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利巴韦林与α-IFN治疗偏肺病毒感染引起的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效果研究

    作者:吴珍;缪红军

    目的 分析利巴韦林与α-IFN治疗偏肺病毒(metapneiimovirus,MPV)感染引起的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治疗指标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8月-2015年8月于就诊的210例偏肺病毒感染引起的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对照组(n=70)采用激素、支气管扩张等常规方法治疗;利巴韦林组(n=70)采用传统治疗方法伴以利巴韦林静点治疗;α-IFN组(n=70)采用传统治疗方法伴以α-IFN肌注治疗,两两比较不同组别的临床治疗指标及疗效的情况.结果 利巴韦林组及α-IFN组与对照组相比,在咳嗽、喘息、肺部罗音消失时间和住院天数明显缩短(P<0.05).利巴韦林组及α-IFN组与对照组相比,总有效率提高显著(P<0.05).结论 利巴韦林与α-IFN在治疗偏肺病毒感染引起的小儿毛细支气管炎上,具有改善临床治疗指标、提高总有效率的作用.

  • 人偏肺病毒研究进展

    作者:李雪辉;陈杭薇

    人偏肺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hMPV)是新近发现的一种呼吸道致病病毒,2001年首次在荷兰一婴儿的鼻咽部抽吸物中被分离得到,根据它的形态学、生物化学以及基因学特点,hMPV-开始被分类为禽偏肺病毒,禽偏肺病毒可以引起火鸡和其他鸟类的上呼吸道感染,现在普遍认为hMPV属于肺病毒亚科的副黏病毒.副黏病毒除了hMPV,还包括禽流感病毒以及人合胞病毒.

  • 太原地区儿童中人偏肺病毒及人博卡病毒感染的初步研究

    作者:兰涛;孙宇;王乃昌;高爱梅;赵林清;朱汝南;钱渊;贾云霞;贾俊松

    目的 了解太原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ARI)儿童中人偏肺病毒(hMPV)与人博卡病毒(HBoV)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 采集2012年11月至2013年2月因ARI至山西省人民医院儿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患儿咽拭子标本300例,应用实时PCR方法检测hMPV及HBoV.结果 所检测的300例标本中,hMPV检测阳性的标本为39例(13%,39/300),HBoV检测阳性的标本为6例(2%,6/300),主要导致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TI).hMPV感染在<3岁的儿童中多见,其中1~2岁年龄组检出率较高.结论 在本研究的监测时间中,hMPV是太原地区ALRTI儿童的重要病原体之一,HBoV感染率相对较低.

  • 偏肺病毒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的建立及应用

    作者:周杰英;林应标;曹友德;段招军

    目的 建立偏肺病毒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并检测临床样本,了解偏肺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针对保守基因F合成引物和探针,制备偏肺病毒转录RNA标准品并建立标准曲线,检测线性范围、低检测限、重复性、灵敏度和特异性.对采集自2010年12月至2011年11月兰州地区急性呼吸道疾病患儿的222份下呼吸道临床标本进行偏肺病毒筛查,同时对阳性标本进行常见呼吸道病毒的共感染筛查,并对偏肺病毒进行相关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方法线性检测范围是10-108拷贝/μl,低检测限是10拷贝/μl,曲线相关系数是1,扩增效率是91.62%,Ct值组内CV值小于2%.以传统PCR产物的测序结果为参照,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100%和96.17%.偏肺病毒检出22例(9.46%),其中男童13例(5.86%),女童8例(3.60%).春、夏、秋、冬的检出率分别是15.71%、0%、5.08%、11.11%.偏肺病毒载量与混合感染、疾病种类、临床症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该方法是检测偏肺病毒灵敏度、特异性和重复性均较好的方法;偏肺病毒在兰州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中占有重要地位,长期系统的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 免疫荧光法研究桐乡地区婴幼儿呼吸道偏肺病毒感染

    作者:金述满;沈建生;沈建春;顾会芬

    目的 研究桐乡地区婴幼儿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中偏肺病毒(hMPV)感染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法,对2008年8月-2009年7月收集的431例急性呼吸道感染婴幼儿的呼吸道分泌物标本进行hMPV抗原检测;同时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等其他常见呼吸道病毒的感染情况.结果 431份标本中检测到hMPV阳性68例,阳性率为15.78%;68例中临床诊断为肺炎者38例,占55.55%.结论 hMPV为桐乡地区婴幼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冬季高发,春秋两季发病率也较高;hMPV感染易发展为肺炎等较重病症,在临床上应引起高度重视.

