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核黄素光化学法灭活单采血小板中巨细胞病毒的效果评价

    作者:许伟;张循善;王明丽;朱梅

    目的 探讨核黄素光化学法灭活单采血小板中巨细胞病毒的效果及血小板一部分生化和生理学指标的改变.方法 将14 ml浓度为500 ìmol/L核黄素加到125 ml的单采血小板悬液中.再将一定滴度约6 logTCID50/ml的人类巨细胞病毒标准株(HCMV AD169)分别注入上述混悬液中,经265~370 nm广谱紫外光(6.2 J/ml)照射8~10 min后,分别加至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ELF)单层中培养,与对照细胞比较观察细胞病变情况(CPE),测定其滴度,并观察血小板一部分体外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 经浓度50 ìmol/L的核黄素结合强度为6.2 J/ml紫外光照射8~10 min,可将滴度为6 logTCCID50/ml模型病毒的组织培养半数感染量(TCID50)下降至FDA规定的灭活效果标准的下限值(

  • 亚甲蓝光化学法降解丙型肝炎病毒核酸的研究

    作者:倪小菊;王迅;郑岚;黄宇闻;莫琴;钱开诚

    目的 研究亚甲蓝光化学法(methylene blue photochemistry,MB-P)降解病毒核酸的作用机制,为该方法在临床血液制品病毒灭活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丙型肝炎病毒(HCV)为研究对象,选择HCV基因组中相对保守的5'-NCR为模板,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观察不同处理时间HCV RNA降解情况.同时,对体外转录的同区段的HCVRNA在无蛋白成分的代血浆(羟乙基淀粉20-氯化钠注射液)及PBS缓冲液中的降解模式进行分析.结果 MB-P处理条件下,HCV RNA含量呈对数形式下降,该方法对体外转录RNA的灭活效率低于对血浆中病毒颗粒的灭活效率.结论 亚甲蓝能作用于病毒核酸,在光照条件下使RNA迅速降解,从而达到病毒灭活的效果.

  • 亚甲兰光化学法红细胞病毒灭活的初步探讨

    作者:钱开诚;陆萍;凌冰;黄宇闻;高峰;张钦辉

    目的探讨择定条件下亚甲兰光化学方法对红细胞悬液的病毒灭活效果及其对红细胞质量指标的影响.方法在国产PVC储血袋内的GMA红细胞悬液中预置VSV和Sindbis病毒,加入终浓度为5μmol/L的亚甲兰后用38 000 lx荧光照射60分钟,测定处理后红细胞悬液及其匀浆中的病毒滴度及保存21天内各时间段的红细胞ATP、2,3-DPG、上清K+和游离血红蛋白等质量指标.结果经上述方法处理后,红细胞悬液上清和红细胞匀浆中的VSV病毒滴度分别降低8.87±0.42 lgTCID50和7.79±0.90 lgTCID50;Sindbis病毒滴度则分别降低6.58±1.67 lgTCID50和5.08±1.42 lgTCID50:处理后保存21天内的各时间段红细胞主要质量指标未发生明显不良变化.结论亚甲兰光化学方法能有效灭活红细胞悬液及红细胞匀浆中与细胞相关的脂质包膜模型病毒,对红细胞体外质量指标无明显不良影响.

  • 苏州市中心血站病毒灭活过程中血浆报废情况回顾性分析

    作者:周群刚;史蓉蓉;马益;王明元

    目的 回顾性分析本站2010~2013年病毒灭活过程中血浆的报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与改进,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浪费,避免成分制备人员的职业伤害.方法 总结2010~2013年病毒灭活血浆量以及血浆在病毒灭活过程中报废的数量,统计灭活过程中的报废率及不同报废原因所占的比例,并进行分析.结果 四年时间内病毒灭活过程中共报废血浆89袋,占总灭活量的0.049%,其中穿刺破损75袋,血浆转移过程中钢针脱落14袋.结论 病毒灭活过程中血浆报废主要是穿刺连接过程中破损报废,但总体报废率呈稳定下降趋势.

