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东营市新生儿高苯丙氨酸血症筛查和随访分析

    作者:周杰峰;王长勇;刘廷利

    高苯丙氨酸血症(HPA)是一种早发现的可治疗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代谢病,可由于苯丙氨酸羟化酶(PAH)或其辅酶-四氢生物蝶呤(BH4)缺陷所致,如不及时诊断治疗,将会出现严重的智力低下,如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则可避免或者减轻腩损伤的发生.东营市2000年7月~2008年12月共筛查157 820名新生儿,现将筛查及治疗随访情况报告如下.

  • 宝鸡市37533例新生儿高苯丙氨酸血症筛查和诊断分析

    作者:李琴;武雅俐;刘郁明;唐凯;成艳;屈萍

    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a,PKU)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是由于患者因遗传因素,使苯丙氨酸羟化酶(Phenylalanine Hydroxylase,PAH)基因突变,造成PAH活性降低或丧失,使体内苯丙氨酸( Phenylalanine,Phe)羟化成酪氨酸的代谢途径发生机能障碍,引起高苯丙氨酸血症( hyperphenylalaninaemia,HPA)及其有害的旁路代谢产物蓄积而致病,为氨基酸代谢异常症中常见的可造成智能残疾的先天性代谢异常疾病[1].新生儿筛查可以早期发现HPA,是预防HPA致残的有效措施.本文旨在通过对本市HPA筛查,对高Phe者进行鉴别诊断,并对其中4例患儿作了PAH基因测序确诊,以了解我市PKU的发病状况.

  • 1999~2011年泰安市新生儿疾病筛查情况分析

    作者:刘风燕

    目的:分析泰安市新生儿疾病筛查情况,探讨存在的不足.方法:1999年6月~ 2011年3月在泰安市辖区内出生的673 770例新生儿中进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CH)和高苯丙氨酸血症(HPA)筛查.2010年8月~2011年3月对41 766例新生儿进行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AH)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G6PD)筛查.对筛查出的患儿部分给予免费6年治疗.结果:1999年~2011年平均筛查率99.48%,覆盖率100%.检出CH患儿185例,发病率为1∶3687; HPA患儿103例,发病率1∶6 541.41 766例新生儿中检出G6PD患儿10例,发病率1∶4 177;检出CAH患儿3例,发病率1∶13923.在部分免费治疗期间,患儿治疗率100%,治疗有效率100%,持续治疗率96.5%.经规范治疗的患儿体格、智力与正常儿童无明显差异.大于6岁的两病患儿(不再免费治疗)中,70例永久性CH患儿能坚持规范治疗;47例HPA患儿中定期购买无苯丙氨酸营养品的11例,其中达到规范饮食治疗的6例.结论:降低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质不仅要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率和覆盖率;还要提高筛查患儿的持续治疗率、拓展筛查病种.

  • 串联质谱法和荧光分析法筛查苯丙酮尿症的对比分析

    作者:刘伟;马志军;简永健;万智慧;芦丽红;胡锦春;李艳霞

    目的 比较串联质谱法(MSMS)和荧光分析法(FA)检测苯丙氨酸(Phe)水平的差异,及实验结果和临床判断的相符性,为实验室开展新生儿苯丙酮尿症(PKU)的筛查提供方法学依据.方法 对召回的疑似PKU的119例患儿同时采两份滤纸干血片,分别用串联质谱法和荧光分析法进行苯丙氨酸浓度的测定.采用两配对样本的非参数Wilcoxon检验来比较两种方法结果的差异性,根据实验阴阳性和临床确诊结果来对比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两种方法检测苯丙氨酸浓度的结果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为实验阳性的共38例,同为阴性的共69例,实验阴阳性判定不一致的有12例,结果一致性89.9%.119例疑似患儿中临床确诊为PKU或高苯丙氨酸血症(HPA)的21例,其两种方法实验结果都是阳性,灵敏度均为100.0%.临床确诊为阴性的98例标本中,MSMS有25例阳性,FA有21例阳性,MSMS特异度74.5%,FA特异度78.6%.结论 串联质谱法和荧光分析法都能用于新生儿的PKU筛查,荧光分析法成熟,经济实用.串联质谱法可同时检测酪氨酸,且可结合Phe/Tyr比值来判断,在鉴别诊断上有优势,随着筛查病种的增多,其技术更有前途,利于遗传代谢病的研究和治疗.

