毒,标本裂解处理后可在低防护区域操作.

  • 病毒灭活血浆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的质量研究

    作者:黎添华;邢启明;劳丽嫦

    目的:通过对以病毒灭活血浆为原料制备的冷沉淀凝血因子的含量和活性进行检测,分析其可行性,并为进一步提高输血安全提供依据.方法:联袋常规采集血液100袋(400 mL/袋),分离出血浆(200 mL/袋)后每袋平均分为两袋,分别作为对照组新鲜冰冻血浆和实验组病毒灭活血浆.两组血浆制备后分别提取冷沉淀凝血因子速冻保存备用,测定其相关指标.结果:实验组(病毒灭活血浆)血浆凝血因子Ⅱ、Ⅴ、Ⅶ、Ⅷ、Ⅸ、Ⅹ低予对照组(新鲜冰冻血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纤维蛋白原(Fg)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血浆球蛋白(G)低于对照组、A/G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蛋白(TP)、白蛋白(ALB)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病毒灭活技术对血液中的有效成分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除凝血因子FⅧ和FⅨ以外(小于70%),其余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 病毒灭活新鲜血浆在不同时间段质量分析

    作者:陈素君;谢冬梅;廖丽梅;黄勇华;王艳清;田桂敏;黎文思;邓启健;朱敏捷

    目的 分析亚甲蓝光化学法(MB-P )灭活处理新鲜血浆(简称病毒灭活新鲜血浆)与未经灭活处理的新鲜血浆(简称新鲜血浆)在保存期内不同时间段有效成分的变化 ,为临床输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取20人份全血(每份400 m L ) ,按照标准操作规程制备成新鲜血浆(每份200 m L )后 ,将其一分为二 ,制备病毒灭活新鲜血浆和新鲜血浆 ,两种血浆每份无菌分装为5等份 ,立即放入速冻冰箱速冻 ,在0(制备后小于72 h)、3、6、9、12个月分别检测Ⅴ因子、Ⅷ因子、纤维蛋白原(Fib)、亚甲蓝残留量、总蛋白、pH值、K+ 、Na+ 、Cl-水平.结果 两种血浆随着保存期的延长 ,Ⅴ因子、Ⅷ因子、Fib、总蛋白、K+ 、Na+ 、Cl-水平呈下降趋势 ,pH值呈上升趋势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经过病毒灭活过程对血浆 Ⅴ因子、Ⅷ因子、Fib、总蛋白、pH值、K+ 、Na+ 、Cl-水平均有所影响 ,但能够达到国家规定的临床用血标准 ,采用病毒灭活可以在保留血浆基本成分的情况下提高临床用血的安全性.

  • 病毒灭活血浆中主要质量指标及亚甲蓝残留量的检测分析

    作者:陈爱华;刘永梅

    目的 了解亚甲蓝光化学法(MB-P)病毒灭活前、后血浆中血浆蛋白浓度和凝血因子Ⅷ含量的变化,并对灭活血浆的亚甲蓝(MB)残留量进行检测,以探讨MB-P对血浆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宝安区中心血站的新鲜冰冻血浆、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冰冻血浆和病毒灭活冰冻血浆各随机抽检20袋,对其主要质量指标血浆蛋白浓度,凝血因子Ⅷ含量按照《血站技术操作规程》进行检测比较,并对灭活血浆的MB残留量进行检测.结果 MB-P病毒灭活前、后血浆外观和色泽无明显改变,血浆蛋白浓度和凝血因子Ⅷ含量的变化不大,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中MB残留量为0.05~0.357μmol/L(0.14±0.09μmol/L).结论 MB-P病毒灭活前、后血浆各项主要质量指标接近,MB残留量符合质量要求,MB-P病毒灭活血浆是一种安全的血液制品,可有效降低输血风险,保障受血者身体健康.

  • 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制备冷沉淀的可行性探讨

    作者:刘金嫔;王莉;刘海涛;金松;李福玲

    目的:探讨亚甲蓝光化学法(MB‐P)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4年1~6月无偿献血者捐献的400mL全血93袋,分离新鲜冰冻血浆200mL后再均分为2袋,各100mL,分别作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直接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试验组经MB‐P法病毒灭活后再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检测每袋冷沉淀凝血因子中FⅧ和Fbg水平。结果对照组FⅧ和Fbg水平分别为(82.9±7.1)IU/100mL、(102.4±8.5)mg/100mL,试验组分别为(56.6±5.3)IU/100mL、(83.3±5.6)mg/100mL,试验组FⅧ和Fb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符合相关国家标准。结论加强血液采集、储存、运输和制备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使用经MB‐P法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制备的冷沉淀凝血因子符合相关国家标准。

