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升麻黄连治疗口腔溃疡的佳配伍比例

    作者:张鹏;张振秋;于天禹

    目的:确定升麻黄连药对治疗口腔溃疡的佳比例.方法:选取6个不同配伍比例,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升麻黄连药对不同比例提取物中咖啡酸、阿魏酸、异阿魏酸、药根碱、巴马汀、小檗碱的含量;比较升麻黄连药对不同比例治疗氢氧化钠灼烧造成的大鼠口腔溃疡的平均溃疡直径缩短值(mm·d-1).结果:升麻黄连药对以2∶1配伍,咖啡酸、阿魏酸、异阿魏酸、药根碱、巴马汀、小檗碱含量的综合评分高,治疗大鼠口腔溃疡,除升麻单用组外,其他各不同配伍比例组均有效,其中升麻黄连2∶1组的平均溃疡直径缩短值大为(0.72±0.02) mm.结论:升麻黄连药对佳配伍比例为2∶1.

  • 黄芩配伍知母后黄芩中主要黄酮类成分的含量变化

    作者:史芳;李清;陈晓辉;刘莉;张天虹;毕开顺

    目的:考察黄芩与知母配伍后黄芩中主要黄酮类成分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Kromasil C18 色谱柱(4.6 mm×250 mm,5.0 μm),流动相甲醇-乙腈-0.2%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76 nm,柱温30℃.结果: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分别在9.76~195.2(r =0.999 2),3.960 ~ 79.20(r=0.999 9),1.600~32.00(r =0.999 5),1.536 ~30.72 mg·L-1(r =0.999 9)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n=9)均在96.8% ~ 103.0%,RSD均小于1.7%.结论:黄芩与知母配伍后使黄芩水煎液中的4种黄酮类成分含量显著增加.

  • 不同配伍配比对麻黄-桂枝药对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作者:徐文杰;陈飞龙;谢颖;罗佳波

    目的:研究麻黄-桂枝不同比例配伍前后水煎液中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探讨两药的配伍规律.方法:采用GCMS测定水煎液中盐酸去甲基伪麻黄碱(NMP)、盐酸去甲基麻黄碱(NME)、盐酸麻黄碱(E)、盐酸伪麻黄碱(PE)、盐酸甲基麻黄碱(ME)的煎出量;采用HPLC测定水煎液中香豆素、桂皮醇和桂皮醛的煎出量.结果:与单煎液相比,麻黄与桂枝配伍后,随着配伍药材比例增大,水煎液中以上各有效成分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5种麻黄生物碱含量下降幅度在15%~42%,香豆素、桂皮醇、桂皮醛的含量下降幅度在16%~57%.结论:麻黄-桂枝不同比例配伍后,对彼此有效成分的溶出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多指标综合评分法考察金银花连翘药对佳提取工艺

    作者:李莉;王冰;陶小军;孙艳涛

    目的:确定金银花连翘药对的佳提取工艺.方法:以绿原酸、木犀草苷、槲皮素和连翘脂素为考察指标,采用综合评分法,对采用乙醇回流的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溶剂浓度和用量进行考察.结果:金银花连翘药对的佳提取工艺为8倍量60%乙醇提取3次,每次提取2h.结论:本结果可为金银花连翘药对的提取工艺研究提供参考.

  • 羌活-独活在外用药活血散中的作用

    作者:沈鸿;穆兰澄;汪芳;谢利民

    活血散是广安门医院名老中医杜自明老先生的祖传验方,主要功效为温经散寒祛湿,活血消肿止痛,临床上广泛用于膝骨关节炎(KOA)的治疗,疗效显著.羌活-独活作为治疗膝骨关节炎病的常用药,是活血散的重要组成之一.本文以“羌活”“独活”为主要检索词,对近10年来有关羌活-独活药对的研究文献进行检索,保留与本文相关的文献,对羌活-独活的药性、临床及药理研究进行回顾和总结分析.文献总结分析显示,①羌活-独活能祛风除湿、温经散寒、通痹止痛,为治疗膝骨关节炎病的有效药对之一,其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均在80%以上,治疗效果显著;②羌活-独活配伍应用,二药相须相助增强药力,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其单独应用;分析这可能与联用后其挥发油变化,种类、数目的增多,新成分的产生有关,印证了羌活-独活配伍应用的治疗效果强于单独给药的合理性;③羌活-独活外用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可靠.由于羌活-独活含有较高的、适合于透皮吸收的挥发油,故适合用于外敷、外用,具有局部药物浓度高、起效快的特点.羌活-独活所具有的这些独特药性,在活血散的临床上起着重要作用,成为活血的重要组成成分.活血散处方具有安全、有效、方便的特性.随着药源性疾病问题的日益突出,中医外治法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专家的高度重视.