    关键词: 病毒灭活 职业伤害
  • 病毒灭活血浆制备流程的建立及其对血浆质量的影响

    作者:周学勇;魏家余;胡珉;纪庆麟;金惠新;徐惠

    目的 探讨病毒灭活过程对血浆质量的影响;建立病毒灭活血浆的工艺流程.方法分5次共制备200 ml病毒灭活血浆34袋,血浆容量和外观检测34袋,凝血因子Ⅶ效价检测15对样本,并对病毒灭活柜性能进行了控制和监测.结果经病毒灭活处理后血浆回收率为(91.8±1.4)%,与灭活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4.85);凝血因子Ⅷ回收率为(78.84±6.04)%,有9份样本凝血因子Ⅷ效价低于0.7 IU/ml;病毒灭活柜性能稳定.结论 建立了优化的工艺流程,临床应用效果安全可靠.

  • 滤除白细胞与MB-P法病毒灭活对血浆凝血因子的影响

    作者:冯国基;刘鹏;杜学丽;梁冰;禹华玮;王金乐;彭明婷

    目的 探讨滤除白细胞及MB-P病毒灭活两项技术对血浆相关凝血因子成份的影响.方法 随机采集无偿献血合格者血液标本20份,400 ml/每份.将每份新鲜血浆在制备过程中平均分为滤白与灭活实验组与对照组.所有标本同时进行相关凝血因子检测.结果 经滤除白细胞后,实验组APTT延长,凝血因子Ⅺ下降较快,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经病毒灭活后,实验组PT、APTT、TT明显延长,凝血因子Ⅺ下降较快,与对照组及病毒灭活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滤除白细胞及病毒灭活后血浆制作,对部分凝血因子的活性有一定的影响,但可满足临床治疗需要.有效、安全、无毒技术对于提高输血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 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的质控指标初探

    作者:齐村生;任会莹;曾凤芹

    目的 分析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中纤维蛋白原、总蛋白、凝血因子FⅧ:C的含量 ,探讨病毒灭活血浆的质量控制指标,以保证病毒灭活血浆的质量.方法 取成分制备好的同一份血浆平均分成容量相等的两组,一组为非病毒灭活、另一组做病毒灭活,留取各10 ml,分别检测纤维蛋白原、总蛋白、FⅧ:C含量,并把相对应的两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的纤维蛋白原、总蛋白、FⅧ:C含量t值分别为1.120、1.135、1.275,均无统计学意义,且病毒灭活血浆蛋白回收率为91.42%,FⅧ:C回收率为81.60%,纤维蛋白原回收率为90.27%.结论 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的纤维蛋白原、总蛋白、FⅧ:C损失较小、质量可靠,应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使输血更科学、更合理、更安全.

  • 亚早蓝光化学法病毒灭活对血浆主要质量指标的影响

    作者:李雪英;韩惠云;邱玉霞;李运琴;冯云

    目的 探讨亚甲蓝(MB)/光化学法病毒灭活对血浆主要质量指标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新鲜血浆192袋,分别于病毒灭活前和病毒灭活后无菌留取血浆标本各1ml,对凝因子(Ⅱ、Ⅴ、Ⅶ、Ⅸ、Ⅹ、Ⅺ、Ⅻ)的活性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g)和血浆总蛋(TP)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采用MB/光化学法对血浆进行病毒灭活后,凝血因子Ⅱ、Ⅴ、Ⅶ、Ⅸ、Ⅹ、Ⅺ、Ⅻ的活性及Fg和TP的含量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仍然符合国家要求.结论 采用MB光学法进行血浆病毒灭,对血浆主要质量指标无显著影响.临床输注病毒灭活冰冻血浆,疗效可靠,无不良反应.

  • 病毒灭活冷沉淀的制备及初步评价

    作者:曹锁春;张力超;刘息平;邱玉华

    目的 评价以亚甲蓝光化学法制备的病毒灭活血浆为原料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的可行性.方法 分别以新鲜冰冻血浆和病毒灭活冰冻血浆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用STA全自动血液凝固检测仪检测Fbg、FⅧ:C的浓度.结果 病毒灭活冰冻血浆制备的冷沉淀凝血因子中Fbg、FⅧ:C的浓度有所下降,但均符合血液成分质量的国家标准.结论 以病毒灭活血浆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是可行的.

