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脑血管病早期康复治疗的效果观察

    作者:王玲;宋红霞

    脑血管病人住院经过急性期抢救和治疗后,大多数患者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或残废性后遗症,出院时多数因无康复训练知识和缺乏康复措施,给社会、家庭和本人造成很大伤害.因此,我们通过对20例患者的早期康复训练,探索部分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取得较满意后果.

  • 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康复训练的护理体会

    作者:张淑英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康复训练的护理效果.方法 对56例患者实施早期康复训练,包括急性卧床期患肢良好的功能位、被动运动和主动运动.结果 使颅脑损伤患者尽早回归家庭和社会,提高生存质量,减少病残.结论 早期康复训练对颅脑损伤患者减少伤后病残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 早期康复训练联合针刺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改善的疗效观察

    作者:吕丽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训练联合针刺对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2例脑卒中患者按照自愿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5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药物治疗及早期康复训练,治疗组联合针刺治疗,14 d为1个疗程,观察4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采用简单形式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评定两组的肢体功能,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1%,对照组为74.5%,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上肢及下肢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显著(P<0.01);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显著(P<0.01).结论早期康复训练联合针刺有助于提高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肢体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后焦虑抑郁障碍的影响Δ

    作者:陈红;邱小鹰;杨明秀;韦懿;陈炜;肖岩;廖书胜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后焦虑抑郁障碍的影响。方法将2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进行规范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指导,康复组同时接受由康复师进行系统规范的早期综合康复训练,观察3个月。于康复训练前后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和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焦虑抑郁状况。结果康复训练3个月两组汉密顿焦虑量表和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均较训练前显著下降(P<0.05或0.01),康复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结论早期康复训练能显著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 早期康复训练护理对尺桡骨双骨折患者前臂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李艳霞

    目的:早期康复训练护理对尺桡骨双骨折患者前臂功能恢复的影响效果.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4年04月~2015年04月收治的50例尺桡骨双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组采用早期康复训练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结果:护理组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是96.00%以及8.00%,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是76.00%以及32.00%,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尺桡骨双骨折患者采用早期康复训练护理方式后,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病情发展状况,进一步对尺桡骨双骨折患者的前臂功能起到有效康复护理作用,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 静脉溶栓后24h内开始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作者:赵爱社

    目的 分析静脉溶栓(IVT)后24 h内开始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晋中市榆次区人民医院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60例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IVT治疗,研究组在IVT后24 h内采取早期康复训练治疗,时间为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3 个月时的Barthel指数、Fugl-Meyer运动功能(FMA)、患肢关节改良Ashworth分级(MAS)、改良Rankin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2周和3个月时,两组Barthel指数与FMA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P均<0. 05 ),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 05 );两组患肢关节MAS 量表和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均<0. 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 05).研究组脑出血、肺部感染总发生率(3. 33%)低于对照组(16. 67%,P<0. 05).结论 ACI患者在行IVT治疗后24 h内开始康复训练治疗能够明显改善其肢体运动功能,缓解肌张力,且能够降低脑出血、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疗效,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而有利于改善其生活质量的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髋关节骨折手术后进行早期康复训练的远期疗效

    作者:刘根廷;杜全印;王绍义

    目的 探讨髋关节骨折术后进行早期康复训练的远期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2010年3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行髋关节骨折手术的患者60例,将其随机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行早期康复训练,对照组仅实施常规临床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试验组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其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髋关节骨折患者术后实施早期康复训练,有助于促进患肢功能恢复,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踝关节骨折内固定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对患者关节功能的改善作用

    作者:闫国钦;张占伟;张军平;郭相宽;郭志峰;王渝博

    目的 探讨踝关节骨折内固定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对患者关节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10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行内固定手术后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对照组行内固定术石膏固定8周后开始负重行走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踝关节功能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关节功能活动度指标值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Kofoed踝关节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踝关节骨折患者在行内固定术后通过早期康复训练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关节功能、促进患者踝关节的康复,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 脑卒中偏瘫病人早期康复训练的护理

    作者:杨改萍

    脑卒中是一种死亡率、致残率均较高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与健康.随着脑卒中诊断治疗水平的迅速提高,在极大提高病人存活率的同时,80%的存活者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对脑卒中偏瘫病人实施早期康复训练的护理有重要的意义.现报告如下.

  • 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复训练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段咏梅;陈静

    脑卒中康复治疗往往从恢复期开始,但目前的观点趋向于在发病后开始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早期的正确处理可以大大减轻功能障碍的程度,通过对150例脑卒中患者的对照研究,比较早期康复护理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 人工全膝关节的术后康复及护理

    作者:朱俊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R)是一些晚期膝关节疾病较好的治疗选择.本文结合工作实例,探讨了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护理和早期康复训练的方法,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2例病人,其中12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2例强直性脊柱炎.年龄36~84岁.其中膝关节屈曲畸形的病人畸形>30°6例,>50°2例.本组22例病人均采用正中切口,关节囊采用内侧弧形切口.屈曲畸形的病人术后采用石膏固定3d.

