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病毒性肝炎患者凝血因子、抗凝和纤溶指标的研究

    作者:赵素萍;汪欣

    [目的]了解病毒性肝炎患者凝血因子合成障碍产生及抗凝和纤溶功能变化情况.[方法]采用德国BE公司生产的Compact-X全自动血凝仪对200例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了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抗凝血酶Ⅲ(AT-Ⅲ)、抗纤溶酶(a2-APL)、纤溶酶原(PLG)的检测.[结果]PT在急性、慢性肝炎组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时差异有显著性;在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时,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FIB在慢性肝炎、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中下降更为显著(P<0.01).APTT在肝硬化与对照比较时差异有极显著性.TT在4个肝炎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时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AT-Ⅲ在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时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且肝硬化降低更为显著(P<0.01).在PLG肝硬化组降低非常显著(P<0.01).a2-APL在肝炎组降低依次为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慢性肝炎.肝病伴有出血患者的凝血因子、抗凝和纤溶指标异常改变较非出血患者明显.[结论]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凝血因子,抗凝及纤溶功能的联合检测及动态观察,对疾病的病情预防及治疗具有临床价值.

  • 正常新生儿脐带血凝血因子活性水平的初步研究

    作者:雷玉娇;林慧玲;叶铁真;李彦媚;江利宜;朱欢欢

    目的 对正常新生儿脐带血凝血因子活性水平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临床实验研究.收集2011年11月至2012年1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产科正常新生儿脐带血136份(均为广州市常住人口所分娩的新生儿),采用CA-15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脐带血FⅡ、FV、FⅦ、FVⅢ、FⅨ、FⅩ、FⅪ和FⅫ等8种凝血因子的活性水平.结果 FⅡ、FV、FVⅡ、FVⅢ、FⅨ、FⅩ、FⅪ和FⅫ 等8种凝血因子活性水平的95%参考范围(双侧)分别为27.04% ~ 49.02%、53.30% ~ 116.40%、27.80% ~56.70%、19.16% ~ 113.06%、19.85% ~ 35.65%、24.20% ~48.00%、24.40%~42.20%及9.20%~54.60%;99%参考范围(双侧)分别为23.56%~52.50%、53.30%~116.40%、27.80% ~56.70%、4.31% ~ 127.91%、17.35% ~ 38.15%、24.20%~48.00%、24.40%~42.20%及9.20% ~54.60%.结论 建立了正常新生儿脐带血凝血因子活性水平,可为新生儿先天性或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实验依据.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炎性细胞因子与凝血因子水平的变化

    作者:陈莹;刘复强;常志文;翟艳玲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炎性细胞因子与凝血因子水平的变化. 方法:应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单克隆荧光抗体标记法检测ACS组、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SA)组及对照组外周血中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P-选择素(P-selectin)和组织因子(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水平的变化.结果:1.MCP-1、P-selectin 均值之间的差异在ACS组、SA组和对照组中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ACS组中此2种炎性因子水平高,SA组次之,对照组低.2.TF、TFPI均值在 ACS组中显著增高,较其他2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TF、TFPI均值之间的差异在SA组和对照组中无统计学意义(P>0.05).3. MCP-1、P-selectin 、TF及TFPI 4种检测指标均值在不稳定心绞痛(UA)组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4.炎性细胞因子及凝血因子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外周血中炎性细胞因子及凝血因子相互作用可能共同参与了ACS发病过程.

  • 儿童房间隔缺损介入术前后凝血机能的变化

    作者:刘倩;覃军;易岂建;李谧;吕铁伟;刘晓燕;蒲晓芳;计晓娟;白永红;瞿平

    目的 探讨儿童房间隔缺损(ASD)介入治疗封堵器植入前后凝血机能的变化及ASD介入治疗的安全性.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19例儿童ASD患者介入封堵前后血浆凝血酶原片段1 +2(F1 +2)、β-血小板球蛋白(β-TG)、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D二聚体(D-dimer)浓度.结果 与封堵术前比较,血浆F1 +2、t-PA、D-dimer浓度术后即刻明显升高,术后1日较术前水平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β-TG术后即刻明显升高,术后1天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 儿童ASD介入封堵术后出现了凝血酶、纤溶系统的激活及血小板的活化,短期内恢复至术前水平;儿童ASD介入术后使用阿司匹林抗凝已足够;介入治疗ASD安全、有效.

