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黄连-厚朴药对配伍的应用数据分析

    作者:陈高;吴巧凤;严云良;钱旭武;张小霞

    目的:探讨黄连-厚朴药对配伍在中医方剂中的应用,揭示其配伍规律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建立的“中国方剂数据库”检索出含黄连-厚朴药对的方剂475首,建立数据库,统计分析药对的配伍比例、主治疾病及疾病所属科属.结果:475首方剂中,黄连-厚朴以1∶1配比出现频次多,为215次,占总数45.26%;所治疾病科属以内科出现频次多,为329次,占总数69.26%;普通感冒及流感以1∶1配比出现频次多,为10次,占用于治疗普通感冒及流感方剂总数50%.结论:运用频次统计等数据分析方法研究中药药对配比及其应用规律,可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 基于临证医案的单兆伟教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药对关联解析

    作者:孙丽霞;陈维;王丽华;单兆伟

    目的:研究孟河医派传人单兆伟教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药对规律.方法:临床采用Medcase V 3.2数据记录挖掘系统对2011-2013年单兆伟教授诊疗医案实时记录,构建单教授医案数据库,以"胆汁反流性胃炎"为核心检索词,进行库内多维度数据检索,将结果导出为二级数据病种专库,用关联解析进行数据挖掘研究.结果:在运算环境中,设置标列参数为[Support=0.40,Confidence=0.87]时,共产生规则项集12条,按照项集内容二次分布,分为6组群,其中支持率在0.50以上的药对:薏苡仁-仙鹤草,薏苡仁-白术,仙鹤草-白术,太子参-白术,太子参-仙鹤草,太子参-薏苡仁.结论:单教授治疗该病常用药对有6组,配伍以健脾益气为主,或健脾化湿兼顾,体现孟河医派顾护中焦脾胃的学术思想.

  • 关联度强药物配伍的中医止呕类方数据挖掘

    作者:黄颖琦;贾恒;何前松;冯泳

    目的:在古今中医文献中寻找止呕方剂配伍规律与用药特点,为中药止呕新药的开发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收录古今止呕类方剂985首建立止呕类方剂数据库,运用相关置信度规则,对中医止呕方剂药物配伍的数据进行挖掘,利用剪枝方法筛选关联度强的数据.结果:常用的单味药物为生姜使用频率高达61.23%.关联性强的核心药对是茯苓配伍姜半夏,其相关置信度为0.1144.关联度强的药组为生姜、姜半夏、茯苓.结论:生姜、姜半夏、茯苓,其相关置信度为0.2954是中医止呕方剂中常合用的药物配伍,其3种药物间存在极强的关联性,张仲景创制的小半夏加茯苓汤被证实是中医止呕的核心药组.

  • 天麻-川芎对偏头痛模型大鼠尿液内源性物质代谢的影响

    作者:周本宏;周静;吴丽宁;涂杰;吴玥;刘刚

    目的:运用代谢组学方法考察不同配伍比例的天麻-川芎对偏头痛大鼠内源性物质代谢的影响,寻找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并分析其代谢途径,为传统中药药对的药理机制研究提供新方法.方法:将药材分成4组:天麻组(50 g)、川芎组(50g)、天麻-川芎A组(天麻-川川芎为1∶4)、天麻-川芎B组(天麻-川芎为4∶1),各组药材分别用10倍量70%乙醇提取.采取注射硝酸甘油的方法建立大鼠偏头痛模型.结合PCA法与PLS-DA法分析不同配伍比例的天麻-川芎对偏头痛大鼠内源性物质影响,结合载荷图信息,寻找生物标志物.结果:代谢组学分析表明,与天麻-川芎B组相比,天麻-川芎A组样本点更接近正常对照组,而远离模型组;通过载荷图筛选出16个分类贡献率较大的变量,对其中的9个潜在生物标志物进行了结构鉴定和代谢途径分析.结论:代谢组学提供了反映机体整体状态的检测指标,天麻-川芎A组使偏头痛大鼠内源性代谢表型向正常大鼠回归,其作用机制可能涉及到氨基酸代谢及三羧酸循环等代谢过程.

