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尿液中IL-6、KIM-1、TGF-β1水平与IgA肾病患者肾脏病理及临床指标的相关性

    作者:程劲;徐萍萍;王巍巍;韩国锋

    目的:探讨尿液中IL-6、KIM-1、TGF-β1的水平与IgA肾病患者临床、病理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6年5月60例我院诊断的IgA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和健康人群尿液中IL-6、KIM-1、TGF-β1的水平,并探讨其与IgA肾病患者病理及临床相关指标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伴高血压为23例(38.3%),血尿素氮(6.4±2.8) mmol/L、血肌酐(121.5±68.6) μnol/L、血清白蛋白(37.6±11.5)g/L、尿蛋白定量(1.65±0.25) g/24 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尿液中IL-6、TGF-β1、KIM-1水平分别为(19.6±10.6) pg/mg.cr、(65.5±12.4) ng/mg.cr、(9.5±3.8) ng/mg.c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gA肾病患者病理损伤越严重,尿中IL-6、TGF-β1、KIM-1含量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ss分级和病理评分均与患者高血压、蛋白尿定量、血尿素氮、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及尿液中IL-6、TGF-β1、KIM-1成正相关(P<0.05).结论:IgA肾病患者尿液中IL-6、KIM-1、TGF-β1水平与患者病理分级和损伤程度密切相关,有助于预测患者病情.

  • 121例原发性IgA肾病的临床与病理及相关性分析

    作者:施珍;潘殊方;谷定英;蔡晖;周志宏;毛朝鸣;戴彩香;郑育

    目的:了解IgA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其病理类型、损害程度,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对经肾活检证实为原发性IgA肾病的121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1例中男55例,女66例,平均年龄(33.33±10.59)岁;临床表现以尿检异常型常见,为50例(占41.3%),其次是高血压型25例(占20.7%)及大量蛋白尿型21例(占17.3%);肾脏病理类型多样,Hass分级以Ⅲ级为主(占47.9%);伴新月体形成39例(占32.2%),伴肾小管损害91例(占75.2%),伴有血管病变23例(占19%),免疫复合物的沉积以IgA+IgM+C3型比例高为48例(占39.67%),IgM沉积总计达77例(占63.63%).结论:IgA肾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类型多样,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但不完全一致,要综合临床表现并早期行肾活检以明确肾脏病理诊断.

  • 恶性高血压肾损害的临床及病理分析

    作者:潘涛;张文生;马路;何志军;陈光磊;杨琪

    目的:通过对恶性高血压( malignant hypertention,MHT)肾脏损害的特点分析,为恶性高血压肾损害的诊断及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39例伴肾脏损害的MHT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原发性恶性高血压及肾实质性恶性高血压根据临床表现(性别、年龄、血压水平、肾功能、尿蛋白量等)及病理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9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原发性恶性高血压19例为A组、肾实质性恶性高血压20例为B组。A组患者24 h尿蛋白排泄率明显低于B组,肾脏病理以小叶间动脉壁“洋葱皮”样改变或纤维素样坏死为主,肾小球病变轻。B组尿蛋白排泄率高,病理以肾小球病变为主,小叶间动脉壁“洋葱皮”样改变或纤维素样坏死较少见。结论:原发性恶性高血压与肾实质性恶性高血压在发病年龄、尿蛋白定量、肾脏病理损害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这为恶性高血压的临床诊断及预后干预提供依据。

  • 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阳性肾病患者的临床与病理特点

    作者:吴新建;张倩倩;程晓霞

    目的:分析216例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ANCA)阳性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杭州市中医院肾内科2012年01月~2016年12月P-ANCA阳性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216例P-ANCA阳性肾病患者中,男103例,女113例,年龄12岁~89岁,60岁以上者110例(51.26%),平均年龄(63.50±11.29)岁.原发性小血管炎(AASV)142例、IgA肾病(IgAN)38例、狼疮性肾炎(LN)9例、紫癜性肾炎(HSPN)11例、干燥综合征(SS)16例;全身症状可见发热、乏力、消瘦、皮疹、关节/肌肉痛、消化道症状,肺部受累者以AASV和LN多见;各疾病均存在肾功能受损情况,但AASV患者肾衰竭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均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其中有124例行肾组织活检,主要为AASV(新月体肾炎Ⅲ型),IgAN和LN,均有不同程度新月体形成,但AASV组新月体比例明显高于IgAN和LN(P<0.05).结论:P-ANCA阳性肾病患者多见于中老年患者,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不同疾病在临床和病理上有各自特点,肾组织活检对诊断和治疗有指导意义.