  • 达肝素与普通肝素对血浆抗凝血因子Xa活性及活化凝血时间影响的对比研究

    作者:王乾一;崔炜;鲁静朝;都军;刘凡;谢瑞芹;杨晓红;谷国强;杨秀春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择期PCI及冠状动脉造影术中应用达肝素替代普通肝素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共人选拟行择期PCI的患者87例,分为普通肝素组(10 000 IU)、小剂量(5 000 IU)达肝素组和大剂量(10000 IU)达肝素组,分别于用药前及全部剂量的药物注射后10 min、20 min、1 h、2 h及4 h采血,测定活化凝血时间(ACT)及血浆抗凝血因子Xa活性.结果 (1)普通肝素组、小剂量达肝素组和大剂量达肝素组ACT均在全部剂量的药物注射后10 min升高至峰值,分别为524.68±278.32 s、191.26±39.35 s、304.20±42.71 s(P<0.05);其后各组ACT开始逐渐回落,在4 h后降至低.(2)三组抗凝血因子Xa活性均在药物全部注射后20 min达到峰值,分别为0.80±0.11 IU/mL、0.72±0.10 IU/mL及0.72±0.09 IU/mL,但各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普通肝素相比,达肝素用于PCI中可达到手术所需抗凝效果.

  • 冠心病患者凝血机制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李巧汶;邱健;马骏;洪长江;阮云军;龚志华;文艳飞

    目的 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浆组织因子(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水平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变化,探讨其在冠心病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冠心病患者96例(冠心病组),非冠心痛患者25例(对照组),冠心痛组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33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组(33例)和稳定性心绞痛组(30例).冠心病患者又按Gensini积分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32例.分析各组TF、TFPT、INR和APTT的变化.结果 冠心痛组患者TF、TFPI、TF/TFPI高于对照组,INR、APTT低于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TF、TFPI、TF/TFPI显著高于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及稳定性心绞痛组患者,INR、APTT明显低于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及稳定性心绞痛组患者.C组患者TF、TF/TFPI明显高于B组和A组,INR、APTT低于B组和A组患者;INR与TF/TFPI呈负相关(r=0.302,P=0.003),INR与APTT呈正相关(r=0.349,P=0.01).结论 冠心病患者TF、TFPI、TF/TFPI、INR、APTT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病情的严重程度,其中TF/TFPI能反映冠心病患者的凝血状态,对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分层和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相关影响因素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梅;李艳芳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rorotein convertase subtilisin/kexin type 9,PCSK9)是一种分泌型丝氨酸蛋白酶,与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结合,使肝细胞表面LDLR减少,进而使肝细胞对LDL-C颗粒清除能力下降,血浆LDL-C水平升高,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促进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PCSK9抑制剂的一系列临床试验结果提示,在原有标准治疗基础上LDL-C水平进一步大幅下降,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显著降低[1].我们综述了新近有关影响PCSK9炎性细胞因子等系列因素的研究进展.

