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腔内隔绝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对血压和肾功能的影响

    作者:刘明辉;李兴东;李世杰;付江华

    目的 探讨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经腔内隔绝术治疗后对血压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7年6月在玉溪市人民医院暨昆明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确诊并行腔内隔绝术的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共110例,术前检测所有患者血压和肾功能,肾功能检测包括血清尿素氮(BUN)和肌酐(Cr),并按照两项指标将患者分为高血压组78例,正常血压组32例,肾功能正常组76例,肾功能异常组34例.手术后定期监测所有患者的血压水平和肾功能情况,分析腔内隔绝术对患者血压和肾功能的影响.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高血压组患者术后2个月的血压较术前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正常血压组患者血压无明显变化;所有患者无论是肾功能正常组还是肾功能异常组患者,其血清BUN、Cr指标较术前均无明显变化,说明腔内隔绝术对肾功能的影响较小,但肾动脉造影显示供血情况可有所改善.结论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行腔内隔绝术后,血压可在原有高血压基础上有所下降,而血压正常者不受影响,肾动脉血流情况也有所改善,但对肾功能影响不大.

  • 经皮胸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的术中配合及护理

    作者:张亮;汤蓉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指胸主动脉腔内高速高压血流从动脉内膜撕裂处进入主动脉壁内,使主动脉中膜与外膜分离,外膜继而扩张膨出而形成夹层动脉瘤[1].临床上常以胸部或背部剧烈撕裂样疼痛为典型症状,是发病急剧、病情凶险、死亡率高的一种疾病.主动脉腔内带膜支架的植入术,以其安全、创伤小、成功率高、死亡率低,术后恢复快等特点被临床医务人员和患者所接受.2005年9月~2011年4月共开展此项手术199例,除1例死亡,1例血管畸形未放成支架外,其余均获得成功.现将手术配合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介入治疗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的应用分析

    作者:李悦;张俊;邹芸;张敏;王慧

    目的 探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摄影技术应用于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9月间应用DSA影像对51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进行介入治疗的资料.结果 对病患的采集参数、体位以及注射参数、图像后处理进行适当选择,即能够确切显示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部位、破口以及真假腔内血流差别、与相邻血管的关系.结论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摄影技术应用于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介入治疗临床价值很高,具有重要意义.

  •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外科治疗--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的选择及疗效

    作者:孙衍庆;张宏家;董培青;谢进生;侯晓彤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外科治疗的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方法的选择和疗效.方法:1982年5月至2002年6月, 治疗各类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427例,其中DeBakey Ⅰ型116例,Ⅱ型133例,Ⅲ型178例,平均年龄27.5±10.7(23~74)岁,体重72.5±13.2(52~120)kg.手术方法包括:改良Bentall 手术176例,Bentall及右半弓人工血管置换1例;Wheat手术20例,Wheat及右半弓人工血管置换4例;升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21例,升主动脉及全弓人工血管置换10例,升主动脉及右半弓人工血管置换4例,升主动脉置换及弓部破口修补3例,升主动脉置换及主动脉瓣成型3例;全弓部人工血管置换7例;降主动脉置换41例,降主动脉及左半弓人工血管置换2例,降主动脉补片成型129例;腔内覆膜支架介入治疗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6例.其中急诊手术54例.全组病人升主动脉手术采用股动脉及右房插管全心转流,弓部手术采用深低温停循环加上腔静脉脑逆灌,降主动脉采用左上肺静脉及股动脉插管左心转流的方法.结果:手术死亡43例,死亡率10.1%;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包括:术后心律失常7例,脑功能障碍5例,脊髓损伤影响下肢活动5例,感染引起胸骨裂开4例,术后出血而2次开胸8例,肾功能衰竭3例,呼吸功能衰竭3例,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围术期心梗1例,声音嘶哑9例.覆膜支架置入破口全部封闭成功.术后CTA或MRA复查见假腔内有血栓形成,真腔都有所扩大. 结论:随着手术技术及材料的改进,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手术成功率逐步提高,其手术死亡率已大大低于其自然死亡率.我们认为,对于Ⅰ型及Ⅱ型夹层动脉瘤,因其内科保守治疗风险大而主张急诊手术;对于Ⅲ型夹层动脉瘤在控制血压,保守治疗度过急性期(一般为发病后2周)后,也主张手术治疗.根据破口位置的不同可选择Bentall、Wheat、升主动脉置换、弓置换、降主动脉置换及降主动脉成型等多种术式,同时,覆膜支架在适应证选择恰当的条件下,是一种治疗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有效方法,早期结果较满意,但有一定的并发症,中远期效果也有待进一步观察.