  • 麻黄-杏仁药对有效成分在大鼠体内组织分布的定量分析

    作者:宋帅;梁德东;任孟月;侯玮婷;罗佳波

    目的:建立并验证同时测定大鼠组织中去甲基麻黄碱、去甲基伪麻黄碱、麻黄碱、伪麻黄碱、甲基麻黄碱、苦杏仁苷和野樱苷的UPLC-MS/MS,分析大鼠口服麻黄-杏仁药对水提物后有效成分在主要脏器组织中的分布情况.方法:参照FDA生物样本分析方法的方法学验证指南完成该测定的方法验证.采用盐酸苯海拉明和葛根素2种内标物分别对5种麻黄生物碱和苦杏仁苷、野樱苷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该方法灵敏可靠,9种化合物(含3对差向异构体)在18 min内快速分离.麻黄生物碱在各组织中广泛分布;苦杏仁苷在体内分布较少,组织中(脑除外)可检测到其代谢产物野樱苷.与体外药物原形不同,D-野樱苷在组织中峰浓度(心、肝、脾、肺、肾中质量分数分别为170.5,112.8,98.4,152.3,381.7 ng·g-1)低于L-野樱苷(心、肝、脾、肺、肾依次为906.4,652.3,177.4,500.9,2 060.4 ng·g-1).结论:建立的LC-MS/MS适用于大鼠口服麻黄-杏仁药对水提物后的组织分布研究.D-野樱苷在组织分布减少可能是麻黄-杏仁药对毒性拮抗作用的内在体现.麻黄生物碱和苦杏仁苷、野樱苷在肺组织中均有较高分布,这可能与两药协同平喘的药效学机制有关.

  • 微透析采样考察麻黄-桂枝药对配伍对麻黄碱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郑芳昊;罗佳波

    目的:考察麻黄-桂枝药对配伍对麻黄碱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通过考察流速、药物浓度等因素,确立适合麻黄碱微透析采样的技术条件.采用微透析采样技术,分别收集大鼠给予麻黄碱、麻黄和麻黄-桂枝药对配伍水煎液的血液透析液样品,通过LC-MS测定给药不同时间的麻黄碱浓度.采用DAS 3.0软件进行非房室模型拟合,比较不同给药组间的药动学差异.结果:麻黄碱微透析采样的技术条件为流速1.5μL· min-,取样间隔20 min,样品质量浓度0.1~3.0mg· L-1.不同组别间药-时曲线下面积(AUC)无显著性差异.与麻黄碱组相比,麻黄-桂枝(3∶2)配伍组的达峰时间(Tmax)和药峰浓度(Cmax)均无显著性差异;消除半衰期(T1/2)和平均驻留时间(MRT)显著缩短,表观分布容积/生物利用度(Vz/F)显著降低,清除率/生物利用度(CLz/F)显著增加.与麻黄组相比,配伍组Cmax无显著性差异;Tmax显著降低,T1/2和MRT显著缩短,Vz/F显著降低,CLz/F显著增加.结论:麻黄-桂枝药对配伍后加速了麻黄碱在体内的代谢,可能是桂枝降低麻黄相对毒性的作用机制之一.

  • 外翻肠囊法研究白芷有效组分对配伍“对药”有效成分肠吸收的影响

    作者:梁新丽;赵国巍;罗云;张婧;朱梦良;曹运朝;廖正根

    目的:考察白芷有效组分香豆素和挥发油分别对配伍“对药”葛根中葛根素、黄芩中黄芩苷、川芎中阿魏酸及甘草中甘草酸、甘草苷肠吸收的影响,探讨白芷对配伍“对药”有效成分肠吸收的影响规律.方法:采用大鼠外翻肠囊吸收模型,分别考察白芷有效组分配伍各对药(葛根、黄芩、川芎、甘草)前后,葛根中葛根素、黄芩中黄芩苷、川芎中阿魏酸及甘草中甘草酸、甘草苷在不同肠段的吸收情况.结果:白芷有效组分能显著促进葛根中葛根素(提高1.70倍)、黄芩中黄芩苷(提高4.74倍)的肠吸收作用;白芷有效组分对川芎中阿魏酸肠吸收无显著影响;白芷有效组分对甘草中甘草苷、甘草酸具有显著的肠吸收抑制作用.结论:白芷-葛根,白芷-黄芩药对配伍应用产生协同治疗作用,不仅表现为不同活性成分作用于机体的不同靶点,还表现为白芷活性成分促进其配伍“对药”活性成分肠道转运.白芷-川芎、白芷-甘草配伍机制可能与白芷对甘草中活性成分肠吸收的影响无关.

  • 基于历代中医文献的细辛证治规律与常用剂量探索

    作者:李明;周强;杨丽娜;朱邦贤

    目的:研究细辛的主治病证、配伍特点和常用剂量,为临床合理使用细辛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历代中医方剂文献中含细辛的方剂,采用SQL Server 2008构建细辛方数据库,采用SPSS 19.0统计频数、均值等参数,运用SQL Server 2008开展数据的关联分析.从内服和外用2个方面分析细辛方的主治病证范围、配伍特点及常用剂量.结果:共采集到4 489首含细辛的方剂;从内服和外用2个方面分别挖掘出了细辛方主治频数高的前15个病证、配伍频数高的前10味中药;确定细辛内服汤剂的常用剂量范围为1.85 ~13.75 g.结论:细辛的主治病证与药物配伍存在着明显的关联性;从汉朝至南北朝到清代呈现出依次递减的规律;细辛临床常用剂量以1.85~13.75 g为宜,针对不同的病证,可以配伍不同的方药、使用不同的剂量,不应受“细辛不过钱”的观点所束缚.