  • 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伴蛋白尿19例患者尿蛋白电泳分析

    作者:武文斌;张晓速;徐炳侠

    目的:了解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伴蛋白尿患者蛋白尿成分的异同,从而为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伴蛋白尿患者是否存在肾损害的鉴别提供依据.方法:将19例确诊为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伴蛋白尿患者,行右侧肾脏活组织病理检查并留尿行尿电白电泳分析.同时将21例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无蛋白尿肾脏病理无异常的患者为对照组.结果:19例伴蛋白尿者,肾脏病理异常13例,占68.4%,其中IgA肾病9例、系膜增殖性肾炎4例.尿蛋白电泳:病理异常组蛋白<33 kD/70 kD、160 kD/70 kD、>160 kD/70 kD比值均较病理正常及对照组高;病理正常组<33 kD/70 kD、160 kD/70 kD比值均较对照组为高,>160 kD/70 kD比值无表达;对照组<33 kD/70 kD同样有表达.结论: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伴蛋白尿患者有68.2%合并肾脏病理改变;肾脏病理异常和正常者均存在小球小管损伤,但病理异常者较正常者为重;无蛋白尿肾脏病理无异常的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同样存在肾小管的损伤;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伴蛋白尿患者大分子量蛋白尿的存在可作为鉴别是否合并肾脏病的一个指标.

  • 狼疮性肾炎中医证型与肾脏病理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陈山源;王丽萍;张勇;陈建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中医辨证分型和肾脏病理组织学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25例狼疮性肾炎患者进行中医辨证,观察临床和病理资料、实验室指标,并分别进行活动性指数(AI)、慢性指数(CI)和狼疮病情活动程度积分(SLE-DAI积分)评分,综合以上资料与中医辨证分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25例病例中,中医辨证分型以阴虚内热型多见,共41例;肾脏病理表现为Ⅳ型者共81例,无Ⅰ型和Ⅵ型的肾脏病理改变的病例;SLE-DAI积分以LN重度活动(SLE-DAI≥15分)为主,有86例,病情无活动者(SLE-DAI≤4分)仅有1例,属中医的脾肾阳虚型;脾肾气虚的AI值明显小于其他4型的AI值,CI值明显小于脾肾阳虚及阴虚内热型的CI值,而脾肾阳虚的AI、CI值均明显大于肝肾阴虚型的AI、CI值.结论:狼疮性肾炎中医证型与SLE-DAI积分、AI、CI之间存在相关性,与肾脏病理类型之间无相关性.

  • 63例大量蛋白尿表现的儿童紫癜性肾炎肾脏病理与临床分析

    作者:陈晓英;林洪州;王德选;杨青

    目的:探讨临床以大量蛋白尿表现的儿童紫癜性肾炎肾脏病理及临床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2009年我科临床以大量蛋白尿表现及肾活检病理诊断为紫癜性肾炎的63例患儿,根据ISKDC分类标准进行肾小球病理分级,并对肾小管间质改变进行计量评分.结果:(1)肾脏病理分级:Ⅲ级常见37例(58.73%),其次为Ⅱ级13例(20.63%),肾病综合征组Ⅳ级和Ⅴ级比例高于肾病水平蛋白尿组(χ2=4.103,P<0.05);(2)肾小管间质病理评分:0级常见49例(77.78%),其次1级12例(19.05%),3级仅2例(3.17%),肾小管间质评分与肾小球病理分级存在正相关(r=0.507,P<0.01),但并不完全平行.(3)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与病程呈正相关(r=0.8,P<0.05).结论:大量蛋白尿表现的紫癜性肾炎肾小球病理损害较重,肾小管间质损害轻,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与病程呈正相关,临床需结合病理(包括肾小球及肾小管)全面评估肾组织损害程度,拟定治疗方案.