  • 长春地区356697例新生儿高苯丙氨酸血症的筛查状况分析

    作者:宣兆宇

    目的:总结长春市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2004年10月~2013年10月高苯丙氨酸血症(HPA)的筛查情况和发病率.方法:选取2004年10月~ 2013年10月长春地区接受HPA筛查的356 697例新生儿为调查对象,在其出生72 h且喂足8次饱奶后采集血标本,制成滤纸干血片,采用荧光定量法检测干血片中的苯丙氨酸(Phe)浓度.结果:在召回复查的794例可疑阳性新生儿中检出HPA 78例,发病率为2.19/万,其中轻度25例、苯丙酮尿症(PKU) 49例、四氢生物蝶呤(BH4)缺乏症4例.结论:长春地区HPA发病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新生儿疾病筛查是早期发现患儿的唯一途径,因此要进一步提高筛查率及可疑阳性新生儿的召回率,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避免出现伤残儿,切实提高长春地区出生人口素质.

  • 简析新生儿疾病筛查两病筛查

    作者:张冲

    甲状腺功能低下症、高苯丙氨酸血症作为先天性疾病,当患儿出生后,人体功能相比较其他正常新生儿存在异常,为先天缺陷一部分.上述两种疾病在新生儿期症状为隐匿的,缺乏一定特异性临床表现,当患儿出生后3~6个月期间会出现不可逆的智力发育、体格发育受损现象.因此,早期予以新生儿疾病筛查过早予以诊断,规范临床治疗,能促使患儿身心发育基本恢复或接近正常同龄儿童水平.本文简要分析我省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状况.

  • 红细胞二氢蝶啶还原酶活性测定方法的建立和应用

    作者:叶军;邱文娟;周建德;韩连书;顾学范

    目的建立红细胞二氢蝶啶还原酶(DHPR)活性测定方法,对高苯丙氨酸血症(HPA)者进行DHPR缺乏型四氢生物蝶呤(BH4)缺乏症筛查.方法采用UV-2450型双光束分光光度仪、1 mmol/L细胞色素C及20 mmol/L 6-甲基四氢蝶呤等试剂测定外周干滤纸血片中DHPR活性.结果DHPR活性与年龄无关,该实验室儿童DHPR活性参考值为(2.2±0.7)nmoL/(min·5 mmdisc)[(1.02~3.35)nmol/(min·5 mmdisc)];实验批内变异系数(CV)为9.1%,批间CV为11.5%,实验好在37℃恒温下进行;30例HPA患儿DHPR活性测定结果为(2.4±0.8)nmol/(min·5 mmdisc),未发现DHPR缺乏者.结论干滤纸血片中红细胞DHPR活性测定是DHPR缺乏症有效、可靠且易行的诊断方法.

  • 高苯丙氨酸血症56例临床研究

    作者:李风侠;刘鸿丽;温卓宇

    目的 探讨高苯丙氨酸血症的早期诊断以及治疗时间与疗效之关系.方法 采用时间分辨化学荧光法.测定56例患儿血苯丙氨酸(Phe)浓度,血Phe浓度持续>120 μmol/L(2 mg/dl)诊断为高苯丙氨酸血症.同时作四氢生物喋呤(BH4)负荷试验、尿喋呤谱分析、红细胞二氢喋定还原酶(DHPR)活性测定进行进一步确诊和苯丙酮尿症(PKU)、BH4缺乏症的鉴别诊断.一经确诊立即行低苯丙氨酸饮食治疗.结果 出生筛查阳性患儿立即治疗及初治年龄≤6个月者,智力发育与正常同龄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初治年龄>6个月者智力发育与正常同龄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新生儿疾病筛查意义重大,早期、合理治疗预后良好.

