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MicroRNA对体细胞重编程的调控研究进展

    作者:张海艳;涂新荣;郭燕杰;马西亚;杨学义

    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的研究解决了再生医学中运用ESCs所涉及的伦理学问题,为自体再生医学开辟了一条新途径。然而重编程效率的低下成为iPSCs临床转化的重要障碍之一。解析体细胞重编程过程中的分子调控机制对开发高效安全的iPSCs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近的研究发现microRNA家族在体细胞重编程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就涉及体细胞重编程的microRNA,以及对它们在控制体细胞重编程中的潜在角色进行了综述。

  • 诱导多能干细胞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及启示

    作者:姬小利;王敏;李玲玲;陈方;周君梅

    目的 对近十年来“诱导多能干细胞研究”领域内所发表的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解析该科研领域的国际和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其分析结果对于我国在该科研领域进行科研管理的意义及启示.方法 通过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集检索自2006-2015年发表的有关诱导多能干细胞的文献,借助Web of Science及Citespace软件的引文分析功能,对其进行计量学分析,主要包括发文数量、高影响因子及高被引频率文献数量及各阶段的研究热点.结果 本次共检索到4 675篇文献,发文量前三的国家分别为美国、日本和中国;影响因子大于10分的文献占比排名前三为加拿大、美国和法国,我国位居第十位;高被引文献主要出自美国和日本;高频主题词的演变和临床试验进展反映出应用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结论 我国诱导多能干细胞研究的文献数量与世界保持同步增长态势,但高质量研究成果仍存在较大差距;近年来该领域正在从基础研究向应用研究转移.该文献计量学分析结果可为将来科研管理部门预测该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为未来的政策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 中药及小分子化合物促胚胎干细胞及诱导多能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梓欣;冼绍祥

    胚胎干细胞(ESCs)具有向多向分化的潜能,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是来源于体细胞重编程的多能细胞,具有类似ESCs的功能特性,并能避免伦理争议.由ESCs/iPSCs分化而来的心肌细胞分化能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机制研究、药物筛选以及移植修复受损心肌等应用性研究.相对于使用转录因子和细胞因子,小分子化合物促ESCs/iPSCs向心肌细胞分化因具有高效、可重复、简便、机制清晰等优势而日益受到重视,文章介绍中药及小分子化合物诱导ESCs/iPSCs向心肌细胞分化的研究进展.

  • 糖尿病患者血液细胞来源多能干细胞诱导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

    作者:黄红莉;梁淑贞;林茂;陈继冰;牛立志

    目的 建立和鉴定1型糖尿病(T1DM)患者血液细胞来源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研究其在体外诱导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IPCs)的潜能及对糖尿病小鼠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表达OCT4、SOX2、LIN28、L-MYC和KLF4转录因子的oriP/EBNAl附加体电转染T1DM患者外周血红系祖细胞使其重编程获得iPSCs,通过形态、核型鉴定、碱性磷酸酶染色、RT-PCR和体外畸胎瘤实验检测其干细胞多能性.诱导iPSCs分化为IPCs,对其进行RT-PCR检测和葡萄糖刺激实验,并将其移植入C57BL/6J雄性糖尿病小鼠左肾包膜下,监测血糖、体质量和糖耐量变化.结果 获得的iPSCs核型正常,碱性磷酸酶染色呈阳性,表达干细胞多能性基因OCT4、SOX2、LIN28、L-MYC和KLF4,畸胎瘤实验可分化为三胚层细胞.获得的IPCs表达胰岛β细胞特异性基因PDX-1、INSULIN和NKX6.1,在葡萄糖刺激下分泌C肽.移植后,糖尿病小鼠血糖降低,体质量恢复,控糖能力增强.结论 T1DM患者血液细胞的iPSCs可诱导分化为IPCs,移植至1型糖尿病小鼠体内具有治疗作用.

  • 静电纺丝聚己内酯纳米纤维支架支持小鼠诱导多能干细胞表达心肌细胞标志物

    作者:陈焱;何顺舟;李晓莉;曾迪;丁璐;谢江徽;季滨龙;郑强荪

    目的 利用多能干细胞与仿生材料支架构建人工心肌,探讨仿生材料支架本身对多能干细胞心肌特异性分化的直接作用,为构建组织工程心肌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采用静电纺丝聚己内酯纳米纤维仿生支架,接种小鼠iPSCs (miPSCs)细胞培养分化15 d,免疫荧光染色与Western blot法检测多能干细胞与心肌细胞特异性标志物.结果 miPSCs特异性表达多能干性标志物Oct4和Nanog,而且能够在聚己内酯纳米纤维支架上集落样增殖、分化;培养15 d后,miPSCs在支架上分化出心肌特异性标志物cTnT和MLC2a双重免疫荧光染色阳性的细胞;心肌细胞特异性结构蛋白cTnT、α-MHC和MLC2的表达水平,支架组全面高于对照组.结论 聚己内酯纳米纤维仿生支架支持miPSCs生长与心肌细胞特异性分化.