  • 血浆病毒灭活袋自动穿刺机试验研究报告

    作者:秦瑶;夏懋书;李明海;夏代全;马姗姗

    目的:探讨血浆袋和灭活袋连接过程中,采用自动化设备进行穿刺替代人工穿刺,避免人工穿刺伤及手指,导致感染风险。方法将消毒空袋灌入200 mL 水,在血袋自动穿刺机与灭活袋进行穿刺连接,考察穿刺准确性,有无穿偏、穿漏情况,传感器响应、排出机构运行、整机程序优化、穿刺结合力测定、亚甲蓝浸润时间等项目。结果穿刺准确可靠,无穿偏及穿漏现象发生,穿刺结合力经抽查测试,符合要求。结论血袋自动穿刺机可以替代人工进行血浆袋和灭活袋的穿刺连接。

  • 病毒灭活健康人血浆对失血性休克早期凝血相及血栓弹力描记的影响

    作者:马永达;葛衡江;周蓉

    目的:研究病毒灭活健康人血浆对围手术期患者凝血功能及血栓弹力的影响.方法:择期手术患者 (术中失血量在 600 mL以上 )40例, ASA分级Ⅰ~Ⅱ 级,随机分为 S/ D血浆 (SDP)组 (20例 )和 10%羟乙基淀粉 (HES)组 (20例 ).术中均采用全身麻醉方式.术中在失血量达 400 mL时按 8 mL/ kg剂量输注 SDP或 10% HES,于输注前、输注后 60 min、输注后 120 min采集静脉血测定凝血相及血栓弹力描记 (TEG)参数.结果:与输注前比较, SDP组 AT, TT, APTT, INR输注后均无明显变化,输注后 60 min FIB变化显著 (P < 0. 05),输注后 120 min FIB变化非常显著 (P < 0. 01);10% HES组输注后各项参数均无明显变化 (P > 0. 05). SDP组输注后 60 min K, G值变化显著 (P < 0. 05), R, MA, CI值变化非常显著 (P < 0. 01),输注后 120 min G值变化显著 (P < 0. 05), R, K, MA, CI值变化非常显著 (P < 0. 01); 10% HES组 TEG各项参数输注后均无明显变化 (P > 0. 05).结论:在失血性休克早期输注 SDP能有效控制机体出凝血平衡紊乱进一步发展,有利于机体康复.

  • 吖啶橙与长波紫外线灭活血浆中f2噬菌体的形态变化

    作者:王思雄;熊鸿燕;林辉;徐焰;李莉;宋建勇

    目的观察吖啶橙(AO)与长波紫外线(UVA)消毒血浆中f2噬菌体后形态的变化.方法以f2噬菌体为试验病毒,通过AO与UVA单用及联用灭活病毒效果测定筛选二者协同作用的佳条件,在此佳消毒条件下利用透射电镜观察f2噬菌体在消毒前后形态的变化.结果经AO处理后再经UVA照射,能明显减少血浆中f2噬菌体的滴度,两因素的T/E值大于1;经有效灭活病毒的剂量(6 μg/ml AO +4 500 J/m2 UVA)消毒后与消毒前相比,血浆中大多数f2噬菌体由球形变为纺锤状和丝状,且轮廓变得不清晰,电子密度降低.结论 AO与UVA两因素具有协同增效作用;消毒后f2噬菌体的形态明显发生了变化,由球形变为纺锤状和丝状.

  • 用正交试验评价和选择有效的杀灭病毒条件

    作者:李莉;熊鸿燕

    正交试验具有设计简便、计算简便、节省实验单元、统计效率高等优点,在分析多因素对某指标的影响及优选配方的实验研究中有显著的优势,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并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给正交试验的统计学分析提供了极大方便,进一步开拓了正交试验的应用空间[1~4].但是,国内相关正交试验采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分析的报道较少,常规使用人工统计方法较多,带来人力的不必要浪费.

  • 亚甲蓝血浆病毒灭活对凝血因子的影响

    作者:宋敏;赵树铭;刘凤君;郭辉;蒋天伦

    目的 探讨亚甲蓝(MB)光化学法血浆病毒灭活对主要凝血因子活性的影响,以及血浆病毒灭活后制备冷沉淀的可行性.方法 将16袋400 mL全血成分分得的新鲜血浆均分为两份,分别归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加入MB进行病毒灭活,对照组不加MB但仍然进行病毒灭活光照过滤,检测各阶段标本凝血因子Ⅷ(FⅧ):C及纤维蛋白原(Fib).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FⅧ:C及Fi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病毒灭活后实验组血浆中FⅧ及Fib损失较大且含量未达制备冷沉淀的理论要求.结论 血浆病毒灭活对血浆中FⅧ及Fib均有较为显著的影响,且其损耗主要来自MB光化学反应,血浆病毒灭活后不宜用于制备冷沉淀.