  • 血栓弹力图研究进展概况

    作者:蔡毅;崔华;范利

    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是一种通过检测血栓粘弹力的变化并以图形的方式动态反映凝血、血小板聚集和纤溶功能的方法.与传统的凝血四项和血小板聚集率等方法相比,TEG可对凝血因子、血小板功能、纤维蛋白原功能及纤溶过程等进行全面评估,并对临床用药进行个体化指导[1].2004年,作为TEG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血小板图(Platelet Mapping)获得专利并正式上市,为临床带来了快速、便捷、准确的监测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技术.2006年我国将TEG正式作为临床选择血制品的客观依据和抗血小板药物的疗效监测方法.2007年中国低血容量休克复苏指南推荐应用TEG指导休克患者的容量复苏和液体种类的选择.2008年欧洲心胸外科抗血小板抗凝管理指南推荐TEG用于指导术后输血.目前,TEG已在40多个国家被广泛应用于冠心病、脑卒中、围术期、创伤救治和成分输血等过程中凝血和纤溶功能的监测[2].我们将TEG技术的特点和临床应用作一概述.

  • 老年脓毒症患者内皮及凝血功能的改变

    作者:张卿

    目的 观察老年脓毒症患者内皮及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选取120例老年脓毒症患者和50例健康者,将脓毒症患者按照预后分成生存组84例与死亡组36例.采用Sysmex CA-7000型血液凝固仪免疫法测定血管性血友病冈子(vWF)和D-二聚体水平,发色底物法测定抗凝血酶活性和蛋白C活性.凝固法测定纤维蛋白原(FIB)水平. 结果老年脓毒症患者vWF、D-二聚体水平治疗前、治疗后均高于对照组(P<0.01),抗凝血酶和蛋白C活性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FIB在3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死亡组vWF、D-二聚体水平高于生存组(P<0.01),抗凝血酶和蛋白C活性低于生存组(P<0.01),FI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抗凝血酶和蛋白C活性降低、vWF增高12例,死亡10例(83.3%);上述指标恢复正常39例,死亡仅2例(5.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99,P<0.01). 结论老年脓毒症患者存在内皮损伤和凝血功能异常,内皮及凝血功能指标可预测患者的预后.

  • 慢性应激对痴呆患者家属照顾者相关慢病风险的影响

    作者:唐丹粒;吴帆;郭起浩;赵延欣;徐磊;张曙映

    痴呆照顾是严重影响家属照顾者身心健康和社会生活的慢性应激过程.在痴呆照顾的研究领域,照顾相关慢性应激对家属照顾者身心健康,尤其是常见慢病风险的影响的研究非常有限.迄今为止的研究主要基于慢性应激所致的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激活、内皮损伤和促炎促凝因子损害三方面.本文就这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

  • 凝血指标在判断肝硬化患者病变严重程度中的价值

    作者:李琴;王宝恩;丛玉隆;贾继东;尹宗健;钱林学;马红

    目的探讨凝血指标诊断乙型肝炎肝硬化病变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58例,健康对照者20例.采用凝固法检测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PTA)、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凝血因子Ⅱ、Ⅴ、Ⅶ、Ⅷ、Ⅸ、Ⅹ的活性,发色底物法检测抗凝血酶-Ⅲ(AT-Ⅲ),同时检测常规生化指标.结果 PTA、Ⅱ、Ⅶ、AT-Ⅲ在肝硬化Child-Pugh A、B、C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当PTA、Ⅶ分别以64%、50%为诊断Child-Pugh B的界值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9、0.610,敏感度分别为76.9%、61.5%,特异度分别为62.2%、55.6%;以54%、39%为诊断Child-Pugh C的界值时,AUC分别为0.924、0.942,敏感度分别达80.0%、86.7%,特异度分别达88.4%、90.7%.将凝血指标、生化指标与Child-Pugh分数进行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得到Y=15.008-0.018×PTA-0.288×胆碱酯酶+0.264×胆红素-0.988×白蛋白-0.034×Ⅶ,R2=0.871.将Y<8的患者划分为"a"级,8~10为"b"级,>10为"c"级,诊断准确率达84.5%.结论Ⅶ因子是有助于判断肝硬化病变严重程度的指标.