  • 干细胞及其诱导技术在培育成体细胞、筛选药物和移植实验中的作用

    作者:涂雪松

    利用干细胞及其诱导技术在实验室内培育出的成体细胞,可以为干细胞的基础研究及未来开展的针对人类疾病的临床移植试验创造条件。此外,干细胞及其诱导技术在药物筛选中也能发挥积极的作用。

  • 多能干细胞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及问题

    作者:王琥;王嘉军;罗中华;王世雄

    多能干细胞为研究疾病的分子机制、药物筛选及再生医学应用提供理想的细胞来源,然而,当前多能干细胞的来源或制备方法面临众多瓶颈和挑战,本文回顾了多能干细胞制备方法的新研究进展,为多能干细胞的后续研究提供思路.

  • 诱导多能干细胞建系过程中关键转录因子的作用

    作者:罗虎;李泽桂

    通过添加OCT4、SOX2等转录因子,体外诱导细胞重编程获得诱导多能干细胞是近年干细胞领域的一大突破.OCT4、SOX2和NANOG等转录因子在启动细胞重编程、维持诱导多能干细胞多能性和决定其是否走向分化方面起了关键作用.对这些转录因子作用机制的了解,有助于细胞莺编程分子机制的进一步阐明.

  • 应用iPSC技术构建疾病模型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文博;傅歆;肖苒

    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技术用于构建体外疾病模型的基本步骤是:诱导体细胞重编程为亚全能干细胞,再将这些细胞分化为相关疾病的受累细胞亚型,模拟疾病特征并重建病理过程,为研发治疗方法提供资料.

  • 可利用小鼠诱导多能性干细胞的建立及鉴定

    作者:冯海凉;杨振丽;张宏;刘玉琴

    目的 建立小鼠诱导多能性干细胞(iPSCs)模型,为干细胞和iPSCs研究提供可利用资源.方法 取C57BL/6J小鼠12.5d的胚胎成纤维细胞,感染含有Sox2、Oct4、Klf4和c-Myc的慢病毒进行重编程.病毒感染后12d挑取iPSCs的克隆进行扩大培养,进行碱性磷酸酶染色鉴定.体外悬滴培养检测拟胚体(EB)的形成,并皮下接种BABL/c裸鼠检测畸胎瘤形成.全反式维甲酸诱导iPSCs克隆株定向分化.PCR法进行种属鉴定并检测支原体.结果 得到了12个碱性磷酸酶阳性的小鼠iPSCs克隆株,体外可以形成拟胚体,其中9个克隆株可以在BALB/c裸鼠体内形成畸胎瘤.全反式维甲酸可诱导iPSCs定向分化为平滑肌细胞.iPSCs克隆株种属鉴定为鼠源性,无支原体的污染,细胞资源中心入库保藏.结论 成功建立了小鼠iPSCs模型,为干细胞、iPSCs重编程机制及定向分化研究提供可利用的资源.

  • 孤雌胚胎干细胞来源的诱导多能干细胞的建立及对印记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单智焱;武玢;张玥;薛媛;吴嫣爽;沈星辉;雷蕾;刘忠华

    目的 通过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技术重编程孤雌胚胎干细胞,探讨iPSCs技术对孤雌胚胎干细胞的多能性及印记基因的影响.方法 从孤雌激活的囊胚中建立了孤雌胚胎干细胞;利用反转录病毒将多能性转录因子转入孤雌胚胎干细胞中,建立孤雌iPS细胞.结果 建立的孤雌来源的iPS细胞体内外分化能力与孤雌胚胎干细胞的差别无显著性;Real-time PCR结果显示,孤雌iPS细胞母源印记基因的表达明显高于孤雌胚胎干细胞,父源印记基因表达下降,多能性基因表达升高.结论 iPSCs技术能影响基因的表达,尤其是印记基因,印记使其更接近于正常受精来源的胚胎干细胞中印记基因水平.

