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分析

    作者:熊华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近几年我院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分为研究组(接受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并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和对照组.对比①两组急性闭角青光眼(简称急闭)病史、术前房角关闭情况及急闭/慢性闭角青光眼(简称慢闭)情况.②两组患者手术前、术后1周及6月平均眼压.结果:两组急闭病史、术前房角关闭情况及急闭/慢闭情况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平均眼压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1周及6月平均眼压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疗效肯定.

  •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不同方式的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评估

    作者:葛红卫

    目的:评估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PHACO)联合不同方式房角粘连分离术(GSL)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合并白内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30例(42眼),均为该院眼科2011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根据患者入院顺序随机划分为2组,其中A组(21例,29眼)采用PHACO联合撕囊前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B组(9例,13眼)采用PHACO联合皮质吸除后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段眼压、视力、前房深度、房角开放程度及并发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治疗前,A组的眼压、视力及前房深度分别为(35.74±10.56)mmHg、(0.13±0.07)、(1.54±0.36)mm,治疗后6个月分别为(10.04±2.68)mmHg、(0.69±0.17)、(3.61±0.46)mm,治疗前,B组的眼压、视力及前房深度分别为(32.81±12.32)mmHg、(0.16±0.05)、(1.60±0.31)mm,治疗后6个月分别为(11.34±3.42)mmHg、(0.63±0.15)、(3.67±0.35)mm;治疗后两组各个时段眼压、视力、前房深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患者房角出现不同程度开放,未见粘连,B组患者中有5眼房角开放不充分,出现粘连;术后,两组患者均出现角膜水肿,但A组中未见前房出血等其他并发症,B组中由于使用钝性器械分离有3例(23.08%)出现前房少量渗出或出血,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HACO联合不同方式GSL均能显著改善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的眼压、视力及前房深度,但联合撕囊前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效果更佳,能扩大术后房角开放程度,并减少术后并发症。

  •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

    作者:赵颖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超声乳化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超声乳化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后的眼压、视力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在眼压、视力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超声乳化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显著,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手术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前房角手术治疗青光眼的进展

    作者:郭疆;余敏斌

    传统的前房角手术包括前房角切开术、外路小梁切开术、睫状体分离术等,此种手术在青光眼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激光技术和眼内窥镜技术等的不断发展,前房角手术出现了:激光巩膜造口术、前房角刮除术、前房角粘连分离术、前房角抽吸术、准分子激光小梁切开术、眼内窥镜引导下的前房角切开术、眼内窥镜引导下的激光小梁切开术等新术式.本文就前房角手术的历史及新进展作一综述.

  • 单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与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许乐梅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与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山东省寿光市人民医院眼科2011年4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82例(164只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41例(82只眼)。 A组患者采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取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两组患者的平均视力、平均眼压和前房深度以均数±标准差( xˉ±s)的形式表示,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进行组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按照显效、有效和无效分为3个等级,以例数和百分比的形式表示,并用采用Kruskal-Wallis H秩和检查的方法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治疗后A组患者的平均视力为(0.66±0.48),平均眼压为(17.22±3.15)mmHg,前房深度(3.46±0.31)mm ;B组患者的平均视力为(0.61±0.52),平均眼压为(17.51±3.25)mmHg,前房深度(3.15±0.32)mm,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33,1.03,1.02;P>0.05)。 A 组显效者30例(60只眼),显效率为73.17%;有效者8例(16只眼),有效率为19.51%;无效者3例(6只眼),无效率为7.32%。 B组显效者21例(42只眼),显效率为51.33%;有效者9例(18只眼),有效率为21.95%;无效者11例(22只眼),无效率为26.83%。A组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明显高于 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2.31,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与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均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但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后患者的眼压控制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 内窥镜下睫状体光凝术与房角粘连分离术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疗效比较

