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1例报告

    作者:王瑞先;贾沛哲;解旭东;李鹏飞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ryptococcal neoformans meningi‐tis ,CNM )是新型隐球菌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早期易误诊和漏诊,且病死率高[1],现报告如下。

  • 新型隐球菌脑炎/脑膜炎4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

    作者:李晓双;时宏娟;鲍磊;梁秋蕊;花放

    目的:报告新型隐球菌脑炎/脑膜炎4例,并结合文献检索探讨其临床特点及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回顾分析4例病原学诊断明确的新型隐球菌脑炎/脑膜炎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检索探讨其发病特点及可能发病机制.结果:患者主要表现为头痛、发热、恶心、呕吐及意识障碍;4例均在脑脊液培养中发现新型隐球菌,其中2例墨汁染色发现新型隐球菌;免疫力低下患者易感;脑脊液压力高;主要与结核性脑炎/脑膜炎鉴别;常用的临床治疗方案是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诱导治疗,氟康唑维持及巩固治疗.结论: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脑脊液墨汁染色阳性率低,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对疑似患者,需要反复多次行脑脊液墨汁涂片及培养,减少患者误诊和漏诊.

  •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与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比较分析

    作者:郭章宝;于淼;付佩彩;唐荣华

    目的:探讨脑脊液(CSF)检查结果对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NM)与结核性脑膜炎(TBM)的鉴别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CNM患者和184例TBM患者首次CSF检查的细胞学和生化结果.结果:TBM患者中CSF蛋白含量、有核细胞数、乳酸脱氢酶含量较CNM患者升高明显(P<0.01);TBM患者的CSF氯化物含量较CNM患者下降明显(P<0.01).结论:颅内感染患者首次CSF检查对CNM和TBM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41例患者的临床与CT、MRI分析

    作者:田发发;卢晓琴;毕方方;肖波;邓利猛

    目的研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分析41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及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资料.结果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为脑膜刺激征和颅内高压,影像学表现为脑积水、脑室扩大、脑膜强化、血管周围间隙扩张等.结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表现复杂,误诊率高,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帮助早期诊断,确诊仍依靠病原学检查.

  • 两性霉素B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观察和护理

    作者:林小霞;林霞;陈金莲;朱建芸

    总结了37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采用两性霉素B治疗的护理体会,如密切观察毒副反应并及时处理,同时做好心理护理.结果示:37例中临床治愈6例,好转20例,未愈自动出院7例,死亡4例,总有效率70.3%.提示采用此法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同时配合对症处理及心理护理,能减轻毒副反应,提高治愈率.

  • 脑脊液置换治疗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护理

    作者:柯金河;郑越瑜;李筱卉;杨丰

    报道脑脊液置换治疗26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护理体会.认为脑脊液置换是治疗本病的重要手段,防治脑疝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加强脑脊液置换护理,做好疼痛护理,密切观察两性霉素B的不良反应,严防中毒,同时做好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和基础护理等.

  •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MRI表现

    作者:汪文胜;李松涛;陈新坚;刘劲峰;陈楷哲;黄波涛

    目的 探讨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MRI表现.方法 本组病例1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了脑脊液墨汁涂片染色检查.9例做了MRI增强扫描.1例进行了胸部CT检查.结果 MRI表现主要有4种:①2例颅脑MRI平扫未发现异常,1例增强扫描脑沟及脑池呈线状强化表现,患者常见脑基底池软脑膜受累.②5例MRI表现为以双侧基底节区为主及额、颞、顶叶等的多发斑片状或片状长T1长T2信号,增强后病变呈片状强化或未见明显强化;1例增强后基底池及桥前池亦出现软脑膜线状强化.③3例双侧大脑半球可见多发圆形或类圆形病灶,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后呈结节状强化.④3例出现脑积水表现.结论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误诊率高,确诊依靠病原学检查,其MRI表现虽然缺乏特异性,但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

    作者:欧阳宛炯;陈雅芳;林友榆;蔡若蔚;黄银辉

    目的 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在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54例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有无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将研究对象分为脑室-腹腔分流术组,无脑室-腹腔分流术组.结果 23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的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治愈率78.26%,平均住院天数(106.00±11.97)d,其两性霉素B平均应用天数(90.17±10.95)d.对照组31例,治愈率48.39%,其治愈者平均住院天数(153.03±28.35)d,两性霉素B平均应用天数(127.70±28.93)d.两组在治愈率、恶化率、治愈者平均住院天数、治愈者两性霉素B平均应用天数等临床疗效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26、0.032、0.000、0.000).结论 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可提高治愈率,缩短疗程.