  • 粤东地区细支气管炎患儿中人偏肺病毒和人博卡病毒的检出

    作者:林广裕;朱玲;林创兴;吴扬;周仁彬;周晓华;马廉;陆学东

    细支气管炎患儿在儿科十分常见,而且相当一部分患儿日后会转化为反复的喘息发作乃至哮喘[1].目前认为其病原学主要为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和腺病毒等.人偏肺病毒(hMPV)和人博卡病毒(HBoV)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人类呼吸道感染病毒,其在小儿呼吸道感染中的重要性,正日益受到儿科呼吸病学者的重视[2],已有报道其与小儿喘息性疾病的关系较为密切[3-5],我们于20cr7年2~8月对细支气管炎住院儿童的鼻咽抽取物(NPA)进行了hMPV和HBoV的检测研究,以了解这两种新现病毒在细支气管炎中的重要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小儿呼吸道偏肺病毒感染临床观察

    作者:杨学群

    目的:分析偏肺病毒(hMPV)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小儿呼吸道偏肺病毒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对呼吸道感染患儿采集呼吸道分泌物经逆转录-聚合酶联反应法检测是否为hMPV感染,常规查外周血象,部分患儿查胸片、C反应蛋白、心肌酶谱、血电解质,记录临床资料,出院后随访1周.结果:治愈20例,好转11例,转院1例,平均住院4.8 d.结论:偏肺病毒(hMPV)呼吸道感染患儿主要是婴幼儿,临床表现为咳嗽、发热、喘息,出现严重并发症少,治疗无特效方法.

  • 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病原学研究

    作者:万凤国;陶云珍;张学兰;朱宏;邵雪军;诸丽娟;徐俊

    目的 探讨苏州地区7岁以下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ARTI)的病原学分布.方法 无茵负压吸引法采集1 668例7岁以下ARTI住院患儿新鲜痰液,细茵培养检测细菌,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7种呼吸道病毒,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人类偏肺病毒(hMPV)N基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MP)抗体.结果 1 668例惠儿中,病原检测阳性1 107例(66.4%),其中单纯病毒感染359例(21.5%),单纯细菌感染271例(16.3%),单纯肺炎支原体感染222例(13.3%),混合感染255例(15.3%).病毒以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为主(19.2%),人类偏肺病毒(hMPV)次之(12.0%);细菌则以肺炎链球茵为主(12.0%),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茵(3.8%).结论 ①本地区7岁以下ARTI儿童常见病原是病毒,其次是细菌、支原体.②RSV是本地区冬春季低年龄婴幼儿ARTI的主要病原.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感染无流行迹象.本地区hMPV在2008年3~5月有一流行高峰.肺炎链球茵、流感嗜血杆菌是主要的细菌病原.MP感染多见于1岁以上儿童.混合感染则多见于3岁以下儿童.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偏肺病毒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1例

    作者:陈婷婷;叶枫;杨子峰

    目的:报道1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巨细胞病毒(CM V )合并偏肺病毒(hM PV )感染病例,并监测其hM PV排毒时间。方法定期采集患者咽拭子和痰样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的方法测定样本中hM PV的拷贝数。结果该患者的咽拭子和痰中hM PV持续阳性至发病后第41天。结论免疫功能低下患者感染hM PV可长期无症状排毒,临床医生需要给予动态监测,并做好预防院内感染的措施。

  • 人类偏肺病毒感染

    作者:孙淑华

    人类偏肺病毒(human metapenumovirus,hMPV)是属于偏肺病毒属的一种呼吸道病毒病原,于2001年首次在荷兰呼吸道疾患儿童的鼻咽分泌物中分离[1].随后,很多国家或地区相继证实有hMPV流行,提示hMPV呈全球分布并具有较长的流行病史.我国自2003年开始研究人员也有类似的报道[2-6],提示hMPV是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谱中的新成员.本文将从流行病学特点、病原学特点、临床特征和病原学检测等方面进行综述,以引起临床医生对该病毒的关注.