    作者:刘凤阁

    目的:比较内窥镜下睫状体光凝术(ECP)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与房角粘连分离术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山东省邹城市中医院眼科收治的50例(55只眼)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将患者分为A组25例(26只眼)和B组25例(29只眼)。 A组患者给予房角粘连分离术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 B组患者给予ECP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的眼压以均数±标准差( x珋±s)的形式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进行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的方法进行组内比较。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的视力按照≤0.3、0.4~0.5、0.6~0.8及>0.8分为4个等级,以例数和百分比的形式表示,并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的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手术前B 组患者的平均眼压为(27.3±3.4) mmHg,A组患者的平均眼压为(25.5±3.3)mmHg,手术前两组患者的平均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06,P1>0.05)。手术后B组患者的平均眼压为(11.5±1.2)mmHg,A组患者的平均眼压为(15.1±1.8)mmHg,手术后A组患者的平均眼压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25,P1<0.05)。手术后B组患者的平均眼压低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34,P2<0.05),手术后A组患者的平均眼压低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6.87,P3<0.05)。手术前B组患者的前房深度为(1.8±0.2)mm,A组患者的前方深度为(1.7±0.2)mm,手术前两组患者的前方深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04,P1>0.05)。手术后B组患者的前方深度为(3.8±0.5)mm,A组患者的前方深度为(2.7±0.2)mm,手术后B组患者的前方深度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3.25,P1<0.05)。手术后B组患者的前房深度高于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34,P2<0.05),手术后A组患者的前房深度高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6.87,P3<0.05)。手术前B组视力≤0.3者16例(18只眼),占62.07%;视力为0.4~0.5者9例(10只眼),占34.48%;视力为0.6~0.8者1例(1只眼),占3.45%。手术前A组视力≤0.3者15例(16只眼),占61.53%;视力为0.4~0.5者7例(9只眼),占34.62%;视力为0.6~0.8者1例(1只眼),占3.8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c1=0.02,P1>0.05)。术后B组视力为0.4~0.5者1例(1只眼),占3.45%;视力为0.6~0.8者8例(10只眼),占34.48%;视力>0.8者9例(18只眼),占62.07%。术后A组视力为0.4~0.5者2例(3只眼),占115.4%;视力为0.6~0.8者7例(7只眼),占26.92%;视力>0.8者13例(14只眼),占53.85%,术后B组患者的视力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1=12.38,P1<0.05)。手术后B组患者的视力优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16,P2<0.05)。手术后A组患者的视力优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37,P3<0.05)。结论在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临床治疗方法中,ECP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一种安全、高效、便捷的治疗方法,有利于降低患者的眼内压,增加前房深度,改善患者的视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以及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作者:贾晓丹

    目的 探讨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以及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方法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52例(60眼),随机分为两组,A组行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B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观察术前术后的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房角粘连程度、平均用药种类.随访期6个月.结果 两组组内术后的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房角粘连程度及平均用药种类较术前均有改善;两组之间相比,B组效果更优于A组.结论 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及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安全有效的手段,而且后者的效果更优.

  •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作者:柏丽娜

    目的 观察超声乳化及后房型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以及术前术后房角形态的改变.方法 连续性选取收治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有白内障的患者77 例96 只眼,随机分为超声乳化组(Phaco 组)和小梁切除手术组(Trab 组).观察手术前后视力、中央前房深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视野、房角及眼压的变化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平均随访11 个月.结果 Phaco 组术后视力明显提高而Trab 组提高不明显;眼压Phaco 组手术后6 个月时由术前(36.42±5.37)mmHg 降低为(15.37±4.29)mmHg,Trab组由术前(38.25±3.39)mmHg 降低为(15.55±2.00)mmHg,两组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haco 组手术后3 个月时的前房深度由术前(1.66±0.24)mm 加深为(3.31±0.34)mm,房角均较术前有增宽,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 <0.001).而Trab 组则无明显变化.两组患者术后视野均无缩小.结论 对于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的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是一种便捷、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降压、增视及改善房角形态等优点.

  •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老年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观察

    作者:任洁;陈惠英;徐武平

    目的 探讨3种手术方式治疗老年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142只眼)老年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B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C组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黏连分离术,观察3组手术前后视力、眼压变化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3组术后1周、1、3、6个月的视力和平均眼压明显比术前改善,P<0.05,B、C组改善比A组显著,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黏连分离术是治疗老年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有效手术方法,二者疗效无明显差别.