  • 栀子及其相关复方的质控方法及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作者:戴业佳;王云;张雪;李晓庆;麻印莲;于定荣;宋嬿;张玉莲;吕婷婷;张村

    在栀子及其复方质量控制研究的基础之上,分析栀子及其相关复方中主要成分环烯醚萜苷类、二萜色素类代表性化学成分的药代动力学,归纳、总结单体给药、药对配伍给药、复方给药等对栀子中有效成分药代动力学的影响.研究表明栀子及其复方的质量控制主要是针对单一或多指标成分的含量测定和指纹图谱,对质量控制的研究尚有欠缺.药代动力学研究目前涉及到栀子中个别单体成分,无法全面反映栀子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建议后续有必要将质量控制与中药化学-药理效应学·药代动力学相结合,采用多成分整合方法研究栀子的体内药代动力学行为,以期为该药材的临床使用提供有益参考.

  • 酸枣仁-五味子药对不同配比的中医应用数据分析

    作者:吴溪;高家荣;吴德林;谢道俊;王丽;祝艳萍;都嘟

    目的:应用统计分析方法探究酸枣仁与五味子不同配伍比例的方剂与疾病科属的关系.方法:从《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检索出含酸枣仁与五味子的262首方剂,建立数据库,对其配伍比例、主治疾病以及疾病所属科属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含有酸枣仁、五味子的262首方剂中,两者剂量以1∶1配比的方剂出现的频次多,占总数的46.95%;所治疾病科属以内科的方剂出现的频率高,为66.41%.结论:运用频次统计等数据分析方法,能有效发现中医临床治疗疾病的用药规律,为临床遣方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 银翘药对的药效学研究进展

    作者:夏伯候;王智民;林丽美;郭强;陈素红

    目的:总结近年来银翘药对的药效学研究进展.方法:对金银花、连翘以及银翘药对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归纳.结果:金银花和连翘作用相似,组成药对配伍后在抗炎、解热、抗病毒方面都具有协同作用.结论:以方剂的小单位--药对为对象开展研究,对于揭示中医药的科学性是一条可取的研究捷径.

  • 苦参-甘草药对提取工艺的优化及其化学成分分析

    作者:赵洋;张涛;贾红梅;于猛;邹忠梅

    目的:优选苦参-甘草药对的提取工艺,并对其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方法:以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和甘草酸的转移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和液料比对苦参-甘草药对提取工艺的影响.利用UPLC-Q-TOF/MS对苦参-甘草药对提取物化学成分进行在线鉴定.结果:苦参-甘草药对的佳提取条件为加8倍量6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2h,提取前浸泡1 h;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总转移率93.92%,甘草酸转移率99.23%.苦参-甘草药对提取物共鉴定出49个成分,其中28个来自于苦参,21个来自于甘草.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苦参-甘草药对配伍提取具有相互促进溶出的作用,为阐明其他药对的药效物质基础及配伍机制提供参考.