  • 260例狼疮性肾炎的临床与病理及免疫学分析

    作者:吴艳英;卢雪红;刘飞;于宏宇;刘声茂;罗萍;苗里宁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的病理类型、免疫学异常和临床特点之间的关系.方法:2005年1月~ 2012年12月在我院住院并进行肾活检的260例LN患者,肾活检病理类型按照2003年ISN/RDS分型方案,临床资料来自病史记载,实验室指标取自首次肾活检的检查结果.回顾性分析患者一般资料、病理类型分布、各病理类型的临床和免疫学特征.结果:260例LN患者肾外脏器损害临床表现中,发热症状常见,共157例;合并高血压者63例,血肌酐升高者75例.病理类型以Ⅳ型常见,96例,Ⅰ型9例,Ⅱ型81例,Ⅲ型21例,Ⅴ型21例,Ⅴ+Ⅳ型12例,Ⅴ+Ⅲ型20例.高血压主要出现在Ⅳ型(P<0.05),水肿主要出现在Ⅳ型、Ⅴ+Ⅳ型、Ⅴ型,Ⅳ型浆膜炎发生率高于其他病理类型(P<0.05).Ⅱ型、Ⅲ型AI、CI、TL评分低,Ⅳ型、Ⅴ+ⅣAI、CI、TL评分高,此二型是活动性、慢性化程度高、临床表现突出,预后差.患者SLEDAI评分>9分,各病理类型之间SLEDA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N病理类型以Ⅳ型为主,Ⅱ型肾外表现较为突出,以发热、关节刚、皮肤损害多见,LN不同病理类型具有一定的临床和免疫学特征,反映了不同的免疫发病机制.

  • 我国关于肾脏病理与中医证型关系研究近况

    作者:乔延恒;武士锋;杨洪涛

    随着病理学、免疫学及超声介入治疗的不断发展,肾脏组织学活检广泛用于肾炎和肾病的诊断及分型等,它对肾脏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制定治疗方案、推断疾病预后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肾脏病理逐渐成为诸多肾脏疾病诊断的金标准(gold line),如慢性肾炎综合征(chronic nephritic syndrome,CNS)、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NS)、IgA肾病(IgAnepliropathy,IgAN)、急进性肾炎(rapidly progressive glomerulonephritis,RPGN)、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血栓性微血管病(thrombotic microangiopathy,TMA)、Alport综合征(alport syndrome)等,而中医药在治疗这些疾病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临床中医辨证分型纷繁复杂,难以统一.随着肾脏病理检查的普及推广,寻求肾脏病理和中医辨证分型之间关系的研究已逐渐成为目前中西医结合肾脏病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点[2].现将近年来国内研究肾脏病理改变与中医辨证分型关系的进展概述如下.

  • 临床表现为肾功能异常患者肾活检的病理分析及风险评估

    作者:张磊;蔡广研;孙雪峰;张雪光;吴镝;张利;吴杰;陈香美

    目的:通过分析临床表现为肾功能异常患者肾活检的病理构成与并发症发生情况,明确肾活检在肾功能异常中的诊断价值及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肾活检的311例临床表现为肾功能异常(急性或慢性)患者和同期1 717例肾功能正常患者的临床资料、超声影像与实验室检查数据,分析急性或慢性肾功能异常的肾活检病理结果以及肾活检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肾功能异常患者中急性89例、慢性222例.急性肾功能异常前3位病理类型为ANCA相关性肾炎、急性肾小管坏死和急性间质性肾炎;慢性肾功能异常前3位为IgA肾病、慢性肾小管间质损害和高血压肾损害.急、慢性肾功能异常的肾活检并发症分别为2.2%和5.8%,高于肾功能正常的发生率1.3%.但是没有肾脏切除、死亡等严重并发症.多因素分析显示肾小球滤过率与并发症发病率明显相关(P<0.05).结论:对肾功能异常患者谨慎肾活检,有助于明确病因和病理诊断,指导治疗.肾小球滤过率与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 86例膜性肾病回顾性分析及对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初步研究