  • 四氢生物蝶呤反应性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症的临床与基因研究

    作者:杨凌;宋昉;沈明;周忠蜀;赵世萍;李晓雯;贺春;张知新

    目的 探讨四氢生物蝶呤(tetrahydrobiopterin,BH4)反应性苯丙氨酸羟化酶(phenylalanine hydroxylase,PAH)缺乏症临床表型和基因型的关系.方法 38例高苯丙氨酸血症(hyperphenylalaninemia,HPA)患儿均进行口服BH4负荷试验(20 mg/kg)或Phe-BH4联合负荷试验,同时进行尿蝶呤谱分析、红细胞二氢蝶啶还原酶(dihydropteridine reductase,DHPR)测定.对7例BH4反应性PAH缺乏症患儿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单链构象多态性(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SSCP)分析对PAH外显子进行突变筛检,并结合DNA直接测序方法进行突变分析.结果 确诊10例BH4反应性PAH缺乏症患儿,男6例,女4例;平均年龄7.8个月;生化代谢表型均为轻度或中度HPA.7例BH4反应性PAH缺乏症患儿PAH基因型分别为S70del/-、R241C/R243Q、S70del/A389G、Y166X/-、R111X/-、EX6-96A>G/R241C和IVS4-1G>A/R241C.A389G是新发现的突变基因型.结论 BH4反应性PAH缺乏症多表现为轻、中度HPA生化代谢表型,R241C是BH4反应性相关突变基因型中较常见的一种类型.推测S70del可能是一种BH4反应性相关突变类型.

  • 苯丙氨酸缺乏症临床分析与防治

    作者:叶军;高晓岚;顾学范

    由于肝脏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导致的高苯丙氨酸血症( hyperphenylalaninemia,HPA)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氨基酸代谢病.至今,对于这种 HPA的治疗仍以饮食疗法为主,即通过服用低或无苯丙氨酸特殊奶粉,以达到控制血苯丙氨酸( phenylalanine,Phe)浓度、减少高苯丙氨酸对脑发育的影响.但特殊奶粉治疗过度,血苯丙氨酸浓度长期过低也会导致一系列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本文通过对 1例 HPA患儿治疗过程中出现苯丙氨酸缺乏症进行临床分析,以引起临床医师警惕,并提供苯丙氨酸缺乏症的预防措施.

  • 高苯丙氨酸血症的诊治及研究进展

    作者:叶军

    高苯丙氨酸血症(hyperphenylalaninemia,HPA)是指血苯丙氨酸浓度>120μmol/L(>2 mg/dl),是常见的先天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氨基酸代谢病.

  • 高苯丙氨酸血症患儿苯丙氨酸负荷试验后苯丙氨酸和酪氨酸浓度变化

    作者:高晓岚;韩连书;叶军;邱文娟;顾学范

    目的了解苯丙氨酸负荷试验对高苯丙氨酸血症(HPA)患儿血苯丙氨酸(Phe)和酪氨酸(Tyr)浓度及其比值(Phe/Tyr)的影响.方法 HPA组30例,非HPA儿童(对照组)33例.所有儿童均空腹口服Phe 100mg/kg,分别于服Phe前(0 h)、服Phe后1 h、2 h、3 h、4 h采手指血,滴于滤纸片上,取直径3 mm干血滤纸片,经含Phe和Tyr同位素内标的甲醇萃取,盐酸正丁醇衍生,进行串联质谱分析,测定Phe、Tyr浓度和Phe/Tyr值.结果血Phe浓度HPA组于服Phe后2 h高,服Phe后4 h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对照组于服Phe后1 h值高,服Phe后4 h下降至接近正常浓度,两组比较各时间段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Tyr浓度HPA组各时间段差异无显著性,对照组于服Phe后逐渐升高,各时间段差异有显著性(P<0.05),于服Phe后2 h、3 h时高于HP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Phe/Tyr值HPA组各时间段均高于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P<0.001).结论 HPA患儿Phe代谢速度下降,测定血Phe浓度结合Phe/Tyr值有助于HPA诊断.

  • 新生儿苯丙酮尿症与四氢生物喋呤缺乏症筛查与治疗

    作者:杨蓉;王枫;徐小兰;黄志华

    目的总结回顾1997~2004年我省新生儿苯丙酮尿症筛查与治疗情况.方法细菌抑制法和化学荧光测定法,应用高效液相层析仪对高苯丙氨酸患儿做尿喋呤分析.结果共筛查苯丙酮尿症患儿11例,其中四氢生物喋呤缺乏症4例,发病率占高苯丙氨酸血症的36.4%(4/11).结论加大新生儿筛查力度,动员全社会关心和支持这项工作,让所有孩子一出生就接受苯丙酮尿症的筛查,这对提高我国出生人口素质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姐妹同患高苯丙氨酸血症2例临床护理

    作者:樊鹏霞;高翠霞;张晴;马洁;夏高阳

    高苯丙氨酸血症(HPA)是指血苯丙氨酸(Phe)浓度>120 μmol/L,HPA中绝大多数是由于苯丙氨酸羟化酶(PAH)缺乏所导致的苯丙酮尿症(PKU),极少数是由于PAH的辅酶-四氢生物喋呤(BH4)缺乏而导致的BH4缺乏症[1].两者治疗截然不同,早期鉴别诊断尤为重要.血清和组织中高浓度Phe及其旁路代谢产物堆积致患儿大脑组织和其他器官不可逆损害[2].