  • 研究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翟丽娟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赛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以来收治的8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研究组采用常规护理加早期护理模式干预治疗,对照组采用早期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差异.结果在护理后,研究组患者在日常生活能力以及肢体功能的恢复评分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进行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促进患者的肢体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早期康复训练护理对尺桡骨双骨折患者前臂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符慧明

    目的:观察、分析早期康复训练护理对尺桡骨双骨折患者前臂功能恢复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尺桡骨双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应用的是常规的护理,实验组在应用早期康复训练护理路径,从功能恢复指标、不良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的不良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0%明显的低于对照组的50.0%,比较差异具有计学意义(P<0.05).在前臂旋后、前臂旋前、腕桡偏、腕尺偏、腕背伸、腕背曲的比较上,实验组的功能恢复指标明显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尺桡骨双骨折患者的护理中,相比于常规的护理模式来说,应用早期康复训练护理路径的效果更为显著,有效降低不良并发症总发生率,优化功能恢复指标,值得应用.

  • 早期康复训练配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偏瘫50例

    作者:陈贤军;彭敏

    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根据Stallones统计,存活者中重残者占40%,再次住院者占10%,轻残者占40%,重返工作者占10%.偏瘫是脑卒中常见的功能障碍,其功能恢复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我们进行早期现代康复治疗配合传统针灸疗法,对脑卒中患者的肢体运动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的影响进行临床观察,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 骨科高龄患者术后早期康复训练中的安全隐患与干预

    作者:杨楠芳;袁梅梅

    目的 提高护理人员对骨科高龄患者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安全隐患的认识,以防范伤害事件发生.方法 对160例高龄患者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和讨论,提出加强安全管理的对策和改进措施.结果 仅2例首次下床康复训练时出现头晕、恶心、胸闷、呼吸困难,立即给予平卧、吸氧、测血压,5 min后症状缓解;未发生其他意外事件.结论 针对骨科高龄患者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安全隐患及早采取干预措施,是防范患者复训练过程中发生心理和身体伤害的有效方法.

  • 手部陈旧性伸肌腱损伤修复术后早期介入康复治疗对改善手功能的疗效观察

    作者:周瑞明;管义红;王全兵;刘培超

    2014年5月~2017年1月收集手部陈旧性伸肌腱损伤修复术后患者60例.入选标准:损伤部位为verdan分区Ⅳ及Ⅵ~Ⅶ区[1].且为单根肌腱断裂;手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及腕关节被动活动功能受限不明显者;年龄在18~60岁之间.术后2周内发生伤口感染者即退出;所有患者肌腱修复术均由同一高年资手外科医师采用同一标准完成.

  • 早期康复训练结合头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

    作者:李华高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训练结合头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7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7例,分别给予早期康复训练结合头针治疗(综合组)与单纯头针治疗(单纯组),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和Barthel指数(BI)评定疗效.结果:治疗1个月后,2组患者的FMA及BI评分均有明显提高,但综合组提高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康复训练结合头针治疗能明显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并提高其ADL能力.

  • 早期康复训练对于ICU获得性肌无力的疗效

    作者:冯翀;折艳涛;韩慧慧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于ICU获得性肌无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ICU获得性肌无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ICU治疗,主要包括抗生素的应用、液体管理、镇静、营养支持等;研究组在给予常规ICU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训练;共训练2周.观察记录原发疾病后1个月、2个月、3个月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量表评分和肌肉含量,并分析2组ICU时间、呼吸机时间和总住院时间情况.肌肉含量指数采用四肢肌肉含量比身高的平方(ASM/Ht2)表示.结果:发病后1、2、3个月,2组MRC总分、MBI评分和ASM/Ht2均逐渐提高(均P<0.01).研究组3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同时间对照组(P<0.05).研究组呼吸机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应用于ICU获得性肌无力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 早期综合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张扬;陈为安;毕涌;张旭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其预后结局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给予基础训练、言语训练、针灸等早期综合康复训练;比较2组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采用多因素分析法来筛选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的 HAMD评分、2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后观察组HAMD、NIHSS评分更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 HAMD评分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 FM A及 ADL 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 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感染、晚就诊、未实施早期康复训练、NIHSS评分低均为脑梗死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P<0.05,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综合康复训练后,可改善抑郁状态,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质量;脑梗死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较多,应制定有针对性的有效预防措施,防治病情加重。

  • 早期康复训练对恶性骨肉瘤人工假体置换术后的疗效

    作者:吴国桢;俞红;白跃宏

    目的:探讨恶性骨肉瘤人工假体置换术后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对患肢功能的影响.方法:膝关节周围骨肉瘤患者30例,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各15例.2组均行肿瘤段广泛性切除或根治性切除术后行人工膝关节假体置换重建,术前后均行新辅助化疗,术后5d时2组均在CPM机上进行训练.训练组于术后当日即进行直腿抬高、股四头肌和腘绳肌等张等长收缩.踝泵运动,7~14 d逐渐行屈膝、站立及步行等主动功能训练.结果:治疗14 d后,训练组膝关节ROM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P<0.01);Enneking评定,训练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7.0%、73.0%,P<0.01);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训练组亦明显高于对照组(83与70分,P<0.01).结论:早期配合康复训练能显著提高恶性骨肉瘤人工假体置换术后膝关节功能的疗效.

527 条记录 18/27 页 « 12...15161718192021...262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