    作者:杨莉;田庚;卢雪红;赵艳霞;罗萍;苗里宁

    目的:回顾性总结、分析86例膜性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肾活检病理的特点及相互联系,认识膜性肾病的发病和流行病学特点.通过对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CD4+ 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数量的检测,了解Treg在IMN患者外周血的变化规律,探讨其在IMN发病中的作用.方法:2004年3月~2008年12月间病理确诊为膜性肾病患者86例,分析患者一般资料、病理类型和临床特征.选择2007年~2008年IMN患者10例,随机选取与IMN患者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10例,检测所有对象外周血Treg细胞数量.结果:(1)86例膜性肾病患者,其中IMN 68例,占80%,4例患者随访后确诊为恶性肿瘤;继发性膜性肾病18例(其中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5例,狼疮性肾炎4例,移植肾肾小球肾炎1例),占20%.(2)IMN免疫荧光以IgG沉积为主,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C1q沉积较IMN多(P<0.05),并均存在HBsAg沉积,与IMN相比狼疮性肾炎C1q沉积明显增多,C4也多于IMN(P<0.05).(3)病理分期分布特点:Ⅱ期膜性肾病多见.(4)IMN患者治疗前外周血Treg细胞占CD4+;淋巴细胞的百分比为(7.46±0.94)%,正常对照组为(6.54±1.0)%.结论:(1)根据病因分为IMN及继发性膜性肾病两种,男性发病率大于女性,中老年多发,继发性膜性肾病的年龄及性别分布根据病因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临床表现均以肾病综合征表现为主;IMN发病率明显大于继发性膜性肾病.(2)免疫荧光检查:IMN以IgG及G3沉积为主,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均存在乙肝表面抗原,狼疮性肾炎与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的C1q沉积较特发性膜性肾病明显增多(P<0.05).(3)IMN患者外周血Treg 细胞数量较正常人增多.

  • 恶性高血压肾损害的临床及病理分析

    作者:杜晓霞;李航;陈丽萌;高瑞通;文煜冰;李学旺

    目的:分析恶性高血压(malignant hypertention,MHT)肾脏损害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对以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MHT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对其中原发性及肾实质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比较,并通过病理评分的方法分析各自的病理特点.结果:24例患者中,原发性、肾实质性及不明原因者分别为11例、11例和2例.原发性组患者24 h尿蛋白排泄率明显低于肾实质性组,肾脏病理以小叶间动脉壁 "洋葱皮"样改变或纤维素样坏死为主,肾小球病变轻.肾实质性组尿蛋白排泄率高,病理以肾小球病变为主,小叶间动脉壁 "洋葱皮"样改变或纤维素样坏死较少见.两组间肾间质病变病理评分无差异.结论:原发性恶性高血压与肾实质性恶性高血压在临床表现、肾脏病理方面均有所不同.

  • 伴毛细血管襻纤维素样坏死 IgA 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分析

    作者:谭敏;张铮;邹古明;李文歌

    目的:回顾性分析伴毛细血管襻纤维素样坏死局灶增生性 IgA 肾病(IgAN)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探讨纤维素样坏死在 IgAN 的意义。方法:对55例伴纤维素样坏死局灶增生性 IgAN 患者的临床、实验室、病理表现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60例不伴有纤维素样坏死的局灶增生性 IgAN 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临床均可表现为隐匿性肾小球肾炎,肾炎综合征及肾病综合征。坏死组近一半的患者有前驱感染史及血 IgA 升高,多数患者24 h 尿蛋白定量大于1 g,常伴发作性肉眼血尿。病理方面,坏死组伴发局灶新月体形成更常见。随访结束时,两组患者的肾脏生存率在随访期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伴纤维素样坏死的局灶增生性 IgAN 与对照组比较,尿蛋白大于1 g,前驱感染,发作性肉眼血尿及血 IgA 升高更常见。可出现肾功能异常。经积极治疗预后与非坏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脊柱关节炎继发IgA肾病的临床与病理特点

    作者:张广莉;吴燕;薛勤;汪年松

    目的:探讨脊柱关节炎继发IgA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01月~2017年01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肾脏内科收治的17例脊柱关节炎继发IgAN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理特点、治疗与转归.结果:17例SpA患者中,男13例,女4例,肾活检时年龄为(33.2±9.1)岁,15例患者(88.2%)为HLA-B27阳性,17例患者有蛋白尿,15例患者有蛋白尿合并血尿,1例患者有肾功能不全;肾活检病理中,所有患者均有系膜细胞增生,10例患者(58.8%)有肾小球球性硬化,其中7例患者(41.2%)肾小球球性硬化比例>10%,9例患者(52.9%)有肾小管萎缩,3例患者(17.6%)有新月体形成,3例患者(17.6%)有球囊粘连,3例患者(17.6%)有肾间质纤维化,肾间质血管病变8例(47.1%).除3例失访患者外,大部分患者蛋白尿和血尿缓解或稳定,所有患者肾功能基本保持稳定.结论:脊柱关节炎继发IgAN临床起病隐匿,常表现为血尿及蛋白尿.病理中新月体、球囊粘连均发生在骶髂关节炎≥3级患者,肾小球球性硬化及间质炎性细胞浸润较多见.通过肾穿刺活检可明确病理分型并有助于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预后较好.