  • 雷公藤配伍白芍对雷公藤提取物透皮吸收的影响

    作者:肖芳;管咏梅;陶玲;金晨;陈丽华;吴璐

    目的:考察雷公藤与白芍配伍后对雷公藤甲素和2种生物碱类成分(雷公藤吉碱、雷公藤次碱)透皮吸收的影响,从经皮转运的角度探讨雷公藤与白芍配伍减毒的机制.方法: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以小鼠离体腹部皮肤为透皮屏障,以20%乙醇生理盐水为接收介质,通过HPLC测定接收液中雷公藤甲素(流动相乙腈-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20 nm)和雷公藤吉碱、雷公藤次碱[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溶液(57∶43),检测波长230 nm]的含量,计算其累积渗透量和稳态透皮速率等渗透动力学参数.结果:与雷公藤乳膏相比,雷公藤-白芍配伍乳膏均能降低雷公藤吉碱、雷公藤次碱的累积通过量,但对雷公藤甲素的累积透过量无影响;其中雷公藤-白芍以比例1∶2和1∶3配伍的乳膏中雷公藤吉碱和雷公藤次碱的24 h累积透过量呈明显的降低趋势.结论:雷公藤与白芍配伍经皮给药能降低毒性成分的透过量,同时不影响主要活性物质雷公藤甲素的透过量,从而达到了减毒增效的作用.

  • 基于含药肠吸收液的麻黄-杏仁药对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分析

    作者:许照;肖雄;黄刚;李莹;苏丹;李文宏

    目的:探讨不同配比的麻黄-杏仁药对含药肠吸收液中化学成分含量-效应指标之间的关联性,初步阐明该药对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方法:选用U6(64)均匀设计表安排药对配比,采用UPLC-Q-TOF-MS/MS分析麻黄-杏仁药对含药肠吸收液中主要差异性成分及其含量;观察含药肠吸收液对大鼠气管环舒张率及组织中白细胞介素-2(IL-2),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影响;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效应指标与主要成分含量的相关性.结果:通过变量重要性投影值>1.5找出该药对的显著性差异成分为去甲基麻黄碱(X1),伪麻黄碱(X2),甲基麻黄碱(X3),苦杏仁苷(X4);该药对能明显增加气管环的舒张率(Y1),升高组织中IL-2(Y2)含量,降低IL-4(Y3)与TNF-α(Y4)含量;以差异性成分含量为自变量,效应指标为因变量,得回归方程分别为Y1=-4 810.119X1+3 516.816X2-2 663.871X3-81.310X4+ 33.562(r=0.937),Y2=4 203.354X1-2 567.853X2+1 445.790X3+ 47.460X4+ 237.192(r=0.996),Y3=587.549X1-456.975X2+ 366.365X3+6.239X4+ 27.519(r =0.951),Y4=-21 958.981X1-35 885.568X2 +40 943.441X3+ 944.167X4+4 465.528(r=0.968).结论:麻黄-杏仁药对平喘的主要物质基础为去甲基麻黄碱、伪麻黄碱、甲基麻黄碱和苦杏仁苷.其平喘机制与各效应成分双向调节气道舒张与收缩功能,以及改变IL-4,IL-2,TNF-α含量等有关.

  • 基于三维响应曲面模型分析当归-红花补血功效的配伍规律

    作者:金益;尚尔鑫;唐于平;沈娟;史旭芹;段金廒

    目的:应用多指标综合指数法与三维响应曲面分析法研究当归-红花(GH)补血效应的配伍规律.方法:采用注射乙酰苯肼+环磷酰胺诱导的小鼠血虚模型,将实验动物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当归-红花不同配比(1∶0,4∶1,2∶1,3∶2,1∶1,2∶3,1∶2,1∶4,0∶1)组,按剂量0.01 mL·g-1灌胃给药,连续7d,观察小鼠血常规和脏器指数(胸腺、脾脏)的变化,建立当归和红花配伍后的三维响应曲面模型.结果:单用当归剂量为7.8 g·kg-1·d-1时,补血效果好,总效应值5.50;单用红花剂量为0.52 g·kg-1·d-1时,补血效果好,总效应值4.57.当归和红花配伍后,当归剂量在0.5~ 1.2 g·kg-1·d-1和红花剂量在0~0.5 g·kg-1·d-1时,表现为协同作用,在大部分剂量配比范围内(约50%)表现为相加作用,其次为拮抗作用.结论:当归和红花配伍后补血效应的协同作用范围较窄,强度也不是很明显,并在一定量比时还有拮抗作用.