  • 病毒灭活健康人血浆对人体血栓弹力图的影响

    作者:马永达;葛衡江;陈力勇;张亚莉

    目的 观察冰冻病毒灭活血浆(S/D血浆)对机体血栓弹力图(TEG)的影响.方法 60例接受四肢、脊柱手术,并估计失血量在500ml以上的择期手术患者,年龄18~60岁.分段随机法随机分为3组:S/D血浆组(SDP组,n=20)、普通新鲜冰冻血浆组(FFP组,n=20)、10%羟乙基淀粉组(HES组,n=20).所选择病例均采取全身麻醉方式,术中连续监测直接桡动脉血压、心电图、脉搏氧饱和度、呼末二氧化碳分压,间断监测中心静脉压.在失血量达400~500ml时开始在各组输注实验药物,输注量为8~10ml/kg,在60min内输注完毕,术中根据红细胞压积(Hct)考虑是否输注红细胞.各组在输注试验药物前、输注完毕后60min和120min采集血样.检测PT、APTT、TT、INR、FIB、TEG、PLt.采用SPSS11.0软件对各组间进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法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3组患者PT、APTT、TT、INR、FIB在输注前后均无明显变化(P>0.05).3组患者R、K值在输注后均下降,Angle值在输注前后无明显变化.输注SDP及FFP后,MA值明显升高(P<0.05),血凝块的强度和血栓的稳定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HES组MA值则在输注后明显下降(P<0.01).结论 输注血浆制品及羟乙基淀粉后机体呈现凝血速度加快的趋势;输注病毒灭活血浆及新鲜血浆后,机体血凝块的强度和血栓的稳定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输注羟乙基淀粉后,血凝块的强度及血栓的稳定性有所下降.

  • 光敏式病毒灭活仪杀灭RNA包膜病毒的实验研究

    作者:府伟灵;黄庆;黄君富;陈斌;陈鸣;姚春艳;安静

    目的研制出可在体外杀灭RNA包膜病毒的新型仪器.方法与亚甲蓝大吸收波长相匹配的单波长发光二极管组成的单个或点阵式发光体为光源系统,以日本脑炎病毒和登革热病毒为RNA包膜病毒灭活效果评估的指示病毒,采用空斑法测定病毒滴度,获得不同浓度亚甲蓝工作液以及光源不同光照度、光照时间和距离等参数条件下灭活病毒的动力学参数.结果 光敏式病毒灭活仪主要由亚甲蓝喷雾器、二极管电路和发光二极管点阵组成;光照时间≥5min,光照度光照距离≤2.5 m的条件下,1.0μg/ml和2.0μg/ml的MB工作液灭活病毒的效力均为100%.结论光敏式病毒灭活仪可有效地灭活RNA包膜病毒,同时,与MB大吸收波长相匹配的光源系统提高了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病毒的效率.

  • 白细胞过滤及病毒灭活对血浆主要成分的影响

    作者:肖乐宇;李建伟;任红霞;任明臣

    目的 探讨经过白细胞过滤及亚甲蓝光化学法病毒灭活处理后血浆主要成分和白细胞含量的变化.方法 将随机抽取本站采集的全血50份进行白细胞过滤、分离和病毒灭活,检测白细胞过滤前和亚甲蓝光照处理后的血浆样本,观察其白细胞数量、血浆总蛋白浓度、纤维蛋白原及Ⅷ因子含量的变化.结果 经过处理后的血浆白细胞滤除率>99.9%,总蛋白、纤维蛋白原及Ⅷ因子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初步证实经过白细胞过滤、亚甲蓝光化学法在高效灭活病毒的同时对血浆主要成分无显著影响.

  • 人脐带血血红蛋白的分离纯化与病毒灭活研究

    作者:李涛;张鸿辉;王红;余蓉;杨成民

    建立了一套通过热敏法分离纯化及病毒灭活人脐带血血红蛋白的工艺.对该工艺条件的优化,使得纯化血红蛋白产品纯度及回收率等得到提升,并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纯化血红蛋白质量检测指标.与现有的纯化方式相比,热敏法操作简便,仪器设备造价低廉,纯化与病毒灭活同时进行,得到的纯化产品损失少,纯度高,各项理化指标达到国际水平,为规模制备纯化及病毒灭活的血红蛋白以及血液代用品的研发创造了有利条件.

224 条记录 8/12 页 « 12...4567891011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