  • 102例IgA肾病患者高尿酸血症临床病理因素及中医学研究?

    作者:王子承;魏日胞;高玉伟;王睿;黄梦杰;李清平;杨希;蔡广研;陈香美

    目的::探讨IgA肾病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病理因素及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对102例IgA肾病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记录其临床、病理指标及中医证型,应用多元回归的统计学方法分析高尿酸血症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IgA肾病患者高尿酸血症占47.06%,其发生的独立相关因素为:血肌酐升高、肾内血管病变及中医辨证为湿浊症。血尿酸的水平与肾内血管病变程度密切相关,湿热证又与肾内血管病变相关,间接影响高尿酸的发生。结论:有效保护肾功能,合理运用清热祛湿、芳香化浊类中西医结合治疗,有助降低血尿酸水平,减轻肾内血管病变,延缓IgA肾病的进展。

  • 强直性脊柱炎继发肾脏损害病理及治疗转归研究

    作者:吴燕;薛勤;汪年松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继发肾脏损害的临床病理类型特点及对治疗的转归.方法:回顾性研究2009年3月~2015年3月确诊为AS继发肾脏损害且有肾活检病理的21例患者,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肾脏组织病理、治疗措施及转归.结果:21例患者中,IgA肾病8例(38%),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7例(33.3%),膜性肾病2例(9.5%),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1例(4.8%),急性间质性肾炎1例(4.8%),亚急性间质性肾炎1例(4.8%),间质性肾炎合并系膜增生性肾炎1例(4.8%).21例患者在治疗后肾损害均有改善或稳定,其中8例AS继发IgA肾病患者治疗后的尿红细胞、24 h尿蛋白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3例间质性肾炎在停用相应的诱发药物后,肾功能有明显改善.结论:肾脏穿刺活检明确病理诊断对AS继发肾脏损害患者意义重大,能指导临床用药,改善预后.

  • 伴部分新月体形成IgA肾病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作者:陈静;姚瑶;占永立;杨丽平

    目的:探讨伴部分新月体形成的IgA肾病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比较115例伴部分新月体形成的IgA肾病患者与91例不伴新月体形成的患者临床表现、肾脏病理等方面异同.结果:(1)一般情况:伴部分新月体形成的IgA肾病患者病程短于不伴新月体形成组(P<0.05),且伴部分新月体形成组扁桃体肿大出现的比例高(P<0.05).(2)理化指标:伴部分新月体形成组血肌酐水平、IgA/C3比值显著高于不伴新月体形成组(P<0.05),eGFR、血红蛋白水平低于不伴新月体形成组(P<0.05);两组间24小时尿蛋白定量、Alb、UA、TC、TG、LDL、血清IgA、补体C3及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肾脏病理:两组病理类型均以局灶增生型为多,伴部分新月体形成组病理类型其次为局灶增生硬化型,而不伴新月体形成组其次为轻度系膜增生型(P<0.05);伴部分新月体形成组炎细胞浸润积分、肾间质纤维化积分、肾小管萎缩积分明显高于不伴有新月体组(P<0.05).结论:伴部分新月体形成的IgA肾病患者病情进展较快,基础肾功能(血肌酐、eGFR)偏差,肾小管间质病变重,提示预后不佳.

