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PICC在晚期肿瘤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

    作者:陈丽莉

    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因具有安全、可靠、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等优点,已广泛用于肿瘤化疗、肠外营养、长期静脉输液等患者,并取得了显著效果.2010年8月~2012年1月收治行PICC置管患者113例,现将其应用情况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维护

    作者:金晓芬

    PICC即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导管,因具有安全输注刺激性药物,保护患者血管,减轻患者痛苦,降低护理工作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肿瘤患者静脉化疗.但PICC置管后,由于留置时间长,可能会有局部感染、导管堵塞、导管脱出、导管破裂等并发症.

  • 控制外周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护理进展

    作者:姚孟冬;黎洁;周芳芳;李芳;付海慧

    就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影响PICC感染的因素及其护理和预防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对PICC的临床应用和护理,减少导管感染的发生有着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 留置外周中心静脉导管长度测量方法的改进

    作者:唐仰璇;佘佩吟;陈秀娜

    目的 探讨留置外周中心静脉导管测量长度方法改进的效果.方法 对本科经外周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顺利者126例分成对照组29例和实验组97例进行比较.2组患者都采用体外测量长度的方法,予取平卧位,上肢外展90°,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测量,即从穿刺点量至右胸锁关节再向下反折至第3肋间为导管置入长度;实验组采用从穿刺点量至右胸锁关节再加1 cm为导管置入长度.置管后进行常规胸部DR定位检查,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中下段为位置适合,位于上腔静脉下端或进入右心房者为置管过深.结果 2组患者长度测量的方法不同对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位置的准确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科实践的新测量方法留置PICC,经胸部DR定位检查,导管尖端大多数位于上腔静脉中下段,此位置患者活动时导管尖端不易漂移,又不易因导管置入过深刺激到上腔静脉丛,引起心律失常,大大提高置管的安全性和尖端位置的稳定性,安全可靠,效果满意.

  • 建立完整的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的培训和管理机制

    作者:邢红;沈燕;袁文华

    目的 建立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培训和管理机制.方法 从2002年起尝试建立完整的培训和管理机制,内容包括:建立PICC操作准入制度;建立PICC护理常规和操作流程;建立护理专家对PICC护理质量监控制度;实施全面的健康教育与指导.结果 PICC护理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并培养了一大批PICC操作与护理人才.结论 建立PICC培训和管理机制是可行有效的.

  • 彩色超声在引导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病例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凯;曾庆劲;许尔蛟;张奥华;郑荣琴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是将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由肘窝静脉沿血管送入上腔静脉的一种方法,已发展成为一种方便、有效、安全的置管技术[1,2].但因肥胖、反复插管所致血管条件差及血管硬化等因素影响,部分患者的置管成功率很低.

  • 恶性肿瘤患者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期感染相关因素及血清炎症因子变化的研究

    作者:王明芳;张文剑;冷丽云;许继映;王瑞利

    目的 了解恶性肿瘤患者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期的感染情况、导致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感染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肿瘤科、心胸外科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期恶性肿瘤患者286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置管术后感染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对感染患者和非感染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和统计,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期的感染的危险因素,对感染的患者的致病菌进行检测,对感染患者和非感染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进行观察.结果 286例患者中感染患者28例,感染率为9.79%;糖尿病、操作人员经验、本次穿刺次数和导管留置时间是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28例感染患者共计检测病原菌5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5株占63.64%、革兰阳性菌15株占27.27%、真菌5株占9.09%;感染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2(IL-12)、IL-18、IL-6和IL-8分别为(24.31±7.61)ng/L、(134.51±43.43)ng/L、(253.31±50.32)ng/L、(99.31±38.43)ng/L和(96.31±40.33)ng/L均高于非感染患者的(16.14±6.81)ng/L、(96.31±35.41)ng/L、(185.21±48.31)ng/L、(66.21±32.31)ng/L和(67.21±43.21)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操作人员经验、本次穿刺次数和导管留置时间是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革兰阴性菌是主要的临床致病菌,感染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会显著升高.