    关键词: 偏肺病毒 感染
  • 人类博卡病毒与呼吸道合胞病毒偏肺病毒感染临床特征比较

    作者:王美娟;季伟;黄莉;郭红波;王宇清;陈正荣;严永东

    目的 探讨人类博卡病毒(HBo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人类偏肺病毒(hMPV)所致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临床特征的差异性.方法 选取2009年2月至2010年1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收治的1885例因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的患儿,应用无菌负压吸引法采集鼻咽分泌物,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流感病毒A(InfA)、流感病毒B(InfB)、副流感病毒1(Pinf1)、副流感病毒3(Pinf3)等呼吸道常见的7种病毒;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hMPV感染;实时PCR方法检测HBoV感染.重点比较RSV、hMPV、HBoV 3组患儿的感染特征.结果 1885例标本中,检测到145份HboV-PCR阳性扩增产物,阳性率为7.69%,其中单纯HBoV感染120例(82.76%),混合其他病毒感染者25例(17.24%).HBoV检测阳性率在秋季呈现高峰,感染患儿的平均年龄为22.09月龄,较RSV、hMPV感染患儿年龄大.3种病毒引起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征相似,但RSV感染患儿以气促和喘息多见,HBoV感染患儿以发热更多见.结论 HBoV是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的常见病原之一;HBoV感染的流行病学不同于RSV、hMPV,临床特征也不完全相似.

  • 重庆地区0~6岁儿童人类偏肺病毒感染状况调查

    作者:张琴;杨锡强;赵耀;赵晓东

    目的 检测重庆地区0~6岁儿童人类偏肺病毒(hMPV)特异性IgG抗体,了解其感染状况.方法 由于hMPV与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同属副黏病毒科,需首先明确hMPV与RSV有否交叉抗原.故采用RSV抗原吸附血清标本中可能存在的RSV抗体,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比较未经吸附和已吸附RSV抗体的血清与RSV或hMPV感染细胞裂解液的反应情况;制备抗hMPV兔血清,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该血清与hMPV和RSV反应性,进一步排除RSV和hMPV间存在交叉抗原的可能性.然后用hMPV感染的Vero-E6细胞裂解液为抗原,用ELISA法检测重庆医大附属儿童医院的325份0~6岁不同年龄非呼吸道感染患儿和正常儿童的血清标本中hMPV IgG抗体.结果 经RSV抗原吸附的血清与RSV抗原反应性明显降低,同一血清与hMPV的反应性却无明显改变;免疫印迹法证实,用hMPV抗原免疫家兔获得的抗hMPV抗血清仅与hMPV抗原反应,而不与RSV抗原反应,提示RSV与hMPV间并无交叉抗原性.用ELISA法检测不同年龄组儿童血清中hMPV 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5月龄74.5%,6~11月龄64.0%,12~23月龄、24~35月龄、3~6岁组分别为72.7%、90.3%、93.1%.在各年龄组中RSV与hMPV阳性率非常相近.结论 hMPV是重庆地区0~6岁儿童常见的呼吸道病原,既往感染率与RSV相似,至6岁时儿童几乎均经历过hMPV感染.

  • 5岁以下儿童喘息性疾病与呼吸道合胞病毒、偏肺病毒、博卡病毒的相关临床分析

    作者:程远;陈德晖;黄向晖;蔡勇

    目的:分析5岁以下喘息性疾病患儿与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人类偏肺病毒(hMPV)、人类博卡病毒(hBo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因喘息住院且咽拭子病毒PCR检测阳性的5岁以下儿童共627例的病毒检测结果及临床资料。结果检测出RSV、hMPV、hBoV阳性者共286例,其中RSV 173例(27.59%), hMPV 70例(11.16%),hBoV 43例(6.86%)。5岁以下喘息性疾病患儿RSV感染主要集中在冬春季节,hMPV主要在春季流行,hBoV主要在夏季流行。不同年龄段组、临床诊断组以及喘息严重程度之间病毒检出分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RSV在<6个月、毛细支气管炎以及中度喘息的患儿中检出率高;hMPV多见于1~3岁、喘息性支气管肺炎及轻中度喘息的患儿;而hBoV的检出率与年龄、疾病临床诊断和喘息严重程度无明显关联。结论 RSV是诱发婴儿早期喘息及毛细支气管炎的常见病毒,而hMPV和hBoV也是诱发儿童喘息的重要病毒。