  • 诱导多能干细胞研究进展

    作者:杨梦晗;化冰;池亚菲;王超

    通过导入特定的转录因子将终末分化的体细胞重编程为多能干细胞,称为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技术.这项技术可能避开长期以来困扰人们的胚胎干细胞移植免疫排斥问题以及伦理学问题,为再生医学研究、体外疾病模型建立以及新药筛选等提供重要资源,揭开干细胞研究的新篇章.但由于iPSCs建立过程中转化效率低下以及潜在的致癌性等问题,导致iPSCs的临床应用面临重重障碍.近5年来,人们对此进行了不断的探索.本文将综述有关iPSCs诱导策略的研究进展、应用可行性分析及尚未解决的问题.

  • 不同培养体系下iPS细胞分化为造血干细胞差异的研究

    作者:范荻;何文茵;牛晓华;欧展辉;陈玉嫦;孙筱放

    目的:探讨不同培养体系条件下诱导多能干细胞(iPS)体外分化为造血干细胞的能力差异.方法:比较2种无滋养层培养液——E8和mTESR及经典ES培养体系下培养的iPS细胞,在体外与小鼠骨髓基质细胞OP9细胞共培养,诱导iPS细胞分化为造血干/祖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及实时定量PCR方法分别检测造血特异标志物的表达,比较3种培养液对iPS体外造血分化的影响.结果:3种不同培养液培养的iPS均可分化为造血干细胞,经典ES培养体系培养的iPS诱导造血效率达28.4%,明显高于无滋养层E8和mTESR培养体系.结论:iPS与OP9共培养可分化为造血干/祖细胞,且使用经典ES培养液培养iPS更有利于其向造血系的分化.

  • 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在胆管病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孙艳;迟宝荣

    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是在形态、基因表达、细胞自我更新、以及分化潜能等方面与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Cs)相似的一类细胞,但却避免了ESCs应用中的免疫排斥和伦理道德等问题.iPSCs在多种疾病研究上取得的成就为肝脏疾病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以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为代表的一组胆管病虽非常见疾病,但发病机制不清、有效治疗手段匮乏、预后差.因此发展胆管病患者源性的、个体化的iPSCs及其诱导分化的功能细胞可在体外模拟疾病的表型及病理过程,应用此细胞模型对研究发病机制、药物筛选和疗效评估等具有重要意义.

  • 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在心血管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刘天龙;刘晶;肖宁;刘小雷;陈敬洲

    改变终末分化细胞的可塑性使其重新具有多能性是生物医学研究在21世纪的重要突破.人诱导多能干细胞(Human-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的出现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胚胎干细胞在技术、伦理和免疫排斥反应上的限制,而且为基础医学研究和再生医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显示,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非感染性死亡的首要原因,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由于心血管疾病研究方法上限制,如动物模型不能很好反映人的疾病状态、人源心肌样本缺少及原代心肌细胞获得和培养困难等,为该病的研究和相关疾病发病机制的阐明提供了障碍.目前研究显示,iPSCs在心肌损伤修复,心血管疾病相关模型的建立和治疗药物筛选等方面表现出一定的优势和应用前景.本文就iPSCs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做如下综述.

  • 机械牵张对诱导多能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的研究

    作者:薛媛媛;龚惠;闫媛;周寅;叶勇;蒋国良;苑洁;周宁;葛均波;邹云增

    目的 研究机械牵张对诱导多能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效率的影响.方法 诱导多能干细胞形成拟胚体后将拟胚体分为四组:对照组(未行牵张处理),牵张组1(5-6天行24小时牵张),牵张组2(5-6天行24小时牵张,7-8天再行24小时牵张),牵张组3(5-6天行24小时牵张,7-10天再行72小时牵张),通过对小鼠诱导多能干细胞施加20%形变率的机械牵张力后,于第15天,分别计数每组跳动克隆数目从而初步在上述四组中选出诱导效率高组,此后用荧光免疫染色、Western blot、RT-PCR和激光共聚焦法,进一步鉴定对照组和初步筛选出的牵张组终分化效率和细胞成熟度差异.结果 机械牵张刺激下,分化15天时,牵张组2的跳动克隆数上升(P<0.05),初步筛选出牵张组2可以提高分化效率;统计α-MHC免疫荧光染色面积发现牵张组2是对照组的2.1倍(P<0.05);牵张组2Troponin Ⅰ的蛋白表达量为对照组的1.7倍(P<0.05);半定量PCR结果发现,心肌细胞标志基因β-MHC,MLC-2v及心肌细胞早期转录因子Nkx2.5的表达量分别提高了6.7倍、4 4倍和11.4倍(P值均<0.05);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对分化来的单个心肌细胞进行α-actinin观察发现,牵张组2有利于心肌细胞的伸展和成熟.结论 初步验证机械牵张力作为一种刺激诱导因素,20%拉伸形变率,牵张组2(贴壁的拟胚体5-6天行24小时牵张,7-8天再行24小时牵张)的处理方法可以显著促进诱导多能干细胞向心肌细胞的分化效率,为以后的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基础.