  • 妇产科药对发展史略

    作者:魏飞跃;尤昭玲

    <黄帝内经素问>四乌贼骨一藘茹丸开妇产科药对之先河,帛书<杂疗方>显示药对使用现象的萌芽."七情和合"理论是药对理论的基石,大量妇产科药对至迟在隋唐形成,经方是其素材重要来源.宋元明清医家丰富了妇产科药对的内容,拓展了其应用范围;<医方考>等方论著作蕴含药对理论.方剂与药对存在互动.现代妇产科药对研究方兴未艾.

  • 敦煌卷子张仲景《五脏论》中的药对解读

    作者:葛政;李应存;万芳

    敦煌出土的张仲景《五脏论》计有5种写本,所记载的药对内容,是现存较早的药对文献.文章对不同写本中的药对内容进行了比较,选取其中保存完善的P.2115卷子,对该卷子中12对药对从基本应用、临床发挥、现代临床应用的角度进行了详解,深刻阐述了所载药对协同互补、功效确切的学术及临床应用价值.

  • 附子-白术“药对”对成骨细胞BMP-2/Smads/Runx2通路的影响

    作者:程旭锋;张新峰;刘琦;乔翠霞;赵慧朵;陈晓芳

    目的:观察附子-白术“药对”对成骨细胞分化和增殖的影响,并从调控BMP-2/Smads/Runx2通路方面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取新生SD大鼠颅骨,多次酶消化法获得成骨细胞,分别用低、中、高剂量(1、10、100mg/mL)的附子-白术“药对”进行药物干预,MTT法检测成骨细胞的增殖,ELISA法检测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ALP)活性,Western blot检测成骨细胞BMP-2、Smad1、Smad5、Runx2及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结果:药对低、中剂量组在570nm处的吸光度值及ALP的活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高剂量组在570nm处的吸光度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高剂量组ALP的活力明显高于低、中剂量组(P<0.05,P<0.01);药对低、中剂量组成骨细胞BMP-2、Smad1、Smad5、Runx2及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均胶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附子-白术“药对”可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其机制可能与其激活BMP-2/Smads/Runx2信号通路,促进Ⅰ型胶原表达相关.

  • 药对探析

    作者:章巧萍

    就药对配伍的源流、常用方剂中的药对配伍特点及意义进行了讨论.认为药对始见于<黄帝内经>,成熟于<伤寒杂病论>,经过后世医家的发展逐渐完善.探讨药对的配伍与运用有利于学习、掌握方剂临床用药规律及研究复方.

  • 当归、川芎和归芎药对中主要芳香酸类成分在血虚大鼠体内的代谢研究

    作者:李伟霞;唐于平;尚尔鑫;郭建明;钱叶飞;王林艳;钱大玮;段金廒

    目的:研究当归、川芎和当归-川芎药对(归芎药对)中阿魏酸、绿原酸和咖啡酸在血虚大鼠血浆、尿液和胆汁中的代谢产物.方法:采用乙酰苯肼和环磷酰胺联合复制大鼠血虚模型,血虚大鼠灌胃当归、川芎和归芎药对提取物后,采用UPLC-Q-TOF/MS联用技术,利用碰撞能量梯度(MSE)和质量亏损过滤(MDF)技术,对其血浆、尿液和胆汁中的代谢产物进行分析.结果:根据离子碎片和代谢途径,当归、川芎和归芎药对提取物中阿魏酸、绿原酸和咖啡酸在血虚大鼠血浆、尿液和胆汁中推测出原型、还原、水解、甲基化、羟基化、硫酸酯化、葡萄糖醛酸化、磺酸化、甘氨酸结合、乙酰化、半胱氨酸结合和谷胱甘肽结合等共25个代谢产物.结论:当归、川芎和归芎药对提取物在血虚大鼠体内存在多种Ⅰ相和Ⅱ相代谢产物,为阐明该药对及其组成药味在体内发挥疗效的功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提供依据.

  • 中风病方剂中常用药对的研究

    作者:唐仕欢;杨洪军;黄璐琦;刘艳骄;吕冬梅;王永炎

    引入数据库技术及改进的关联度系数法,对中风病方剂523首加以研究,计算出两味药物之间的改进的关联度系数值.依据中风病的病机特点,将研究结果中的药对按功效进行了归类,即补虚类、治风类、化痰类、清热类、活血类、理气类,并分别加以总结分析.