  • 直接免疫荧光法快速诊断婴幼儿呼吸道中人偏肺病毒

    作者:胡芙蓉;徐营;李平;苗正友

    偏肺病毒(human metapneumovims,hMPV)是2001年首先分离发现的一种呼吸道病原体[1],主要引起婴幼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可能是轻微的呼吸道疾患,也可导致致命的病毒性肺炎,临床上大多数诊断方法 是通过RT-PCR和细胞培养分离的方法 [2-5],但hMPV在细胞培养中生长缓慢,且条件要求高,RT-PCR因受技术和条件的限制,在临床上普遍推广应用比较困难,近年来国外有报道用直接免疫荧光法(DFA)快速诊断hMPV[6-8],只需2h即可得出诊断报告,这对临床及时诊断、治疗和疫情报告均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本院住院的703例婴幼儿呼吸道感染患者鼻咽分泌物应用直接免疫荧光技术进行了检测,现将结果 报告如下.

  • 小儿呼吸道感染病毒检测新进展

    作者:万江;杨树杰;程黎

    急性呼吸道感染是威胁儿童健康的主要因素,是儿科发病率高的一类疾病,同时也是儿童主要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1].多数急性呼吸道感染由病毒引起,儿童病毒感染率为46.6% ~ 66.9%[2],其中下呼吸道感染病毒感染率32.3%~52.3%[3,4],而肺炎则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首位原因,随着抗生素的应用和生活水平提高,病毒感染率呈逐年相对上升趋势.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常见病毒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IDV)、流感病毒A、B型(IVA、B)、3型副流感病毒( PIV-1、2、3)和肠道病毒等[5].随着病毒的演变生物医学学科的发展,病毒检测方法也得到迅速发展,特别是近10年来分子生物技术的应用,不断在呼吸道感染标本中发现新的病原性病毒,如人偏肺病毒(hMPV)、SARS冠状病毒、冠状病毒NL63( HCoV-NL63)、冠状病毒HKU1( HCoV -HKU1)、人博卡病毒(HBoV)、C组鼻病毒(RHV-C)、KI多瘤病毒(KIPyV)、WU多瘤病毒(WUPyV)等.同时发展了多种简便实用的非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被广泛应用到临床,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 混合感染因素对呼吸道偏肺病毒感染临床特征的影响

    作者:顾文婧;季伟;张新星;郝创利;陈正荣;严永东;朱灿红;董贺婷;邵雪君;王宇清

    目的 探讨混合其他病原感染对人偏肺病毒(hMPV)感染患儿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6月至2015年5月入住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的11 299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入院时采集鼻咽分泌物行痰多病原学检查,采集外周血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肝功能及细胞免疫检测.结果 11 299例患儿中共检出hMPV阳性222例(1.96%),其中hMPV单纯感染者114例(51.4%),混合其他病原感染者108例(48.6%),以hMPV混合细菌感染为常见(63例,占28.4%).多重混合感染患儿的平均年龄显著高于单纯hMPV感染者[(2.43±2.47)岁比(1.27 ±1.30)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MPV混合细菌感染及多重混合感染患儿出现发热的比例(63.5%及70.0%)明显高于hMPV单纯感染患儿(4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6.827、4.986,均P<0.05).其他临床症状在各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重混合感染患儿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比例(0.50 ±0.18)显著高于hMPV单纯感染患儿(0.37 ±0.19)、hMPV混合细菌(0.39 ±0.19)及hMPV混合其他病毒感染患儿(0.35±0.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MPV混合细菌感染患儿中30.2%(19/63例)CRP升高,显著高于hMPV单纯感染患儿(16.7%,19/11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81,P<0.05).多重混合感染患儿CD3+ CD4+低(0.31 ±0.07),但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hMPV昆合其他病毒感染患儿CD19+CD23+显著高于hMPV单纯感染、hMPV混合细菌感染、hMPV混合支原体感染及多重混合感染患儿(0.37±0.10比0.30±0.09、0.30 ±.0.08、0.29±0.07、0.29±0.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hMPV感染易并发混合感染,以混合细菌感染为常见,当患儿中性粒细胞比例和CRP升高时需警惕混合细菌感染.混合感染并不明显加重hMPV感染临床症状,但在一定程度上可加剧患儿细胞免疫紊乱.