  • 巴斯德法灭活血浆病毒的实验研究

    作者:莫琴;黄宇闻;程庆文;谢如锋;高峰

    目前临床输注血浆制品迫切需要解决的是病毒安全性问题,各种血浆蛋白制品可能传播病毒,生产各种血浆制品的原料血浆是大量多人份的混合血浆,其病毒危险性较高,解决该问题的方法之一即对原料血浆进行病毒灭活,从根本上杜绝患者因输注血浆蛋白制品而感染病毒.笔者应用巴斯德法对原料血浆进行病毒灭活,实验证明该法是行之有效的.

  • 三种方法灭活血浆病毒的研究

    作者:黄宇闻;莫琴;程庆文;钱开诚;高峰

    长期临床实践证实有多种病毒可经输血传播引起输血后病毒性传染病.解决该问题除严格对血液进行检测外,另一有效的方法便是对血液和血液制品进行病毒灭活.为防止输注血浆引起感染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和艾滋病病毒等的危险,目前国内外已研究出多种对血浆病毒灭活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即有机溶剂/清洁剂法(S/D法)、巴斯德液态加热法和亚甲蓝光化学法.笔者对比了三种方法对临床用血浆的病毒灭活效果和对血浆凝血因子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 核黄素光化学技术灭活血浆病原体的研究进展

    作者:朱立国;汪德清

    亚甲蓝光化学法等常用的病毒灭活技术在血浆中的应用,可有效降低经血传播病毒的风险.然而,血液的安全输注依旧会受到一些对目前常用的病毒灭活方法欠敏感及潜在或未知病毒的威胁,因此,新的、更有效的病毒灭活技术有待开发和应用.核黄素光化学法就是一种灭活血浆病毒的新方法,具有着灭活病毒谱广、灭活效果好、安全可靠以及经处理后血浆中蛋白质稳定性高等优点.本文就核黄素光化学技术灭活血浆病毒的现状和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 亚甲蓝光化学法病毒灭活血浆技术及应用

    作者:马静瑶;徐元宏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血液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重视.为提高输血安全性,在血液检测项目增加的同时,血液检测技术也在不断改进.但这些都无法完全杜绝输血传播病毒的可能性.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亚甲蓝光化学法血浆病毒灭活技术对于提高输血安全性有很大潜力,本文就该技术的研究进展,以及在我国血站开展后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 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病毒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作者:倪小菊;郑岚;钱开诚

    用模型病毒进行的基本反应机制研究表明,亚甲蓝(Methylene blue,MB)光化学法灭活病毒时形成的病毒RNA-蛋白交联是导致病毒灭活的主要损伤.此外,氧,特别是亚甲蓝被光激活后通过Ⅱ型途径所产生的单线态氧,对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病毒也起到重要作用.

  • 核黄素联合紫外光灭活血小板悬液中的病毒及抑制细胞因子的实验研究

    作者:钟涛;沈继龙;许伟;张循善;卞茂红;杨鹏

    目的研究核黄素联合紫外光进行血小板病毒灭活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对血小板保存中白细胞释放细胞因子的抑制作用;观察灭活后血小板体外各参数的变化。方法实验组:将人巨细胞病毒标准株( HCMV AD169)注入核黄素溶液,混匀后加入到单采血小板中,以一定辐照剂量的紫外光照射,检测照射前后病毒滴度和照射后不同时间细胞因子的变化,并观察体外血小板部分参数的变化。对照组:为相同来源新鲜单采血小板,同步检测其细胞因子的含量和血小板体外各参数。以植物凝集素( PHA)同步刺激两组血小板,用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的含量。结果实验组经150μmol/L的核黄素结合辐照剂量为1500 mJ/cm2的紫外光(250<λ<350 nm)照射10 min 可有效灭活血小板中病毒;对照组细胞因子含量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加;实验组第3天和第5天的细胞因子含量相对于保存前(0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同一保存时间对照组中细胞因子含量高于实验组(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血小板悬液经过PHA同步刺激后:接受PHA刺激的对照组与未接受PHA刺激的对照组相比,细胞因子含量显著增加( P <0.05);而接受PHA刺激的实验组与未接受PHA刺激的实验组相比,细胞因子含量无显著变化。结论核黄素结合紫外光照射可以有效灭活血小板中病毒,抑制血小板保存中白细胞释放细胞因子的能力,而单采血小板体外诸参数和阴性对照比较无明显差异。