  • 无粉手套有效预防PICC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

    作者:戴德兰;付艳枝

    机械性静脉炎是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自2010年3月开始在PICC置管过程中使用无菌无粉手套,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现将无菌无粉手套预防PICC机械性静脉炎的作用分析如下.医用手套常使用滑石粉和淀粉两种润滑粉.其中滑石粉的主要成分为硅酸镁,含有极少量的砷、铅、汞等重金属,具有润滑、干燥皮肤、高压灭菌无凝集颗粒等优点,作为橡胶手套的润滑剂在临床上已使用多年.有粉手套中的润滑粉进入机体引起理化炎症反应的危害性已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 肿瘤内科患者PICC置管期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罗鸣

    目的 分析肿瘤内科患者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期的感染因素,并提出防护措施,降低感染率.方法 对该科室2010年5月-2011年10月的250例PICC留置患者从年龄、性别、体重、PICC留置时间、留置部位、导管材料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判定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患者的感染发生率为8.4%,感染发生率与年龄、性别和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留置时间、留置部位和导管材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防止感染发生,肿瘤内科患者进行PICC插管和置管期间,应注意对留置时间不同的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 两种方法治疗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化疗所致静脉炎的试验研究

    作者:郑珊红

    目的 研究安普贴外敷治疗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化疗所致静脉炎的疗效,以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提高治愈率.方法 选择经PICC化疗已发生静脉炎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试验组48例,对照组用湿润烧伤膏沿静脉走行外涂,4~6次/d;试验组用安普贴沿静脉走行外敷,更换1次/5 d;观察两组患者化疗性静脉炎的改善、舒适度及满意度的变化.结果 试验组的有效率为95.8%,对照组的有效率为66.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安普贴能有效治疗经PICC化疗所致静脉炎,并能明显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减轻护理工作量.

  • 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血流感染目标性监测研究

    作者:朱娟芳;许林;高群英;邹燕兰;谭旭艳;严枫;刘建红;孟爱凤

    目的 通过对517例肿瘤患进行外周中心静脉导管( PICC)相关性血流感染(PICC-BSIs)目标性监测,探讨预防控制PICC-BSIs发生的有效干预措施.方法 将留置PICC的肿瘤患者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在常态下遵照PICC规范操作流程进行置管和维护,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干预措施:在超声引导下置管、加强宣传教育、重视居家维护;综合分柝干预措施在预防控制PICC-BSIs中作用.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PICC-BSIs率分别为0.40%和2.64%、感染率为0.05/千导管日和0.38/千导管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科研增加的干预措施有效预防控制了 PICC-BSIs发生.

  • 集束化干预管理预防肝移植患者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效果研究

    作者:王丽芹;陈东方;李丽

    目的:探讨集束化干预管理预防肝移植患者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效果,为临床预防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及规范化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011年11月-2012年10月32例肝移植患者行PICC术未采取集束化干预管理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2年11月-2013年10月29例肝移植患者行PICC术采取集束化干预管理的患者作为试验组,比较两组CRBSI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3840 d ,发生CRBSI 7例,CRBSI发生率1.82‰;试验组29例,导管留置时间4524 d ,发生CRBSI 3例,C RBS I发生率0.66‰;两组C RBS I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集束化干预管理可以有效预防肝移植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

  • 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干预对策

    作者:王若梅;杨雪红;陈妙贤

    目的 探讨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相关因素,制定干预对策,降低感染发生率.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选取300例PICC置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筛选采用Stepwise法.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50岁、置管人员年资<5年、合并糖尿病、静脉滴注液体类型、置管留置时间>150 d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进一步表明,置管留置时间的危险性大(OR=3.018),其余依次为合并糖尿病(OR=2.857)、高龄(OR=2.573)、置管人员年资(OR=2.012)、静脉滴注液体类型(OR=1.869).结论 PICC置管后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可采取减少置管留置时间、积极治疗原发糖尿病、高年资人员带教等针对性措施,使感染率得到有效控制.