  •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急性破裂致死尸检1例

    作者:张培谊;岳新华;邹赛英;唐新萍;明晓翠;韩茹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ortic dissection,AD)又称为主动脉内膜剥离症或壁间动脉瘤,是一种急危重症,发病突然,病情进展迅速,临床表现复杂多样,首诊易误诊漏诊,迄今仍有较高死亡率[1].现将我院1例因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急性破裂致死尸检病例分析如下.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在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诊疗中的应用

    作者:张雯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在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入选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62例。采用Philips FD20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对所有患者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及DSA影像资料,研究DSA检查在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及个体参数合理的选择体位、仔细计算角度、高压注射参数以及图像后处理,可准确对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部位、破口以及真假腔内血流的差别、周围相邻血管进行成像。结论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介入治疗中选择正确、合理的DSA成像参数,可对复杂的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破口准确成像,有效提高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对增加超选择性插管成功率及降低手术用时具有重要意义。

  • 孤立性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治疗

    作者:常光其;王丽萍

    与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和腹主动脉真性动脉瘤不同,孤立性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isolated abdominal aortic dissection,IAAD)在临床上比较少见,有文献报道IAAD的发生率为0.4%~5%,多发生在50~60岁,以男性多见[1,2].也正是由于IAAD发病率低,目前的相关报道多是病例报告和小样本的资料分析,缺乏大宗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的证据,因此对其自然病程和治疗方案的认识未能达成一致.但多数IAAD患者为急性起病,如不及时干预,可引起动脉瘤急性破裂而致死亡,因此应引起大家的重视.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病例对IAAD做一概述.

  •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的护理

    作者:寇立青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6月46例接受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的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经验。结果46例患者经腔内隔绝术治疗和严密护理,44例康复出院,2例死亡,其中1例死于术后肾功能衰竭,1例死于脑梗塞,患者住院时间10~30 d,平均16 d;出院患者3个月后复查CT,未发现内漏、移植物移位等。结论护理人员熟练掌握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相关知识和及腔内隔绝术围手术期护理要点,对提高手术治疗效果、预防并发症、降低患者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围手术期的护理分析

    作者:邹冬梅;陈剑琴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20例,对其围术期实施整体的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20例患者,经整体护理干预后,19例康复出院,1例因肾衰竭死亡.结论 在围术期开展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对病情进行密切监测,同时在术后密切监护各系统生理功能,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 胸部夹层动脉瘤的CT诊断

    作者:孙凯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及其破裂是死亡率极高的凶险疾病,在现代医疗技术条件下,对其进行及时CT检查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既往文献对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论述较多[1,2].本人研究分析本院近5年CT诊断4例胸主动脉夹层破裂的CT和临床表现,报告如下.

  • 多排螺旋CT在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胡燕媚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例怀疑为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 T血管扫描,利用三维重建技术对扫描的图像进行容积重组(VR),多排平面重建(MPR),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等技术进行后处理,重建与分析血管图像,辅助诊断是否为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结果 本组20例均确诊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所有图像均很好地显示了主动脉全程及其分支,以及真腔、假腔、内膜片、内膜破裂口等,动脉夹层动脉瘤的部位和范围得到真实直观的显示.根据Debakey分型:Ⅰ型3例,Ⅱ型2例,Ⅲ型15例.结论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血管成像分辨率高、诊断检出率高,通过结合三维后处理技术,可清晰地显示夹层动脉瘤的部位和范围,以及破裂口的所在位置,在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腔内隔绝术治疗的介入护理

    作者:耿跃然;李芳;李林芳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DTAA)是指动脉腔内的血液从胸主动脉内膜撕裂口进入主动脉壁内、使主动脉壁中层形成夹层血肿,并沿主动脉纵轴扩展的一种凶险的心血管系统疾病.本病虽不多见,但具有潜在危险性,如得不到及时治疗,急性期病死率2 d内为48%,2周内为70%.本病男性易患,高血压是其重要诱因.

  • 深低温停循环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手术的麻醉体会

    作者:胡乃琴;郭松青;严蓉;郑明秀

    主动脉瘤是心血管系统的严重疾病, 麻醉和手术风险很大.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多在深低温停循环下手术, 手术时间长、创伤大,易引起血流动力学紊乱, 术中还需要保护各重要器官, 故对麻醉的要求较高.我院2010年施行了5例深低温停循环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手术,现将有关麻醉处理情况及体会总结如下.