  • 仲景治肝病常用药对探讨

    作者:徐小玉;连建伟

    药对是药物配伍的基本单位,文章筛选<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中有关肝病证治的方药,按治法分类,将仲景治肝病常用药对归纳成疏肝、活血、治风、退黄、清肝、温肝、补肝、调和等八个方面,并研究其配伍的规律.

    关键词: 肝病 药对 治法 配伍
  • 中药药对配伍对其促癌物活性的影响

    作者:吕岫华;刘伟;王明连;马雪梅;闫红;李泽琳;曾毅

    目的:通过药对配伍前后毒性变化的研究,揭示方剂配伍规律及其科学内涵;同时为中药临床应用及新药研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中医药方剂配伍理论为指导,应用肿瘤病毒抗原激活实验系统,选择了8组药对,研究其促癌物活性的变化.结果:一些有毒中药,在药对配伍后其致癌物活性下降.结论:合理配伍是降低中药的促癌物活性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研究药对配伍后促癌活性的变化,为方剂配伍机制研究寻找到一个新的切入点.

  • 四物汤组方配伍主要成分的HPLC/DAD定量分析

    作者:朱敏;段金廒;刘培;宿树兰;唐于平

    目的:从四物汤及其组方药味、药对、药组中主要成分的定量比较分析四物汤组方配伍的物质组成特点,为四物汤组方配伍规律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DAD法测定,色谱柱:Waters SunFire-C18柱(4.6mm×250mm,5μm);柱温:(30±1)℃;流动相:黄乙腈(A)-0.1%磷酸水(B);流速:0.8mL/min;梯度洗脱.结果:药对当归-川芎,当归-白芍,当归-熟地黄和白芍-川芎中阿魏酸和洋川芎内酯Ⅰ的含量均高于其组成单味药;药对当归-白芍,白芍-川芎,白芍-熟地黄中芍药苷含量均高于单味药白芍;四物汤全方中阿魏酸,洋川芎内酯Ⅰ和芍药苷的含量均高于组方单味药;没食子酸和绿原酸在组方前后的含量则没有特定规律;药味,药对,药组和全方中5-羟甲基糠醛(5-HMF)含量均低于单味药熟地黄.结论:四物汤及其药对的配伍具有促进或抑制所含成分溶出的作用,为进一步揭示四物汤功效物质基础及组方配伍特点提供科学依据.

  • 当归-白芍配伍在痛经模型大鼠体内代谢产物的研究

    作者:朱敏;段金廒;唐于平;刘培;姚毅

    目的:研究当归、白芍及当归-白芍药对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在痛经模型大鼠尿液、胆汁中的代谢产物.方法:建立大鼠原发性痛经模型,造模同时分别给予当归、白芍及当归-白芍药对提取物,收集给药后的尿液和胆汁,采用UPLC/Q-TOF/MS技术对尿液和胆汁样本进行检测,采用MetabolynxTM软件进行代谢产物分析.结果:依据代谢途径和离子碎片信息,推测阿魏酸、咖啡酸、香草酸、绿原酸、没食子酸、芍药苷、芍药内酯在痛经模型大鼠体内主要以原型、甲基化、脱羟基、脱羧、乙酰化、葡萄糖醛酸化等形式存在.结论:当归、白芍及其药对在痛经模型大鼠体内存在多种Ⅰ、Ⅱ相代谢产物,单味药给药和药对给药后主要成分的代谢产物有一定程度的差别,为当归-白芍药对干预痛经的药效物质基础和配伍机理的阐明提供参考依据.

  • 基于关联规则和相关系数的沈敏鹤主任医师卵巢癌用药规律研究

    作者:陶方方;沈敏鹤;孔丽娅;阮善明;徐春波

    目的:探讨沈敏鹤主任医师中医药治疗卵巢癌的用药规律研究.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原则和方法,纳入沈敏鹤治疗卵巢癌患者58例778份医案,收集患者基本信息、中西医诊断和处方药物信息.中医处方的数据经规范化后,取高频药物进行频数、相关系数和关联规则分析,对核心药物、药对、复方配伍规则、主要方剂进行探讨.结果:通过778份医案的数据挖掘,获得21味高频药物、18对核心药对、42条关联规则和3个核心方剂.结论:沈敏鹤针对卵巢癌虚、寒、瘀的根本病机,常以桂枝茯苓丸、自拟益元汤和八味地黄丸为主方加减进行治疗.

  • 吴良村教授治疗肺癌常用药对

    作者:王文成

    药对、药组是指临床上常用而相对固定的两味或数味中药的配伍方式,一个好的药对,临床用之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吴良村教授从医近50载,在治疗恶性肿瘤方面经验丰富,并擅长应用药对治疗肿瘤.文章分别从扶正培本类、抗癌消瘤类、缓解症状类3方面总结其治疗肺癌的常用药对,介绍其临床经验.

850 条记录 5/43 页 « 12345678...424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