  • 特发性心室颤动的研究进展

    作者:韩钟霖(综述);江宇(综述);汪道武(审校)

    特发性心室颤动(IVF)是指患者发生心室颤动甚至心脏性猝死后,经详尽的临床检查未发现明显心脏结构异常或已知相关遗传学异常的一类疾病。随着长QT间期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儿茶酚胺敏感性室速、短QT间期综合征以及早期复极综合征等多种遗传性心律失常的发现,这一概念也在不断更新。近新发现的突变基因以及相关临床研究,多将IVF与心肌细胞复极相关钾通道和早期复极现象联系在一起。此外,分子诊断以及诱导多能干细胞等新技术也为IVF的诊断和临床诊疗指导提供了新思路。

  • 维甲酸诱导和生精小管重构促使小鼠诱导多能干细胞向雄性生殖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

    作者:杨施;李朋;胡洪亮;田汝辉;朱勇;马猛;黄翼然;李铮

    目的 探讨体外维甲酸联合异位重构生精小管诱导小鼠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向雄性生殖细胞分化的潜能. 方法 自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采用悬浮法培养小鼠iPSCs形成类胚体.类胚体培养至第5天,添加维甲酸进行诱导,不添加维甲酸的类胚体自发分化组作为对照组.收集培养10d的类胚体,采用实时定量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其生精细胞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同时将类胚体消化为单细胞,与新生小鼠睾丸细胞混合注入雄性裸鼠皮下,移植完成后裸鼠行手术去势,移植后第4、6、8、12周取移植物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结果 小鼠iPSCs经类胚体形成及维甲酸诱导后Stra8、Odf2、Act和Prm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上调,分别为对照组的(4.50±1.02)、(1.48±0.04)、(10.52±0.25)和(323.28±25.64)倍;Oct-4、Dppa3、Piwil2、Tex14和Scp3基因相对表达量下调,分别为对照组的0.56±0.02、0.11±0.01、0.50±0.01、0.53±0.14和0.16±0.00.类胚体同时表达雄性生殖细胞相关蛋白VASA和联合复合体蛋白3.HE染色发现,iPSCs来源生精细胞和新生小鼠的睾丸细胞共移植后能重构成类生精小管.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类生精小管管腔内可见由iPSCs分化而来的VASA阳性生精细胞. 结论 小鼠iPSCs经类胚体形成和维甲酸诱导后可分化为雄性生殖细胞.部分iPSCs来源的生精细胞可定居于类睾丸生精小管的基底膜,异位重构的生精小管可为iPSCs向雄性生殖细胞分化提供适宜的微环境.

  • 诱导多功能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卒中:诱惑与现实

    作者:刘宇恒;许治强;梁燕玲;李斯颖;林永强

    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 s,iPSC)由特定的转录因子转录已分化的体细胞而来,在生物学功能方面与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 ,ESC)类似。实际应用中,iPSC在细胞来源、免疫原性和医学伦理等方面面临较少的困境,从而为疾病提供更多的临床治疗策略。在治疗方面与普通干细胞相比,具有更多的优越性,但iPSC的致瘤性、诱导率低等问题,仍有待进一步解决。本文将重点探讨iPSC治疗缺血性卒中的研究现状、发展制约及未来展望。

  • 诱导多能干细胞在视网膜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孙建国;李丹;余晓波;吴继红;孙兴怀

    近年来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作为一种有用的干细胞来源在基础研究和临床实验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基于iPSC的视网膜细胞替换技术在治疗某些视网膜和视神经疾病方面取得进展,主要包括视网膜色素上皮、感光细胞和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等.基于iP-SC的细胞替换技术通过多种不同技术方法实现iPSC向视网膜细胞诱导分化,进而将获得的目标细胞移植到视网膜受损动物模型,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然而,在iPSC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应用的道路上还有大量问题需要解决.

166 条记录 1/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