  • 多排螺旋CT血管三维成像在胸主动脉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卢瑞沾;高建华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多排螺旋CT血管三维成像(MSCTA3D)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9例胸主动脉多排螺旋CT血管三维成像,其中正常18例,胸主动脉瘤14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7例.扫描延迟时间采用造影剂跟踪扫描(Bolus Tracking).采用三维工作站对数据进行MIP、MPR、CPR(曲面重建)、VRT(容积漫游技术)、VE(仿真内镜)重建.结果:39例胸主动脉多排螺旋CT血管三维成像,经MIP、MRP、CRP、VRT等方法成像,可清晰显示动脉瘤体及夹层动脉瘤的真假腔及破裂口.结论:胸主动脉多排螺旋CT血管三维成像(CTA3D)是一种安全、有效、无创性的检查,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中椎动脉缺血的预防

    作者:赵志青;景在平;赵珺;包俊敏;冯翔;陆清声;曲乐丰

    目的:探讨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时椎动脉缺血的预防方法.方法:对136例接受腔内隔绝术治疗的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尤其是左锁骨下动脉血流受干扰者的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6例病人中135例手术成功,66例左锁骨下动状脉开口受到干扰,其中5例因左锁骨下动脉距夹层破口太近,而有意将其封堵.8例有椎动脉缺血症,仅1例为急性脑缺血表现.2例术后被迫行颈动脉-椎动脉旁路术以缓解椎动脉缺血情况.而术前接受预防性颈动脉-椎动脉旁路术的4例病人,完全遮蔽左锁骨下动脉后无不适症状.结论:完全遮蔽左锁骨下动脉可能会引起左侧椎动脉的急性缺血而致严重并发症.根据夹层破口与左锁骨下动脉开口间的距离,术前选择性实施左颈动脉-左椎动脉旁路术可预防椎动脉缺血的发生.

  • 急性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并胸腔积液患者的治疗探讨

    作者:白斗;蒋岚杉;刘启榆;杨勇;张效杰;武少辉

    目的 探讨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TAD)Stanford B 型并胸腔积液患者术后行胸腔穿刺引流治疗的价值.方法 对2005年10月至2012年6月共29例Stanford B型TAD并胸腔积液患者行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EVGE)治疗后,对其胸腔积液是否行置管引流术进行比较.结果 是否引流两组比较患者胸闷、气紧症状改善明显(P = 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引流组同未引流组就术后肺部感染率比较引流组明显低于未引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TAD并胸腔积液患者术后行胸腔积液引流术能明显缩短胸闷、气紧等症状的时间,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早期活动.同时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患者住院费用,对患者胸腔积液早期治疗性干预有临床及经济价值,因此TAD并胸腔积液患者应及早行干预治疗.

  •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行腔内隔绝术的护理

    作者:仲继红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一种危害性较大、预后很差的血管疾病 [1],起病凶险,病死率高达70%~90% [2].20世纪90年代末期,由国外引进的介入治疗方法,使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治疗上了一个新台阶,而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行腔内隔绝术是近年来心血管外科治疗的重大进展.此方法具有安全、简捷、疗效确切等优点 [3],为高龄、高危患者提供了治疗机会.我科于2003年1月至2005年8月为17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行腔内隔绝术,均获得成功,并积累了一些护理经验.

  • 乌拉地尔配合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曹生军

    目的 探讨乌拉地尔配合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37例,经主动脉CT血管造影(CTA)确诊后,对患者行胸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手术前、中以及后期均采用乌拉地尔配合控制术中血压.结果 37例手术均成功完成,手术成功率100%.术后随访1年,其中术后2个月因再发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死亡1例,术后6个月因腹主动脉夹层而接受外科手术1例,其余患者预后状态良好,随访1年患者的存活率为97.3%.结论 稳定的血压结合精准的腔内修复是治疗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成功的关健.采用乌拉地尔配合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外科治疗

    作者:吴起才;万于华;刘晓明;饶华庚;陈干;王勤;李志平;刘升

    目的总结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外科治疗经验.方法DeBakey Ⅰ型4例,均在深低温停循环时应用右锁骨下动脉插管选择性脑灌注下,以复合带瓣人工血管组件替换主动脉根部(Bentall术)3例,人工血管置换升主动脉1例;DeBakeyⅡ型1例,在股动脉插管体外循环下完成Bentall术;DeBakeyⅢ型1例,在介入下以带膜支架人工血管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结果无手术死亡,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心功能良好.结论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手术时,体外循环方法的选择和适当的外科吻合技术是手术成功的两个重要因素.

  •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的术中配合与护理

    作者:刘彦美;公培娟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术中配合、护理措施及预防并发症发生的方法.方法:对46例接受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术前准备、术中配合与监护,并针对各自的并发症实施相应的预防护理对策.结果:46例患者介入手术成功率100%,支架放置后即时造影显示3例移植物近端微量渗漏,未做处理,术中无其他并发症发生,46例患者均于术后1~3周出院,术后1个月复查时发现1例患者移植物近端仍有微量内漏,即在移植物近端漏口处又放置1个直筒覆膜支架,即刻造影显示内漏消失.结论:通过准确的术前决策,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娴熟的操作技术配合及严密监护,对发生的异常情况进行分析并迅速采取护理措施,是手术顺利进行、减少并发症和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保证.

33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