  • 白内障并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手术方法和疗效分析

    作者:付伟

    目的:分析白内障并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两种手术方法的疗效。方法选取近6年来因白内障并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于我科治疗的患者48例(56眼),根据前房角的情况分为A组(房角关闭<180°)和B组(房角关闭>180°)。A组28眼中,Aa组14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Ab组14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 B组28眼中,Ba组14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Bb组14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术后1个月,比较各组患者的眼压、前房深度和房角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56只眼的眼压和前房深度均较术前有改善,房角关闭均<180°。其中,Aa组和Ab组的眼压及前房深度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a组和Bb组的眼压和前房深度改变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白内障并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可明显改善眼压和前房的深度,其中房角关闭>180°的患眼术中需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

  •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探讨

    作者:陈金伟;王涛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探讨手术适应症.方法:选取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合并不同程度晶状体混浊,患者22例(25眼),根据术前房角粘连关闭的范围不同分为2组:A组12眼,1800<术前房角粘连关闭≤2700.B组13眼,术前房角粘连关闭>2700.两组均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术后随访,6~16个(平均9+4.1)mo,观察眼压、房角、视力等变化.结果:眼压:A组11眼(92%),B组3眼(23%),术后不用任何降眼压药物眼压正常,A组1眼(8%)局部用药眼压控制正常,B组3眼(23%)局部用药眼压正常,7眼(54%)行滤过性手术治疗.房角:所有眼术后前房角均增宽,术前房角关闭所在象限大部分重新开放.视力:23眼(92%),术后佳矫正视力提高.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是治疗1800<术前房角粘连关闭≤2700闭角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有效方法,但对术前房角粘连关闭>2700则需要联合小梁切除术.

  •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探讨

    作者:陈金伟;王涛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探讨手术适应症.方法:选取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合并不同程度晶状体混浊,患者18例(25眼),根据术前房角粘连关闭的范围不同分为2组:A组12眼,180°<术前房角粘连关闭≤270°.B组13眼,术前房角粘连关闭>270°.两组均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术后随访,6~16个(平均9±4.1)mo,观察眼压、房角、视力等变化.结果:眼压:A组11眼(92%),B组3眼(23%),术后不用任何降眼压药物眼压正常,A组1眼(8%)局部用药眼压控制正常,B组3眼(23%)局部用药眼压正常,7眼(54%)行滤过性手术治疗.房角:所有眼术后前房角均增宽,术前房角关闭所在象限大部分重新开放.视力:23眼(92%),术后佳矫正视力提高.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是治疗180°<术前房角粘连关闭≤270°闭角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有效方法,但对术前房角粘连关闭>2700则需要联合小梁切除术.

  •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作者:韩霞;叶剑;王维光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以及术后房角形态的改变.方法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32例(36只眼),对其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视野、中央前房深度、房角形态进行对照观察.结果 术后随访3~7个月,32例(36只眼)有31例(35只眼)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36只眼术后中央前房深度均加深,术前前房深度(1.557±0.338)mm,术后前房深度(3.382±0.197)mm.35只眼术后眼压明显降低,术前眼压(26.655±3.274)mmHg,术后眼压(13.96±4.045)mmHg.房角镜和UBM术后1月检查32例(36只眼)房角均开放,术后3月房角镜和UBM检查未发现房角再次粘连.26例(28只眼)术后6月复查视野无缩小.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房角分离术可有效治疗合并白内障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作者:唐广贤;SONG Xiujun;吕建华;程玉英;杨绍辉;周永志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连续性选取收治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有白内障的患者133例145只眼,随机分为超声乳化组(Phaco组)和小梁切除手术组(Trab组).观察手术前后视力、前房深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房水流畅系数(C值)、房角及眼压的变化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平均随访时间(13.2±5.6)个月.结果 Phaco组术后视力明显提高而Trab组提高不明显;眼压在6个月时Phaco组由术前(46.47±9.12)mmHg降低为(16.55±4.36)mmHg,Trab组由术前(48.25±7.52)mmHg降低为(16.87±5.01)mmHg,两组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haco组前房深度由术前(1.55±0.26)mm加深为(3.38±0.35)mm,房角关闭度数由术前(290±25)度减少到(60±35)度,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而Trab组则无明显变化;房水流畅系数(C值)检测两组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改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检测两组手术前后差异则无显著性.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能够显著地加深前房,开放房角,有效地降低眼压,提高患者视功能,并具有手术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是治疗PACG合并自内障患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 两种房角分离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比较

    作者:谭吉林;龚力力;贺翔鸽;李红梅;邓小红

    目的 比较两种房角粘连分离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以寻求一种更可靠、更简单的操作方式.方法 将26例(31只眼)伴有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分为A、B两组,在完成白内障超声乳化并缩瞳后,用两种不同的手术方式分离房角粘连,A组(16只眼)是通过反复利用I/A头对周边虹膜组织的吸引来牵拉虹膜根部,以分离虹膜与小梁组织的粘连;B组(15只眼)凭借黏弹剂的钝性压力和抛光针对虹膜根部的牵拉来达到分离前房角粘连目的 .随访观察3月到2年,对照观察两组术后眼压下降幅度、房角的形态变化及视力等情况.结果 用房角镜检查发现所有术眼术后房角均较术前增宽,其中A组16只眼中有15只眼前房角全周重新开放,占93.75%,而B组15只眼中只有7只眼全周重新开放,占46.67%(P<0.01);术后眼压均得到控制,但A组眼压下降幅度更大,且两组下降幅度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视力均有明显提高.结论 A、B两组方法均能有效治疗闭角性青光眼,但A组的方法更可靠、更有效而且操作更简单.