  • 肾性血尿中医分型与尿液炎症因子IL-6、TNF-α、MCP-1表达和肾脏免疫病病理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陈银凤;朱晓玲;王永钧;林宜;孙琳;胡一舟;杨汝春;汤绚丽;张华琴;王军;俞东容

    目的:探索尿液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MCP-1)表达与肾性血尿中医分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原发性单纯性血尿(肉眼或镜下血尿且24 h尿蛋白定量<1.0 g)或血尿伴蛋白尿(24 h尿蛋白定量<3.5 g)的行肾穿刺的患者,排除继发性、遗传性及其他非肾小球来源的血尿患者共237例,通过中医症候辨证分型,将其分为气阴两虚型80例,风湿内扰型59例,脉络瘀阻型98例,并设40例正常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患者尿液炎症因子IL-6、TNF-α和MCP-1表达,通过免疫荧光检测肾脏组织病理改变.结果:气阴两虚型、风湿内扰型和脉络瘀阻型之间,尿液的IL-6、TNF-α和MCP-1浓度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以风湿内扰型尿液的IL-6、TNF-α和MCP-1浓度高(P<0.05~0.01);气阴两虚型、风湿内扰型和脉络瘀阻型不同中医证型与肾脏免疫病理存在相关性,气阴两虚型肾脏IgA、IgG和IgM表达低,IgA和IgM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0.01),IgG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脏补体C3、C1q和Fib亦以气阴两虚型表达低,其中C3和C1q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Fib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性血尿中医辨证分型之气阴两虚型、风湿内扰型和脉络瘀阻型,各型尿液中IL-6、TNF-0和MCP-1浓度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肾脏免疫病理的IgA、IgG、IgM和补体C3、C1q表达亦不尽相同,该类生物标志物是中医辨证论治的物质基础的补充.

  • 147例狼疮性肾炎临床病理、实验室及与免疫学特征分析

    作者:邹玉蓉;张萍;李贵森;洪大情;汪伟;王莉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狼疮性肾炎(LN)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免疫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47例不同病理类型 LN 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免疫学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1)LN 常见临床表现为浮肿73例(49.7%)、关节炎66例(44.9)%和皮疹65例(44.2)%,而Ⅲ型 LN 患者浮肿及脱发比例较Ⅳ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Ⅳ型 LN 的血肌酐,WBC、Hb、PLT 损伤较Ⅴ型重、补体更低,平均动脉压比Ⅴ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Ⅴ型的胆固醇、三酰甘油较Ⅲ型和Ⅳ型明显升高;Ⅴ+Ⅲ型尿蛋白较突出,较Ⅲ型和Ⅳ型明显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3)自身抗体在 LN 中阳性率较高的依次为 ANA 126例(85.7%),抗- dsDNA 90例(61.2%),抗- SSA 89例(60.5%);而Ⅴ+Ⅲ型及Ⅴ+Ⅳ型抗- U1RNP 阳性率分别为10例(90.9%)和11例(68.7%),较Ⅲ型和Ⅳ型明显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本组病例以Ⅳ型 LN 为主;不同病理类型 LN 各具一些临床、实验室及免疫学特征;浮肿是 LN常见的临床表现;复合Ⅴ型患者抗- U1RNP 阳性率较高。应注意Ⅴ型复合型的临床、免疫特征,可能预示发病机制不同,指导临床诊治,判断预后。

  • 34例儿童肾病综合征型紫癜性肾炎肾脏病理与临床分析

    作者:陈晓英;林洪洲;庄捷秋;王德选;杨青

    目的:探讨儿童肾病综合征型紫癜性肾炎肾脏病理及临床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997年~2010年我科34例临床以肾病综合征表现及肾活检病理诊断为紫癜性肾炎的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肾小球病理分级根据ISKDC分类标准,肾小管间质病理分级参照Bohle方法.结果:(1)肾脏病理分级如下:Ⅰ级2例(5.88%),Ⅱ级8例(23.53%),Ⅲ级17例(50.00%),Ⅳ级6例(17.65%),Ⅴ级1例(2.94%),其中Ⅲ级常见;肉眼血尿组Ⅳ级和Ⅴ级比例较镜下血尿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肾小管间质病理分级:(-)级12例(35.30%),(+)级15例(44.12%),(++)级5例(14.71%),(+++)级0例,(++++)级2例(5.88%).(3)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与病程呈正相关(r=0.643,P<0.01),与血肌酐呈正相关(r=0.577,P<0.01).结论:儿童肾病综合征型紫癜性肾炎肾小球病理损害较重,但肾小管间质损害轻,有肉眼血尿表现的临床及病理均较镜下血尿的重,需结合临床表现及肾脏病理进行综合评估,拟定治疗方案.

271 条记录 4/14 页 « 12345678...131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