  •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血友病性髋关节炎的进展

    作者:赵欣宇;陈廖斌;李景峰;王华

    晚期血友病关节炎患者往往因严重的关节功能障碍而影响日常生活.凝血因子的问世使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重度血友病性关节炎变为可能.血友病性关节炎较多累及膝、髋关节,与全膝关节置换术相比,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文献报道相对较少,缺乏公认的治疗指南.因此,本文总结了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血友病性髋关节炎的相关文献,对其发病机制、凝血因子替代疗法、手术准备、术中及术后注意事项、术后血栓及凝血因子抗体形成的处理方法进行系统综述.本文旨在为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血友病性髋关节炎的围手术期的处理提供参考.

  • 凝血因子和抗凝蛋白检测诊断急性静脉血栓栓塞症

    作者:邓昊昱;陈佳佺;谢辉;袁凯;沈薇;顾怡;张皓;张纪蔚;张岚

    目的 探讨急性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患者凝血因子与抗凝蛋白水平对评估其患病风险的影响和意义.方法 采用一期凝固法、发色底物法,检测76例急性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VTE组)和81例健康对照人群(对照组)的凝血因子活性(FⅡ、FⅤ、FⅦ、FⅧ、FⅨ、FⅩ、FⅪ、FⅫ),抗凝蛋白(antithrombin activity) AT、PC活性. 结果 (1)VTE组与健康对照组凝血因子与抗凝蛋白值的比较:VTE组FⅡ、FⅤ、FⅧ、FⅨ、FⅩ、FⅪ和FⅫ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TE组PC值较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TE组AT、FⅦ值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VTE主要危险因素为FⅧ、FⅩ活性异常升高、PC活性异常下降,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用ROC曲线分析:FⅧ、FⅩ和PC对VTE早期诊断的价值,FⅧ、FⅩ和PC的AUC值分别为:0.934、0.765和0.350.结论 除FⅦ因子外,其余凝血因子活性异常升高与急性VTE显著相关,其中FⅧ敏感性、特异性大,对于诊断急性VTE价值大.FⅧ活性异常增高与PC活性异常降低是急性VTE独立危险因素.

  • 妊娠期凝血功能特点

    作者:周莉;范玲

    正常女性在妊娠期凝血因子增加、抗凝成分减少、纤溶性降低,导致妊娠晚期血液处于生理性高凝状态,或血栓前状态。在病理情况时,这些生理变化的反应将被促进演化成妊娠期某些出血———血栓形成性疾病。

  • 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作者:潘秀玉;刘慧姝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是各种产科及非产科因素导致的危及生命的状态.产科DIC存在引起DIC的潜在基础疾病,包括胎盘早剥、产后出血、子痫前期、子痫、HELLP综合征、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感染性流产、羊水栓塞和胎儿宫内死亡等.本文就产科DIC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 突发性聋与凝血成分及凝血成分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作者:张运;詹晓东

    突发性聋是耳鼻咽喉科的急诊疾病之一,病因不明,发病机制和治疗争议颇多,主要病因假说包括病毒感染、缺血、免疫紊乱和耳蜗血供障碍。由于内耳特殊的血供系统使得内耳供血障碍导致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这种学说成为热点并被广泛认同。而血管机制的异常和血液中的凝血机制密切相关。本文主要就涉及凝血机制的凝血成分和凝血基因多态性与突发性聋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纤维蛋白原及其β455 G/A基因多态性与牙周炎相关性的研究

    作者:葛颂;吴亚菲;刘天佳;何权敏;赵蕾;孟姝

    目的 了解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水平及Fg-β455G/A基因多态性与牙周炎程度的关系,探讨Fg在牙周炎与冠心病相关性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中、重度慢性牙周炎和牙周健康、龈炎受试对象共121人,采集外周血以Clauss法检测血浆Fg水平,并提取基因组DNA以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分析各样本Fg-β455G/A基因型.结果 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血浆中Fg水平[(3.45±0.68)g/L]显著高于牙周健康及龈炎者[(2.47±0.42)g/L,P<0.001],且Fg-β455 A等位基因的存在与Fg水平升高相关;中、重度牙周炎患者Fg-β455 A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牙周健康者(P=0.032),A等位基因携带者发生中、重度牙周炎的危险性是不具有A等位基因者的3.135倍(OR=3.135,P=0.008).结论 Fg-β455G/A基因多态性可能决定血浆Fg水平的升高,并使个体对牙周炎的易感性增加、牙周炎程度加重;血浆Fg水平及Fg-β455G/A多态性在牙周炎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 犬腹部外伤合并海水浸泡后应用血浆救治的研究