  • 晚期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相关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

    作者:陈国玲

    目的:根据对晚期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感染因素的分析,对临床护理工作进行改进和指导。方法随机选取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晚期肿瘤PICC置管患者临床资料237例,针对性别、年龄、体质量、PICC留置时间、留置部位、导管材料等变量进行回顾性分析,寻找可能的感染因素并对护理工作提出相应建议。结果患者感染的发生与其性别、年龄、体质量无明显关系,患者感染与PICC留置时间、留置部位、导管材料之间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晚期肿瘤患者PICC置管期间,应有针对性的对相关感染因素进行护理,使医院感染率降低,减轻患者痛苦。

  • 20例肿瘤患者PICC并发症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分析探讨肿瘤患者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治疗后产生并发症的原因及其相应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20例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此20例肿瘤患者均采用外周中心静脉导管治疗方式,回顾分析其产生并发症的原因并总结避免发生此并发症有效的护理方式。结果20例肿瘤患者中出现1例机械性静脉炎、1例穿刺点渗血、1例导管堵塞、2例导管脱出,分别占总比5%、5%、5%、10%。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5%。结论肿瘤患者在进行外周中心静脉导管期间,给予良好的护理干预,严格按照规范操作,可有效降低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

  • 外周中心静脉导管与周围静脉留置针在肿瘤患者中临床应用效果比较

    作者:杨祝英;熊亚莉;徐兰兰;周波;殷实;杨庆霞

    目的:探讨PICC与PIV在肿瘤患者中的临床运用效果.方法:对使用PlCC和PIV的肿瘤患者出现的并发症及留置时间进行比较.结果:PICC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PIV组为7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组静脉治疗持续时间为(50±12)d,PIV组静脉治疗持续时间为(4±3)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在肿瘤患者的化疗、抢救、高营养治疗中其临床应用价值显著高于PIV.

  • 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用于双侧乳腺癌7例报告

    作者:沈超君;余力;马兆生;陈姬雅

    乳腺癌患者术后大多需要辅助化疗6~8个疗程,化疗药物对外周静脉刺激很大,建议经中心静脉给药.而乳腺癌术后其患侧肢体是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穿刺置管的禁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则成为双侧乳腺癌患者化疗的首选措施.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因颈部的解剖特点,对定位的准确性要求较高,而且易受患者体形和穿刺时头、颈部活动的影响,定位困难,置管失败率较高.

  • PICC导管的护理

    作者:王钢花;王波

    成功地进行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是静脉输液治疗的第一步,接下来正确而有效的导管日常护理技术则是外周中心静脉导管能正常使用、完成治疗计划的重要保证.它包括导管冲洗、正压封管、更换敷料、更换肝素帽等技术操作以及观察穿刺点与周围皮肤有无发红、肿胀、发热、疼痛等症状.

  • 外周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措施

    作者:周根娣;王翠娟

    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随着护理发展而出现的置管新技术.PICC操作方便安全,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较其他的深静脉置管少,可保护外周血管不受损害,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能提供特殊人群(化疗药物)的输液治疗和进行全胃肠外营养(TPN),同时为患者提供了一条安全有效的治疗通道,赢得抢救时机[1-2].而护理人员娴熟的穿刺技术及对并发症的正确认识与处理,可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现将PICC并发症相关因素及其护理措施介绍如下.

  • PICC置管导管堵塞预防及护理的研究进展

    作者:卢琼芳;谭惠连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指经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其末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适用于长期静脉输液、老年患者输液、肿瘤化疗、肠外营养等,外周中心静脉导管因具有安全、可靠、留置时间长等优点而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显著效果[1],但同时也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导管堵塞是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可高达21.3%.有文献报道,PICC导管堵塞也是非正常拔管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2,3].许多学者对其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预防护理对策,现综述如下.

75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