  • 六重荧光RT-PCR快速检测A、B型流感等呼吸道病毒方法的建立

    作者:连昌虎;唐屹君;刘涛

    目的 利用六重荧光RT-PCR法建立起一种快速检测A、B型流感病毒/人偏肺病毒/NL63型、HKU1型和OC43型冠状病毒的方法.方法 根据A、B型流感病毒/人偏肺病毒/NL63型、HKU1型和OC43型冠状病毒的保守序列,设计相应的引物和Taqman探针,利用一步法RT-PCR试剂盒优化反应体系后,采用十倍稀释体外转录RNA检验建立体系的灵敏度和重复性,并建立相对定量的标准曲线;利用具有多种相似临床症状的呼吸道病毒检验建立体系的特异性.结果 A、B型流感病毒/人偏肺病毒/NL63型、HKU1型和OC43型冠状病毒的检测灵敏度为100 copies/μL,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都在99%以上,重复性良好,特异性实验未发现有非特异性扩增.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六重荧光RT-PCR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A、B型流感病毒/人偏肺病毒/NL63型、HKU1型和OC43型冠状病毒等六种呼吸道病毒.

  • 人偏肺病毒分离株蛋白质特性的初步探讨

    作者:黄路;赵晓东;张琴;赵耀;丁媛

    目的:初步明确人偏肺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hMPV)主要蛋白质的基本特性.方法:以纯化的hMPV重庆分离株CHN05-01灭活病毒为抗原,免疫家兔获得抗血清.用此抗血清为一抗通过免疫印迹法检测hMPV蛋白.用NetNGlyc 1.0 Server、NetOGlyc 3.1 Server、NetPhos 2.0 Server分析hMPV A型标准株CAN97-83氨基酸序列,预测hMPV蛋白氨基酸序列中可能的糖基化、磷酸化位点.结果:ELISA检测显示所制备的抗血清与hMPV的蛋白反应效价达1:500以上,可有效识别hMPV蛋白.软件分析示G蛋白糖基化位点多,而P蛋白磷酸化位点多.以兔抗hMPV血清为一抗的免疫印迹法提示CHN05-01的G蛋白糖基化水平较一致,与CAN99-80和CAN99-81不同,其分子量介于55至72ku之间,约68ku;F蛋白F1亚单位分子量介于40至55ku,约为48ku.结论:初步明确了hMPV两个主要膜表面糖蛋白的分子量和糖化特点,为后续蛋白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 成都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人偏肺病毒感染状况研究

    作者:李天舒;潘明;刘李;杨慧萍;黄婷;吴海燕;刘磊;程秀伟;何树森

    [目的]了解成都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中偏肺病毒的感染情况,并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初步分析.[方法] 2010年7月-2011年3月,采集成都市3家哨点医院门、急诊和住院呼吸道感染病例标本302份,收集相关临床资料;采用多重RT-PCR方法,对302份呼吸道标本检测包括偏肺病毒在内的9种呼吸道病毒核酸.[结果]302份标本中检出阳性标本72份,核酸阳性率为23.84% (72/302),偏肺病毒检出率高,为5.30% (16/302);男、女性别间以及各年龄组hMPV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岁年龄组hMPV检出率高,为8.67% (13/150);临床诊断为支气管肺炎和肺炎的比例高,84.62% (11/13)的病例为5岁以下儿童;3月份为偏肺病毒检出高峰,达10.26% (4/39).[结论]偏肺病毒是引起成都地区发热呼吸道病毒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也是引起儿童严重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的主要病原之一.

  • 人类偏肺病毒F蛋白的B细胞表位预测

    作者:毛华伟;赵晓东

    目的预测人类偏肺病毒F蛋白的B细胞表位.方法综合分析二级结构、亲水性、表面可及性与抗原性指数,预测F蛋白的抗原表位.结果B细胞表位位于F蛋白N段15-28、88-102、161-189、195-202、206-213、245-257、290-299、302-309、318-334、410-419、515-526区段.结论应用多参数预测F蛋白的B细胞表位,为进一步研究蛋白特征、单克隆抗体制备及表位疫苗研制奠定了基础.

21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