  • Ommaya囊植入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作者:李水仙;郑维红;林威;林晓芳;庄晓荣

    目的 研究经Ommaya囊植入侧脑室给药在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我科收治的22例行Ommaya囊植入与否的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行Ommaya囊植入治疗的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均治愈,治愈率6/6,平均住院天数(105.3±18.1) d,其两性霉素B平均应用天数(75.0±18.1)d.对照组16例,治愈6例,其治愈者平均住院天数(150.0±32.2)d、两性霉素B平均应用天数(139.6±29.5)d.两组临床疗效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Ommaya囊植入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可提高治愈率,缩短疗程.

  • 203例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鲁雁秋;黄晓婕;吴玉珊;刘敏;吴昊;卢洪洲;陈耀凯

    目的 探讨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茵脑膜炎(隐脑)患者的病死率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自2010年12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203例艾滋病合并隐脑患者临床资料,并通过电话回访方式,记录其出院后不同时间段的状态(生存或死亡).计算患者总体病死率,绘制生存曲线并分析预后影响因素. 结果 92.6%的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100个/μL,50.3%的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RNA>5 lg拷贝/mL,64.5%的患者颅内压≥250 mmH2O.艾滋病合并隐脑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为9.9%(20/203),随访期间病死率为16.2%(24/148),总体病死率为26.1%.生存率在起病后2周内下降快,10周累计病死率接近25.0%,而后趋于平稳.18~44岁患者死亡风险明显低于其他年龄组,年龄为独立保护因素(AOR=0.228,P=0.036,95%CI:0.057~0.910);意识障碍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AOR=7.001,P=0.035,95%CI:1.143~42.882). 结论 艾滋病合并隐脑患者病死率较高,死亡多发生于起病后3个月内;年轻患者预后相对较好;意识障碍是死亡风险因素.

  • 以双眼视神经炎为首发症状的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一例报道

    作者:贾丽景;王智;王丽娜;张学谦;何俊英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脑膜和脑实质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的亚急性或慢性炎性疾病,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真菌感染。其起病较为隐袭,病程迁延,进展缓慢,早期症状不典型,约1/3患者有颅神经损害,其中少数患者表现为视神经损害。现将1例首诊为双眼视神经炎的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病例报道如下。

  • 两性霉素B持续椎管内给药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脑脊液药动学监测

    作者:方敏;吕田明;晏媛;刘世霆;高文慧;刘晓加;尹恝;王立;王圆圆

    目的 探讨两性霉素B(AMB)椎管内持续给药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脑脊液药代动力学特点.方法 对3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进行了AMB椎管内持续给药疗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其脑脊液(CSF)中AMB的药物浓度进行连续测定.结果 AMB椎管内持续给药后脑脊液中AMB的药物浓度大于AMB对新型隐球菌的低抑菌浓度(MIC).药-时曲线显示在开始进行AMB椎管内持续给药当天以及每次药物加量当天的AMB在CSF中的药物浓度出现较大波动,第2天处于稳定水平,AMB在CSF中的药物浓度维持在0.61~1.21 μg/ml.结论 椎管内持续给药能显著提高脑脊液中AMB浓度,而且能维持稳定有效的药物浓度,从而达到有效治疗的目的.

  • 两性霉素B椎管内持续给药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附首例报告)

    作者:吕田明;尹恝;刘晓加;王群;潘速跃

    目的 探讨两性霉素B椎管内持续给药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可行性.方法 临床确诊1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首先采用常规疗法,即常规鞘内注射及静脉注射两性霉素B,静脉滴注氟康唑及口服5-氟胞嘧啶治疗,2周后行腰大池置管给予两性霉素B椎管内持续给药替代常规鞘内注射,第1个疗程两性霉素B椎管内持续给药维持量为3mg/d,第2个疗程两性霉素B椎管内持续给药维持量为8 mg/d,每个疗程为1个月.结果 常规疗法疗效欠佳,患者耐受性差.改用腰大池置管给予两性霉素B椎管内持续给药替代常规鞘内注射完成第1个疗程停药后复发.完成第二个疗程后治愈.结论 AMB椎管内持续给药疗效明显好于常规腰椎穿刺鞘内给药.AMB椎管内持续给药维持剂量8mg/d对成人较为合适.

  • 结核性脑膜炎与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鉴别

    作者:刘忆星;刘恋;方文辉;刘忆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 TBM)和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ryptococcal neoformans meningitis, CNM)在临床、脑脊液和MRI的鉴别要点.方法: 回顾性对比两种脑膜炎(TBM组及CNM组)的临床特点及脑脊液、MRI的改变.结果: 结核性脑膜炎多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病程中多有抽搐、肢体瘫痪及意识障碍,病理征阳性,MRI检查主要表现为脑池的狭窄、闭塞和脑膜强化,脑积水为中至重度;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多呈亚急性或慢性起病,以逐渐加重的头痛、呕吐为主要表现,意识障碍多为阵发性,视乳头水肿明显,脑脊液压力高伴细胞数明显增多,MRI主要表现为弥漫性脑肿胀.结论: 两种脑膜炎的鉴别有赖于综合分析临床资料,MRI可作为二者鉴别的重要依据之一.