  • 高效液相色谱法在高苯丙氨酸血症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杨绪庆;鲁婷;孙萍

    高苯丙氨酸血症(HPA)是一种常见的遗传代谢病,根据病因学可分为两大类:经典型苯丙酮尿症,由于苯丙氨酸羟化酶(PAh)缺乏所造成;四氢生物蝶呤(BH4)缺乏症:由于苯丙氨酸羟化酶的辅酶--BH4缺乏所造成,经典型苯丙酮尿症主要治疗措施是给予患儿低苯丙氨酸饮食,而BH4缺乏症则需要补充BH4以及必要的神经递质,如果按照经典型PKU控制饮食,即使血苯丙氨酸浓度降至正常范围仍会出现进行性的神经系统损害的症状,早期鉴别诊断HPA的类型并给于正确的治疗尤为重要.

  • 利用质谱仪测苯丙氨酸和酪氨酸的比值鉴别诊断新生儿高苯丙氨酸血症的灵敏度

    作者:陈珠峰

    为探索电射流串联质谱法测氨基酸用于鉴别诊断不同类型的高苯丙氨酸血症(HPA)的敏感性,对78例苯丙氨酸浓度大于150umol/L新生儿的干血标本进行研究,用电射流串联质谱仪(ESI-TMS)定量分析苯丙氨酸(Phe)和酪氨酸(Tyr),并借助于两者的比值区分苯丙酮尿症(PKU:n=23)和无PKU的HPA病人(nonpku-HDA:n=35;P<0.001),灵敏度达100%.一过性HPA新生儿(n=9)的苯丙氨酸和酪氨酸比值,低于nonpku-HPA(P<0.001).以ESI-TMS测氨基酸,提供一个鉴别诊断HPA的有效诊断工具,也是用干血斑进行新生儿筛选的适宜方法.

  • 72例安徽地区高苯丙氨酸血症患儿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变异观察

    作者:胡海利;李卫东;邵子瑜;李辉;徐军杨;宋旺生

    目的 观察安徽省高苯丙氨酸血症(HPA)患儿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基因变异情况,探讨PAH基因变异类型与HPA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 采集72例安徽省HPA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进行二代测序,测序范围包括13个外显子和外显子上下游200个碱基对的内含子,对可疑变异位点进行一代测序验证,可疑大片段缺失重复进行多重连接探针扩增验证.结果 72例HPA患儿共检出复合杂合及纯合变异64例,1个位点变异6例、3个以上变异位点2例.常见变异类型依次为R243Q(12.86%)、R53H(12.14%)、Y204C(7.86%)、V399V(6.43%)、R241C(4.29%)、IVS4-1G >A(4.29%)、R111X(4.29%)、R413P(3.57%)、Y356X(2.86%)、A434D(2.14%)、R158W(2.14%)、Y166X(2.14%).经典型 PKU常见 PAH 基因变异类型为 R243Q、Y204C、V399V、R111X、IVS4-1G>A、R413P、G257V,共占61.4%;轻度PKU常见PAH基因变异类型为R243Q、R241C、Y204C、V399V、Y356X、R413P、R158W,共占67.65%;轻度HPA常见PAH基因变异类型为R53H、R243Q、D101N、R111X、V230I,共占48.98%.结论 安徽地区 HPA 患儿 PAH 基因热点变异类型为 R53H、R243Q、R241C、Y204C、V399V、R111X、IVS4-1G>A、Y356X、R413P、R158W.轻度HPA患儿PAH基因变异类型主要为R53H中,经典PKU和轻度PKU患儿中未发现较集中的PAH基因变异类型.