  • 核黄素光化学法灭活红细胞悬液巨细胞病毒的初步探讨

    作者:杨鹏;陶勇;张循善;王明丽;胡勇

    目的 探讨核黄素光化学法对红细胞悬液中病毒灭活效果.方法 以人巨细胞病毒(HCMV)作为指示病毒,在红细胞悬液中分别加人不同浓度的核黄素,结合照度为40 000 Lux的可见光(λ>600 nm),处理后加入单层人胚成纤维细胞(HF)中培养,观察细胞病变效应并测定病毒滴度,用PCR检测病毒核酸的变化.结果 红细胞悬液中的核黄素浓度为50、100、150、200 μmol/L时,结合照度为40 000 Lux的可见光分别照射40、30、20、20 min时,可将滴度为7.65 log TCID50的HCMV灭活至<0.50 log TCID50;PCR法未能检测出病毒核酸.结论 核黄素光化学法能有效灭活红细胞悬液中的HCMV.

  • 维生素B2作为光敏剂灭活病毒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志勇;张循善;王明丽;高容保;胡勇

    目的探讨维生素B2工作浓度及紫外光强度对维生素B2光化学法灭活病毒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滴度为7.25 lg TCID50的水泡性口腔炎病毒(VSV)悬液置于聚氯乙烯(PVC)血袋中,加入不同浓度维生素B2溶液结合不同强度紫外光(λ:250~350 nm)照射,处理后的维生素B2和病毒悬液混合物接种于Hep-2细胞单层,测定病毒滴度,观察维生素B2光化学法对VSV的灭活效果.结果工作浓度为300 μmol/L的维生素B2结合强度为1 920 μW/cm2紫外光照射10 min,即可将滴度为7.25 lg TCID50的VSV灭活至<0.50 lg TCID50.结论维生素B2结合紫外光照射可以有效灭活VSV.

  • 亚甲蓝血浆病毒灭活效果及应用

    作者:付慧敏;欧阳江;左锋华

    输血技术是现代医学不可或缺的重要治疗手段,目前的血液检测由于受检测技术、检测项目等因素的影响,无法完全阻断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血浆病毒灭活技术能有效地阻断经输血传播病毒的传播.本中心自2009年7月开始全面推广应用亚甲蓝病毒灭活血浆成分,在这期间对血浆进行亚甲蓝病毒灭活前、灭活后的质量进行检测分析,经临床使用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血液白细胞过滤和病毒灭活技术对输血安全的作用

    作者:周斐

    近年来,由于公众维权意识的不断提高,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也逐年增多,输血安全问题已成为政府关注的重点和社会关注的热点.目前,我中心提供临床输注的血液虽然都进行了严格的检测,但是由于病毒感染等因素,输血仍存在一定的风险.开展血液成分病毒灭活,可有效控制经输血途径传播疾病的发生,是保证临床输血安全的重要举措.

  • 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制备冷沉淀的制备研究

    作者:涂娟;何华庆;尤榕;韩玲;黄丽红;张凯;叶美霞;龚甜

    目的:分析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制备冷沉淀的FⅧ和Fg含量变化,探讨制备病毒灭活冷沉淀的可行性。方法随机选取原料新鲜冰冻血浆(FFP)48袋,将其分为2组,分别作为对照组组、实验组。通过比较两组新鲜冰冻血浆在灭活前后制备的冷沉淀的FⅧ和Fg含量得出结论。结果实验组亚甲蓝灭活后新鲜冰冻血浆制备的冷沉淀,FⅧ、Fg含量均有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未灭活新鲜冰冻血浆制备的冷沉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亚甲蓝灭活后新鲜冰冻血浆制备的冷沉淀,两种主要成分FⅧ和Fbg 含量均有显著损失,利用亚甲蓝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制备灭活冷沉淀需进一步探讨,安全、有效、实用的适合冷沉淀病毒灭活方法是关键。

224 条记录 6/12 页 « 12345678...11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