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护理干预对静脉留置针留置效果的影响

    作者:王秀伟

    目的:探讨可行的护理干预对静脉留置针留置效果的影响.方法:针对使用静脉留置针容易出现的并发症,对10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采取积极可行的护理干预.结果:10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中,出现穿刺口轻微红肿2例,堵管1例,局部渗漏2例,无发生静脉炎和栓塞现象.结论: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后,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明显延长.

  • 学龄前儿童静脉留置针留置部位与留置效果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刘秀霞

    目的:观察学龄前儿童静脉留置针留置部位与留置效果的相关性.方法:住院的3~7岁儿童41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05例,A组采取上肢静脉留置,B组采取下肢静脉留置.观察两组患儿静脉留置时间及出现液体渗出、堵管、脱管等并发症情况.结果:上肢静脉留置组并发症(8.3%)发生率明显低于下肢静脉留置组(16.1%);上肢静脉留置组留置时间5.12±1.34天明显长于下肢静脉留置组3.45±1.23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当的留置部位、娴熟的留置针穿刺技术、妥善的固定及正确的封管方法等,可以减少静脉留置后并发症的发生,延长留置时间,保证静脉留置针的有效使用,提高护理质量.

  • 改良静脉留置针封管方法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作者:赵会连

    目的:探讨改良静脉留置针封管方法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40例心内科使用静脉留置针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20例和实验组1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封管方法进行封管操作,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良操作。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留置针回血率、堵管率、留置针留置时间。结果实验组封管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静脉留置针回血、堵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静脉留置针封管方法的改良,能大限度地发挥静脉留置针持续留置的优点,有效降低回血和堵管的发生,减轻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身心痛苦。

  • 老年患者浅静脉留置针两种不同留置部位的效果观察

    作者:周娟;董萍;程晓红;刘文静;闫雪娇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浅静脉留置针的佳留置部位。方法将135例需要输液的70~90岁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6例和对照组69例,观察组进行前臂静脉穿刺,对照组进行手背静脉穿刺。比较两组患者留置针的留置时间、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一针穿刺的成功率及穿刺时的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留置时间为(4.45±0.75)d,高于对照组的(4.16±0.85)d,静脉炎、液体外渗等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2.1%,低于对照组2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χ2值分别为2.136,5.010;P <0.05)。观察组的穿刺时疼痛评分、一针穿刺成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12±1.99)比(3.61±1.58)分,86.4%比89.9%;t/χ2值分别为1.652,0.394;P>0.05]。结论临床老年患者输液使用前臂静脉留置针具有一定优势,可降低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延长留置时间,宜作为首选。

  • 留置外周中心静脉导管长度测量方法的改进

    作者:唐仰璇;佘佩吟;陈秀娜

    目的 探讨留置外周中心静脉导管测量长度方法改进的效果.方法 对本科经外周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顺利者126例分成对照组29例和实验组97例进行比较.2组患者都采用体外测量长度的方法,予取平卧位,上肢外展90°,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测量,即从穿刺点量至右胸锁关节再向下反折至第3肋间为导管置入长度;实验组采用从穿刺点量至右胸锁关节再加1 cm为导管置入长度.置管后进行常规胸部DR定位检查,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中下段为位置适合,位于上腔静脉下端或进入右心房者为置管过深.结果 2组患者长度测量的方法不同对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位置的准确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科实践的新测量方法留置PICC,经胸部DR定位检查,导管尖端大多数位于上腔静脉中下段,此位置患者活动时导管尖端不易漂移,又不易因导管置入过深刺激到上腔静脉丛,引起心律失常,大大提高置管的安全性和尖端位置的稳定性,安全可靠,效果满意.

  • 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不同部位留置效果对比及护理

    作者:闵红霞

    目的:了解静脉留置针穿刺的佳部位,留置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将120例接受静脉补液治疗患者分成四组,即A组:经手背静脉穿刺;B组:经肘正中静脉穿刺;C组:经贵要静脉穿刺;D组:经头皮静脉穿刺。观察比较四组留置针穿刺方法的使用时间、局部有无红肿、液体外渗、静脉炎和液体不滴等情况。结果:经四组接受静脉补液治疗患者留置针穿刺方法的对比,手背静脉留置时间长,并发症也多,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留置时间及并发症方面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静脉补液治疗患者经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好。