  •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分析

    作者:崔义

    目的:研究分析白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1月近两年来本院收治的35例(42只眼)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21只眼.常规组给予人工晶状体植入超声乳化吸除术进行治疗,实验组给予人工晶状体植入超声乳化吸除术合并房角粘连分离术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对其进行长达14个月的随访.观察记录2组患者临床效果,并对其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在术后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14个月等不同时期的的眼压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在术后第七天、第一个月、第三个月、第六个月时眼压低于常规组,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手术后使用的降眼压药物的种类、平均视力优于常规组,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手术治疗后实验组房角开放状态及并发症出现几率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人工晶状体植入超声乳化吸除术与人工晶状体植入超声乳化吸除术合并房角粘连分离术均能有效治疗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但在降低眼压减少并发症通过完全开放房角几率上人工晶状体植入超声乳化吸除术合并房角粘连分离术更加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提高其生活质量,减少疾病带来的危害,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应用于临床治疗.

  • 晶状体超声乳化治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

    作者:蒋冬红;肖向前;付同圣

    目的 探讨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合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62例(89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合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加房角分离术治疗,随访3~6个月,平均4.2个月.结果 术后视力明显提高,眼压控制良好.房角镜下见术后房角较术前明显增宽,周边虹膜前粘连范围减小;前房加深.结论 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加房角分离术可有效提高视力,降低眼压,加深前房并开放房角,是治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合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两种术式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作者:赵丹;王颖君;吴慧锋;龚余丹

    目的 观察两种不同手术方式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房角关闭范围均在1/2~3/4象限,随机分为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组(Phaco组)40只眼和超声乳化小梁切除联合房角分离术组(Phaco Trab组)40只眼,观察术前、术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和房角变化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两组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个月时眼压Phaco组为(15.96±3.97) mm Hg(1 mm Hg=0.133 kPa),Phaco Trab组为(16.20±4.61)mm Hg,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前房深度均较术前加深,Phaco组为(3.40±0.30) mm,Phaco Trab组为(3.51±0.26) mm;前房角较术前增宽,Phaco组32只眼(80%)房角全周开放,Phaco Trab组30只眼(75%)房角全周开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能够有效提高视力,降低眼压,加深前房并开放房角,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房角关闭1/2~3/4象限患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 晶体超声乳化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远期效果观察

    作者:高昌卫;沈肇萌;李志国

    目的 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行晶体超声乳化术+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远期疗效的观察.方法 对伴有晶体混浊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20例25眼行晶体超声乳化术+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在长达3年的随访,观察房角及眼压的变化.结果 术前20例25眼房角检查均为窄Ⅳ,平均眼压(39.17±8.34)mmHg.术后1周眼压降至(20.82±4.79) mmHg,并在术后1个月降至(15.68±2.81)mmHg.在以后3年里维持正常范围,未见复发.房角检查在术后1 周20例25眼窄Ⅳ的房角基本开放.并在术后3个月内房角仍有逐步变宽的趋势,在以后的3年里基本维持术后3个月时的房角状态.结论晶体超声乳化术+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跟伴有不同程度的晶状体混浊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分析

    作者:李军花;袁毅;张瑞雪;吕雪漫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或不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方法 31例(33只眼)随机分为2组:A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B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追踪观察眼压、降眼压药种类、佳矫正视力、前房角粘连关闭情况.平均随访20个月.结果 术后眼压平均降低:A组(1.92±1.65)mm Hg,B组(3.64±2.64)mm Hg;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06,P<0.05);术后降眼压药种类平均减少:A组1.50±1.03,B组1.63±1.02,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44,P>0.05);佳矫正视力≥0.5,A组13只眼(81.2%),B组15只眼(93.8%),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86,P>0.05);前房角全部开放:A组0只眼(0%),B组10只眼(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782,P<0.005).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或不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都是治疗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降低眼压和开放房角的效果更明显.

28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