  • 重视母源性苯丙酮尿症的防治

    作者:沈明

    我国自1981年起,逐步开展了高苯丙氨酸血症(HPA)的新生儿筛查,许多苯丙酮尿症(PKU)患儿生长发育良好,一些患儿已步入婚育阶段.女性患者孕期血苯丙氨酸(Phe)浓度持续增高,可导致胎儿脑发育障碍及各种畸形发生,即母源性PKU综合征.现从母源性PKU的发生机制、预防、四氢生物蝶呤的支持治疗及成年女性PKU患者的综合管理等各个方面,综述国际上的新进展,以期对于女性PKU患者顺利度过孕产期,保证胎儿的健康成长,防止母源性PKU的发生提供一些借鉴.

  • 高苯丙氨酸血症分型和代谢谱分析

    作者:曾伟宏;吴爱武;谢汛杰;欧阳海梅;梁金群;陈暖;刘舒;韦思思;陈丽莹;江剑辉

    目的 探讨高苯丙氨酸血症(HPA)各种类型发病特点和血液、尿液代谢指标谱差异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东省妇儿医院儿童遗传代谢与内分泌科确诊的137例HPA患儿,通过血液串联质谱(MS/MS)、尿液气相色谱质谱(GC-MS)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患儿血液、尿液代谢物浓度分析,同时根据四氢生物蝶呤(BH4)药物负荷试验、红细胞二氢生物蝶啶还原酶活性进行分组,根据各组HPA代谢物浓度运用统计学进行差异性分析及相关性分析.结果 137例HPA患儿中,苯丙氨酸(Phe)羟化酶(PAH)缺乏症101例(73.7%),其中经典型苯丙酮尿症(PKU) 21例(15.3%),轻度PKU 37例(27.0%),轻度HPA 43例(31.4%);BH4反应型22例(16.1%),BH4无反应型79例(57.7%);四氢生物蝶呤缺乏(BH4D)36例(26.3%),其中6-丙酮酰四氢蝶呤合成酶(PTPS)缺乏症34例(24.8%),二氢生物蝶啶还原酶(DHPR)缺乏症2例(1.5%).各型血Phe水平与尿苯乙酸(r=0.673,P<0.01)、苯乳酸(r=0.736,P<0.01)、苯丙酮酸(r=0.642,P<0.01)显著相关,与新蝶呤(N)(r=0.442,P <0.01)、生物蝶呤(B)(r =0.398,P <0.01)低度相关;尿苯乙酸、苯乳酸、苯丙酮酸与尿蝶呤无相关性.尿蝶呤谱PTPS缺乏组、BH4反应型、BH4无反应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H4反应型与BH4无反应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的HPA代谢谱,掌握本地区发病情况和特征,HPA患儿血Phe一定浓度区间内尿苯乙酸、苯乳酸、苯丙酮酸可呈阴性,不宜单独使用GC-MS筛查HPA.尿蝶呤谱分析对BH4D分型及鉴别BH4反应型、BH4无反应型PKU有辅助作用,掌握各型HPA代谢指标浓度及相关性,可为HPA早期诊断、精确治疗、随访提供依据.

  • 不同类型高苯丙氨酸血症的临床表型

    作者:李晓雯;杨凌;沈明;张知新;周忠蜀;赵世萍;贺春;喻唯民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高苯丙氨酸血症(HPA)临床表型,了解HPA患者对低苯丙氨酸(Phe)饮食治疗的反应性.方法 HPA患儿44例均口服四氢生物喋呤(BH4)负荷试验(20 mg/kg)或Phe-BH4联合负荷试验,同时进行尿喋呤谱分析、红细胞二氢喋呤还原酶(DHPR)测定.治疗前采用Gesell发育量表进行智力测定并行脑电图检查.予苯丙氨酸羟化酶(PAH)缺乏症患者低Phe饮食治疗,控制血Phe在120~360 μmol/L,监测Phe耐受量.结果 1.确诊BH4反应性PAH缺乏症患儿12例.男7例,女5例;平均年龄7.8个月;生化代谢表型均为轻度或中度HPA.2.部分BH4缺乏症患儿确诊前经低Phe饮食治疗后血Phe可以控制在较低水平,但仍出现进行性神经损害,脑电图异常率为72.7%.3.BH4反应性PAH缺乏症的发育商明显高于其他HPA;饮食治疗中的Phe耐受量较高.结论 BH4反应性PAH缺乏症患者对饮食治疗的反应性更好.早期BH4缺乏症的鉴别诊断非常重要.

69 条记录 2/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