  • 探讨系统健康教育干预对静脉留置针留置效果的影响

    作者:刘瑞华;李玉梅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干预对静脉留置针留置效果的影响.方法 我们对140例使用留置针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干预组进行了系统的健康教育干预,包括宣教、皮肤的观察、置管的护理、并发症干预等,对照组实行了简单的输液护理.结果 两组在预防并发症,患者的满意度方面都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有效的健康教育干预,减少了留置针在使用中的并发症,保证了留置针的使用效果,提高了输液疗法的护理质量,和谐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 持续改进锁骨下中心静脉导管置入长度留置效果

    目的:探讨锁骨下中心静脉导管置管长度改进后的留置效果。本科对锁骨下行中心静脉导管(cVc)置管127例患者,分对照组(a)30例和试验组(B)97例进行比较。方法(1)a、B 组患者都采用体外中心导管刻度目测量,a 组从穿刺点(右胸锁乳突肌锁骨端外侧缘与锁骨上缘所形成之夹角平分线的顶端或其后0.5㎝)量经右胸锁关节再向下至上腔静脉内置入长度11㎝; B 组采用 a 测量加2㎝即导管长度13㎝。(2)评判方法:两组患者行 cVc 置管后常规胸部 X 线定位,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内平第5~7胸椎体下缘为位置适合,位于上腔静脉内第4胸椎体以上为置管过浅。结果 a 组有13例患者过浅,1例移位;B 组3例患者过浅,1例移位。观察两组患者插入长度的不同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位置的准确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Vc 锁骨上置管前长度测量不容忽视,若过短达不到效果,易移位;若过长达心房导致心率过快。

  • 静脉留置针三种不同留置部位留置效果的对比性分析

    作者:成建军;刘溢思;徐艳;朱桂银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佳留置部位.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设计,随机选择于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167例,使用随机信封法将167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其中,A组采用肘正中静脉留置,B组采取手背静脉留置,C组采用前臂静脉留置.比较三组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置管不良反应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及肢体活动影响.结果:相对于肘正中静脉及手背静脉,前臂静脉置管时间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者满意度高,对患者肢体活动影响小.结论:为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时宜选择弹性好、粗、直的前臂静脉进行穿刺.

  • 品管圈在提高浅静脉留置针留置效果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邢念凤;王会丽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提高浅静脉留置针留置效果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3年1~6月在本科使用浅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者144例为对照组(活动前),选择2013年7~12月在本科使用浅静脉输液的患者148例为实验组(活动后),运用品管圈的方法,分析影响浅静脉留置针留置效果的因素,采取有效的改善对策。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由82.64%提高至94.59%,堵管发生率由27.78%下降至6.76%,脱管发生率由13.19%下降至3.38%,静脉炎发生率由15.28%下降至3.38%。结论品管圈活动规范了浅静脉留置针操作,可有效提高留置针的留置效果。

  • 浅静脉针留置方位对3D-CEMRA效果的影响

    作者:施振飞;汪建军;曹建东

    颈部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CEMRA)是检查颈部血管的重要方法 . 三维对比剂增强MRA具有成像速度快、扫描视野大、检查血管多、安全无辐射的特点,受到了临床医师青睐,其图像质量明显优于常规MRA,且常规MRA(如TOF、PC法)受扫描时间、血流、呼吸、心搏等因素的影响较大.

  • 儿科静脉留置针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作者:刘俊巧;陈红;苗静

    目的 分析与探讨儿科静脉留置针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与心得体会.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期间儿科收治的需使用静脉留置针患儿共110例,对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了解患儿的护理方法.并对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情况进行统计,以了解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护理后的效果.结果 通过科学的护理后,110例患儿的静脉留置针留置情况良好,除2例患儿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留置失败,其余患儿均未出现意外情况.结论 静脉留置针具有安全性、操作简便性与实用性,在儿科中应用广泛.对于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儿应给予重视,并采取积极的方法进行护理,以达到减轻患儿痛苦,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

  • 护理干预对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效果的影响

    作者:白二丽;冯霞;陈丽

    目的:通过了解老年患者静脉特点,提高穿刺成功率,探讨可行的护理干预对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效果的影响。方法针对使用静脉留置针容易出现的并发症,对我科10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采取积极可行的护理干预。结果10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中,出现穿刺口轻微红肿2例,堵管1例,局部渗漏2例,无发生静脉炎和栓塞现象。结论对使用静脉留置针的老年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后,使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明显延长,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

  • 浅谈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

    作者:兰彦惠

    静脉留置针由于对血管刺激小,不容易脱出血管,又便于肢体活动,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在抢救危重患者、大手术后、静脉营养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因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患者乐于接受;同时减轻了护士工作量.但留置针作为血管内异物与外界相通,常导致一些并发症的发生,尤以静脉炎、堵管为著.因此,作为一名临床护理人员如何减轻患者痛苦,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提高静脉留置效果,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笔者结合几年临床经验现总结如下.