    作者:岑坚;杨平地;沈建良;黄有章;姜涛;王大鹏

    目的 探讨犬腹部外伤合并海水浸泡后高渗及低温因素对其出凝血系统的影响,并观察在一般急救处理同时加用血浆救治的效果,为海战伤早期救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将24只犬作腹部开放伤动物模型后,随机均分为3组,每组8只.对照组:不用海水浸泡;普通治疗组:经海水浸泡后打捞出水,给予一般的急救处理;血浆组:经海水浸泡后打捞出水,给予一般的急救处理,同时输注血浆.记录各组生存时间、体温、平均动脉压、血浆渗透压、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D-二聚体、凝血因子Ⅱ等变化以及脏器病理特点.结果 海水浸泡后动物PT、KPTT明显延长,D-二聚体增加,凝血因子Ⅱ减少.动物生存时间,血浆组(45.6±12.5h)明显长于对照组(13.6±2.8h)和普通治疗组(18.6±3.2h),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致伤后12h平均动脉压,血浆组(105.33±31.81mmHg)高于对照组(49.29±31.89mmHg)和普通治疗组(73.50±27.02mmHg),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浆组与对照组、普通治疗组比较,凝血功能得到改善,纤溶激活减少.结论 腹部伤合并海水浸泡后可引起凝血系统激活,微小血栓形成,在普通治疗的基础上早期输注血浆可以改善预后,纠正凝血功能障碍,减轻休克,是减少早期死亡的有效治疗手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门静脉高压症病人围手术期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及纤溶变化的临床意义

    作者:孟照华;单礼成;于柏生;米文宁;唐传秀;石敏;李梅

    研究表明:凝血机制与肝功能密切相关,肝脏合成和调节大多数凝血和纤溶因子.门静脉高压症(PHT)时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首次出血死亡率高达50%,手术治疗是控制出血和预防其再次破裂出血的有效手段,但手术是否会诱发DIC的发生与发展,已日益受到诸多学者的重视.本文旨在探讨肝硬化合并PHT的不同Chlid分级患者围手术期血小板数、凝血因子和纤溶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

  •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浆凝血因子活性水平与肝脏炎症分级及病理分期的关系

    作者:张立文;彭文红;黎晓晖;鞠红梅;丛玉隆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浆凝血因子活性水平与肝脏炎症分级及病理分期的关系.方法:对83例经肝活检确诊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分别检测凝血酶原活动度(PA)、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因子Ⅱ、Ⅴ、Ⅶ、Ⅷ、Ⅺ、Ⅹ和vWF.结果:PA从炎症G2期到纤维化S2期明显低于对照组S0期(P<0.05);凝血因子Ⅱ、Ⅶ活性在炎症G3+4期均明显低于对照组G0期(P<0.05);因子Ⅷ活性水平从G1期开始均明显高于G0期(P<0.01),vWF活性水平从G2期开始明显高于G0期(P<0.05),因子Ⅱ活性水平从S2期到S4期明显低于对照组S0期(P<0.05),因子X活性水平S4期明显低于对照组S0期(P<0.05);因子Ⅷ、vWF从S1期到S4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S0期(P<0.05).结论:PT活动度及凝血因子Ⅱ、Ⅷ、Ⅹ和vWF活性在判断慢性肝脏炎症轻重以及纤维化程度方面有一定临床价值.

84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