  • 川银花-黄芩药对配伍前后指纹图谱的变化及其多指标成分的定量分析

    作者:石征蓉;谷江华;杨秀青;袁强华;宋英

    目的:研究川银花-黄芩药对配伍前后指纹图谱及指标性成分含量的变化,对该药对的临床应用有一定参考意义.方法:采用InertSustain C1s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乙腈-0.2%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25℃,进样量10 μL,检测波长分别为327 nm(0~27,43 ~ 62 min),237 nm(27~33 min),274 nm(33~43,90~120 min)和280 nm(62 ~90 min);分别建立10批川银花、黄芩单煎液及合煎液的指纹图谱,标定共有峰,获得各自对照指纹图谱.对配伍后指纹图谱的共有峰进行归属分析并通过11种混合对照品测定指标性成分的含量.结果:川银花-黄芩药对的指纹图谱标定26个共有峰,9个来源于川银花,17个来源于黄芩;色谱峰1,2,3,4,13,14,15,18,23,25,26分别对应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配伍前后峰的数目未发生变化,但指标性成分的含量发生了改变.结论:川银花-黄芩药对配伍前后化学成分种类无差异,但主要有效成分的溶出会相互影响.

  • 中药药对半夏生姜分煎、合煎HPLC组分分析

    作者:石维;魏飞;魏睦新

    的主成分溶出度发生一定变化,药对组发生改变的倾向更明显.

  • 吴茱萸当归不同比例配伍对阿魏酸含量的影响

    作者:訾慧;朱会;张振秋

    目的:考察吴茱萸当归药对中主要成分随吴茱萸当归配比变化的溶出规律.方法: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吴茱萸当归药对不同配伍比例对当归中活性成分阿魏酸含量的影响.色谱柱:Diamonsil C18(4.6 mm×150 mm,5μg);流动相:乙腈-0.085%磷酸水溶液(16:84);检测波长:316 nm;柱温:35℃;流速:1.0 mL·min-1.结果:在所观察的吴茱萸与当归的9个配伍比例中,随着吴茱萸比例的增加,阿魏酸溶出率逐渐增高,以6:4配伍组含量较高,且其后含量增加趋于平稳,与<金匮要略>温经汤配伍比例相符合.结论:以现代研究方法证实吴茱萸当归药对的佳配伍比例与<金匮要略>温经汤中的两药配伍比例相符合.

  •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常用方剂及药对规律总结

    作者:田亚欣;王凤云;张娇;唐旭东

    目的:通过对文献的学习,归纳总结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的常用方剂及高频使用药对.方法:检索1995—2015年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相关文献共4 055篇,经总结文献中涉及辨证分型的共593篇,以此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发现功能性消化不良常见的8种证候类型为肝胃不和证、脾胃虚弱证、肝郁脾虚证、肝郁气滞证、脾虚气滞证、寒热错杂证、饮食积滞证及脾胃虚寒证,并提取其辨证使用的方剂及常用药对等信息,建立Microsoft Excel 2003数据库,录入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采用Crosstabs方法进行频数分析,对文献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治疗以柴胡疏肝散为主;脾胃虚弱证中香砂六君子汤居多;肝郁脾虚证常见逍遥散;肝郁气滞证治疗以柴胡疏肝散为主;脾虚气滞证以香砂六君子汤见长;寒热错杂证中半夏泻心汤居多;饮食积滞证中保和丸为主;脾胃虚寒证附子理中汤多见.文献中高频使用的药对组合是茯苓-白术,柴胡-白芍,党参-茯苓,茯苓-枳壳等17对.结论:中医药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时有其独特的优势,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其基本特点,故多从整体出发,辨证施治,在证型基础上选择主方主药并进行配伍,从而扩大治疗范围,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还可防止主药太过,佐治其潜在副作用.

  • 中医药治疗肠道菌群失调症的方剂用药规律分析

    作者:安婉丽;李雪丽;孔冉;邸莎;杨鸿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和总结1995-2016年中医药治疗肠道菌群失调症的用药规律,并根据用药规律对新方做出预测.方法:收集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CNKI)中治疗肠道菌群失调症有效的中医药方剂相关文献,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建立方剂数据库,对用药规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筛选治疗肠道菌群失调症的方剂148篇,分析得到治疗肠道菌群失调症的32味常用药物,7种常用药对用药模式,16个新方核心组合以及8个新处方.结论:分析显示治疗肠道菌群失调症的药物主要以补气健脾、渗湿利水类药物为常见.通过聚类分析得到的新方,与临床上治疗肠道菌群失调症常用方剂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和健脾渗湿汤等有相似的治疗作用,但同时又参以理气疏肝之药物,以达到舒达肝气、健补脾胃的作用.配伍组合符合补气健脾、渗湿止泻等临床主要治疗思路,有利于指导临床实践,为临床新药的开发和利用奠定的一定的基础.