  • 体表静脉套管针两种夹管方法的留置效果比较

    作者:朱彩芳

    [目的]探讨体表静脉套管针延长管夹管位置对静脉留置针回血、堵管发生及留置时间的影响.[方法]将120例体表静脉留置针的孕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将套管针的延长管夹于末端1cm处,观察组将套管针的延长管夹于前端1 cm处.[结果]观察组留置针回血率、堵管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结论]体表静脉留置针夹管于延长管前端1 cm处可减少回血和堵管,延长体表静脉套管针的留置时间.

  • 自制头皮针管给婴儿导尿

    作者:王乃琴

    笔者从事儿科工作多年,遇到很多婴幼儿导尿及留置尿管,但婴幼儿不配合,使婴幼儿哭闹不止,儿科导尿管相对较粗,材质较硬,韧性差,婴幼儿好动,若需膀胱用药需长时间留置,带管极不方便,且它对尿道刺激及损伤较大,容易引起拔管后尿道发红及疼痛.近年来我们自制的小儿头皮针管导尿及留置效果很好,现介绍如下.

  • 防逆流留置针在住院病人静脉输注中的应用

    作者:寇琳;官计;张娅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早于20世纪中叶开始应用于临床,不仅可以减少病人因静脉输注而反复穿刺所带来的痛苦,也极大减轻了临床护理一线的工作量.但在留置针的发展过程中也伴随着一些问题,如堵管、血液回流等,不仅会增加护理工作量,还会严重影响留置效果.留置针引起的并发症会严重影响病人及家属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不愿再使用留置针,甚至抵触治疗方案[1].为了提高病人满意度,减轻护理工作负担,我科引入防逆流留置针取代传统静脉留置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不同封管方法对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及效果的影响

    作者:王圆圆;姜虹

    静脉留置针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成为临床输液治疗必不可少的工具[1]。输液治疗护理的目标就是要达到成功穿刺、保护血管、安全留置。要达到成功穿刺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病人年龄、血管硬化、疾病状态、配合程度、血管条件、操作者技术等[2]。在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过程中,封管是该操作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封管液是为了防止静脉留置针堵塞而在输液完毕后向静脉内注入的一定量液体;是保持输液通畅的关键,而要达到血管保护和安全留置每日的维护是必不可少护理步骤,选择合适的封管液对留置针留置时间及血管的保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3]。现将3种不同封管方法对留置针留置时间及效果的影响报道如下。

  • 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病人应用三向瓣膜式PICC效果评价

    作者:方跃平;宋晓玲;李莎;青香莲;滕小雁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是艾滋病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之一,也是艾滋病常见死亡原因.新型隐球菌是一种条件致病性真菌,一般在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才会致病,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和肺,亦可侵犯骨髓、皮肤、黏膜和其他内脏,以新型隐球菌脑膜炎(cryptococcal meningitis,CM)为多见,也为严重[1].近年来,随着艾滋病病人的增加,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发病率亦有上升趋势,尤其是在东南亚、南部和东部非洲[2,3].我院为三级乙等传染病专科医院,收治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病人逐年增多.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病人需要长期静脉输入高浓度刺激性的药物完成病原治疗,疗程大约3个月.为了能使药物更好地发挥作用防止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4],为保证病人顺利完成治疗,减轻病人的痛苦,减少职业暴露发生,我们采用三向瓣膜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PICC)为病人实施静脉输液,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套管针封管夹夹闭手法对封管效果的影响

    作者:关小林;俞湘蓓;黄春英

    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学者对封管液的选择及封管技术作了大量的研究,但对于怎样正确使用套管针封管夹的研究却鲜见报道.笔者经临床实践观察发现,套管针封管夹夹闭手法不同,将直接影响套管针静脉留置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41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