  • 抗真菌药物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作者:张英;朱建芸;林国莉;刘明;谢仕斌

    [目的]分析抗真菌药物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对伴有明显颅内高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治疗效果.[方法]20例确诊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并伴有明显颅内高压的患者,在抗真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了脑室-腹腔分流术,通过分析比较脑室-腹腔分流术前后颅内压力、隐球菌数量及主要临床症状的变化,并观察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价抗真菌药物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对伴有明显颅内高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治疗效果. [结果]20例患者在抗真菌药物治疗下,经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脑脊液压力明显下降,术前术后脑脊液压力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01).手术后脑脊液中隐球菌计数亦明显下降,术前术后隐球菌计数比较亦有统计学差异(P< 0.001).患者主要症状如头痛、视力/听力障碍、脑积水等明显改善.手术后并发症少,无出现分流管堵塞及过度分流的现象,亦无隐球菌感染扩散现象发生.[结论]抗真菌药物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可以有效降低颅内高压及脑脊液中隐球菌数,并改善颅内高压所带来的并发症,手术不良反应少.可以改善伴有明显颅内高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预后.

  • 两性霉素B和5-Fc联合用药对心、肝、肾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绍全

    目的探讨两性霉素B(AMB)与5-Fc联合治疗对心、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用AMB联合5-Fc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膜炎患者39例,观察用药后的心、肝、肾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患者中ALT升高占38.5%(15/39),BUN升高占61.5%,Cr升高占48.7%,CK及CK-MB升高占20.5%.结论 AMB联合5-Fc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肾功能损害发生率高,主要是对肾小管的损伤,引起尿毒症的可能性小,心脏毒性及中毒性肝炎发生率较高,但一般不致严重损害.

  • 伊曲康唑在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吴志英;陈万金;王柠

    1引言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隐脑)是神经系统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随着广谱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免疫抑制药、化学治疗药物等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以及器官移植、艾滋病患者数的增加,近年来该病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目前国内外对隐脑的治疗主要是联合应用两性霉素B及氟胞嘧啶.国内常规使用两性霉素B治疗总量成人为3~4 g,疗程持续3~4个月,鞘内注射给药总量约20mg,而成人氟胞嘧啶用量为5~10g/d,连续3个月以上[1].该方案用药总剂量大、疗程长、不良反应大、费用高昂,且存在一定的复发率.近年来两性霉素B的脂质体剂型已在临床投入使用,虽然脂质体优先被脾、肺、肝、淋巴结、肾、骨髓等吸收,改变了两性霉素B的组织分布,从而大大减轻了其毒性,但其药效学提高不明显,且价格昂贵,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推广应用[2].

  • 中枢神经系统新型隐球菌感染19例临床分析

    作者:刘政;林金生;朱焰

    目的 总结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M)的临床表现,实验检查,影像学表现和治疗预后,以探讨CM的治疗方法和进展.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19例经临床确诊的CM临床资料并进行总结和统计分析.结果 总死亡率为36.8%,全为腰穿压力大于400毫米汞柱患者,腰穿压力>400 mmH2O 及脑积水患者行侧脑室引流并脑室内注药脑疝发生率降低.结论 保守治疗首选氟康唑,联合应用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颅内压>400 mmH2O或有脑积水患者应及早行侧脑室引流.

  • 持续外引流术在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高颅压中的应用体会

    作者:李莎;宋晓玲

    目的:探讨外引流术在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 M)伴恶性高颅压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例伴有恶性高颅压的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分别采用腰大池引流(5例)及侧脑室引流(4例)脑脊液,同时予常规联合抗隐球菌治疗,观察两种引流方式治疗后患者头颅CT、颅内压力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9例采用外引流术治疗的 CM患者中,出现颅内继发感染2例,经抗生素治疗后感染均可控制;5例患者脑脊液蛋白降至800 mg/L 以下后行腹腔内引流术治疗,其余4例患者留置引流管2~12周。经外引流术后患者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症状均即刻减轻,9例患者经联合治疗后全部有效;随访1~2年,3例患者预后良好未见复发。结论持续外引流术可以有效减低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伴高颅压患者颅内压,改善临床症状,为抗真菌药物疗效的发挥赢得宝贵时间。持续腰大池外引流术操作简单,费用低,易被患者接受,可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18例临床分析

    作者:覃浩强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是新型隐球菌感染脑膜(或脑实质)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病症.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早期症状及体征不典型、误诊率高、病死率较高,为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降低其病死率,现将广西梧州市人民医院确诊的18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案及预后等情况报道如下.

71 条记录 3/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