  • 基于Apriori算法与网络关联的大黄-甘草药对数据挖掘分析

    作者:曹玉洁;陈艳琰;唐于平;金益;沈娟;康安;周桂生;尚尔鑫;段金廒

    目的:研究大黄-甘草药对的中医方剂用量、配比与方剂功效的关系.方法:从中医方剂数据库中检索组成含甘草、大黄的方剂共2 361首,利用计算机算法将方剂文本信息整理为表格形式,统计方剂中甘草和大黄的用药量、配伍比例及方剂功效,用Apriori算法及网络图对三者间关系进行挖掘分析.结果:大黄常用剂量在25.16~35.16 g,甘草常用剂量在0~5.16g,15.16 ~35.16 g;常用配伍比例为1/1,占总数的37.85%;方剂功效以止痛、清热、利水渗湿、消肿散结、解毒为主,且剂量、配比与功效存在相关关系.结论:应用Apriori算法及网络关联分析等数据分析方法可发现药对组成规律,为方剂配伍应用研究提供新的方法,为临床组方用药及新药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 当归系列药对的中医应用数据分析

    作者:金益;尚尔鑫;叶亮;唐于平;钱大玮;范欣生;段金廒

    目的:当归常与其他许多药物配伍使用,体现出良好的协调或制约作用,从而形成了一系列药对,本研究目的旨在探究当归系列药对的潜在规律.方法:从中医方剂数据库中检索出含当归的方剂16 529首,基于频次统计方法,建立数据库,对其配伍比例、主治疾病以及疾病所属科属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方剂中与当归配伍频率高于200次的药物有170味,高于1 500次的药物有22味.对这22个常用当归系列药对的进一步分析发现它们在方剂中都是以1:1配伍为常见,其次是1:2,2:1和3:2;并且这些药对相关方剂所治疾病主要集中在内科与妇科.结论:本研究首次对当归系列药对进行系统的中医应用数据分析,发现了中医临床遣药组方过程中当归药对应用的一些规律性特征,为相关药对与方剂的现代研究及应用提供了指引与参考.

    关键词: 当归 药对 数据分析
  • 基于数据挖掘治疗肾虚型月经病的用药分析

    作者:杜萍;庞会明;卢金福

    目的:探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妇科治疗肾虚型月经病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及新药研发提供指导.方法:收集江苏省中医院妇科门诊2016年5月到2016年10月治疗肾虚型月经病处方1 075张,利用微软Excel强大的排序、筛选和统计功能进行数据挖掘,统计各中药的用药比例.结果:使用频率在50%以上的单味中药有续断、茯苓、白芍(炒)、山药、丹参、山茱萸(酒)、赤芍、菟丝子8种.使用频率在30% ~ 50%的中药有当归、白术(麸炒)、香附(醋)、熟地黄、牡丹皮、杜仲(盐)6种.使用频率在10%以上43种中药中,以中药学常规分类,使用率较高的依次是补益药、活血化瘀药,其他为清热药、理气药等.以药性分类,使用率由高到低依次是温性药、平性药及寒性药,温性药的使用率显著高于平性药、寒性药.药对使用以茯苓-山药为高(51.2%),其次是山药-山茱萸(47.7%),白芍-赤芍(39.5%)等.结论:我院妇科治疗肾虚型月经病擅用续断、茯苓、白芍(炒)、山药、丹参、山茱萸(酒)、赤芍、菟丝子等单味药,药对则以茯苓-山药,山药-山茱萸,白芍-赤芍应用见长.这些药物的应用充分体现了补益、健脾、活血、祛寒的治法治则,反映了治疗肾虚型月经病的用药规律.

850 条记录 4/43 页 « 12345678...424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